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N、P、K配施效应模型及对野菊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海  冯彬彬  徐晓玉 《中草药》2013,44(11):1495-1500
目的 探讨N、P、K配施效应模型及对野菊花产量和蒙花苷量的影响.方法 以野菊为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设计的N、P、K3因子施肥试验,对野菊花N、P、K施用量进行二次回归设计,对实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和DPS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步建立了N、P、K肥配施效应模型与野菊花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施肥措施中,N2P2K2处理效果最佳,不施或者少施N、P、K中的任何一种养分均不同程度导致减产和质量下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N、P、K施肥量的提高,产量和有效成分蒙花苷的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以野菊花产量为考察对象,N、P、K肥间相互作用都存在一个值域,低于这个值域时都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高于这个值域时则都表现为拮抗作用;以蒙花苷为考察对象,N、K和P、K肥间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值域,蒙花苷量表现出与产量相同的趋势,N,P肥间一直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结论 模型优化结果表明,野菊花适宜的N、P、K肥施用量分别为131.280~187.254、113.415~170.460、118.335~220.845 kg/hm2.  相似文献   

2.
对栽培基质浇灌不同浓度Cd Cl2溶液从而对野菊植株进行镉(Cd)胁迫,测定收获期野菊不同部位和栽培基质中Cd元素含量及野菊花中蒙花苷、总黄酮的含量,分析野菊植株对Cd元素的吸收特性和Cd元素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基质Cd元素施加量在0~100 mg·kg~(-1)对野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根冠比呈现减小—增大—减小趋势。野菊不同部位Cd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整体上地上部分含量高于地下部分。野菊各部位对Cd元素富集系数变化趋势不同,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大于地下部分,各部位及植株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整体富集系数均大于1。野菊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转移系数随着栽培基质中Cd元素施加量增加呈现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并且转移系数均高于1。经过Cd胁迫处理后的野菊花活性成分蒙花苷、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对照,整体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仍显著低于对照,说明Cd污染会直接导致野菊花药材品质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来源野菊花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野菊花的质量状况。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RP-HPLC法测定蒙花苷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野菊花中总黄酮及蒙花苷的含量差异甚大,而其炮制品的含量均较原品下降明显。结论该方法能简便、准确地测定野菊花中总黄酮及蒙花苷含量,为野菊花药材的应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N、P、K配施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N、P、K配比对丹参产量、生长及质量的影响,探寻鲁中南地区丹参最佳N、P、K配比及用量,为鲁中南地区棕壤土质下丹参精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N、P、K 3种肥料不同配施组合,共14个施肥处理,测定丹参产量、生长性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鲁中南丹参的肥料效应模型,估测该地区丹参最大产量施肥量及最佳经济施肥量。结果 N、P、K缺素处理较最高产量处理分别减产27.29%、22.09%、23.83%,增收最佳处理为N2P2K_2,产量为16740kg/hm~2;单因素肥料效应分析表明丹参产量随单种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限制山东地区丹参产量及效益的主要营养元素依次为NKP;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在较低施入水平下,N、P、K肥之间相互促进,且交互效应NPNKPK;N、P、K配施对生长性状影响分析得出N肥显著促进丹参根部物质积累,K肥对丹参株幅、根粗有促进作用;对活性成分含量影响分析得出P肥对酚酸类成分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积累,K肥对其有抑制作用。结论丹参施肥量与产量之间二次函数拟合结果均符合报酬递减定律,能较好反映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建立三元二次效应函数估测鲁中南地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5.63 kg/hm~2、P_2O_5 116.64 kg/hm~2、K_2O 153.84 kg/hm~2。  相似文献   

5.
RP-HPLC法同时测定野菊花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蒙花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晓杰  贾英  李清  陈晓辉  毕开顺 《中草药》2006,37(8):1261-1262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头状花序,作为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味苦、辛,性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用于疔疮、痈肿、丹毒,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眩晕,头痛等症。野菊花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和蒙花苷为其中的代表性成分。据报道,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强的抑制活性,对cAMP磷酸二酶酯的IC50为79μmol/L[1]。蒙花苷又名野菊花黄酮苷,其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作用,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保肝作用,并对慢性气管炎有一定疗效[1]。两者均为野菊花中的主要成分,量…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肥对黄芩产量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燕  刘勇  王文全  王继永 《中药材》2007,30(4):386-388
目的:探讨肥料对黄芩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及黄芩苷的影响。方法: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五水平的D-最优饱和设计,用盆栽法测量黄芩的生长、生理指标及黄芩苷含量。结果:黄芩各项生长、及黄芩苷含量均为复肥型高于单肥型,复肥型中又以营养平衡型大于营养失调型。在复肥型中,磷元素与氮合理配施可以提高磷的肥效。结论:根据氮磷钾二次肥料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确定最佳施肥量:N:22.6~25.0 g/m2,P:30.6~44.6 g/m2,K:5.4~21.4 g/m2,氮、磷、钾的最佳配比:2N∶3P∶1K。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产量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在兰州、巴彦淖尔、赤峰、酒泉等4个试验地进行,以甘草一年生移栽苗为繁殖材料,各试验地施肥处理相同,施肥处理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收期取样,通过测量其鲜重、活性成分含量,考察各产地不同氮(N)、磷(P)、钾(K)配施对甘草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并与试验地土壤中N,P,K元素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巴彦淖尔、赤峰、酒泉的甘草最佳氮磷钾配施分别为N1P2K1,N2P2K1,N1P1K2,N2P1K2,单种肥料对甘草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型,氮磷钾配施对甘草活性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试验地土壤中N,P,K含量分析可知,就N,P而言,土壤中速效元素含量低的元素种类即为限制该地产量增长的肥料种类;氮肥磷肥最佳用量与土壤硝态N、速效P元素含量呈反比;土壤速效P含量较低时,N肥、K肥对P肥表现出正交互效应,反之,则表现出负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对盾叶薯蓣产量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大田条件下N、P、K肥料不同配比对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肥料单因素正交试验,SPSS11.5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N、P、K可不同程度提高盾叶薯蓣根茎产量及薯蓣皂苷元含量,其中N、K对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P肥达到显著水平(P<0.05),N、P、K单施对含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肥料配施以N肥对薯蓣皂苷元含量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肥料对薯蓣皂苷元含量影响的顺序为N>K>P,对根茎产量影响的顺序为K>N>P,综合最优组合为N2K1P2.结论:适当配比的N、P、K肥料可以同时提高盾叶薯蓣根茎产量与薯蓣皂苷元含量.  相似文献   

9.
陈郡雯  吴卫  侯凯  何昇林  谭红阳 《中草药》2011,42(1):153-157
目的研究N、P和K肥的施用量及配比对川白芷产量和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定川白芷产量,HPLC法测定根部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结果不同N、P和K肥施用量及配比会显著影响川白芷的产量以及品质。N、P、K肥配施对川白芷的产量均表现为正效应,但对川白芷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在低K水平下(K2O 120 kg/hm2),适当增加N、P肥用量可增大欧前胡素的量;在高K水平下(K2O 240 kg/hm2),适中的N、P肥配比有利异欧前胡素的形成;在高N水平下(195 kg/hm2),无论P、K肥用量及配比多少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量均小于空白(ck)。正交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N、P和K肥对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影响顺序为P肥>N肥>K肥;N、P和K肥对欧前胡素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P、K肥影响比N肥大;但仅N肥对异欧前胡素量影响到达显著水(P<0.05)。所有处理中,N施用量为150 kg/hm2,P2O5为225 kg/hm2,K2O为120 kg/hm2,N-P2O5-K2O的配比为1.3︰1.9︰1的产量和欧前胡素量最高,与ck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同时异欧前胡素量也较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到较适宜配施方案,从而使川白芷产量及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均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野菊花栓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野菊花栓剂的质量标准。方法:木犀草苷、蒙花苷为指标,采用TLC法对野菊花栓剂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野菊花栓剂中绿原酸、蒙花苷的含量。结果: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7∶3∶1∶1)为展开剂,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TLC色谱中检出野菊花栓剂中的木犀草苷、蒙花苷。采用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5%冰醋酸(5∶6∶89),检测波长为326 nm,栓剂中绿原酸与其他成分分离度良好。再以甲醇-0.5%冰醋酸(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 nm条件下,蒙花苷与其他成分具有良好的分离度。绿原酸和蒙花苷分别在3.27~408.40 mg.L-1和0.63~79.10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6%,96.99%,RSD分别为1.44%,0.8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野菊花栓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延胡索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延胡索干物质累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点,旨在揭示延胡索养分吸收规律,为延胡索高产栽培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城固延胡索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在延胡索各生育时期对陕西省城固县8个乡镇106个种植户的样品进行采样分析,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结果:延胡索地上部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延胡索地下部则呈直线增加趋势。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旺盛生长阶段,干物质累积较快,占全生育期26.7%~44.1%。花期末地上部累积量达到最高,进入膨大期地上部茎叶开始枯萎及养分转移,干物质累积量有所降低。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迅速膨大阶段,其累计量占全生育期50.3%~87.5%;至收获期地下部干物质达到最高值,占全株78.5%~79.8%。延胡索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有差异,幼苗期至花期末是地上部养分吸收迅速阶段,于花期末达到峰值,以钾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初花期至膨大期是地下部对养分吸收高峰期,以吸氮量最高,钾次之,磷最低。结论:综合延胡索各器官和全株需肥规律及肥料特性,建议该地区栽培延胡索时,应在前期将全部有机肥和磷肥投入土壤中;氮肥和钾肥可以在前期投入总量40%~50%,其余的后期追肥,以保证延胡索正常生长,从而达到延胡索高产。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施对川明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镪钎  李丹  蒋攀  曾春艳  阿的加加  陈瑶  刘雷  胡平  杨玉霞 《中草药》2018,49(16):3926-3932
目的研究川明参生产中氮(N)、磷(P)、钾(K)最佳施肥组合及施肥量,为川明参大田栽培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N、P、K配施对川明参产量和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合理的N、P、K配施可显著提高川明参的产量,并有利于总多糖及欧前胡素的积累。其中,以N_2P_1K_2的产量最高,其产量为75.22 kg/hm~2,增产率达60.67%,总多糖质量分数为25.46%,欧前胡素质量分数为0.489 mg/g;N3P2K2的产量最低,其产量为44.82 kg/hm~2,总多糖质量分数为2.40%,欧前胡素质量分数为0.379 mg/g。N、P、K 3种肥料配施对川明参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NPK,N肥增产效应最明显,P肥次之,K肥最差。结论最佳施肥组合为N_2P_1K_2或N_2P_3K_1,最佳施肥量为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08、0.73、0.83 kg/hm~2或1.08、1.10、0.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贵州头花蓼适生地土壤肥力与没食子酸含量的关系,以期为头花蓼的选地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测定贵州41个适生地头花蓼药材中没食子酸及其根部土壤中肥力指标的含量,用SPSS 1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近70%头花蓼居群中没食子酸的含量集中在0.15%~0.25%,药材质量差异水平不大;头花蓼根部土壤中可利用的铵态氮和有机质水平偏低,植物对钾与磷元素的需求相对偏高,酸碱度为5.65~7.73,适生地土样呈微酸至中性土壤;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土壤质地以及不同居群土壤养分条件对头花蓼没食子酸的积累影响不明显。结论:建议在头花蓼的栽培中,选择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相对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并在其生长过程中注意维持有效钾与速效磷的水平不低于60.0,100.0 mg.kg-1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不同营养元素对菘蓝生长的影响,明确其营养需求,为菘蓝的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菘蓝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研究元素种类和浓度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观察缺素处理菘蓝幼苗的典型特征,测定不同处理菘蓝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 元素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铜(Cu)、锰(Mn)、锌(Zn)对菘蓝幼苗生长具有关键作用。菘蓝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程度不一,低浓度Zn、硼(B),中浓度N、K、Mg、Fe、Mn,高浓度P、Ca、Cu对菘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 N、P、K、Ca、Mg、Fe、Cu、Mn、Zn元素对菘蓝生长影响较大,尤其是K、N、Fe、P元素。  相似文献   

15.
张建海  冯彬彬 《中草药》2015,46(12):1819-1824
目的建立N、P、K施肥量与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品质的回归模型,探索巫山淫羊藿的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3因素4水平设计施肥方案,布置巫山淫羊藿N、P、K肥料效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N、P、K肥配施效应模型与巫山淫羊藿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在不同施肥措施中N_2P_2K_2处理效果最佳,不施或者少施N、P、K中的任何一种养分均不同程度导致巫山淫羊藿减产和质量下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N、P和K施肥量的提高,产量和有效成分的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以巫山淫羊藿产量为考察对象,N、P、K肥间相互作用都存在一个值域,低于这个值域时都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高于这个值域时则都表现为拮抗作用;以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的量为考察对象,N、K和P、K肥间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值域,有效成分的量表现出与产量相同的趋势。结论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大阳实验适宜的N、P、K肥施用量分别为224.154~269.461、176.324~214.651、152.624~197.354 kg/m~2。  相似文献   

16.
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黄芪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量及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结果:黄芪出苗后100~163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88.22%。黄芪各器官氮、磷、钾的含量表现为茎叶>根系,黄芪茎叶和根系中的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为氮>钾>磷。在黄芪整个生育期,黄芪对氮的积累强度最大,钾次之,磷最小。黄芪营养旺盛生长后期,氮、磷、钾的累积强度降低,至收获期,根系氮、钾的累积强度有所升高,磷的累积强度基本稳定。黄芪根系对氮、磷、钾相对吸收强度最大值比茎叶出现的早,茎叶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出苗后100~132 d,氮、磷、钾积累强度曲线出现一个高峰。结论:黄芪出苗后100~163 d是黄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快的时期。出苗后100~132 d是黄芪茎叶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时期,且氮吸收高峰期早于钾、磷;这时每天形成1 kg的干物质所需要的养分量最多,是黄芪的氮、磷、钾营养临界期;每生产100 kg黄芪需要从土壤和肥料中吸收2.32 kg 氮;0.323 kg P2O5;1.62 kg K2O。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氮(N)、磷(P)、钾(K)配比水平对丹参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为丹参规范化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3414”方案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不同N、P、K施肥配比对丹参生长、养分吸收、化学成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N2P1K2处理,丹参产量最高,根直径、根长、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74.15%、31.41%、278.54%、329.40%;施肥处理的土壤pH整体呈上升趋势,N2P1K2处理水平,土壤中的速效成分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了37.01%、17.26%、10.72%;同时处理组有效促进了丹参植物体内全N、全P和K营养元素的吸收,N2P1K2处理促进根中3种元素增加了67.88%、18.62%、93.34%;N2P1K2处理丹参酮类、丹酚酸B含量为3.33、51.45 mg/g,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6.05%、49.52%。[结论] 氮磷钾配比施肥能影响丹参各项生长指标和土壤营养状况,尤其能有效提高丹参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浓度为0.389 1、0.205 3、0.521 4 g/L,在丹参规模大田种植实践活动中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渭玲  王振  徐福利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02-1806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氮、磷、钾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施肥促进了膜荚黄芪幼苗的生长,从而为生育后期膜荚黄芪根生长、产量形成及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充足的营养基础。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明显促进了茎叶及根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对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总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对膜荚黄芪茎叶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磷>钾;对根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施肥明显提高了膜荚黄芪根产量,氮、磷、钾对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使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明显增加,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黄芪多糖含量影响程度依次为钾>磷>氮;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结论:氮、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根类中药材黄芪的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氮、钾肥的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