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就“六淫”之概念、属性及致病特点,提出了几点新见解:1.认为六淫概念之风、暑、湿、燥、寒、火六种外感病邪中的火邪以改热邪为宜。2.六淫致病除暑有明显季节性外,余皆在主气季节较常见,但不限于主气季节。3.教材未言明燥邪属性,本文认为燥属阳邪更具临床指导意义。4.认为五版教材将风性主动列入“内风”特点而删去不妥。从临床表现看,外风可有“动”的特点,风性主动可作为外风致病特点以保留.  相似文献   

2.
邹永凯 《大家健康》2014,(9):184-184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轻者药物治疗,重度鼻炎考虑手术治疗;单纯西药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组胺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避免过敏源等疗法,副作用大且易复发。现代中医理论认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因是风邪,风邪与六淫之邪交互致病。我院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用药原则,从调整患者过敏体质着手治疗,以健脾益肺补肾为主,同时配合局部微创疗法,收到了独特的整体调节功能和显著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仝小林院士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名为"寒湿疫",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定了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同时基于仝院士学术理论体系中的"脏腑风湿"理论,根据恢复期 "余毒未清,正虚邪恋"的病机特点,探讨其符合具备脏腑风湿行成3个基本要素:即外受寒湿裹挟戾气为必要外因;脏腑内虚为重要基础;邪疫伏留胶着,正邪交争为致病关键。故在辨证施治中可应用脏腑风湿理论以调理脾胃,化湿透邪,补益肺脾,顾护阳气,养阴生津。  相似文献   

4.
暑邪乃六淫之一,其致病除具有外邪发病急、传变快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另一些特点,对于暑病,历代医籍不乏记载。明清以前医家,多沿用伤寒六经分证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5.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亦称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腔黏膜病变为主的Ⅰ型超敏反应,并常并发过敏性鼻窦炎,临床上有常年发作和季节性发作两型。发病原因虽然比较复杂,而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鼻腔部或全身的免疫功能下降也会给外界刺激造成可乘之机,所以说防治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方法,应以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入手,作到“未病先防”。三年来,我院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无论何种咳嗽,皆可归为外感与内伤,其病因病机如下。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在临床上也就会出现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咳嗽。临床所见  相似文献   

7.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一、写出脏腑的表里关系以及奇恒之腑的名称。答:脏腑的表里关系: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奇恒之腑的名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二、什么是六淫?六淫为病与季节气候有何关系? 答:淫就是太过的意思。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六淫为病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春天多风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  相似文献   

8.
<正> 中医病因,迄今仍沿“三因”之说。而三因中之外因,当推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首。六淫致病,一是邪从肌表(或口鼻)而入,故它泛指一切外感病;二是与时令有密切关系,故又统称时令病。所以说,外感性和时令性是构成六淫致病的两个基本特点。然而,验之临床,考之经典,六淫之中独无外火致病之例。这对学习中医者,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疑问,而且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对这个“火”的概念不清,致使从病因(如与暑、温、热之间)病理到辨证施治的全过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受毒邪影响较深,无论是外毒还是内毒均可诱发并加重病情。文章从病因病机及防治角度初步探讨毒邪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地位,以期为过敏性鼻炎的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病因学把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导致人体发病称为六淫,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也称为病邪。而风邪,又是外感病邪的先导,寒、湿、燥、火等病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导致各种疾病,因而称之为百病之长。《黄帝内经·风论篇第四十二》详细论述了各种风邪致病的病理变化特征,阐明了"风为百病之长"的重要意义。两千多年来,为后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认为病程日久,无论外感六淫邪气,亦或内生痰瘀湿滞,诸邪久积,皆有郁而化热的倾向.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肺疾病发展到最后的结局,符合中医病久“郁而化热”的病机特点,临床经验亦表明,肺间质纤维化具有从热转化的特性.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热郁日久可化火,火气内炎亦可生热,热与火密不可分.因此在“阴络”载体下,从气络阳气...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冠心病胸痹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对"瘀""热""毒"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拓展。临床观察表明,瘀热壅毒、毒损心营是引发冠心病胸痹的重要机制之一。瘀热之邪壅塞体内,蕴结日久可化生成毒,进而毒损心络,灼伤营血,耗损心营,痹阻心脉,引发冠心病胸痹。因此,应用活血通络、清营解毒法治疗冠心病胸痹取得一定疗效。本文阐述中医"瘀""热""毒"与冠心病胸痹发生发展的联系,并对应用活血通络、清营解毒法治疗瘀热壅毒、毒损心营引发的冠心病胸痹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毒邪是反应性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条件,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其中先天禀赋不足,内生虚毒是引起反应性关节炎的内因;外感毒邪是导致反应性关节炎发病的先决条件;痰瘀互结而成内生之毒,是反应性关节炎的继发改变。在防治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中,需遵循解毒邪原则,做到:1首辨毒邪;2次辨病期;3三辨正邪偏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圆运动古中医学的角度浅谈暑病的病位、病因、病机之源,总结暑病的圆运动辨证论治体系,以便应用于临床。[方法]在简要论述历代中医对暑病认识的基础上,从圆运动古中医学的角度对暑病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阐述其病因病机,归纳总结其治则治法、用药特色。[结果]历代医家大都认为,暑邪致病乃邪气由外而内侵犯人体,治疗上多采用清暑利湿、解表和中、清暑益气、辛温解表、祛暑散寒等治法,而圆运动古中医学则认为,暑病病位在肺胃,病因为在天暑气不降,引动自身相火不降,熏人肺金,乃本气自病,非外来邪气侵袭人身,因此治疗之时应该重视中气,敛降暑气,用药以平淡轻灵为主。[结论]圆运动古中医学对暑病的认识,从本气出发,辨证准确,扩展了中医学对暑病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辨治暑病的精髓,掌握治疗暑病的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值得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瘙痒症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瘙痒症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瘙痒症的病因病机复杂,既有外邪又有内伤及内外邪相合致病,外邪多为风、寒、湿、热;内因为脏腑功能及气血阴阳失调;上述原因导致血热生风,血虚生风,湿热内蕴,风盛作痒,瘀血阻滞等。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凉血、养血、润燥、消风、化瘀、止痒。结论:辨证论治瘙痒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报道1则以发热3个月、神志不清22 d为主诉病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发病时节及望、闻、问、切四诊资料,诊断该案患者辨病属暑温,辨证属暑犯气营证,前期治疗以清营透热转气法为主,方选清营汤加减,后期兼顾阴液,方选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半个月余,患者再无发热,症状好转出院。兹以报道,以期为现代临床发热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内经》血瘀病机理论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内经>中有关血瘀的内容,将血瘀病因病机归纳为内因及其病机、外因及其病机和复合因素致瘀,外因包括外邪及外伤,内因包括情志、久病、年老、饮食不节、气津运行失常.后世在<内经>血瘀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血瘀学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及现代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在不同侧面完善了血瘀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整理了血瘀学说的源流.  相似文献   

18.
从动脉粥样硬化热毒的形成、致病特点及临床与科研实践反证等方面阐述了瘀热蕴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键和主导因素,瘀热蕴毒损脉为害的共同病理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内涵,以期开拓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动脉粥样硬化热毒的形成、致病特点及临床与科研实践反证等方面阐述了瘀热蕴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键和主导因素,瘀热蕴毒损脉为害的共同病理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内涵,以期开拓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及成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证候,探寻他们在病机及证候类型上的不同。方法:采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证候群,并作统计分析。结果:(1)儿童与成人患者在内热证候、津或阴伤证候、表虚证候及特殊症状类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t〈0.01或0.05X(2)儿童及成人患者中均含有阴虚内热证候。结论:(1)儿童与成人患者在证候特征及病机上存在差异;(2)临床中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辨证,创新病机,才有可能提高治疗疗效;(3)注重儿童发病中的阴虚病机、成人发病中阴阳两虚病机的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