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计算机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0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ADL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MSE、LOT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分别经20d治疗后,发现其MMSE、LOT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25.4±2.3)]、MBI评分[(68.1±16.1)分]及LOTCA知觉、思维能力评分[分别为(11.60±2.92)分和(16.93±2.2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训练治疗脑梗死后伴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梗死后伴认知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FMA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thel指数(MBI)及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各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OTCA认知评分、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LOTCA评分[分别为(69.23±17.92)分和(65.83±19.51)分]、FMA评分[分别为(51.63±27.11)分和(38.13±24.80)分]、MBI评分[分别为(65.37±21.06)分和(53.07±23.95分)]、BBS评分[分别为(30.00±14.95)分和(20.50±14.05)分]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0.38±2.67)μmol/L和(18.85±7.43)μ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2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下降幅度与认知改善情况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认知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Valpar系统联合计算机辅助技术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 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V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和计算机辅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Valpar系统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8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ADL能力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LOTCA评分和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定向能力[(3.50±0.89)分]、视知觉[(13.50±1.43)分]、空间知觉[(2.40±0.50)分]、视运动组织[(24.00±1.17)分]及注意力评分[(2.30±0.87)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LOTCA各项评分、LOTCA总分、MBI评分均较为优异(P<0.05)。 结论Valpar系统联合计算机辅助技术能显著改善早期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眼针治疗组、认知训练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眼针治疗组患者同时辅以眼针针刺,认知训练组患者则同时辅以认知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辅以眼针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LOTCA各项指标评分及MBI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患者LOTCA视运动组织能力评分[(23.65±4.26)分]、知觉能力评分[(21.13±2.31)分]、思维运作能力评分[(18.66±4.45)分]、注意力评分[(3.31±0.41)分]、总分[(70.41±5.87)分]及MBI评分[(79.31±6.67)分]亦显著优于眼针治疗组及认知训练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辅以头针及认知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3个月治疗后,发现其MMSE、LOTCA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OTCA评分[(78.60±6.52)分]、ADL评分[(48.85±3.4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头针联合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2例V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rTMS组(25例)和rTMS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常规康复治疗和rTMS治疗,HBO+rT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HBO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LOTC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HBO+rTMS组MMSE、MBI评分优于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除命名外,其他项目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HBO+rTMS组各项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rTMS组知觉、思维、视运动和总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HBO+rTMS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HBO+rTMS组的视空间执行[(2.48±0.78)分]、抽象[(1.91±0.78)分]、延迟回忆[(2.67±0.90)分]、定向分值[(3.46±1.05)分]及总分[(17.52±2.5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HBO+rTMS组患者的定向[(5.20±1.26)分]、知觉[(20.02±1.65)分]、思维能力[(18.59±2.81)分]和总分[(62.33±8.13)分]均高于rTMS组(P<0.05)。 结论 HBO联合rTMS可显著提高非痴呆型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 方法根据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分选取98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 结果入选时2组患者LOTCA评分、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以观察组患者LOTCA评分[(99.4±8.4)分]、MBI评分[(80.7±5.9)分]、P300潜伏期[(373.45±52.13)ms]及波幅[(7.87±2.63)μV]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作业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ADL能力,改善其认知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丰富家庭康复环境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门诊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丰富家庭康复环境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门诊康复训练基础上遵医嘱自行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75.5±6.5)分]及MBI评分[(83.6±7.5)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FMA评分[(54.8±5.3)分]及MBI评分[(70.2±6.8)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 结论在常规门诊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丰富家庭康复环境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次执行功能综合训练对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多层次执行功能综合训练,包括工作记忆训练、抑制性控制和定势转换训练、中枢执行功能训练等,共持续治疗3周。于训练前、治疗3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筛查患者认知功能,采用数字广度测试(DST)、数字颜色连线测验(CTT)、复杂词语流畅性和简单词语流畅性测验评定患者执行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训练前2组患者MoCA、DST、CTT、复杂和简单词语流畅性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其MoCA评分[分别为(20.67±5.67)分和(16.06±7.03)分]、DST评分[分别为(12.17±2.57)分和(10.22±2.73)分]、CTT评分[分别为(330.64±185.07)分和(573.45±386.01)分]、复杂词语流畅性评分[分别为(13.11±4.36)分和(8.55±4.22)分]和简单词语流畅性评分[分别为(8.39±3.60)分和(6.00±4.31)分]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训练后仅MoCA评分[(15.39±4.64)分]较训练前提高(P<0.05)。与训练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评分、DST评分、复杂词语流畅性和简单词语流畅性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 结论 多层次执行功能综合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执行功能子成分(包括工作记忆、定势转换能力和词语流畅性等),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CES)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ES。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HAMD、MMSE及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HAMD、MMSE及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HAMD[(11.91±4.34)分]、MMSE[(25.54±1.49)分]及BI评分[(65.19±5.28)分]优于对照组HAMD[(14.76±3.43)分]、MMSE[(22.79±1.38)分]及BI评分[(60.88±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显效率(70.0%)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ES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筛选31家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失访6例,最终对照组72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认知训练,每日训练30 min,5 d/周,共治疗2周;观察组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每日训练30 min,5 d/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评估2组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 结果 ①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观察组(22.55±3.62)分;对照组(21.75±4.30)分]和MoCA评分[观察组(19.69±4.43)分;对照组(19.10±5.5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MMSE总分(19.34±3.08)和(19.74±3.11)分;MoCA总分(16.79±4.58)和(17.74±5.25)分]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总分及MoCA评分总分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中的即刻记忆、计算力和注意力、延迟记忆三个分项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其整体的认知功能,达到与常规认知训练相等的治疗效果;并在提高即刻记忆、计算能力以及延迟记忆三方面认知能力方面较卒中后常规认知治疗的疗效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躯干控制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干预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躯干控制测试(TCT)及机器人检测系统对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和骨盆运动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TCT评分及骨盆运动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FMA评分[(19.35±2.54)分]、FAC分级[(2.85±0.67)级]、TCT评分[(74.65±7.86)分]及骨盆侧向位移[(10.05±1.54)cm]、高度位移[(14.25±1.94)cm]、旋转角度[(9.15±1.72)°]、侧倾角度[(21.35±2.18)°]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显著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躯干控制及步行功能,且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冻结步态(FOG)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3例PD伴FO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同时给予6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辅以VR技术康复训练。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评估对比2组患者冻结步态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OG问卷(FOG-Q)评分、步长、步频、步速、最大冻结指数值(FImax)、平均冻结指数值(FIavr)、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PD综合量表(UPDRS-Ⅲ)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FOG-Q评分[(12.5±2.4)分]、步长[(24.3±8.4)cm]、步频[(71.6±15.8)步/min]、步速[(19.9±7.6)m/min]、FImax(0.6±0.2)、FIavr(0.3±0.2)、BBS评分[(31.9±6.5)分]及UPDRS-Ⅲ评分[(16.5±5.2)分]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有FOG-Q评分[(13.7±1.7)分]、步长[(17.1±5.8)cm]及UPDRS-Ⅲ评分[(19.8±3.9)分]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技术康复训练可进一步缓解PD患者FOG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干预防治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肢体训练及水肿预防治疗。于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SHS发病情况,并对2组患者患肢疼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患者SHS发生率为2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SHS发生率(6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分别为(29.73±4.51)分、(24.38±3.65)分]、BI指数评分[分别为(78.13±6.79)分、(65.48±6.16)分]及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63±1.88)分、(4.50±1.4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干预能有效预防脑梗死后SHS发生,同时还能进一步缓解肢体疼痛及肿胀,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治疗师徒手辅助下肢步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FMA评分及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BBS评分[(45.00±4.47)分]、FMA评分[(28.67±3.66)分]、FAC分级[(3.55±0.94)级]及10m MWS[(0.8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除大便控制以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如厕评分[(7.50±2.02)分]、转移评分[(13.06±1.65)分]、步行评分[(12.55±2.04)分]、上楼梯评分[(8.20±1.48)分]及MBI总分[(74.60±7.7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社区远程康复服务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市临城新区经同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治疗后出院的脑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则转入康复医院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则回归家庭接受社区远程康复管理。于入组时、治疗60d及治疗90d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60d及90d时,发现实验组患者FMA评分[分别为(46.31±2.74)分、(61.80±4.77)分]、MBI评分[分别为(59.90±4.71)分、(71.72±5.08)分]、对照组FMA评分[分别为(46.59±4.38)分、(61.32±5.98)分]及MBI评分[分别为(59.14±4.91)分、(69.81±5.22)分]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善(P<0.05);经统计学比较发现,治疗前、后2组患者FM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社区远程康复疗效与康复医疗机构治疗疗效类似,均能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ADL能力提高,并且前者还具有治疗方便、费用经济、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步态联合平衡训练对小脑梗死伴共济失调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小脑梗死伴共济失调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训练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步态及平衡功能训练。于入选时及训练4周、8周后分别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入选时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ICARS、PASS、BBS、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经治疗4周、8周后,发现训练组ICARS[分别为(45.8±9.2)分和(35.2±8.7)分]、PASS[分别为(25.6±2.2)分和(33.3±2.0)分]、BBS[分别为(26.2±1.4)分和(36.7±2.6)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1.7±6.0)分和(88.4±6.9)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步态联合平衡训练能显著改善小脑梗死伴共济失调患者共济失调症状及平衡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 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PSCI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伪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辅以1 Hz、10 Hz rTMS治疗,伪刺激组患者则辅以假磁刺激治疗。上述rTM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和伪刺激组MoCA评分[分别为(20.40±3.18)分、(21.67±4.13)分和(17.27±4.01)分]及LOTCA评分[分别为(95.73±8.09)分、(96.53±15.08)分和(85.53±12.8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低频组及高频组MoCA、LOTCA评分亦显著高于伪刺激组水平 (P<0.05),并且高频组MoCA、LOTCA评分均较低频组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且二者疗效相当,故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rTMS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 方法选取VCIN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40min/次,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P300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oCA、MMSE、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患者治疗后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延迟记忆、MMSE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训练组MoCA总分[(22.40±4.38)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3.27±0.58)分]、注意力[(4.30±1.60)分]、语言[(2.67±0.48)分]、延迟记忆[(3.67±0.80)分]、MMSE[(22.03±3.55)分]、BI评分[(82.17±11.28)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波幅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训练组P300潜伏期[(352.10±30.68)ms]较对照组P300潜伏期[(356.45±40.30)ms]短,波幅[(8.65±1.18)μV]较对照组波幅[(6.73±1.81)μ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