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超声内镜(EUS)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EUS、MRCP检查,比较EUS、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Youden指数。结果 31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16例(51.61%),壶腹肿瘤1例(3.23%),十二指肠乳头肿瘤6例(19.35%),胰头肿瘤3例(9.68%),胆管肿瘤2例(6.45%),胆管炎症2例(6.45%),1例(3.2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US、MRCP均未见结石、占位。对壶腹肿瘤、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胰头肿瘤EUS诊断符合率均为100%;MRCP的胆总管结石诊断符合率、总诊断符合率均低于EUS(81.25%vs 93.75%,76.67%vs 90.00%)。EUS和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分别为90.00%和76.70%,特异度均为100%,准确度分别为90.30%和77.40%,Youden指数分别为0.90和0.77。结论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EUS较MRCP拥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胆管内超声对胆总管阴性结石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临床怀疑胆道结石或狭窄,但根据上腹部CT、磁共振和腹部B超无法确诊,最后行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的患者共183例,男102例,平均年龄69岁,女81例,平均年龄71岁.所有患者先进行ERCP造影,对于胆总管结石阴性患者再行胆管腔内超声(IDUS)探查.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阳性134例,占73.2%,阴性49例,占26.8%.49例患者行IDUS探查,其中泥沙样结石24例,低密度结石11例,壶腹部肿瘤6例,胰腺癌2例,硬化性胆管炎6例.IDUS对胆总管结石定位定性准确率为100%,优于ERCP(80%).ERCP术后3例发生胰腺炎,保守治疗后好转,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超声技术对胆总管阴性结石的定位定性准确率高,可弥补ERCP的误诊漏诊,不增加ERCP的并发症.可以为临床上胆总管结石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超声、多排螺旋CT(MS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及病因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128例患者行超声、MSCT及ERCP检查,其中35例患者行MRCP检查。结果在梗阻部位的诊断上,四种方法对肝内胆管和胰头部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与MR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超声和MSCT;在病因诊断上,对于胆系结石、胆管炎和胰头癌的诊断准确率,四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ERCP和MSCT对于胆管癌诊断准确率均优于超声;此外,ERCP在诊断乳头部肿瘤、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时优于超声和MSCT。结论 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尤其是肝外胆管和十二指肠乳头部)及病因(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腔内隧道式电切疏通在ERCP治疗胆管重度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胆管良恶性重度狭窄只能勉强通过导丝而扩张导管等器械不能通过的ERCP治疗患者,将双腔针状切开刀沿导丝插至狭窄处并伸出刀丝,在X线监测下向前推进行腔内电切疏通,形成隧道至可通过扩张导管或柱状气囊以达到延续治疗的目的.结果 14例患者成功12例(85.7%),7例恶性胆道狭窄患者均植大金属支架,5例良性狭窄患者经柱状气囊扩张后3例植入双塑料支架、2例植入单根塑料支架.失败2例(14.3%),为恶性胆管狭窄,由于肿瘤组织位于肝门部并侵及左、右肝管,使狭窄段管腔呈直角形弯曲,针状刀电切至弯曲处时与导丝不能平行推进,故放弃继续治疗.无严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胆管腔内隧道式电切疏通狭窄的方法,可实现对部分危重患者、常规ERCP下因操作困难而放弃治疗的患者达到成功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内镜下治疗重度胆道狭窄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超声内镜(EUS)及CT、腹部超声(TUS)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诊断能力,探讨EUS能否成为诊断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替代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就诊的53例疑似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在行ERCP前均接受EUS、TUS和CT检查;以ERCP检查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作为诊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金标准,将EUS、TUS和CT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显示情况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53例患者中,EUS、TUS和CT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阳性率分别为88.68%、50.94%和62.26%;在经ERCP下EST所证实的的阳性结果中,其中EUS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60.00%和90.57%;TUS分别为56.25%、100.00%和60.38%;而CT为66.67%、80.00%和67.92%。EUS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准确性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ERCP中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胆管取石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十二指肠镜下胆管腔内超声(IDUS)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胆管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00例,先进行ERCP,再行IDUS探查,而后行乳头切开取石,并对应用碎石网篮取石的患者取石后再次行IDUS检查.结果:胆管结石93例,癌栓1例,胆管絮状物1例、气体及Mirrizzi综合征各1例.无结石3例.胆管结石中37例应用碎石网篮取石,ERCP取石后仍残余结石3例.ERCP下诊断结石92例,可疑3例,无结石5例,最后结果表明误诊3例,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分别为97%、94.8%;而IDUS无漏诊及误诊,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敏感性均为100%和100%.结论:IDUS可弥补ERCP的视觉误差且在确定胆管结石方面优于ERCP,尤其是在胆管扩张和Mirrizzi综合征时,同时可以预防ERCP胆管取石术中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像与内镜检查在低位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及科学组合与合理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7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病因及体表超声(US)、cT、MRI+MRCP、ERCP和EUS等诊断结果,总结各检查方法在低位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适应证和诊断价值。结果57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良性梗阻4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8例,胆总管蛔虫1例,胆道术后良性狭窄2例,胰头部慢性胰腺炎1例;恶性梗阻15例,其中胰头癌11例,壶腹癌4例。US、CT、MRI+MRCP、ERCP、EUS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93%(41/57)、88.00%(22/25)、94.59%(35/37)、100.00%(47/47)、96.77%(30/31);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16%(36/57)、80.00%(20/25)、83.78%(31/37)、100.00%(47/47)、96.77%(30/31)。结论良性病变是低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但恶性病变并不少见,影像或内镜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策略性、程序性选择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肝外胆管扩张的患者未能通过传统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本研究即评估内镜超声检查在诊断此类肝外胆管扩张病变方面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间的892例内镜超声检查患者的数据。最终诊断依靠内镜和(或)手术病理或随访10个月以上结果。 结果 共82例肝外胆管扩张(直径≥7 mm)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61.5±9.6)岁,胆总管宽度(13.0±4.25)mm。大部分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在EUS检查中发现了可以解释肝外胆管扩张的病因,肝功能正常者中未发现恶性疾病。EUS诊断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100.0%、96.3%、100.0%、93.2%。 结论 对传统影像学诊断不明的肝外胆管扩张患者,进一步选择EUS明确病因是合理的选择。肝外胆管扩张伴有肝功能异常者需警惕存在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引流。结果 40例患者37例取石获得成功,成功率92.5%;其中10例经过二次取石。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迅速消褪,发热患者48 h内体温趋于正常。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4例,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肠穿孔、胆道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来经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操作成功率94.8%,减黄总体有效率89.9%,内镜治疗后1周肝功能明显好转,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3.7%)、胆管炎2例(1.8%);ERBD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83.6%、69.1%及28.8%,EMBE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预计存活率分别为96.4%、80.4%及36.3%,两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法实行根治性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取经内镜下介入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超声微探头对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分别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和引流术途径(percul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的胆胰管内超声检测(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传汶  费志勇 《山东医药》1997,37(12):22-22
经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21例沂水中心医院(276400)张传汶费志勇陈兴田沈玉法赵希英1997年4月以来,我们经内镜行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21例,疗效较好。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4~71岁,平均49.7岁。其中肝门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91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诊治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91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全部成功,其中18例因插管困难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所有患者均有胆总管结石,其中1枚结石者48例,2枚结石者19例,3枚或3枚以上结石者24例;取石方法:网篮直接取石13例,机械碎石后取石52例,球囊扩张后取石11例;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而未能一次取石15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4~4.5 cm,平均(1.9±0.7)cm。7例出现出血并发症,应用局部喷洒或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局部电凝方法止血;1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2例患者发生ERCP相关胰腺炎,上述患者行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补液等治疗。入组患者无ERCP相关性死亡,89例患者随访6~12个月,2例失访,5例出现结石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比较金属与塑料胆管支架治疗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0例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内镜下分别置入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观察术前和术后患者发热、腹痛、腹胀、黄疸、WBC、血淀粉酶、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ALT、AST、γ-GT、AKP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置入成功,术后1个月及6个月X线复查,提示支架仍保持原位及良好的扩张状态.术后发热、腹痛、腹胀、黄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WBC、TB、DB、ALT和AST也明显降低(P<0.05).金属支架组发热、黄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塑料支架组(P<0.05),血胆红素、AKP、ALT水平也较塑料支架组显著降低(P<0.05).但金属支架组术后3 h血淀粉酶升高较塑料支架组明显(P<0.05).随访6月患者未出现死亡.结论 胆管支架能有效治疗胰腺癌伴阻塞性黄疸,金属支架的疗效显著优于塑料支架,但其术后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仅接受ERCP和后续保守治疗的恶性胆管狭窄患者的自然病程、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建立生存期预测模型,指导后续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西京医院和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仅接受ERCP和保守治疗的恶性胆管狭窄患者的预后情况。测试队列确定与生存期相关的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在验证队列中进行验证。 结果 从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纳入301例患者,其中测试队列152例,验证队列149例。测试队列中,肿瘤主要起源于胆管(33.6%),胰腺(23.5%)或壶腹部(20.4%),76.3%(116/152)的患者在观察期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5(3.9~6.2)个月。CA19-9≥1 000 U/mL,非壶腹部起源肿瘤,肿瘤转移,术前总胆红素水平≥7 mg/dL以及肝门狭窄是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COMTH预测模型,在测试队列和验证队列中,COMTH评分>8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均为3.0个月,明显小于COMTH评分≤8的患者(分别为10.0和6.9个月,P值均<0.001)。 结论 仅接受ERCP和后续保守治疗的恶性胆管狭窄患者的预后不佳,COMTH评分>8提示生存期较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结石移除术治疗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21例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非放射性(即内镜超声引导)的ERCP手术治疗。术中采用选择性胆管插管,置入内镜导丝,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形态,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沿导丝置入腔内超声检查(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的超声小探头,观察记录胆总管结石情况,取出探头后,通过网篮或球囊取石,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匀速低压冲洗胆总管,并再次置入探头以确认胆总管结石取净。 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治疗,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术前与术后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ERCP后经取石网篮和取石球囊取出结石,取除结石数量与IDUS探头扫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相符,术毕放置鼻胆引流管。8例患者因结石较大,需行柱状球囊乳头扩张或机械碎石术,而孕妇不能采用常规镇静或麻醉,故予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待分娩后再予相应治疗。6例患者发生ERCP术中并发症,其中5例程度较轻。3例患者ERCP术后出现腹痛,无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24 h内疼痛消失;2例患者出现轻度胰腺炎,保守治疗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迟发性出血,及时发现后予内镜下钛夹夹闭止血治疗后好转。 结论 非放射性ERCP治疗妊娠期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914-19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5岁,因纳差、尿黄2周于2020年9月9日收入本院。患者2周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小便色黄如浓茶色,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大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可,余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5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5/72 mm Hg,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ERCP诊疗技术培训中心经ERCP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79例(肝硬化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9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组)以及无肝病患者随机抽取114例(无肝病组),对比分析ERCP治疗操作情况、肝功能指标术后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肝硬化组ERCP术前凝血酶原时间为(12.9±2.2) s,多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12.1±1.9) s和无肝病组(11.7±1.4)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30,P<0.001)。术中操作肝硬化组所用时间(58.58±19.40) min,多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52.53±16.74) min和无肝病组(49.81±14.8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4,P=0.002)。术后各组均无穿孔、死亡的病例。肝硬化组中3例(3.8%)患者行EST后出现十二指肠乳头少量渗血,其中2例为Child-Pugh C级,1例为Child-Pugh B级;1例(1.27%)Child-Pugh C级患者出现食管下段曲张静脉渗血,但该项与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同样,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RCP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66.0比53.0 IU/L)、谷丙转氨酶(61.0比52.0 IU/L)、γ-谷氨酰转移酶(318.0比231.0 IU/L)、碱性磷酸酶(232.0比210.0 μmol/L)、总胆红素(65.7比56.3 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肝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Child-Pugh A级、B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对于Child-Pugh C级患者,应尽量在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情况后行ERCP。  相似文献   

20.
超声内镜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EUS检查,并与体表超声(US)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作比较。结果:EUS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US和ERCP,其诊断符合率达91.3%,亦显著高于US(45.7%)和ERCP(58.7%)(P<0.01)。结论:EUS对慢性胰腺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