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醒脑开窍针法用于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疗效.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再行针刺疗法)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为52.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介入针刺治疗越早、针刺治疗疗程越长则疗效越好.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是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和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每组50例.各组治疗均每天1次,共治疗15d,观察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苏醒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治疗30 d,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治疗组(22.4±5.8)d,对照组(38.5±6.9)d;苏醒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加速促醒和降低致残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脑仿生电刺激及其序贯治疗脑外伤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脑外伤PVS患者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并随机分为3组:rTMS组(24例),予高频rT-MS治疗;脑仿生电组(23例),予脑仿生电治疗;rTMS与脑仿生电联合组(简称联合组,26例),先高频rTMS...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下肢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推拿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处理及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电刺激(取穴与醒脑开窍针刺穴位相同)。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 结果经3周治疗后,2组患者CNS、FMA及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NS评分[(8.53±2.79)分]、FMA评分[上肢部分评分为(22.65±8.89)分,下肢部分评分为(27.65±9.63)分]及MBI评分[(72.29±13.36)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7.
罗雪梅  江小荣 《中国康复》2009,24(4):239-24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与循经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3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120例,均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同时A组增加中医的醒脑开窍针法及循经按摩;B组加中医常规针刺及循经按摩。治疗前后3组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评定肢体功能和Barthel指数(BI)评定ADL。结果:治疗60d后,3组FAM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3组间比较,A组明显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均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循经按摩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植物状态促醒中心收治的9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仿生电组和联合组3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用基础管理、高压氧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此外,针刺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主穴选水沟、双侧内关、双侧三阴交等穴位,辅穴选极泉、尺泽、委中等穴位),每日1次;仿生电组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放于完骨穴和天柱穴,每次治疗99 min后,休息30 min,再继续治疗99 min,每日1次;联合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3组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前1 d及结束治疗后1 d采用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估3组患者意识状态,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监测BAEP和SEP的分级及患侧各波潜伏期、间期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CRS-R量表评分、BAEP和SEP分级、Ⅰ、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P15、N20、P38波潜伏期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30 d后CRS-R评分明显升高,BAEP和SEP分级均明显降低,3组Ⅰ、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P15、N20、P38波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联合组CRS-R量表评分高于针刺组和仿生电组,BAEP和SEP分级均低于针刺组和仿生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Ⅰ、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P15、N20、P38波潜伏期较针刺组和仿生电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脑电仿生电刺激有助于促进PVS患者意识恢复,能提高临床促醒疗效,一定程度上可改善PVS患者的SEP和BAEP。  相似文献   

9.
利用皮瓣包埋方法阻断家兔左、右颈总动脉和椎底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予以治疗,观察针刺手法对上述模型家兔脑组织含水量、自由基,脑组织和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存在着明显的自由基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而以缺血后再灌注动物最为严重;醒脑开窍针法对上述改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以缺血后再灌注针刺组动物改善更为显著。作者认为: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可适时地改善脑灌注,不失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对听力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 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采用脑仿生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听阈值、耳聋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31,P<0.05),听阈值、耳聋评分、FIB、D-D、SAS及SDS低于对照组(t分别=14.13、16.45,6.54、3.68、15.82、17.83,P均<0.05),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7、-4.37,P均<0.05)。结论 较单一应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同步脑仿生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在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针灸组(n=35)。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针灸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15、30 d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针灸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30 d时,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s、Vd、V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I、R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针灸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0 d后,针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5.71%,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功能及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NGF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KP、P、La C、θ波值均降低,β波值及GMFM、MDI、PD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联合NGF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有效改善患儿脑功能,提高其运动及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方法:共纳入60例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氧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苏醒率,评估2组患者修订昏迷恢复量表(CRS-R)、全面无反应评分量表(FOUR)、脑电图(EEG)及扩展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E)。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8例(26.7%)患者CRS-R达到最小意识状态,观察组患者有13例(43.3%)患者CRS-R达到最小意识状态。2组苏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2,P=0.176)。治疗后,2组患者CRS-R评分、FOUR评分EEG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GO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以改善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水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徐奕鹏  侯甜  曲源  张虹  李金贤 《中国康复》2023,38(11):664-669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行走模式的单关节与双关节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其脑部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肌群刺激方式随机分为诱发踝、膝双关节活动肌群的双关节组及仅诱发踝关节肌群活动的单关节组,每组42例。双关节组患者接受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仪的四通道治疗模式,单关节组患者接受同一FES治疗仪的双通道治疗模式共3周。评估2组患者治疗1周、2周及3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3周后DTI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周、2周、3周后,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双关节组患者上述评分高于单关节组(均P<0.05);治疗2周、3周后双关节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高于单关节组患者(均P<0.05);治疗3周后,2组患者各向异性分数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主穴取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采取"醒脑开窍"法行电针治疗30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h内进行,其后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7天为一疗程(针刺6d,休息1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估、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与GFAP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与GFAP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第7天,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与GFAP表达增多,第14天时增多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与GFAP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显著。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VEGF与GFAP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和助行FES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助行FES组加助行FES,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增加头针干预。训练及头针每次30min,两组干预均为1次/d,持续1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行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10m步行计时测试(10MWT)6min步行试验(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及长度)的评定并分析干预周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36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整个试验,两组干预基线情况一致(P>0.05);②干预前后组内对比,步行功能(TUG、10MWT、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③干预前后组间对比: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对平衡功能闭眼时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的改善优于单纯助行FES组(P<0.05),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睁眼状态下),两组干预前后差值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研究中无不良事件,无脱落。结论:头针联合助行FES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及平衡功能,其改善平衡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助行FES。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次(1h)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即刻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影响。方法将22例脑卒中初发患者随机分为TENS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接受2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2次检查间隔1h,TENS治疗组在2次检查之间接受1h的TENS治疗,治疗部位选取偏瘫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穴以及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和昆仑穴等8个穴位。对照组2次检查之间不做TENS治疗,仅休息1h。采用半定量值、不对称指数和变化率来分析治疗前、后患侧病灶及其周边区域以及病灶对称部位及其周边区域(镜像部位)rCBF的变化。结果单次TENS治疗后,TEN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计数、半定量值和变化率明显增加,不对称指数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TENS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和健侧大脑半球的rCBF,且以改善患侧rCBF为主,推测TEN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可能与TENS增加rCBF,激活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多感觉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则行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多感觉刺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NGF及BDNF水平和吞咽功能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为(4.53±1.53)分,低于对照组[(8.58±1.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NGF及BDNF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NGF及BDNF水平分别为(60.39±16.41)分、(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