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WHO将孕37周之前的活产定义为早产[1]。由于医疗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对早产的下限界定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将早产的下限界定于妊娠20~24周之间,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妊娠28~36+6周分娩或新生儿体质量≥1000 g的标准[2]。因定义不同,美国的早产发生率为11.29%[3],而我国因"二孩政策"的开放及高龄产妇的增加,早产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已高达10%。未满37周出生的围产儿被称为早产儿。早产是目前全球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当  相似文献   

2.
早产的预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早产(preterm labour,PTL)约占分娩总数的5%~15%[1,2]。尽管我国围产医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产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患病的首要原因。不同国家对早产定义不同,美国等将妊娠满24周至不足37周分娩称为早产。我国目前仍以妊娠满28  相似文献   

3.
1 早产的定义 早产的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孕周分娩.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不少发达国家采用妊娠满20周,也有一些采用妊娠满22周、24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沿用WHO上个世纪60年代的定义,即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重≥1000 g.早产发生率由于各国定义的差异,发生率的统计存在不同,美国的早产发生率在12%~13%,欧洲则在5% ~9%,其中约5%发生在28孕周前,12%在28 ~ 31孕周,13%在32 ~ 33孕周,70%在34 ~ 36孕周[1].我国对早产发生率尚缺乏全国统一的数据,约为5% ~ 10%,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显示,我国早产发生率为7.8%.  相似文献   

4.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自发临产、足月前胎膜早破及不明原因发生的早产为自发性早产;因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等医学指征需立即终止妊娠而致的早产为医源性早产。在发展中国家,早产已成为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住院分娩孕妇914例,其中早产孕妇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7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早产指南定义早产为妊娠不满37周的分娩,但因各国的新生儿治疗水平不同,所以对早产的下限设置各不相同[1]。我国早产的定义为孕28周至不足37周的分娩。2012-05-02 WHO发布的《全球早产儿行动报告》指出,每年出生的早产儿估计已达1500万,全球早产平均发生率约为10%,高居妊娠并发症榜首[2]。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继肺炎之后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2大原因。据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早产儿死亡率为0.5%~0.9%,发展中国家则更高,为12.7%~20.8%[3]。我国早产儿总数原本就位居全球第2,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早产儿的数量将进一步升高。出生的早产儿即使有幸存活下来,也将面临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炎、脑瘫、神经功能障碍和视听障碍等[4-6],昂贵的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近年来,各国政府及组织已经逐渐意识到早产是21世纪威胁下一代人口素质亟待攻克的妊娠期难题。2012年比尔盖茨基金会和全球预防早产-死产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Project Performanace Standards,GAPPS)均设立专门的研究基金,以促进对早产诊治的相关研究[7]。WHO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早产日”,呼吁人们对早产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早产(preterm labor,PTL)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的分娩,是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早产的发生率均高达10%以上,2004年美国早产的发生率是12.5%,较1981年早产增加了30%(9.4%).随着围生儿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存活的早产儿在生长、发育障碍和健康问题等方面比足月儿有更大的风险,<32孕周出生的早产儿有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32 ~ 36孕周分娩占早产的绝大多数,但与足月儿相比仍然存在健康和发育方面问题.80%的胎儿、新生儿、婴儿死亡可能与早产相关.  相似文献   

7.
220例早产原因及对母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37周二组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ICP)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不同孕周的二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比越高.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国围生医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产(preterm labour,PTL)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患病的首要原因[1,2].不同国家对早产定义不同,我国目前仍以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者称为早产,包括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自发性早产儿预后与分娩孕周密切相关,分娩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预后较差[3].因此,临床上积极开展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及早发现及治疗自发性早产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现将临床上常用的自发性早产预测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医源性早产     
医源性早产是指有医学指征需要早产分娩者.近年呈上升趋势,渐成早产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因地区和技术水平而不同.导致医源性早产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和多胎妊娠等.医源性早产主要发生于妊娠28~34周.对于妊娠26周前的医源性早产倾向于经阴道诱导分娩,妊娠26~34周选择性剖宫产成为主流,妊娠34周以后两种分娩方式均可以考虑.医源性早产对改善妊娠妇女并发症发病以及新生儿结局方面的作用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发生分娩,是新生儿死亡和出现各种近远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在孕中期经阴道超声证实宫颈缩短的孕妇,早产的发生率增高。在这类孕妇中预防性使用孕激素可以预防早产的发生,但其在双胎妊娠中使用无效。目前已有研究提示,孕激素可能是通过抑制宫颈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抑制宫颈成熟来达到预防早产的作用。但明确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早产在我国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体重1000-2499g)分娩者。早产儿约占分娩总数的8%,但其占全部非畸形新生儿死亡的70%[1]。早产是导致围产儿死亡、患病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预测早产,以便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目前宫颈超声检查用于早产预测是国内外产科热点研究之一[2]。研究表明,孕24-35周孕妇宫颈分泌物胎儿纤维结合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与早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我院现结合这两种方法用于预测早产,显著提高了早产预测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早产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早产中双胎妊娠占比达10%,而小于孕32周早产中双胎妊娠占比高达23%。近年来随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占总妊娠数的3%~4%,早产发生率也随着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有54%双胎妊娠在孕37周以前分娩,32%双胎妊娠在孕35周以前分娩,9%在孕32周以前分娩[1]。据统计,我国2016年双胎早产的发生率达59.72%。早产是影响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因素,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够健全,1岁内死亡的  相似文献   

13.
早产发病机制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者称早产(premature delivery),约占分娩总数的5%~15%,是导致围产儿患病和死亡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围产医学得到产科和小儿科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并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发病率做了大量工作。Korda(1978)认为75%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而降低单产儿的死亡率和患病率目前仍有较大的困难。虽然近来在早产的治疗方面取得一些效果,但在预防方面进展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到目前为止,分娩的动因尚不清楚之故。定义:所谓早产,在国内一般是指从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妊娠在28~38周之间中断者称之为早产。(国外一般是指妊娠20~37足周)早产儿一般是指在此期间娩出的新生儿,其体内各器宫均不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7年1月至1987年10月间分娩1813例,其中早产91例,发生率为5.0%;28~32孕周27例,33~<37孕周64例.根据WHO 的规定,早产儿指37孕周以前出生者,但对其下限未做规定。木文沿用国内教课书规定,≥28~37孕周分娩者为早产。本文目的旨在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情况的概略分析,阐述早产与围产保健的密切关系及商危早产管理方法,以达早期筛查出高危早产孕妇,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减少早产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资料与分析一、早产相关因素分娩动因迄今尚不完全明确,放对发动早产的原因也不十分了解.关于早产相关因素,本文按早产患者入院时导致早产的诱因进行分类,见表1.  相似文献   

16.
医源性早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医源性早产是指有医学指征需要早产分娩者。近年呈上升趋势,渐成早产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因地区和技术水平而不同。导致医源性早产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和多胎妊娠等。医源性早产主要发生于妊娠28~34周。对于妊娠26周前的医源性早产倾向于经阴道诱导分娩,妊娠26-34周选择性剖宫产成为主流,妊娠34周以后两种分娩方式均可以考虑。医源性早产对改善妊娠妇女并发症发病以及新生儿结局方面的作用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在1000~2499g,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此间分娩称为早产(preterm labor),新生儿称早产儿。近年国外也有学者将妊娠20周后至36周前中断妊娠者称为早产。早产约占所有分娩人数的5%~15%,其中约65%是难以避免的。维持早产儿的生命花费大,效果差,早产儿的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易留有智力低下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早产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早产的预测和药物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称为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两种。早产是导致新生儿致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存活亦常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目前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及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孕激素治疗(包括孕酮及人工合成孕激素)能减少早产风险。孕酮通过维持子宫静止状态和抑制宫颈成熟预防早产,维持妊娠。综述孕激素在自发性早产高危患者中的防治作用及其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早产的定义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问分娩称为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两种,自发性早产包括未足月分娩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性早产为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而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相似文献   

20.
早产与胎膜早破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早产胎膜早破 (preterm prem 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是指发生在妊娠 2 0~ 37周内的胎膜破裂且最终为早产者。据文献报道〔1 ,2〕,PPROM约占妊娠总数的 2 %~ 3% ,约占整个早产的 1/ 3。其中 70 %~ 80 %的孕妇在一周内分娩。与胎膜完整的妊娠相比 ,PPROM的围产儿死亡比、新生儿发病率及母亲感染率较高 ,围产儿死亡数占整个围产儿死亡数的 2 0 %左右 ,其围产儿死亡比的高低与 PPROM的分娩孕周及其处理有关。因此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 病因与发病机理1.1 感染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下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