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32例怀疑患主动脉夹层分离的病人进行食道超声检查,探讨食道超声诊断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以手术所见为据。按斯坦福分类标准,确定主动脉夹层分离的类型。食道超声检查一般需要5~15分钟完成,本组无任何并发症。检查结果,32例患者中,28例为主动脉夹层分离,4例无夹层分离而有升主动脉瘤。食道超声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100%,分类正确率达96%(27例)。在这28例患者中,主动脉一段或多段发现撕裂的内膜瓣,其中25例(89%)正确定出破入口位置。4例升主动脉瘤患者,在手术中发现升主动脉根部扩张,直径54~72mm,均施行带瓣人造血管主动脉根部置换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及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86~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及7例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有37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平均65岁,病程从2周至10年。8例做CT检查,40例做超声检查,43例动脉造影,经食道超声5例,治疗方式是行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再建40例无手术死亡。胸腹主动脉瘤手术4例,1例死于低温致室颤,3例采用分次阻断主动脉法减少内脏缺血时间,手术成功,作者认为对动脉瘤仍应手术治疗。术前应重视诊治伴随疾病,改进手术技巧,注意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腹主动脉瘤的筛查目前已受到临床的关注与重视。在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之前早期检出腹主动脉瘤,对择期手术、预防破裂致死具重要意义。我们应用超声技术对老年人群腹主动脉瘤情况进行了筛查,并结合临床检查探讨腹主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局限性退化扩张,因其发病率和瘤体破裂后的死亡率不断增高而受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具有价格低廉、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势,在腹主动脉瘤筛选、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局限性退化扩张,因其发病率和瘤体破裂后的死亡率不断增高而受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具有价格低廉、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势,在腹主动脉瘤筛选、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疾病的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本文报道8例(15~63岁,平均年龄44.5岁)不同类型胸主动脉疾病术中TEE监测结果。病例包括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伴假性动脉瘤、胸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瓣脱垂等。结果:8例患者的术中检查与术前诊断全部吻合。术中TEE发现1例主动脉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而术前磁共振成像未能提示。此外,术中TEE还显示2例胸降主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结论:初步显示术中TEE可即刻评价手术效果,对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患者最有价值;为避免升主动脉粥样斑块的脱落导致术后体循环尤其是脑栓塞,对于高龄患者也积极提倡术中TEE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鉴别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起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内镜发现并由内镜超声检查证实直径大于25mm的上消化道固有肌层病变患者35例,内镜超声检查明确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周围脏器转移。在内镜超声导引下对病变行细针穿刺,对取材分别进行HE、CD117,CD34和肌动蛋白(SMA)染色。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患者取得了足够的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诊断为间质瘤21例,平滑肌瘤10例。与术后诊断比较超声内镜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100%。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鉴别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ion Sensation DSCT对77例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连续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至左右髂总动脉。结果诊断真性主动脉瘤10例,假性主动脉瘤16例;主动脉夹层按Debakey型,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20例。结论 DSCT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面具有方便快捷,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对于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2岁,为1例少见的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现详述其诊断和治疗过程,并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利弊。建议当发现疑似食管黏膜下肿物时,最好先行CT检查,排除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风险,再行超声内镜或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 (CTA3D)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1例腹主动脉CT血管三维成像 ,其中正常 4例、腹主动脉瘤 3 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5例、腹主动脉金属支架植入 9例。造影剂量按 1 5ml·kg- 1,注射速率为 3ml·s- 1。扫描延迟时间按 2种方法进行 :①造影剂跟踪扫描 ;②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RealTime 3D及Fly 3D(VR) ,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 (MPR)、曲面重建法 (CPR)及仿真内镜 (VE)。  结果  51例腹主动脉CT成像 ,4例为正常 ,3 3例腹主动脉瘤和 5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经MPR、RT3D、VE等成像 ,均能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 9例腹主动脉金属支架植入可清晰显示支架的部位、范围、通畅情况。  结论 多排螺旋CTA3D腹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 ,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方法总结分析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X线钡餐造影、普通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和治疗结果。将部分接受超声内镜检查者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例患者中有症状和体征者8例,其中伴发溃疡4例(溃疡并发穿孔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例。所有患者血清学检查无异常;接受X线钡餐造影6例,内镜检查13例。诊断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仅2例;超声内镜检查8例,均诊断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15例患者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7例,内镜摘除治疗8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结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治有一定价值,外科于术或内镜下摘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瘤破裂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从腹主动脉瘤发生部位、瘤体大小、瘤壁厚度、瘤体破裂部位、瘤体破裂时血管内异常回声、血管周边形成血肿、出现腹腔游离液及瘤体内彩色多普勒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腹主动脉瘤超声检出率100%,肾上型2例,肾下型12例,瘤体最大直径6.1~1 3.2 cm,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壁破裂处显示率14.3%,腹主动脉瘤旁腹腔血肿显示率66.7%,腹腔积液显示率80.0%,腹膜后血肿显示率12.5%。结论超声作为可移动简便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可以快速的对腹主动脉瘤破裂和其他腹腔器官肿物引起的急腹症进行鉴别,在腹主动脉瘤的发现、随访监测、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入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联合C T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胃隆起性病变的病例同时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将超声内镜和CT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7例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直径<3cm为11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85.2%,CT诊断率为62.7%;直径为3-5cm为9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68.4%,CT诊断率为76.2%;直径>5cm为7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59.2%,CT诊断率为83.7%,同时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诊断率为95.3%.结论: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是胃间质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瘤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主动脉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HP2500及TOSHIBA SSA-380A超声诊断仪,检查36例主动脉瘤患者,并将其部分超声检查结果与CT、核磁(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夹层动脉瘤与CT、MRI、DSA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6%、80%、89%;腹主动脉瘤与MRI、DSA及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发现有无主动脉瘤、动脉瘤的大小、范围、搏动和血流状态,对于夹层动脉瘤破裂口的观察、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超声内镜对壶腹癌及肝外胆管癌术前分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内镜对手术前Vater's壶腹癌及肝外胆管癌的原发病变范围、浸润深度、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转移作出诊断及分期,将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对28例Vater's壶腹癌及18例肝外胆管癌于手术前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并按照国际TNM分期方案进行了手术前分期。其中22例Vater's壶腹癌及18例肝外胆管癌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及详细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可能将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以检验超声内镜诊断的准确性。超声内镜判断Vater's壶腹癌及肝外胆管癌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的准确性分别为81.8%及72.2%;判断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59%及61.6%。Vater's壶腹癌伴门静脉受侵的3例中有2例于术前超声内镜检查中获得了正确诊断,但3例肝转移均未能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常规内镜活检阴性胃壁增厚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常规内镜活检阴性胃壁增厚病变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的诊断结果和随访情况,以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统计内镜超声检查术(EUS)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内镜超声定位下活检的阳性发现率。结果57例最终诊断为胃癌19例、胃淋巴瘤10例、不典型增生1例、Menetrier’s病1例、炎性改变26例。EUS对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53.8%(14/26),对胃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为50.0%(10/20);EUS.FNA阳性发现率为47.4%(9/19);内镜超声定位下活检阳性发现率为66.7%(20/30)。结论EUS结合EUS—FNA尚不能作为鉴别诊断常规内镜活检阴性胃壁增厚病变病因的金标准,但超声内镜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6月间应用内镜超声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91例上消化道病变 ,现将内镜超声检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本组 91例中男 54例,女 37例;年龄 19~ 76岁,平均年龄 45.2岁。本组病例在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且胃镜发现食管或胃内有隆起性病变或其他病变,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 X线钡餐检查,因诊断不能明确而做内镜超声检查。   2.方法:我院使用的超声内镜为 Olympus GF- UM3型超声胃镜,探头的超声频率为 7.5MHz与 12MHz,这两种频率可在检查过程中根据…  相似文献   

18.
大血管疾病可分为先天行和后天性两大类。前者如主动脉缩窄,右位主动脉弓,主动脉头臂分支畸形等;后者如马方综合征和其他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等。临床上最常见的则是由某些先天性或者后天性血管疾病所致的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一类很凶险的血管疾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本文主要讨论最常见的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包括CT、DSA、X线、超声和MRI。  相似文献   

19.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超声内镜结合细针穿刺活检确定胰腺占位病变的性质,并评价该法对胰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CT、MRI、体表腹部超声及内镜超声发现的23例胰腺局限性占位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以明确病变大小、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淋巴结转移。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对病变行细针穿刺活检。结果 23例患者中,21例得到了充足的细胞量,15例得到组织块,12例最终确定为胰腺肿瘤的患者,经组织细胞学检查10例为阳性(其中胰腺癌8例;胰腺囊腺瘤癌1例;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100%。全部结果经手术(16例)及临床随访(7例)证实。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内镜结合细针穿刺是诊断胰腺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超声内镜诊断胃底隆起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检查(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9例内镜诊断为胃底隆起性病变者进行EUS检查。结果 59例患者中33例为胃外压迫(其中29例为脾压胃;2例为肾压胃;1例为肝左叶压胃;1例为升主动脉瘤压胃);15例为平滑肌瘤;9例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2例为炎性息肉。EUS能根据病灶起源,组织内部结构是否均匀,病灶的回声水平等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结论 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有较大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