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癌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0月—2019年1月为品管圈实施前阶段,观察对象共45例;以2019年3—5月为品管圈实施后阶段,观察对象共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爆发痛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团队协调性。结果:实施后阶段患者的爆发痛发生率低于实施前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阶段护理人员的团队协调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的实施可有效降低癌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提升护士对癌痛患者及其家属对爆发痛的宣教与督查力,使癌痛患者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癌症爆发痛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而爆发痛作为癌痛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起病急、持续时间较长、疼痛程度高,对患者及社会常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关注爆发痛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从爆发痛的定义、分类分型、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通过不同给药途径综合治疗特点等方面分析爆发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开展活动,对危重患者皮肤护理缺陷问题进行管理.结果 活动后压疮护理缺陷率及压疮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价值。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应用品管圈活动护理管理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压疮的发生率,观察组7例压疮患者发生率占7.78%,对照组32例压疮患者发生率占35.6%,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比采用品管圈方法、专业水准、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比改善之前提最低高5分以上,效果明显。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价值。方法: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应用品管圈活动护理管理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压疮的发生率,观察组7例压疮患者发生率占7.78%,对照组32例压疮患者发生率占35.6%,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比采用品管圈方法、专业水准、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比改善之前提最低高5分以上,效果明显。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肠内营养输注安全性、降低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自行设计肠内营养输注及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统计既往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根据调查结果成立质量持续改善小组,用5M选题法确定"降低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为研究课题,并运用PDCA循环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检验效果以及巩固等。结果护士的肠内营养相关知识知晓率由52.00%上升到89.26%,误吸发生率由10.41%下降到3.3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全科医学科的11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按品管圈实施步骤首先确定"降低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肠内营养患者发生腹泻的情况和护士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认知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引起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9.
张茹  秦爱新  孙玉勤 《黑龙江医学》2014,(11):1308-130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运用。方法我院于2013年7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将2013-01~2013-06间共4122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07~2013-12间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的4156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对对照组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关制度和改进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vs 5.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规护理干预和品管圈改进后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误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5日-5月31日4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0月1日-10月31日4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实验组。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改进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误吸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误吸16例,误吸发生率为38.1%;实验组发生误吸5例,误吸发生率为12.5%。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误吸发生率,可制定为规范化护理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制定目标及对策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品管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谢莹莹 《吉林医学》2023,(6):1649-1651
目的:探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发生率为38.00%(38/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焦虑、合并抑郁、疼痛评估不到位、镇痛药物认识、白细胞计数(WBC)与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不良反应、规范使用镇痛药、TNM分期与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焦虑、合并抑郁、疼痛评估不到位、镇痛药物认识错误、WBC>10×109/L是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爆发痛受心理状态、疼痛评估不到位、镇痛药物认识、WBC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取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管理模式在降低危重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1日—2月1日收治的38例发生大便失禁危重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分析大便失禁性皮炎发生原因。2015年2月2日成立品管圈小组,主要针对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2015年3月4日—4月4日收治另39例大便失禁危重患者设置为QCC组。对比两组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疼痛VAS评分、皮肤护理总时长、皮炎愈合时间及住院总时长。结果:QCC组患者大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20. 51%,多为轻度且无重度,而对照组为68. 42%,重度患者居多,QCC组VAS评分、皮炎愈合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皮肤护理总时长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对于大便失禁的危重患者而言,采取品管圈管理模式,可明显延长护士对患者皮肤护理的总时长,降低大便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减轻疾病程度,缩短皮炎愈合时间与住院总时长,减轻患者痛苦,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开展跌倒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及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23‰下降至活动后的0.41‰(P〈0.01),患者满意率从94.1%上升到96.7%(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1].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亚洲为 40.8%[2],而国内则高达 41% ~85%[3].我科近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肢会出现肿胀,伴有刺痛和压痛,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若不及时治疗,一旦栓子脱落随血流堵塞肺动脉,形成肺栓塞,造成患者猝死[1].研究证明,积极地预防工作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我科于2014 年 10 月成立"溪流圈"品管圈,运用品管圈降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湿包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8年6月起在灭菌物品湿包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5个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5个月各选择2000件灭菌物品,统计两个阶段的灭菌物品湿包发生情况,比较两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并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的无形成果进行评价。结果 (1)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5个月内,消毒供应室共发生55例灭菌物品湿包事件,湿包发生率为2.7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5个月内,消毒供应室共发生19例灭菌物品湿包事件,湿包发生率为0.9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湿包发生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显著降低(P<0.05)。(2)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增高(P<0.05)。(3)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活动参与度、责任与荣誉、发挥个人潜能等无形成果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增高,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室开展可有效降低灭菌物品的湿包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成立品管圈,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制定实施计划,护士长监督,护士具体实施,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品管圈实施前低血糖发生率6.03%,实施后低血糖发生率2.15%(P<0.01),单位时间内住院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总人次数减少16人次,低血糖的发生率下降3.88%。本次活动目标达标率119.38%。结论品管圈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欣  李颖 《西部医学》2014,26(9):1257-1258
癌症爆发痛的治疗在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极其重要。目前,临床治疗癌症爆发痛的主要药物为即释吗啡类。即释芬太尼类是近年研究较多的新型即释阿片类,目前已开发出不同的剂型。在癌症爆发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疼痛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本文就目前即释芬太尼的不同剂型从一般特性、药物疗效对比研究、安全性、患者满意度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由日裔学者石川馨博士所创,其核心内涵是,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连的人员,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而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以PDCA-SDCA管理循环为基础,在圈员自我、相互启发下,利用头脑风暴,全员参与,发挥团队合作,并应用各种数据统计及品管(QCC)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的进行维持和改善,个人在工作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应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依从性"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癌痛患者不定时和不定量口服止痛药物的依从性缺陷率由改善前的53.33%降为改善后的17.7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癌症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