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7,(7):500-504
目的:探究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的相关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7月行非心脏开胸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收集感染组患者痰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率为36.00%。伴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异常、夏季行手术、手术时间大于3 h、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大于8 h等将显著增加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性。患者致病原主要为革兰阴性菌(62.35%)和革兰阳性菌(30.59%),且存在细菌交叉感染现象。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较为敏感。结论:伴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异常、夏季行手术、手术时间大于3 h、机械通气时间大于8 h是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为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喉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分析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喉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及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有效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对2003年7月~2006年6月喉癌行手术治疗住院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5例,占19.2%;随着年龄的增加、住院时间的增加,喉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呈上升趋势(P<0.05,P<0.005),有基础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者(P<0.01),部分喉切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多于全喉切除患者(P<0.01).结论 喉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及手术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开展认真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感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研究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选取在我院门诊就诊并住院的108例经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收集肝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临床资料,研究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导致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术后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13.89%;非感染93例,非感染率86.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留置管时间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年龄≥60岁、术前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术中输血量≥1000 ml、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4 d(P<0.05)。高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中输血量较多、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低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感染治疗经验。方法:从1999年2月~2008年6月共对125例5~10公斤患儿进行了心内直视手术,分析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发生肺部感染共45例,细菌感染39例,其中合并支原体感染5例,单纯支原体感染6例。45例感染患儿均行细菌培养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MP-IgM),根据培养检查结果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41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肺部感染仍是低体重先心病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围术期综合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强调重视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护理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5月期间,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满足入选条件的患儿346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感染与否将患儿分为感染组(39人)和对照组(307人);将可能的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术前住院时间、体重等17个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表明肺动脉高压、恢复室停留≥120h、体外循环时间≥120min、机械通气时间≥120h、频繁的吸痰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导致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生感染,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预防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65例施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资料,分析73例并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3.9%,死亡3例,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心功能水平低下等;术中危险因素包括手术类型、体外循环及其时间、手术及转流技术;术后危险因素包括ICU停留时间、过度刺激、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以及心肺功能不全、感染等;治疗上强调找出并消除潜在的致病因素,按精神病学疾病治疗,以控制行为障碍及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70岁)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某院出院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病历248例,统计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48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品种为3种,使用天数基本控制在2 d以内(占78.22%)。术后肺部感染例数为86例(34.67%),2例(0.81%)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70%、肺癌晚期以及糖尿病为老年肺癌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术前半小时单剂量给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8.
刘云直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94-1695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正>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5%~40%,本文通过对本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各因素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分析,筛选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科学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及对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胸手术后出现乳糜胸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行开胸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4例,根据术后乳糜胸发生情况分为乳糜胸组(16例)及对照组(68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术后出现乳糜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乳糜胸组中年龄≤1岁、体质量≤10 kg、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类型为发绀型心脏病的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岁、体质量≤10 kg、合并肺动脉高压、疾病类型为发绀型心脏病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胸手术后出现乳糜胸的危险因素(P<0.05)。将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术后出现乳糜胸的预测模型,P=1/[1+e(-0.949+0.537×年龄+0.685×体质量+0.821×肺动脉高压+0.747×疾病类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胸手术后出现乳糜胸的AUC值为0.768,SE值为0.071。结论:年龄、体质量偏小、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发绀型心脏病为影响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组100例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积极控制和改善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的各种诱因,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同时根据患者心脏瓣膜类型与病变程度给予快速强心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N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BNP、HR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HR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EV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症状、体力、情绪、社会经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心脏瓣膜病伴心力衰竭可较好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孕期处理、分娩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56例妊娠期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治疗方法、分娩方式与时机等资料。结果 156例妊娠期心脏病患者中87例(55.8%)发生心力衰竭,其中中、重度心力衰竭38例(43.7%);发生心力衰竭的87例患者中,有明显诱因52例(59.8%),其中肺部感染12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贫血8例,精神紧张8例,血压升高6例,分娩时用力过大3例;心功能Ⅰ~Ⅱ级孕产妇与心功能Ⅲ~Ⅳ级孕产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危及母婴生命,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孕期密切监测心功能,麻醉以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为宜,孕晚期经过有丰富经验的内、产科医生积极治疗24~72 h后可及时终止妊娠,有利于孕妇和围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瓣替换10例、左房室瓣替换加主动脉瓣替换90例、右房室瓣替换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清除加左房室瓣替换3例,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大部分取得良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25%(50/200),术后早期死亡率7%(14/200)。随访157例中,远期死亡8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卉度症发生率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前准备、麻醉平稳、术中对病变的纠治合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等,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无症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方法 应用心肺运动功能仪 ,采用连续递增运动 (ramp- pattern)方案测定 2 0例无症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研究组 )和 2 0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心肺功能和心率变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运动达到 5 0 %最大摄氧量 (VO2 max)和最大摄氧量时与运动前比较 ,5 min高频成分 [(6 2 0± 5 11) ms2 / Hz,(392± 2 88) ms2 / Hz,(10 4 2± 96 7) ms2 / Hz,P<0 .0 0 1) ]和低频成分[(6 0 3± 4 93) m s2 / Hz,(4 90± 4 0 2 ) ms2 / Hz,(989± 87) m s2 / Hz,P<0 .0 0 1) ]均低于运动前安静状态 ,并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无症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比正常人减低 ,运动后心率变异减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56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1例产妇死亡,2例死胎,其余55例母婴均预后良好.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应在扩血管的基础上强心、利尿,慎用硫酸镁.在控制心力衰竭6~8h后,应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及严格掌握扩容指征有助于改善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何炯红  徐敏  聂鹏  余盛华 《贵州医药》2006,30(7):588-590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 记录30例非冠心病人、3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塞患者及30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结果 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心梗组TO分别为-0.076±-0.029、-0.042±-0.012、-0.018±-0.008(P<0.01),TS分别为31.55±4.17 ms/RR、20.30±2.84 ms/RR、8.70±2.16 ms/RR(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趋于异常.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误诊的因素,提高防治意识。方法对5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组病例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7%、52%、25%,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6%,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结论及时诊断,规范合理用药治疗,避免感染是预防甲亢性心脏病的根本措施。甲亢性心脏病不伴高代谢综合征表现病例临床容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老年患,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丹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两组均进行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等基础治疗,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2.0g加入2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注射1次/d,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动检查,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及心排血量(CO),观察两组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LVEF、LVFS、SV和C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丹红治疗老年性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43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39例患者心血管症状基本消失;2例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治疗效果差;1例死亡。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提高警惕,避免发生误诊或漏诊而影响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脏病(NIHD)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161例NIHD患者及76例正常对照。前者按照随访中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事件组(101例)和无事件组(60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NIHD患者TO较对照组升高,TS较对照组降低(P<0.01)。与无事件组比较,事件组TO升高,TS降低(P<0.01)。TO与TS两项均异常是NIHD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素。结论 HRT充分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是NIHD患者病情评估或危险分层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