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表达,探讨PRMT5和KIF23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联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93例,采用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患者癌旁5cm的正常黏膜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两组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校正,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9.0%(40/58),在正常黏膜中的阳性率为33.3%(10/30),Stathmin在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r=6.87,P〈0.05);Stathm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χ^2=0.26,P〉0.05),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有关(χ^2=9.83,P〈0.05)。结论Stathm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的表达,除了与远处转移有一定关系,尚不能作为判断其余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钙网蛋白(CRT)、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5A(KIF5A)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CRT、KIF5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12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样本,患者均为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T、KIF5A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ufu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经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以及正常人的肠黏膜组织的Sufu的表达.肿瘤组织采用组织芯片法检测.结果 肿瘤组Sufu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23.5%比0,P<0.05);在低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组织(72.7%比0...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探究错配修复缺陷(dMM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就诊且行根治术治疗的2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临床肿瘤组织、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MR蛋白(hMSH2、hMSH6、hMLH1、hPMS2)的表达情况,任一蛋白表达缺失则判定为dMMR。分析MM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Pearson检验结直肠癌组织中四种MMR蛋白表达缺失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MMR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 结果(1)四种MMR蛋白阳性染色均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结直肠癌组织中dMMR发生率为15.4%(33/214),显著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的3.3%(7/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2,P<0.001)。hMLH1蛋白表达缺失25例,hPMS2 20例,hMSH2 12例,hMSH6 9例;MMR蛋白常协同表达缺失,以hMLH1/hPMS2协同缺失为主。(2)dMMR与肿瘤位置有关,多位于右半结肠;错配基因功能正常(pMMR)患者则多位于直肠和左半结肠,表现为高-中分化腺癌。hMLH1表达缺失多为中-低分化腺癌,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hMSH2表达缺失与肿瘤直径密切相关;hPMS2表达缺失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hMSH6表达缺失与肿瘤形态密切相关(均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四种MMR蛋白表达缺失呈正相关关系,以hMLH1/hPMS2、hMSH2/hMSH6协同表达缺失最为显著(P<0.05)。(4)dMMR患者的术后累积总生存率为84.8%,显著高于pMMR患者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985,P=0.043)。 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dMMR发生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比例更高,以hMLH1/hPMS2协同表达缺失较为多见;dMMR患者预后更好。dMMR对于判断结直肠癌临床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及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钙黏素E(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光/微波(LW/MW)-Eli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等的关系.结果:Ezrin和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而E-cadherin蛋白在正常黏膜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结直肠癌组织(P<0.05).Ezrin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无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1).结论:Ezrin和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无Livin表达,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47.1%,Liv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侵犯深度无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果表明,Livin蛋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ju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术后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VEGF-C及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C及c-ju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VEGF-C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侵犯肠壁深度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C-ju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在高、中分化腺癌组中,VEGF-C及c-jun蛋白表达存在关联(χ2=5.222,P0.05)。单因素分析示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有肿瘤大小、侵犯肠壁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VEGF-C的表达状态。结论 C-jun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VEGF-C的表达影响结直肠癌术后预后。C-jun蛋白及VEGF-C的联合检测对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HMGB2表达,分析HMGB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HMGB2高表达者比例为60.9%(50/82),HMGB2低表达者比例为39.1%(32/82)。HMGB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和M分期有关(均P0.05)。HMGB2高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HMGB2低表达患者(27.7%vs. 38.7%,P0.05;32.1%vs. 41.5%,P0.05)。多因素分析及结果显示,HMGB2与M分期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无瘤生存率(HR=1.771,95%CI=1.146~4.923,P=0.027;HR=3.874,95%CI=1.886~7.824,P=0.002)与总生存率(HR=1.823,95%CI=1.035~3.198,P=0.005;HR=3.865,95%CI=1.770~8.2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MGB2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同源盒A10(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9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2%和68.0%,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1%和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57,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浸润深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5~61...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起病隐匿,预后较差,位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3位.KIF4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其在HCC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分析KIF4A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及预后价值,并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相关调控基因,以探寻其淋巴转移机制。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的60例大肠癌组织及远癌切端肠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探寻与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和远癌切端肠组织间LVD(lymph vessel density)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无的大肠癌组织间LVD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高淋巴管密度和低淋巴管密度大肠癌组织的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有5个基因上调和11个基因下调5倍以上。结论:大肠癌组织的LVD显著高于远癌切端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的LVD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提示大肠癌组织中LVD随着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减低、浸润加深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而增高;高LVD的大肠癌组织与低LVD的大肠癌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取其癌组织、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A1表达情况,分析FOXA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FOXA1表达对总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2月-2006年9月腹腔镜辅助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中转开腹外,余36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术中平均失血120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46 h,平均住院时间10 d,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5例获3-36个月随访,未发现戳孔部位种植,复发1例,死亡1例。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短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无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miR)-615-5p、音猬因子(SHH)表达与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本院136例CRC患者为CRC组,同时段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健康组;分析两组血清miR-615-5p、SHH表达水平差异,比较miR-615-5p、SHH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CRC预后的相关因素;Pearson法分析miR-615-5p与SHH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miR-615-5p、SHH表达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血清miR-615-5p表达水平(0.57±0.13)低于健康组(1.02±0.05),SHH表达水平(1.85±0.31)高于健康组(0.98±0.10)(P <0.05);miR-615-5p与SHH呈负相关(r=-0.631,P<0.05);血清miR-615-5p、SHH表达水平与肿瘤T分期、N分期相关(P <0.05);T分期高、SHH高表达是CR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iR-615-5p高表达是CRC预后的保护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i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178例,一期行右半结肠切除37例,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80例,一期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吻合31例,一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封闭远端结肠(或直肠)、二期吻合13例,结、直肠癌晚期无法根治切除者行结肠造瘘7例,短路手术10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24/178),围手术期死亡率为4.5%(8/178)。结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应创造条件力争一期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灵活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附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29例合并急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病例。在4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一期行切除吻合术37例,5例因广泛转移而仅行造瘘术;在87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中,68例一期行Hartmann术、二期行闭瘘吻合术,6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2例行乙状结肠切除吻合加横结肠造口术,3例行肿瘤切除永久性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口术,8例行姑息性单纯结肠造口术。结果术中出现并发症29例(22.5%),其中切口感染11例,切口裂开3例,肺部、腹腔、泌尿系感染各1例,心、肺、肾功能不全9例,感染性休克1例,循环功能不全1例、肺栓塞1例,后3例死亡(2.3%),其余痊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多属中晚期,手术是解除梗阻的有效方法,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而定,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nail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比对TCGA 数据库中Snail 基因mRNA 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STRING 数据库中构建Snail 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对相关蛋白功能和KEGG 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同时,回顾性分析我院69 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Snail 表达水平分为高、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DFS)的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Snail 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Snail 基因mRNA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DGFB 基因与Snail 呈正相关(r =0.624, P <0.05),SLC44A4 基因与Snail 呈负相关(r = – 0.48, P <0.05)。Snail 基因在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方面分别富集于组蛋白H4 脱乙酰化、ESC/E(Z)复合体和NAD 依赖性组蛋白脱乙酰酶活性(H3-K14 特异性)。KEGG 信号通路富集于肿瘤相关信号通路、Notch 信号通路、Wnt 信号通路和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等。生存分析显示,Snail 高表达患者的OS 低于低表达患者(HR=1.6, P <0.05),而Snail 高、低表达患者的DF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nail 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9.2%(41/69)。Snail 蛋白高表达者在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率、Dukes 分期等方面均差于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nail 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并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Apoptosis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 < 0.05); in tumors showing evidence of moderate differentiation than in well-differentiated tumors (P < 0.05); and in tumors with venous invasion 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an in those without these features (P < 0.05). Moreover, the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a low AI of <4.1 had a significantly poorer survival rate than the subgroup with a high AI in tumors at Dukes stage C,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being 33% vs 68% (P < 0.05; Cox-Mante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less apoptosis might result in a greater progression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that the rate of apoptosis might be an indicator of the degree of malignancy. Thus it would appear that the frequency of apoptosis in tumor cells could be a useful prognostic factor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on Sept. 17, 1996; accepted on May 12, 1997)  相似文献   

20.
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SLC22A18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SLC22A18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对应癌旁乳腺组织,以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LC22A18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SLC22A18蛋白表达,分析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SLC22A18在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B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Z=-4.900,P<0.01);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乳腺良性病变(Z=-3.182,P<0.01).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6例导管内癌灶性浸润(Z=-2.022,P<0.05).SLC22A18蛋白在20例乳腺良性病变、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69.6%,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5,P<0.05).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SLC22A18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