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孙利  孙谦  江浩 《肿瘤学杂志》2020,26(12):1029-1034
摘 要:近年来纳米医学作为交叉学科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进展迅速,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介导的靶向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s,DDS)已成为研究热点,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关键方面是利用纳米载体靶向分子识别标记选择性地靶向肿瘤细胞,而不会对正常细胞或器官造成伤害。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由于其特殊的分子分型,治疗困难,国际上虽无针对性的指南,但随着个性化肿瘤药物的快速发展,纳米给药平台为TNBC模块化、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全文讨论DDS在TNBC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化疗仍然是许多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P糖蛋白(P-gp)介导的多药耐药对化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纳米载体的运用使抑制或绕过P-gp成为可能。叶酸受体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量高,且叶酸具有稳定性好、无毒性及免疫原性等优势,使得叶酸在纳米载体的修饰中被广泛应用。文章就叶酸修饰的靶向纳米药物载体在抑制P-gp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一种具有肝癌特异性的纳米药物载体,实现对肝癌细胞靶向释放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方法:本研究将具有肝癌特异性的配体乳糖酸(lactobionic acid,LA)修饰到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表面,合成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纳米载体LA-MSN,然后用LA-MSN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形成具有肝癌特异性靶向杀伤作用的纳米药物DOX/LA-MSN。结果:细胞荧光成像以及细胞电子显微镜实验显示乳糖酸具有良好的肝癌细胞靶向作用并能有效转运DOX/LA-MSN纳米药物进入肝癌细胞。 体外杀伤实验显示DOX/LA-MSN纳米药物在体外能够有效杀伤HepG2肝癌细胞,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表明LA-MSN纳米药物具有在体内靶向实体肝癌的能力。结论:DOX/LA-MSN纳米药物能够有效避免阿霉素药物非特异性的缺点,实现对肝癌靶向治疗,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多肽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载体,能够对药物进行修饰、包裹,在实现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提高药物水溶性及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也成为近年来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种类,并详细阐述了各类载体的特点和优点,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主动靶向磁性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方法为肿瘤的防治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可通过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选择性修饰特异性介导分子构建具有靶向性结合能力的纳米粒子,实现主动靶向于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主动靶向磁性纳米粒子已用于肿瘤热疗、药物治疗和免疫检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利用纳米技术进行恶性肿瘤的治疗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课题。由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结合后所产生的纳米给药系统与游离药物相比,延长了药物在肿瘤内的存留时间,有利减慢肿瘤的生长,降低毒副作用。本文仅就纳米给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特异性靶向、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等,通过与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的结合,可以提高抗肿瘤疗效,同时降低对宿主的全身毒性。利用基因工程可获得对肿瘤组织更高靶向性的减毒菌株或细菌衍生物,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细菌表面的可修饰性和表面化学偶联的多样性对实现理想载药及多模式抗肿瘤治疗成为可能,尤其是纳米载药体系与细菌结合组装的生物复合纳米递送系统,可克服传统纳米药物靶向性低、难以渗透到肿瘤深部组织的不足。尽管细菌用作抗肿瘤及释药体系的运输载体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细菌在肿瘤区域特异性定植并诱导肿瘤免疫反应的特性以及作为理想药物载体的潜力,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颇有前景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被动靶向是口腔癌最初的靶向治疗,靶向性差.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口腔癌靶向治疗,近年来学者们转向于研究主动靶向纳米给药系统,即将靶分子连接在纳米粒表面,使其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或者过度表达的某种受体结合而实现靶向,该靶向系统可将抗肿瘤药物定向输送于病变部位,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疗效的目的.靶向性化疗已成为口腔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证实,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一种有效的前列腺癌诊疗靶点。治疗核素177Lu/90Y标记的抗PSMA小分子/多肽/单抗表现出重要的抑癌活性,但也产生腺体、骨髓的特异性摄取和肾脏的非特异性摄取带来的正常器官损伤。而且小分子/多肽易于经循环系统清除,基于小分子/多肽的放射性靶向治疗往往需要较高剂量或频繁给药,导致在抑制肿瘤的同时,也产生难以预料的器官毒性。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依赖于将放射性核素传递到肿瘤表达的受体,但配体与受体结合容量有限。为提高核素的使用效率,延长核素治疗型PSMA分子探针的体内代谢,增加靶/非靶比值,对PSMA分子探针进行功能化修饰以期改善药代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就近年功能化PSMA分子探针在前列腺癌核素靶向治疗中的临床转化及临床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多药耐药(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引起MDR的主要原因为P-糖蛋白(P-gp)过度表达所致的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下降.纳米载药系统具有靶向性、缓释性以及体内循环时间较长等特点,能通过非特异的胞吞作用、配体修饰的胞吞作用等机制,从蛋白质、基因水平抑制P-gp,有效弥补传统给药方法的不足,从而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逆转MDR.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