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春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16-1116
马荫笃名老中医是我院儿科创始人之一,从事儿科医疗工作近50载,积累了宝贵的临床治疗经验,用药少而精,效果卓著.笔者有幸侍医,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胡成群教授是武汉市名中医,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对中医治疗儿科诸证独具匠心。现将其辨治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简介如下。1擅抓病机,切中要害胡师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为小儿脏腑娇嫩,腠理疏薄,表卫未固,气血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若感受外邪,腠理功能异常,阳气内郁,不得宣泄,正邪相搏则发热。武汉地区天气炎热,易感受热邪,因此小儿外感发热疾病以风热型最为多见,即使感受风  相似文献   

3.
刘昆  张丽 《环球中医药》2014,(6):466-467
文章总结了安效先教授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的学术经验,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提出小儿发热时易三阳合病,故治疗当清透、凉温、泻下等诸法合用,同时应用扭转截断,并注重固护津液,灵活加减而去的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陆长清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师陆长清主任医师业医五十余年,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根据小儿发热的病理特点,对小儿外感发热采用“先证而治”,辛温辛凉并施、表里同治的治疗大法,用于临床,卓有成效。笔者跟师临证,体会颇深,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1先征而治小儿肌肤薄,脏腑嫩,易于感触,易于传变,外感发热具有发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的特点。当邪在卫分时,是小儿热病之初起阶段,采用以解表为主,兼清气的治疗方法,可使邪热消退;邪人气分时,是病机转换之关键,采用重剂清气,佐以凉营论治,以截断邪热向纵深发展;邪入营血时,…  相似文献   

5.
潘璐 《世界中医药》2011,6(1):83-83
安效先,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安老师常采用截断扭转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并附典型医案以飨同道。1辨证特点:热证为主,传遍迅速安老师认为小儿外感发热当属温病范畴。小儿容易发热责之小儿本身的生理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临床上采取自身作为对照组,运用刮痧疗法,观察刮痧后患儿体温的变化与性别、病程、年龄、证型、发热情况的关系。结果经过临床研究64例患儿,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与患儿性别、年龄、证型无特异性意义,与患儿病程、发热情况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热势越低疗效越好。结论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通过活血透痧解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而退热。  相似文献   

7.
林钦甫主任中医师,从医55年,治学严谨,远宗张仲景、钱乙诸家之学,近效本地名医雷少逸等,深得新安王氏医学王仲奇及弟子叶伯敬真传,是浙西新安医学儿科流派的主要传承人.笔者有幸跟师多年,受益匪浅,今介绍其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如下. 1 常见方证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多由外感风邪所致,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咽部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林老将小儿外感发热分5个方证进行治疗,或单用,或组合运用,每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宁宁  吴力群 《中医药导报》2020,26(4):113-114,118
吴力群认为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总病机为气机不畅,阻滞胸肺,病位主要在肺、肝、脾;治疗应根于三脏,以疏通气机为总治法,分期论治,发作期以肝肺不调为主,治以疏肝理肺,调畅气机,方选柴胡疏肝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缓解期以肺脾两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肺,理气化痰通络,方选加味六安煎合人参五味子汤;同时重视患儿心理疏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罗世杰主任医师辨治小儿外感发热主要从表证入手,使用桑菊饮加石膏治疗,临诊时可根据发热程度灵活使用石膏用量。还可以在不引邪深入的同时,加入少许大黄,给邪热以出路。小儿脾常不足,热邪易耗气伤津,故后期还必须使用健脾益气的药物调理脾胃,以恢复正气。  相似文献   

11.
师帅  张磊 《天津中医药》2019,36(2):115-118
张洪义教授擅长应用理气之法治疗临床疾病,文章将张教授运用理气法的思路和经验进行梳理,大致总结为疏肝理气、滋阴理气、消积理气、温中理气、活血理气、通络理气、解表理气、化痰理气、祛湿理气9种,分别按照临证选方和经验用药的体例,对张教授运用理气法的不同理论来源、具体治疗的法则应用、方剂的实际用药加减、习惯药对的渊源、用法和配比等内容进行归纳。张教授在理气法治疗临床疾病方面有良好疗效,并有独到的经验和特色,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姚渊  马晓北 《天津中医药》2021,38(5):625-627
寻常型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男女,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多形性皮损,散在对称分布于面、胸、背.文章主要介绍马晓北教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经验,马教授认为风热、痰湿、气郁、阴虚等因素使得人体气机升降失常为根本病机,治疗上重点调理人体气机的通畅,方用升降散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贾英杰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工作30余年,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恶性肿瘤病机是“正气内虚,毒瘀并存”,“虚”“毒”“瘀”贯穿疾病始终,总结出“癌浊”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因素,易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三焦气化失司,倡导恶性肿瘤从“癌浊”论治,提出“黜浊培本”思想,提倡疏利三焦,治取中州,善用“理气法”治疗恶性肿瘤及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中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王耀光教授运用疏利三焦针法合汤药治疗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经验,首先阐述了尿潴留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分类,然后介绍了王教授从三焦辨证论治功能性尿潴留的学术思想,重点论述了疏利三焦针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范围,最后分享了王教授运用疏利三焦针法配合汤药治疗功能性尿潴留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5.
杨婷子  石岳  杨小红  白祯祥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55-1057
白祯祥教授认为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多与脾胃虚弱及肝脏失常有关,其病性虚实夹杂,但总体以虚为主,治疗当以"健脾胃,益气血,疏肝郁,通乳络"为原则,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疏郁通乳之法,自拟通乳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手术严重耗伤人体正气,且因治疗造成的外形改变常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中医药在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贾英杰教授认为,乳腺癌属本虚标实,其发病机理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然手术多耗伤正气,因此术后患者多以气虚血瘀多见。贾英杰教授从气论治乳腺癌术后虚劳,以补气培本为主,同时配合使用调气助本法、调气导邪法、调气运中法,四法通用,使补气固本,气机调畅,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力,防止肿瘤的转移及复发。  相似文献   

17.
胸痹之病包含了西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伯礼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以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为标,注重对该病本虚标实之辨识,除化痰逐瘀之法治疗标实之证外,尤注重补益气血以治本的重要性。当前诸多医者认为胸痹主要矛盾是血瘀,故多选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对胸痹的病机及虚实变化认识不足,不识护本,不辨气血,长期使用攻伐活血之品,犯虚虚之戒。文章通过整理验案,体现张伯礼教授以气血论治胸痹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重点介绍武连仲教授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方面的学术观点。根据阴阳辨证分型为阴阳俱缓、阴急阳缓、阴缓阳急、阴阳俱急,针刺治疗在醒脑开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辨证分型,进一步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并进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9.
回纹型风湿症亦名复发性风湿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阎小萍教授考虑该病颇似《黄帝内经》所云之“周痹”,当从“周痹”论治。阎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风挟诸邪侵袭为标,且寒湿之邪易从阳化热,并在病程中常伴有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在治疗上探求内因,补肾养肝以治本,兼顾祛风利节,尤为注重清利湿热,且将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贯穿始终,并体现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清除余邪。随文附验案1则,充分体现了阎教授审症求因、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月林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73-157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一种难治性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袁红霞教授认为CAG病机为脾胃虚弱,少阳枢机不利,临证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多从少阳论治,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