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脑外伤伴发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经脑脊液培养证实颅内感染的脑外伤患者82 例,分析与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评分)高低、单/ 多菌种感染以及G-/+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检出细菌97 株,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病原菌的28.9%。入院时GCS 评分(OR= 7.44,95%CI 2.80~19.76,P<0.01)、脑室外引流术(OR=9.594,95%CI 3.338~12.575,P<0.01)、G-菌感染(OR=3.745,95%CI1.008~12.560,P<0.05)以及肺炎(OR=3.225,95%CI 1.128~9.219,P<0.05)与出院时GCS 评分高低相关;院内病死率在G-菌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10.95,95%CI 0.6234~192.2,P<0.05)。结论 入院时GCS 评分低、脑室外引流术、G-菌感染和肺炎与出院时GCS 评分高低相关,其中G-菌感染是发生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甘星  许远兵 《浙江医学》2017,39(6):469-470,472
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回顾性分析293例泌尿系结石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急性泌尿系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2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石特征,并分析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结果感染组白蛋白低于非感染组(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积水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结石长径大于非感染组(P<0.05),上尿路结石发生率高于感染组(P<0.05)。上尿路结石(OR=2.202,95%CI:1.212~3.986)、急性肾功能不全(OR=1.042,95%CI:1.018~1.082)、肾积水(OR=0.911,95%CI:0.844~0.981)是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72.00%)最为常见,又以大肠埃希菌(10株)为主。结论上尿路结石、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肾积水是泌尿系结石发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PTCD)术后胆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接受诊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5例,分析行PTCD术后胆管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构成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本组75例患者中,19例患者发生胆管感染,感染率为25.3%。采集标本并培养159株,阳性标本为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占14.8%;革兰阴性菌69株,占85.2%。革兰阳性菌主要以粪肠球菌(8.6%)及鸟肠球菌(4.9%)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48.1%)及克雷伯菌(24.7%)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阻位置时间(OR=14.261,95%CI 5.281~31.862)、出现胆管再狭窄(OR=3.862,95%CI 5.281~31.862)、外引流管留置时间(OR=9.137,95%CI 1.469~15.957)是PTCD术后胆管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TCD术后胆管细菌感染为其常见并发症,梗阻位置、胆管再狭窄及外引流管留置时间为PTCD术后胆管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PTCD术后胆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且痰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24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MDR菌检出情况和细菌耐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DR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44例患者中男125例,女119例;年龄38~86岁,平均(62.3±9.2)岁。244例患者共培养细菌272株,前3位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4.4%)、鲍曼不动杆菌(12.9%)、肺炎克雷白菌(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月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OR=3.308,95%CI:1.753~6.244,P=0.000)、住重症监护室(OR=4.633,95%CI:1.780~12.054,P=0.002)、血清白蛋白<30 g/L(OR=3.388,95%CI:1.525~7.525,P=0.003)是MDR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入院高血糖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儿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中重型TBI患儿[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3]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型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血糖>11.1 mmol/L定义为高血糖;双瞳孔不等大或瞳孔散大固定设定为瞳孔异常。结果:共109例患儿进入分析,21名患儿入院血糖>11.1 mmol/L。存活92例,死亡17例。死亡组患儿血糖水平、合并损伤率和入院瞳孔异常率明显高于存活组[(14.31±6.46) vs. (7.08±3.38),76.5% vs. 47.5%,88.2% vs. 7.6%;P=0.000,P=0.010,P=0.000],而死亡组入院GCS评分低于存活组(4 vs. 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期高血糖(OR=6.36,95%CI=1.20~33.68;P=0.029)、入院瞳孔异常(OR=17.09,95%CI=3.26~89.70;P=0.001)和入院GCS(OR=0.62,95%CI=0.39~1.00;P=0.048)是中重型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其他脏器损伤(OR=1.20;95%CI=0.15~9.40;P=0.859)并不是此类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高血糖是中重型TBI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其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0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脓毒症患儿,男74例(70.5%),女31例(29.5%),3岁以内占65.7%。病程中临床表现多样化,易累及多部位感染,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64.8%。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92.4%)、皮肤软组织(35.2%)、颅内(32.4%);最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依次为:呼吸系统(54.3%)、血液系统(50.5%)、肝脏(44.8%);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依次为肺部(41.9%)、皮肤软组织(21.0%)、消化系统(17.1%)。单因素分析显示器官功能障碍数目(Z=-5.940,P=0.000)、脓毒性休克(χ2=8.531,P=0.003)、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Z=-2.100,P=0.036)、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Z=-2.925,P=0.003)、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Z=-2.125,P=0.034)、D二聚体(D-dimer,DD)(Z=-3.748,P=0.000)、电解质紊乱(χ2=5.899,P=0.015)、入院留取标本1 h后抗菌治疗(χ2=4.594,P=0.032)为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因素。经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仍然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器官功能障碍数目(OR=4.256,95%CI=0.112~0.493)及1 h后抗菌治疗(OR=5.027,95%CI=0.048~0.824)。结论:儿童脓毒症中3岁以内婴幼儿居多。临床表现多样化,易累及多部位感染,可导致MODS,最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部位均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为肺部。器官功能障碍数增多及1 h后抗菌治疗为导致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感染相关性淤积性黄疸(SSICJ)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提高对ICU中SSICJ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救治与预后评估。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感染并发淤积性黄疸患者60例,根据死亡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与统计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SSICJ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42%(25/60),腹腔感染22%(13/60),血流感染12%(7/60),52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30%),革兰阴性菌35株(48%),真菌16株(22%),院内感染29例(48%)。ICU SSICJ患者病死率为35%(21/60),并发院内感染患者病死率达41%(12/29),合并慢性疾病者病死率为54%(13/27),真菌感染病死率为64%(9/14),伴有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达77%(17/22)。死亡组患者胆红素持续上升例数较存活组明显增加:[0(0/31)和86%(18/21),P<0.01],转氨酶上升不明显[(82±21)U/L和(89±27)U/L,P=0.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2.34,95%CI 1.20~5.81,P=0.032]、合并脓毒性休克[OR=4.43,95%CI 1.76~7.38,P=0.049]、入ICU前治疗时间长短[OR=1.56,95%CI1.05~3.78,P=0.015]为ICU重症感染相关性淤积性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ICJ是ICU常见疾病,合并死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为密切的监测和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单中心儿童专科医院肝移植术后重症监护室期间早期感染特征,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9年12月9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肝移植术后患儿,统计术后早期病原体检出率、种类、感染部位及耐药情况。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对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70例肝移植术后患儿。根据相关诊断标准,肝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病例为31例(44.3%),其中27例(87.1%)微生物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31株,来源分别为下呼吸道(深部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61株(46.6%)、腹腔引流液39株(29.8%)、血液及中心导管21株(16.0%)、尿路10株(7.6%)。多部位感染常见,同一病例2个部位及以上感染率为45.0%。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占67.1%,革兰阳性菌占11.5%,真菌占27.4%。前3位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3株(25.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株(6.9%)及铜绿假单胞菌8株(6.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株;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26株,19.9%),对氟康唑敏感。按照感染部位排列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最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尿路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9 h (P=0.038)、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为7天(P=0.017)、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8天(P=0.013),他克莫司最高浓度为15.9 ng/mL(P=0.014),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1岁(OR=4.37,95%CI:1.03~18.6,P=0.046)与术后感染有关。结论 儿科医院近年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儿早期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呼吸道及腹腔感染;病原体主要是G-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其中G-杆菌具有多重耐药特点;移植后早期感染可能与患儿的年龄(小于1岁)、手术时间长、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PICU住院时间长以及他克莫司浓度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碳氢酶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合适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CU119例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和44例碳氢酶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发生ICU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d内使用过碳氢酶烯抗生素(OR=3.068,95%CI:1.196~7.872,P=0.002),30d内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OR=1.693,95%CI:1.159~2.472,P=0.006),30d内使用过激素(OR=4.528,95%CI:1.671~12.272,P=0.003),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OR=5.384,95%CI:1.886~15.368,P=0.002)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OR=4.489,95%CI:1.664~12.106,P=0.003)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30d内使用过激素、碳氢酶烯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及合并MODS、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是ICU老年患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碳氢酶烯抗生素暴露及常规对CRKP进行主动筛查可能会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院内血流感染(nosocomial bloodstream infection,NBSI)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393例NBSI患者,分析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根据28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055例)和死亡组(338例),对NBSI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93例NBSI患者中,92.4%(1287/1393)为单一细菌感染,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7%(818/1393)、革兰阳性菌占27.1%(377/1393),真菌占6.6%(92/1393)。大肠埃希菌(17.0%,237/1393)是引起NBSI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5.4%,214/1393)和肠球菌属(8.0%,111/139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1%(34/67)。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0%(94/192)和51.4%(18/35)。单因素分析显示,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ment,SOFA)评分≥5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导管留置、拔除深静脉导管、肠外营养、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NBSI患者28d病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拔除深静脉导管(OR=0.505,95%CI:0.346~0.736,P<0.001)和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OR=0.541,95%CI:0.386~0.759,P<0.001)是28d病死率的保护因素,而胃肠外营养(OR=1.820,95%CI:1.345~2.463,P<0.001)和SOFA评分≥5分(OR=3.277,95%CI:2.408~4.458,P<0.001)与NBSI的28d病死率密切相关。结论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BSI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及时拔除深静脉导管和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NBSI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