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常规使用神经科药物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状态,抑制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的常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进行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采用康复评定TEAM会的形式,对具体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进行积极治疗。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患进行疗效及功能评定,并制定出患后期所需接受的社区康复治疗方案,以期最终达到功能恢复。发病3个月后进行第三次康复评定,发病6个月后进行第四次评定,以观测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的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确切观察脑卒中患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与28例单纯药物治疗的同类患对比,结果:经Brunnstrum标准分级评定.两组间有显性差异。结论:证实了脑卒中患早期康复治疗,能够较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对预防残疾、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9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5例,脑梗死组14例,病变部位为内囊基底核区,且累及皮质脊髓束,发病后30—60d采用1.5T核磁共振仪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依次从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测量病变同侧皮质脊髓束和病变对侧相应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得出FA比值(r 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The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病灶侧4个层面CST的FA值均较对侧相应脑组织降低。脑出血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3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而初级皮质运动区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与FM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脑梗死组: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区、初级皮质运动区4个层面的FA值、r FA和FAasy均与FMA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放射冠层面有显著相关性。结论:DTI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以放射冠层面皮质脊髓束的DTI参数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缺损是脑卒中致残的主要原因,在临床量表评估之外,运用影像学方法评估运动功能以早期预测临床结局,为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正成为新兴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从扩散张量成像(DTI)角度,围绕该技术在预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监测治疗反应及评估白质纤维束重塑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该技术,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研究脑卒中后神经网络受损情况,应用三维运动分析对比下肢步行功能改变结局的关系。方法:11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f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并做三维步态检查,比较中枢神经损伤与肢体运动改变的关系。同时还应用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皮质放射纤维部分各向异性(FA)值患侧明显小于健侧(P0.05),而表观扩散系数(ADC)两侧差异无显著性。脑卒中患侧FA值与患侧步时相关系数为0.615,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运动功能结局的分析显示FA与步时相关。FA值与各项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的受损可一定程度由FA值反映,对监测其病程有一定价值,而ADC结果则没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不同区域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2019年1月至12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3周,治疗前后,DTI测量梗死灶及对侧相应部位,患侧和健侧大脑脚、内囊后肢各向异性分数(FA),计算双侧FA比(rFA)。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患者FMA-UE评分显著增加(t = 9.074, P < 0.001)。梗死灶FA与rFA显著升高( t > 14.519, P< 0.001)。治疗前后各部位患侧FA和rFA差值均与FMA-UE评分差值正相关(r = 0.445~0.565, P< 0.05),以患侧内囊后肢相关性最强。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脑内FA的改变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相关,尤其是内囊后肢。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 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其临床表现分为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 NMS)。据报道,约88%的PD患者存在NMS,包括认知功能下降、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PD合并NMS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危害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有效且可行的影像学检查对诊断疾病至关重要。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可直接反映脑白质纤维束的变化,进一步评估脑微结构的改变,为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方法及证据。本文就DTI在PD合并NMS患者脑纤维束评估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phA2蛋白与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143例ACI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EphA2蛋白水平、Bold-f MRI...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很高。急性期经临床抢救和对症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但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多种功能障碍。有研究报道,脑卒中患者的吞咽、言语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恢复[1-2]。本组资料对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6个月,以了解和分析其吞咽、言语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表373例脑卒中患者疗前及疗后6个月时吞咽和言语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例吞咽功能言语障碍异常正常异常正常疗前(100例)336733356535疗后(73例)86510.96165720.19字2值11.333.47P值<0.05>05发生率(%发生率(%)表273例脑卒中患者疗前及疗后6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实施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可显著加速吞咽功能的恢复,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7例。2组患者均给予针灸、电刺激和推拿等基本康复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2组患者常规作业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治疗组训练20 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进行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测定患侧...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具备听理解力和良好认知能力,具有较高康复欲望和有可靠的家庭支持的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8-70岁;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死13例;左侧偏瘫27例,右侧偏瘫5例;按床位号随机分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组16例、Bobath疗法组16例.  相似文献   

17.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社区康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对社区康复(community based rehabilitation,CBR)作了新的定义:“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其目的是使所有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的目标。CBR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残疾人的亲友、残疾人所在的社区以及卫生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1]。”1 国内外脑卒中患者CBR工作概况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卫生部门已认识到社区中残疾人的长期健康和康复需求问题,尤其是西方国家,政府资金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康复疗效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以相同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3周后完成DTI检查,测量最大病灶侧及对侧相应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 FA)、FA不对称性(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同时完成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FMA)。观察治疗前后患侧FA、健侧FA、r FA、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康复治疗3周后,患侧FA、r FA、FAasy、健患侧FA差值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侧F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后患侧FA和r FA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正相关(r=0.579,P=0.015;r=0.560,P=0.020);FAasy和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负相关(r=-0.530,P=0.029;r=-0.557,P=0.020);健侧FA变化值与FMA变化值不相关(r=-0.300,P=0.242)。结论:DTI中各参数的改变与下肢运动损伤程度存在关联性,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和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RCTs临床证据,按照Jadad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临床试验,1280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7篇研究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从62.4%(131/210)增加到83.6%(179/214)(P0.01);Fugl-Meyer总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9.86,95%CI(6.34,13.37),Z=5.49(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7.02,95%CI(3.17,10.88),Z=3.57(P=0.00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NIHSS量表评分5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1.48,95%CI(-2.09,-0.88),Z=4.82(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现阶段的RCTs临床证据(Jadad≥3分)表明,针灸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针灸治疗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2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针灸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引发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患者中筛选9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训练的对照组和用针灸治疗的观察组。两组均予以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和对照组的82.98%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38.86±10.25)分和对照组(39.07±11.17)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3.32±16.54)分高于对照组(52.96±16.71)分(t=3.037,P=0.003);治疗前观察组步态评估评分(40.26±3.58)分和对照组(40.11±2.23)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态评估评分(78.33±4.52)分高于对照组(74.21±5.09)分(t=4.174,P=0.000)。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在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应用针灸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有效率,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效果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