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睫毛蠕形螨的感染情况,以分析睫毛蠕形螨感染与MGD的相关性。

方法:将2017-09/2018-03于福建省老年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分为MGD组患者137例137眼和非MGD组患者96例96眼,进行裂隙灯下检查睑缘情况、睑板腺脂质分泌性状、角膜荧光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等相关检查。同时取受检者眼部睫毛,在显微镜下查找蠕形螨并计算其数量。比较两组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并分析蠕形螨感染数量与睑缘评分、睑板腺脂质分泌性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MGD组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为89.1%,高于非MGD组患者(74.0%,P<0.05)。蠕形螨感染数量与睑缘评分(r=0.89,P<0.05)、睑板腺脂质分泌性状评分(r=0.67,P<0.05)、角膜荧光染色评分(r=0.35,P<0.05)均呈正相关,与泪膜破裂时间呈负相关(r=-0.37,P<0.05)。非MGD组蠕形螨感染阳性患者中轻度感染率为60.6%,显著高于MGD组(37.7%,P<0.05)。

结论:中度及重度以上的眼部蠕形螨感染和MGD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中老年MGD患者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蠕形螨感染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2018-04/09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94例94眼,入组患者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Schirmer I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河高度、上睑板腺缺失评分、下睑板腺缺失评分、睑板腺缺失总评分、蠕形螨计数,对比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上指标有无差异并分析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以上指标相关性。

结果: MGD患者94眼中54眼蠕形螨阳性,检出阳性率57%,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男性中检出率高于女性。蠕形螨检出阳性组上睑板腺缺失评分及睑板腺缺失总评分高于蠕形螨检出阴性组\〖2.00(1.00, 2.00)vs 1.00(1.00, 1.50)分,P=0.02; 3.00(2.00, 4.00)vs 2.00(1.00, 3.00)分,P=0.04\〗,OSDI、S I t、BUT、FL、下睑板腺缺失评分无差异(P>0.05)。蠕形螨检出阳性的MGD患者中蠕形螨计数与上睑板腺缺失分级评分(rs=0.37,P=0.03)、睑板腺缺失总评分(rs=0.44,P=0.01)呈正相关,与其他检查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蠕形螨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有一定影响作用,与睑板腺缺失呈正相关,蠕形螨感染数量增加,睑板腺缺失加重,进而加重眼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蠕形螨感染率及茶树精油联合氟米龙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09/2018-03在宁波市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MGD患者59例118眼。将睫毛蠕形螨镜检为阳性的38例患者76眼进行症状评分、蠕形螨数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Schirmer I试验(SIaT)等检查,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3组,A组使用0.02%氟米龙滴眼液滴眼24眼; B组使用茶树精油(TTO)湿巾敷眼26眼; C组用0.02%氟米龙滴眼液滴眼联合TTO湿巾敷眼26眼,随访4wk。

结果:118眼中76眼(64.4%)睫毛蠕形螨镜检为阳性。睫毛蠕形螨阳性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A组蠕形螨数量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11); B、C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三组患者BUT治疗前后比较,A组BUT无显著差异(P=0.22); B、C组BUT明显延长(均P<0.05)。治疗后C组的BUT较A、B组明显延长(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老年MGD患者睫毛蠕形螨感染率较高,睑板腺热疏通后TTO湿巾联合0.02%氟米龙滴眼液能有效驱螨、缓解MGD患者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不同时间对睑板腺及睑缘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06/12我院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患者47例91眼,分为短期组(配戴时间<2a)及长期组(配戴时间≥2a),同时选取性别年龄及屈光度相匹配的配戴框架镜患者为对照组。三组均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睑板腺红外拍照及结膜眼红评分,并行睫毛采样。

结果:短期组,长期组及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12.68±4.59、12.37±4.97、10.45±6.04s(P>0.05)。三组球结膜眼红评分分别为0.99±0.41、0.90±0.37、0.84±0.35分(P>0.05)。三组睑板腺评分均为1(0,1)(P>0.05)。三组蠕形螨检出率及检出量分别为42%,1(1,2)个; 39%,2(1,2)个; 33%,1(1,2)个,无明显差异(均P>0.05)。角膜点染的患者中,螨虫阳性5眼,螨虫阴性11眼(P>0.05); 睑板腺评分0分的4眼,1分以上12眼(P>0.05); 短期组6眼,长期组10眼(P>0.05)。

结论: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患者睑板腺及睑缘蠕形螨检出率、检出数量未见明显影响,睑板腺评分及蠕形螨检出率与角膜点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斌  李威  何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69-171

目的:分析蠕形螨相关性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综合治疗对蠕形螨感染状态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1/2017-06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MGD患者132例264眼(试验组)及基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96例192眼(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两组受检者均进行睫毛采样镜检蠕形螨感染情况,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SⅠ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检查; 试验组患者同时进行主观症状评分检查。

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受检者蠕形螨感染数量分别为7(6,9)、2(1,3)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4,P<0.01); 蠕形螨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57,P<0.01); BUT分别为4.06±1.38、12.00±2.82s,FL评分分别为3.06±1.57、0.46±0.63分,SⅠt分别为6.93±2.08、11.13±2.38mm/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5、5.978、-4.776,均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4wk,试验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6.57±2.93、3.27±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3,P<0.01)。治疗后4wk,试验组患者蠕形螨阳性率为57.6%; 蠕形螨数量平均为3(0,5)个/眼,较治疗前明显减少(Z=3.937,P<0.01); BUT、FL评分分别为6.53±3.27s、1.67±0.54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4.328,均P<0.01),而SⅠt(8.37±5.34mm/5min)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748)。

结论:蠕形螨感染可引起MGD,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综合治疗能降低眼部蠕形螨寄生数量,有效缓解蠕形螨相关性MGD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张苗  罗振姣  任玉凤  倪伟  杨磊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1):1877-1880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0-03/2021-09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72例144眼,根据睑板腺缺失面积占比分为中度组(1/3<睑板腺缺失<2/3,37例74眼)和重度组(睑板腺缺失≥2/3,35例70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睑板腺熏蒸按摩治疗)和B组(睑板腺熏蒸按摩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mo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检测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和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并进行眼红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mo A组和B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降低,NIBUTav及眼红分析结果均显著改善(P<0.001),而NITMH均无显著变化(P>0.05); 中度组患者中A组和B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降低,NIBUTav及眼红分析结果均显著改善(P<0.01),而NITMH均无显著变化(P>0.05); 重度组患者中,A组患者NIBUTav显著改善(P<0.001),其余各观察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B组患者OSDI评分明显降低,NIBUTav和眼红分析结果显著改善(P<0.001),但NITMH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均有效,但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需在睑板腺熏蒸按摩基础上联合强脉冲光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发生的相关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60例(60眼),平均年龄(43.10±12.64)岁。方法 根据睑缘充血有无分为有炎症的MGD组(A组,38例)、无炎症的MGD组(B组,22例),再将A组中蠕形螨检出阳性者,根据蠕形螨数量的不同分为3~6只/眼组(a组)、7~10只/眼组(b组)、>10只/眼组(c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及各体征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睑缘体征、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分泌难易程度及睑板腺缺失评分。 结果 A组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为86.84%,高于B组患者(18.18%)(P=0.001)。A组患者睑缘鳞屑、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分别为1.76±1.12、1.79±0.47,1.70±0.98,均高于B组(分别为0.52±0.51、1.34±0.53、0.68±0.60)(P=0.001、0.004、0.001);两组睑板腺缺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1)。a、b、c三组间睑缘鳞屑和睑板腺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在A组蠕形螨检出阳性的33例患者中,蠕形螨检出数量与睑缘鳞屑(r=0.65,P=0.001)及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r=0.64,P=0.001)呈高度正相关,而与睑缘充血、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及睑板腺缺失无相关性(P=0.197、0.114、0.988)。结论 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可通过导致睑缘炎性反应,引起或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对睑板腺功能障碍伴有睑缘炎的患者应注意排除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可能。(眼科, 2016, 25: 387-390)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Oculus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K5M)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睑板腺形态和功能、眼表情况及显微镜下观察睫毛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分析睫毛蠕形螨感染对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MGD患者110例(110只眼),对入组患者依次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眼红分析、上睑板腺缺失评分、睫毛蠕形螨计数,分析蠕形螨感染情况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眼表指标有无差异,以及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眼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GD患者110只眼中检出蠕形螨感染的有66只眼,阳性率为60%,其中女性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高于男性(68%vs.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SDI评分、上睑板腺缺失评分、眼红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MGD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OSDI评分与NI-KBUT(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睑板腺形态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01/2020-01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104眼,根据眼底改变分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1例6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21例 42眼)。选取同一时期就诊的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8例76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睑缘和睑板腺形态及功能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瞬目次数(BT)及不完全瞬目频率(PBR)的差异。

结果:DR组和NDR组睑缘和睑板腺形态及功能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DR组显著高于NDR组(均P<0.05)。DR组和NDR组BUT显著低于对照组,且DR组显著低于NDR组(均P<0.05)。三组间LLT、BT及PBR均有差异(P<0.05),且DR组和NDR组LLT、BT明显低于对照组,PB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DR组和NDR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睑板腺形态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睑板腺短缩和缺失,睑板腺功能障碍,泪膜稳定性下降,而DR患者睑板腺形态异常与功能障碍更显著,泪膜稳定性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眼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11/2019-05就诊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的蠕形螨睑缘炎患者32例64眼,男14例,女18例,年龄12~65(平均37±14)岁。采用随机法将受试者的一只眼纳入研究组,另一只眼纳入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茶树油眼贴治疗(1次/d)联合睑缘深度清洁(1次/mo),对照组仅使用茶树油眼贴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3mo后受试者的主观症状、蠕形螨计数、睑缘清洁程度、睑缘异常、首次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irst)、泪河高度(TMH)、眼红指数(Redness)、睑板腺红外线照相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染色(FL)结果。

结果:治疗3mo后,两组蠕形螨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蠕形螨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睑缘清洁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受试者主观症状评分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3mo后,研究组NITBUT-first、眼红指数、FL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眼红指数、FL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NITBUT-first中位数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眼表泪液指标的改善程度、TMH、SⅠt均无明显变化。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MGS)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受试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反应、角结膜损伤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茶树油眼贴贴敷双眼,可明显降低睫毛毛囊蠕形螨数量、减少鳞屑,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泪膜稳定性、减轻眼表炎症; 睑缘深度清洁可进一步清除睑缘袖套状鳞屑,维持睑缘清洁程度,改善睑缘异常,从而加强茶树油眼贴的除螨效果。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治疗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12我院收治的MGD患者52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确诊为MGD,随机分为两组,A组(物理治疗组)26例50眼患者给予局部清洗、热敷、睑板腺开口挑排、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人工泪液等综合治疗,B组(对照组)26例50眼患者仅用人工泪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A组自觉症状好转24例47眼,好转率94%,B组自觉症状好转14例27眼,好转率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泪液分泌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A组治疗后明显好转,治疗后2,4wk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FL),治疗后2,4wk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D是一种可致眼表炎症及损伤的慢性疾病,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对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7-09/2018-07合并有MGD的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1wk给予眼睑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在院内进行一次全套治疗后,嘱患者每晚进行家庭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一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试验组为行睑板腺理疗前)、术后1wk,1mo行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等,LipiView检查脂质层厚度(LLT),并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TBUT、TMH、OSDI比较有差异(P<0.05); 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 1mo NITBUT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NITBUT较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TMH术后1wk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较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破坏MGD患者的睑板腺功能及眼表状态,而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患者的眼表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部蠕形螨感染影响睑酯菌群组成的相关分析。方法:采用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07/2021-02我院39例受试者,根据有无蠕形螨感染或有无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对照组(14例)、睑板腺功能障碍组(MGD组,14组)、蠕形螨感染组(FM组,11组)。对三组受试者睑板腺睑酯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V3~V4片段的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研究眼部蠕形螨受试者睑酯菌群的构成及差异。结果:蠕形螨感染组的假单胞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MGD组(P<0.05),罗尔斯通氏菌属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MGD组(P<0.05)。MGD组和FM组睑酯菌群微生物丰富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改变了睑酯菌群的构成,并提高了睑酯菌群的微生物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及睑板腺形态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5在我院确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141例282眼,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146眼,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及观察组(68例136眼,给予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结束治疗后2wk对两组主观症状评分、体征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密度情况等进行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体征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密度等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2wk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均持续降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均持续升高,睑板腺密度均增加,观察组泪河高度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地夸磷索钠联合强脉冲光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中相互协同,疗效显著且能促进睑板腺修复,明显优于单纯强脉冲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徐凤  王梅艳  李之忠  张季瑾 《国际眼科》2017,10(11):2164-2166

目的:研究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12/2016-1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MGD患者100例189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wk,1、3mo患者的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值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下降幅度及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值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MG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蠕形螨感染患者的眼表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56例螨虫性睑缘炎患者,分为LASIK术后组(9例)和对照组(47例)。方法 采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和泪液分泌试纸对两组患者进行眼表检查,包括角膜荧光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FL),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 TBUT),眼红分析(conjunctival hyperemia index, CHI),睑板腺照相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 SIt)。主要指标  FL评分,非侵入式TBUT,结膜眼红指数,睑板腺评分和基础泪液分泌量。结果  LASIK术后组的FL评分(1.3±1.0)明显高于对照组(0.38±0.15)(P<0.01);而LASIK术后组 TBUT(10.55±5.8)s,CHI(1.7±0.5),SIt(16.4±3.8)mm,睑板腺评分(1.42±1.0)与对照组TBUT(9.93±5.3)s,CHI(1.74±0.67),SIt(14.0±11.2)mm,睑板腺评分(1.45±1.0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ASIK术后的患者发生螨虫性睑缘炎更容易继发角膜上皮点状病变,加重眼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比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与眼睑熏蒸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8-03/08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73例146眼MGD相关干眼患者,试验组38例76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3wk 1次,共3次)。对照组35例70眼给予眼睑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天熏蒸、清洗睑缘,连续5d,第5d进行睑板腺按摩,间隔2wk后再次重复治疗,共3次)。本研究时间共12wk,记录首次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4、7、12wk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标准干眼评估问卷(SPEED)、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泪河高度测量(NITMH)、睑板腺缺失积分(MGS)、睑板腺分泌物评估(MGYSS)等数据,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二者的疗效对比。

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无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除NITMH、MGS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1wk时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试验组在治疗后4、7、12wk时,除NITMH、MGS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指标变化趋势上看,试验组于首次治疗后疗效指标持续好转,于第12wk时疗效最佳,而对照组于首次治疗后第7wk疗效最佳,之后疗效减弱。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及眼睑熏蒸按摩两种治疗方式均对MGD相关干眼治疗方便、安全、有效,且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疗效及维持时间优于眼睑熏蒸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