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02我院收治的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23例23眼临床资料,排除伴有球内异物的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闭合三通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其中6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摘除+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眼(并发外伤性白内障)联合Ⅰ期晶状体切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眼(硅油填充期间并发白内障)联合Ⅱ期晶状体摘除+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眼(4眼外伤性眼内炎及1眼青光眼滤过泡漏致眼内炎)保留晶状体,1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联合Ⅰ期人工晶状体取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4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人工晶状体。

结果:随访6~24mo,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患者23例23眼眼内炎均得到有效控制,21眼(91%)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有2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30mmHg,1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另1眼取硅油术后眼压仍高,需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

结论: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眼内炎,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2.
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01/2018-02我院眼科收治的DR合并NVG患者1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采用术前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10~15d Ⅱ期实施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观察两组治疗后眼压、BCVA、VEGF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玻璃体切割术的手术时间、新生血管出血次数、电凝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在玻璃体切割术后1wk和Ⅱ期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后1mo BCVA、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Ⅱ期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前VEGF和术后1mo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7% vs 28.4%,P<0.05)。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DR合并NVG的疗效显著,且使Ⅱ期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手术难度下降,对患者视力、眼压水平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Ⅰ期植入和Ⅱ期植入术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4-01/2016-12我院收治的86例86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接受IOLⅠ期植入术治疗,46眼)和观察组(接受IOLⅡ期植入术治疗,40眼),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6mo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者视力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mo两组患者视力优良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mo两组患者视力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后囊破裂和玻璃体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后囊混浊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OLⅠ期植入和Ⅱ期植入术在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应用中,手术一般情况和改善视力恢复方面的效果相当,但Ⅱ期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囊膜切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9-01/2020-02诊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3例8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硅油取出同期行后囊膜切开联合白内障手术)41眼,对照组(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手术)42眼。术后6mo对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眼前黑影飘动等项目进行评估,以证实后囊膜切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手术中的优势。

结果: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眼前黑影飘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眼压、术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人工晶状体偏位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后囊膜切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可有效地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患者Ⅱ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屈光误差。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既往行玻璃体切割术现发生白内障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40眼。按既往玻璃体腔填充物分为2组,A组(22眼)为既往单纯行玻璃体切割组,B组(18眼)为既往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C3F8)填充组。另设置无玻璃体切割手术史现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手术的正常对照组C组(20眼)。术前应用IOL 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W),带入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屈光度。A组、B组采用虹膜拉钩辅助的超声乳化抽吸联合IOL植入术,C组为单纯超声乳化抽吸联合IOL植入术。术中均无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3mo验光获得实测屈光度。比较3组的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绝对误差中位数。

结果:三组间AL、K、植入IOL屈光度数均无差异(P>0.05)。A组、B组ACD均较C组显著加深(P<0.01)。三组间预测误差有差异(P=0.042),B组较C组有显著的远视漂移。绝对预测误差、绝对误差中位数在组间无差异。

结论:单纯玻璃体切割术后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后屈光结果无显著差异; 但在玻璃体切割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后患者,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后会产生远视漂移,在选择IOL时应避免欠矫,适当过矫。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不同时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09-01/2011-12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不同时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1例51眼,其中A组17例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6mo行硅油取出;B组1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21例硅油取出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3mo时屈光误差情况。结果:三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分别为(0.873±0.256)D,(0.828±0.134)D,(0.473±0.121)D,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及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超眼轴测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在取油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屈光误差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或内界膜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01/2021-06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或内界膜覆盖术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38例38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和观察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覆盖术)。随访至术后3mo,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裂孔闭合和视网膜复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30.71±4.55min vs 35.20±5.44min,P=0.384)。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1),但两组患者BCVA(LogMAR)无差异(1.39±0.24 vs 1.46±0.27,P=0.700); 观察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于对照组(100% vs 71%,P=0.024),但两组患者视网膜再脱离率比较无差异(0 vs 10%,P=0.492)。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改善患者视力,但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覆盖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胡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2):281-283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4-01/2016-01本院收治PDR合并白内障患者261例26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30例133眼,研究组131例133眼。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光激光凝治疗及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组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及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比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7眼进行了补光凝,无1眼发生虹膜新生血管; 对照组76眼进行了补光凝,有17眼发生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比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贝伐单抗后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12/2023-04我院白内障科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82眼,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囊袋张力环分为两组:对照组39眼采用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联合组43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睫状突距离、视觉质量和并发症。

结果:术后1mo,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明显改善(联合组:0.64±0.28 vs 0.12±0.14; 对照组:0.62±0.26 vs 0.23±0.25,均P<0.001); 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联合组:2.57±0.56 vs 1.97±0.40 mm; 对照组:2.22±0.45 vs 1.89±0.37 mm,均P<0.001),联合组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央前房深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小梁睫状突距离比较均无差异(联合组:0.68±0.22 vs 0.74±0.20 mm; 对照组:0.74±0.19 vs 0.78±0.17 mm,均P>0.05)。术后1 mo视觉质量评分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看电视3.00±0.38 vs 2.22±0.46分; 看书2.85±0.42 vs 2.21±0.44分; 夜间视物:2.71±0.34 vs 2.37±0.41分; 精细操作2.82±0.38 vs 2.33±0.40分,均P<0.001)。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 vs 14%,P<0.05)。

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改善房角结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02/2019-09本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39眼)及对照组(38例38眼)。两组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7G PPV治疗,观察组在术前6~7d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收集围手术期指标,随访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4.18±15.26 vs 96.17±14.27min)、出血眼数(8% vs 37%)、硅油填充比例(18% vs 53%)、医源性裂孔发生率(15% vs 47%)少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1mo(0.33±0.10 vs 0.60±0.21)、3mo(0.29±0.08 vs 0.59±0.30)、6mo(0.28±0.10 vs 0.66±0.25)时BCVA(LogMAR)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3mo(252.15±56.96 vs 278.41±57.48μm)、6mo(239.65±41.52 vs 268.59±33.71μm)时CMT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随访期间观察组及对照组玻璃体出血发生率为5%、21%(P<0.05); 对照组术后3眼(8%)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观察组未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P>0.05)。

结论:对于PDR合并VH患者,PPV术前辅助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黄斑水肿,获得更好的视力,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敬远  刘瑶  吴晓艳 《眼科新进展》2012,32(5):491-492,496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硅油填充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3例(67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3眼,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眼,术中注入硅油37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52眼,11眼不变,4眼下降。术中眼内出血5眼;术后玻璃体积血2眼,视网膜上出血2眼,一过性高眼压14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白内障加重或形成13眼,后发性白内障形成6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联合手术可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减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DR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小波  马翔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377-137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2例22眼硅油填充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IOL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均通过角膜透明切口植入软性IOL。 结果:患者19眼视力均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0.1以上者13例,3例同术前视力;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均顺利植入软性可折叠IOL;5例术后不同程度发生角膜水肿,均在术后3~7d内消退。22例硅油均顺利取出。3例术后1mo内发现玻璃体腔积血,其中2例约4wk内玻璃体腔积血自行吸收,1例再行玻璃体手术去除积血联合眼内光凝。22例术后均未发现视网膜再脱离。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硅油取出手术效果满意,可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Liu DC  Wu H  Guo 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4):346-349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53例(57只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分成联合手术组和玻璃体手术组。联合手术组33例(33只眼),单纯玻璃体手术组20例(24只眼)。联合手术组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单纯玻璃体手术组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硅油填充。对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和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视网膜完全复位29只眼,视网膜复位率为87.9%;单纯玻璃体手术组视网膜完全复位20只眼,视网膜复位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联合手术组发生虹膜新生血管1只眼(3.0%),单纯玻璃体手术组发生虹膜新生血管2只眼(8.3%)。均发生在视网膜未复位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联合手术可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2014-05收治的PDR合并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依据玻璃体积血病程分为三组,病程<1mo为A组(22眼),病程1~3mo为B组(23眼),病程>3mo为C组(25眼).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1~2wk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或术后补充或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前存在晶状体混浊的患者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如术中填充硅油者待Ⅱ期硅油取出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时间24~42(平均28.7)mo,观察术中并发症(术中出血、医源性裂孔),术后并发症(玻璃体再次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水肿情况以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比较,DR分期在三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其余各项基线资料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视力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1);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视力达到0.5及以上者在A、B、C组中分别为41%、23%、0;视力<0.1的患者A、B、C组分别为5%、26%、40%.硅油填充率A、B、C组分别为9%、26%、40%,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再次玻璃体积血、再次手术、黄斑水肿、视神经萎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三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合并玻璃体积血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术视力预后优于延迟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沈玺  钟一声  焦秦  谢冰 《眼科新进展》2011,31(11):1056-1058,1061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和伴有累及后极部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术中出现医源性裂孔的PDR患者共76例(86眼),在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2~3级核;46眼)作为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术组或超声乳化手术摘出晶状体保留后囊膜(3级核以上;40眼)作为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吸出术组,一期不植入人工晶状体;完成玻璃体手术后予硅油填充。术后观察的指标包括:视力、眼压、前囊膜或后囊膜混浊情况、虹膜新生血管、虹膜粘连情况、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05的为32眼、25眼,分别占69.6%和62.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出现高眼压眼分别为7眼和8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在各级囊膜混浊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中虹膜不同程度粘连于囊膜分别为5眼和6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组中发生虹膜新生血管2眼,在晶状体切除术组中为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2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术后酌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都是处理严重PDR合并白内障眼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行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02/11对43例43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术中均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术后3 mo最佳矫正视力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共39例(91%),最高矫正视力达0.6,视力无提高者4例(9%)。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硅油残留、角膜内皮失代偿、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人工晶状体移位、继发性青光眼、锯齿缘离断等并发症。 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其中气体填充6眼,硅油填充4眼;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后患者随访1~12(平均4.5)mo。术后3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视力≥0.1有6眼(17%);0.02≤视力<0.1有24眼(67%),光感至数指有6眼(17%)。术中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早期高眼压5眼(14%),虹膜后粘连3眼(8%),因后发性白内障行YAG激光后囊膜光切术12眼(33%)。1眼于术后1mo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除高眼压患者,术后无明显角膜水肿或角膜内皮失代偿。术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