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对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的认识正逐步深入。本院收治了1例平素体健的患儿,病程中出现持续发热,肝脾大,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表现。现对诊疗经过进行分析,以探讨儿童嗜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和治疗。1临床资料患儿,女,15岁,因发热8d,咳嗽4d于2011年10月8日入院。入院前8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相似文献   

2.
嗜血细胞综合征在临床中为少见病,多继发于病毒感染,继发于妊娠的少见。本研究报道了1例妊娠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在发病初期以粒细胞缺乏、骨髓感染为主要表现,之后逐渐出现三系全血细胞减少、甘油三酯升高、纤维蛋白原下降、血清铁蛋白升高、NK细胞缺乏;骨髓嗜血细胞现象。目前该病在临床工作中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本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又无特效治疗,因此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尽早诊断,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尹丽娟  李慧香 《中国医药》2007,2(8):459-459
1病历摘要 患儿男,5岁,主诉反复发热20d入院,伴咳嗽。入院前曾口服多种抗生素无效,且时有鼻出血。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平素体弱,易患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体温39.3℃,体重16kg。精神差,神志清,面部有暗红色皮疹。双侧颈部可以触及数枚1cm×1cm×1cm左右淋巴结,无红肿、触痛、粘连。[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鄢慧 《福建医药杂志》2009,31(6):155-156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也称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疾病,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一,多见于小儿,成人较少见。根据病因HP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EB病毒感染是继发性HPS的主要病因。我院于2009年3月收治1例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1岁2月龄。主因发热6 d、颈淋巴结肿大、双足硬性水肿3 d、皮疹1 d入院。6 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间断升高,最高达40℃。给与退热药口服体温可暂时降至正常。在家中认为"感冒",给与"感冒冲剂、消炎药"口服。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5岁。因发热咳嗽10d入院。患儿于10d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9.5~40℃,咳嗽咯痰,无气喘。食欲不振,无呕吐及腹痛腹泻,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精神不振,乏力。在当地医院应用先锋霉素类抗生素治疗7d无效。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T39.3℃,P112次/min,R28次/min,BP110/70mm Hg。贫血,皮肤无出血点,颈部及腹股沟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约1cm×1.5cm~2cm×2.5cm,质韧,无压痛,无红肿及粘连。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心脏正常。腹膨隆,肝肋下9cm,剑下6cm,脾肋下9cm质韧边钝,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4.3×109/L…  相似文献   

9.
嗜血细胞综合征—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丽  叶秀兰 《贵州医药》1994,18(5):485-485
嗜血细胞综合征(HS)为单核巨噬系统良性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分化较成熟的组织细胞增生并伴明显吞噬血细胞现象为其特征。以往对本病缺乏认识,将其与恶组相混淆,而两者治疗、预后截然不同,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为此将我院1987年11月~1993年11月6年中所遇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嗜血细胞综合征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Ⅱ型,继发性HPS多为感染相关性。急性肝衰竭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较为少见,基层临床医生对此却少了解,常引起误诊,导致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13.
闫丽娟  王昭 《河北医药》2012,34(21):3358-3359
患儿,男,3岁,主因"发热1月余,全血细胞减少20d"于2011年3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就诊于社区医院给以抗炎、退热等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遂转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三系减低,肝功能异常,LDH2446U/L,纤维蛋白原:1.12g/L,三酰甘油1.29mmol/L,铁蛋白:22500μg/L。腹部超声提示肝脾肿大。  相似文献   

14.
15.
<正>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常以高热、乏力、盗汗、食欲缺乏、体重减轻为首发表现,有LDH升高及EBV感染的证据,常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常累及骨髓、外周血、脾脏、肝脏及淋巴结,常呈高度侵袭性的临床过程,病程短,病情进展极快。该文报道了笔者所在医院新诊断的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诊疗经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侵袭性NK白血病相关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研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陈琍  黄丽华  骆金芝  相胜霞 《河北医药》2009,31(19):2683-2684
患儿,男,12岁,因发热1个月,浮肿、皮肤黄染4d入院。近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40℃,伴咽痛、间断性腹痛、恶心呕吐,村卫生所输液治疗(药物不详)无好转。4d前出现皮肤黄染、下肢浮肿、尿色发红,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T38℃,P95次/min,R24次/min,眼睑浮肿,皮肤巩膜黄染,  相似文献   

17.
张银美  周艳 《江苏医药》2013,(4):458-459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PCR法测定EB病毒DNA。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结果 131例中,≤7岁103例(78.6%)。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依次为发热95例(72.5%)、咳嗽46例(35.1%)、咽痛42例(32.1%)、皮疹21例(16.0%)、淋巴结肿大13例(9.9%)、眼睑浮肿9例(6.9%)、腹痛8例(6.1%)、腹泻3例(2.3%)、精神萎靡2例(1.5%),精神恍惚、恶心呕吐各1例。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76例(58.0%),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19.1%)。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起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检测EB病毒DNA及EB病毒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孩,3岁,因“反复发热15 d”于2013年5月7日入院。患儿于15 d前开始出现发热,就诊当地医院给予口服退热治疗3 d,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最高39.5℃,呈间歇性,不伴畏寒、寒战、咳嗽、咽痛、呕吐等其他不适。后就诊于天津儿童医院,查血EBV-DNA 1.0×103 cs/ml,EB病毒LgG抗体+,诊断EB病毒感染住院予以拉氧头孢钠、左卡尼丁、阿昔洛韦治疗7 d。患儿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9.5℃,以午后为著,加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退热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体温下降时伴大汗,无关节肌肉疼痛,无肢体活动受限。于2013年5月4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查布氏杆菌虎红玻片凝集实验阳性,布氏杆菌试管凝集实验1∶800。为求进一步诊治经我院门诊收治住院。  相似文献   

19.
张世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093-2094
探讨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控制体温及感染的发生,预防和减轻出血;加强皮肤护理和饮食管理,正确输注各种成分血及血制品。结果:15例患儿中,好转5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5例,死亡3例。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