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持续性干预对我院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合理使用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对2013年第一、二、三季度所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出院病历进行收集与分析,比较干预前后临床使用该药的变化情况。结果:持续性干预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消耗金额占总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为0.53%,使用率为5.80%,与干预前及第一次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使用率为91.48%,在用药适应证、溶媒选择、用药疗程等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我院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使用进行持续性干预,使其临床使用规范合理,表明持续性干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对我院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干预后的效果,分析干预后儿科病区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二次合理性评价。方法:调取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我院儿科病区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全部例数和各病区例数明细进行比较。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模式,抽取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儿科病区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病历各300 份,统计并比较溶媒选择和溶媒溶质体积比。将我院2017 年临床药师干预后,使用数量排名前5 的儿科病区,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模式,各抽取100 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二次合理性评价。结果:2017 年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全年用量在临床药师对其进行合理干预后,同比下降18.39%。抽查的300 份病历中溶媒选择含氨基酸溶媒的比例由25.67%上升至73.67%,溶媒与溶质体积比逸5: 1 的比例由0% 上升至69.33%。结论:临床药师对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干预有效,但该药应用于儿童尚无权威参考依据,尤其在临床适应证和儿童用药剂量等方面急需建立适用于儿童的权威性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药学服务对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查阅本院2013年5月248例使用过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出院病历以获取基线数据,针对发现的问题实施一系列药学干预。2014年5月再次查阅228例使用过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出院病历,比较和分析2组病历在药学干预前后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使用差异。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选药适宜率(P<0.01)、稀释载体准确率(P<0.01)、氨基酸占比达标率(P<0.01)等评价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药学干预对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合理使用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7,(9):1338-1340
目的讨论本院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为其在临床上的安全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第2季度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出院病例200份,对用药争议问题进行调查总结。并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探讨了丙氨酰谷氨酰胺适应证、溶媒问题、输注方式、可否单独应用等问题。结果根据文献分析,初步拟定合理性评价标准,临床应用病例中33.5%存在不合理用药。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的使用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应为其制定使用标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丙氨酰谷氨酰胺可用于肠外营养,为患者补充谷氨酰胺。本文综述了丙氨酰谷氨酰胺的配伍及临床应用,尤其是一些超说明书的用法,介绍其与含复方氨基酸或多种微量元素的输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等载体的配伍使用情况,为其在临床上的安全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溶媒选择与药品说明书不符致医患矛盾的处理,为医院多学科处理医患矛盾提供参考。方法对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及胺碘酮注射液3种药物因为稀释溶媒与药品说明书不符所引起医患矛盾进行了分析,药师发挥了在处理此类纠纷方面的积极作用。结果通过药师的药学服务和用药宣教工作,医患矛盾得以化解。结论医院应发挥药师专业技术特长,开展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工作,减少因不合理用药和药物配伍不当引起的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说明书要求其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但很多医生习惯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本文探讨了葡萄糖注射液配制丙氨酰-谷氦酰胺注射液的合理性,认为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虽无稳定性改变,但其与氨基酸合理配伍可以比葡萄糖注射液更有效的改善氨基酸代谢.促进氮正平衡.而且从法律和医疗行为规范化的角度考虑.临床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时应按照说明书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2000~2016年间国内公开发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个案报道共14例,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较多,与溶媒及溶媒配比、静滴速度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HT6K 临床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时,要关注患者的性别、年龄、溶媒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配比、静滴速度等,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首批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国家对照品。方法应用红外光谱、液质联用仪等对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进行结构确证,采用HPLC法测定纯度及氨基酸比值,采用3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定首批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照品的含量为99.8%。结论首批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国家对照品可用于N(2)-L-丙氨酰-L-谷氨酰铵及其制剂的定性和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效果,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探究建立临床药师与临床科室合作的工作模式。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间医院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资料为药学干预前组,统计与分析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另抽取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8年4月-2019年6月间医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资料为药学干预后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不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即DDDs/(100人·d)的差异;并针对不合理用药科室制定相应的专项整治计划和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规范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小于40 DDDs/(100人·d)。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和建立了临床药学知识教育培训、查房会诊和病历点评的工作模式,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骨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抽取该院骨科2012年8月—2013年1月手术病历120例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3年2月—2013年7月手术病历120例作为干预组,对2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使用率由0.0%分别上升至43.3%和22.5%,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由干预前的0.0%上升为68.3%(P〈0.01),预防用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也由干预前的824.22元下降为179.79元(P〈0.01)。结论临床药师对骨科I类切口手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增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泮托拉唑注射剂在内科使用的影响,促进泮托拉唑在临床的合理使用。方法分析2013-01-03(药学干预前,对照组)和7-9月(药学干预后,观察组)泮托拉唑注射剂在内科的使用情况。结果经过干预,泮托拉唑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率从37.3%下降到10.0%(P〈0.05),内科医生对泮托拉唑合理使用的知晓率由80.2%上升到92.5%(P〈0.05),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由60.5%上升到87.3%(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药学干预可提高泮托拉唑在内科的合理使用,提高内科医生对泮托拉唑的知晓率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研究药学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法调取干预前(2008年1月—2009年12月)和干预后(2010年1月—2011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疝气手术、乳腺手术和甲状腺手术)病历各150份,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给药时间合理率、疗程合理率、无指征用药比例和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74.50%下降为干预后的48.00%;给药时间和疗程合理率明显上升,干预后术前30 min用药率达100%,术后用药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由干预前的68.47%下降至干预后47.22%;无指征用药比例明显下降,由干预前的44.67%下降至干预后的38.00%;选药合理率上升,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8.65%下降至干预后的16.67%。经过药学干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7—12月哈尔滨二四二医院外科围术期病历50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医院进行一系列药学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2年1—6月外科围术期病历500份作为干预组。对2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选择、给药时间及疗程等较非干预组有较大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4.80%(424/500)下降为29.60%(148/500),选药以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前规范预防性用药的比例提高至94.59%(140/148)。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明显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普内科出院病历各30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不合理应用情况、占总住院费用比例情况。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普内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不合理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25.00%、7.6%、19.67%T降至干预后12.0%、6.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的主动干预促进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院围手术期患者的肠外营养(TPN)处方进行分析,对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为进一步规范TPN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年版)的标准,对某院普通外科2014年7月至12月和2015年同期的TPN处方进行归纳和分析,具体包括营养素的组成及葡萄糖和氨基酸所占比例、糖脂比、热氮比、电解质浓度、谷氨酰胺的使用情况,并对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该院普通外科TPN处方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糖脂比、热氮比、谷氨酰胺的使用方面等,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合格率有所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在保证TPN组方的配伍稳定性和合理的配比方面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1~ 2012年甲状腺和乳腺手术出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的使用率从100%下降至29.83%,药物选择合理率由29.04%升至98.36%;给药时机合理率由88.94%升至98.69%,24 h内停药者达到59.34%。结论: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实施综合干预,为临床药师进一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推进合理使用抗菌药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前后医院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对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照WHO/INRUD(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SDUIS)设置调研指标,对干预前、后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前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65种,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27.1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82.95%,抗菌药物费用占处方总费用百分率为61.63%,无指征输液现象普遍;干预后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2种,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为16.15/%,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80.21%,抗菌药物费用占处方总费用百分率为63.19%,干预效果明显。结论: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注射剂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儿科抗病毒药合理应用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取我院2005年3月(干预前)及2006年3月(干预后)所有出院儿科患儿住院病历,对其应用抗病毒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抗病毒药应用率分别为64.14%、60.14%;抗病毒药不当应用率分别为22.58%、4.49%;抗病毒药与抗菌药物合用率分别为61.37%、56.08%;抗病毒药平均费用分别为76.94、23.71元。结论:通过药师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和干预,可明显改善儿科抗病毒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