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芳  唐红  刘丽  王甦  刘凤君  刘聪 《四川医学》2007,28(8):815-817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ore)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转录和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HCVcore表达质粒(pNKF-HC Vcore)转染HepG2.2.15细胞。以空载质粒(pNKF)转染HepG2.2.15细胞作为阳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作为阴性对照。以Northern吸印杂交检测HBV mRNA的转录水平,以Southern吸印杂交检测HBV复制中间体DNA的复制水平。结果20μg pNKF-HCV core转染HepG2.2.15细胞后,可使细胞中HBV mRNA转录水平及HBV复制中间体DNA复制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51.9%及36.5%。10μg及15μg pNKF-HCV core较pNKF转染的HepG2.2.15细胞的HBV mRNA信号与HBV复制中间体DNA检出信号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HCV核心蛋白达到一定的剂量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的转录与复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EIA法检测了84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和336名“健康”对照血清中的Pre-S_2蛋白,并初步分析了Pre-S_2蛋白与HBV其它复制标志物问的关系。结果显示:(1)HCC患者血清Pre-S_2蛋白及其它HBV感染、复制标志物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HBsAg阳性HCC患者中HBV复制标志物的检出率均高于HBsAg阴性者;提示HBV复制标志物可能与HCC有着更密切的病因学联系。(2)HCC患者血清Pre-S_2蛋白的检出率与HB_eAg、HBV-DNA的检出率差异显著,说明Pre-S_2蛋白是反映HBV复制极为敏感的标志,值得用于HBV与HCC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何启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216-22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复制关系,阐述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对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的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201例和HBV-M阴性1840例,检测其胁-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者1280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和87.0%。HBsAg、抗一HBe、抗一HBc阳性者3582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41.O%和36.O%,HBsAg和抗一HBc阳性者339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2.2%和29.2%,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一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HBVDNA定量〉1000拷贝/ML为诊断标准。经卡方检验,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前S1蛋白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 ,肝炎病毒前 S1和前 S2蛋白与 HBV的复制密切相关 ,而前 S1蛋白较前 S2蛋白在 HBV的致病机制上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检测前 S1蛋白做为 HBV复制的指标和判断 HBV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我国是肝炎高发区 ,HBVs Ag携带者为 1 .2亿以上 (全世界 3亿 ) ,为提高对 HBV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 ,我们克隆并对前 S1蛋白 1 2 9个氨基酸进行了融合表达、纯化和实验应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HBV由上海长海医院杜风鸣教授提供。PCR kit、限制性内切酶 ,T4DNA连接酶购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其复制对肝癌细胞中抑癌基因Arid2(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携带HBV基因组1.1倍体的复制型重组腺病毒Ad-HBV1.1感染Huh7细胞,或者四环素诱导的HBV复制细胞模型Hep AD38细胞,观察HBV瞬时或稳定复制细胞模型中Arid2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HBV各元件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hepatitis B virus S protein,HBs)、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HBV-pol)、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的过表达质粒转染Huh7细胞,明确病毒自身编码蛋白对Arid2表达的调控作用。在上述细胞模型中,运用Southern-blot、ELISA、real-time PCR的方法验证HBV的感染与复制情况,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抑癌基因Arid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BV瞬时转染或稳定复制细胞模型中,Ad-HBV1.1感染的Huh7细胞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id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46.10%(P<0.05);在HBV稳定复制的Hep AD38细胞中,Arid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37.63%(P<0.05)。转染HBV 4种病毒编码蛋白过表达质粒的Huh7细胞中,过表达HBs、HBx组较其他实验组Ari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id2蛋白表达水平在HBs组降低了54.55%(P<0.05),在HBx组降低了46.38%(P<0.05)。结论:HBV的感染和复制导致肝癌细胞中Arid2的表达水平下调,Arid2基因的表达与HBV复制水平呈负相关,其中HBs、HBx对Arid2的下调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新近研究发现,人类La蛋白(human La protein,hLa)是一种与HBV RNA转录调节相关的因子.La蛋白可能结合在HBV RNAs的茎环结构上,具有保护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RNA,促进其翻译启动的作用,可能是HBV RNA的稳定因子.当La蛋白发生突变后将无法与HBV RNA结合,丧失保护HBV RNA的功能,使其受到酶的降解,无法转录翻译,病毒的复制受阻,从而抑制HBV感染.本文综述了La蛋白、HBV RNA及核酶(nuclear RNases)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导致HBV RNA降解的可能机制,推测了野生型和突变型La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RNA的翻译启动和病毒复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与体外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但它可引起HBV基因的变异,从而引起耐药。作者就核苷类药物引起变异的特点、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及体外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278例乙型肝炎患者前S1蛋白,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BV-DNA测定,并取60份体检正常者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HBV高复制组(HBeAg、HBV-DNA、HBcAb阳性各组)中血清前S1蛋白阳性率高,低复制组阳性率较低。结论:血清HBV前S1蛋白是反映HBV复制状态、传染性和预后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是乙型肝炎病毒前S1区基因编码产物。近年来,关于HBV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的研究较多,有很多新的认识,由于其特有的性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国外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并认为前S1蛋白与HBV—DNA、HBeAg、肝脏损害、肝炎病毒入侵肝细胞及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转归均有关系,是HBV复制的重要指征,本文报道pre—S1蛋白与乙肝e系统指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非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美国FDA批准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分为两类:免疫调节剂和核苷类似物。但免疫调节剂的副作用和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病毒株的出现使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而,非核苷类抗HBV药物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按照不同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对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RNA干扰和纳米技术抑制HBV-DNA在体外的复制和HBV核心抗原的表达。方法:制备靶向HBV核心抗原(HBcAg)的纳米小干扰RNA(siRNA),利用U6启动子质粒转染入HepG2 2.2.15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HBV核心抗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 检测上清液HBV-DNA,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结果:成功构建了含磁性纳米的siRNA质粒;多种方法检测均显示转染后的细胞HBV核心抗原表达明显下降;其表面抗原、e抗原和HBV-DNA值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RNA干扰联合纳米技术可明显下调HBV核心抗原的表达,抑制HBV-DNA复制。  相似文献   

13.
疫苗的接种、人类卫生意识的提高、抗病毒药物的逐渐开发降低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但HBV的消除仍是一大难题,因此HBV的精准检出率极为重要。传统的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在准确反映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转录活性与用药检测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研究者陆续开发出新型HBV血清标志物,如HBV表面抗原、HBV RNA、HBV核心相关抗原、HBV大表面蛋白。基于不同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中的不同参考价值,本文简要对这些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面临挑战进行小结,旨在为HBV的高效、准确检出及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与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门诊西药房2011年1~12月门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处方720张,按照药品分类、用药数量、用药频度(DDDs)以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20张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处方中,以抗HBV药物使用为主,其中,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处方使用率为60.56%。DDDs最高的是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方案以单独使用抗HBV药为主,占86.01%。结论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以核苷类药物为主,最常用的抗HBV药物是阿德福韦酯,用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等六种药物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曹鸿鹏  陶佩珍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6):1004-100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3TC)等6种药物对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药效评价及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含量作为药物抗HBV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1)6种药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抑制作用很弱或无抑制;(2)HBV-DNA定量检测拉米夫定和2′3′-二脱氧-3-氟鸟苷(FLG)对HBV DN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剂量(IC50)分别为0.31μmol/L,0.53μmol/L,阿昔洛韦(ACV)和α-干扰素(α-IFN)之IC50分别为0.33mmo/L、96.18U/ml,膦甲酸钠(PFA)和利巴韦林(RBV)最大无毒浓度无任何抑制作用。结论:抑制HBsAg与HBeAg的病毒蛋白表达活性与抑制HBV DNA活性无一致相关性,以HBV DNA指标更能反映化合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nti-hepatitis B virus (HBV) effect of wild-type (WT) 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4B (VPS4B) and its dominant negative (DN) mutant VPS4B-K180Q in vivo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BV and the host cellular factor VPS4. VPS4B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Huh7 cells by RT-PCR and cloned in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XF3H. Then, the VPS4B plasmid and the VPS4B-K180Q mutation plasmid wer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overlap extension PCR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technique. VPS4B and HBV vectors were co-delivered into mice by the hydrodynamic tail-vein injection to establish HBV vector-based models. Quantities of HBsAg and HBeAg in the mouse sera were determined by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HBV DNA in sera was measur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Southern blot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ay the intracellular HBV nuclear capsid-related DNA,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to detect the HBV-related mRNA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HBcAg expression in the mouse liver tissue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VPS4B and its mutant VPS4B-K180Q could decrease the levels of serum HBsAg, HBeAg and HBV-DNA. In addition, the HBV DNA replication and the mRNA level of HBV in the liver tissues of treated mice could be suppressed by VPS4B and VPS4B-K180Q. It was also found that VPS4B and VPS4B-K180Q had an ability to inhibit core antigen expression in the infected mouse liver. Furthermore, the anti-HBV effect of mutant VPS4B-K180Q was more potent than that of wild-type VPS4B. Taken together, it was concluded that VPS4B and its DN mutant VPS4B-K180Q have anti-HBV effect in vivo, which helps develop molecular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NA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HBV DNA、HBV标志物和治疗用药过程。分析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果 NA治疗停药后出现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中位数较非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 HBV DNA水平较非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高,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则较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抗HBV治疗疗程为停药后发生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 结论 抗HBV治疗停药后,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类似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HBV DNA水平及抗HBV治疗疗程为停药后发生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Tang N  Huang AL  Zhang BQ  Yan G  He TC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09-1312
目的 构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区的siRNA表达载体pSIHBV/C,观察其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成功的pSIHBV/C与1.3倍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3共转染HepG2细胞,转染后24、48、72h,用Abbott试剂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病毒核心抗原和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针对HBV核心区的siRNA表达载体pSIHBV/C,并发现它能明显抑制HBsAg和HBeAg的分泌,转染后第2天抑制率达高峰,分别为92%、85%,而随机序列的siRNA无此作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证实转染24b后,随pSIHBV/C比例的升高,其对H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加,当pSIRNA/C与pHBV1.3比例为1:20时,pSIHBV/C对细胞内HBsAg和HBcAg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的siRNA具有显著和特异的抗HBV复制和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干扰灵联合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肝26例,并与18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HBsAg转阴率154%(4/26),HBeAg转阴率772%(17/22),HBVDNA转阴率577%(15/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一年1例患者HBeAg、HBVDNA转阴,2例患者HBsAg、HBeAg、HBVDNA转阴后变阳,其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结果表明:干扰灵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疗法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提高抗病毒疗效。本文并对影响抗病毒疗效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姜彦 《吉林医学》2011,32(15):3041-30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大蛋白检测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关系。方法:225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儿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 DNA的含量,乙型肝炎病毒Dane颗粒抗原诊断检测LHBs。结果:2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75例,在大三阳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160例,在小三阳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Bs和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同时反应了慢性乙型肝炎患儿体内HBV的复制水平,其检测有助于提高HBV感染者的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