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骨折的发生。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这已经引起了医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对运用骨密度检测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很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定论,故对运用骨密度检测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OP)性骨折危险因素并提出于预措施。方法对159例老年人OP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成2组,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通过对BMD的测定及询问患者骨折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9.10%,男性占30.90%,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骨股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入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入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OP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OP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 1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成三组 ,根据X线摄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 ,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 8.94 % ,男性占 31.0 6 % ,骨折发生频率高的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 ,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判断价值。方法共3组研究对象,398例骨质疏松不伴有骨折的研究对象(A组),胸腰椎骨折患者(B组),骨密度正常的正常组进行研究。研究骨密度的一般情况、不同T值在各组的分配情况,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结果腰椎L2-L4、L2-L4和股颈的BMD值之间,T值人数分配之间,正常组、A组以及B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L4、L2-L4和股颈的BMD以及总BMD的测定值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结论我们认为:本地区所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全部应诊断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干预对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71例住院患者资料,其中椎体骨折55例,髋部骨折16例,以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CD)情绪测定表进行心理评估,并予心理疏导。结果 7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椎体骨折患者焦虑占56.36%,抑郁占29.09%;髋部骨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分别占68.75%、43.75%,并且女性髋部骨折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通过心理干预,椎体骨折患者焦虑及抑郁比例分别下降为16.36%及10.91%,髋部骨折患者焦虑和抑郁比例分别降为25%和12.50%,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是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1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成三组,根据X线摄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8.94%,男性占31.06%,骨折发生频率高的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田纪伟刘传军*⒇综述沈志鹏审校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退变,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最终使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一种老年性疾病。它通常引起髋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及桡骨远端骨折,这些骨折及其并发症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指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 5 月在我院住院的20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骨折分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老年骨质疏松症无骨折组,采用自编问卷的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钙饮食、跌倒、脆性骨折史及骨折家族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529例40~87岁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递增,各组髋部BMD值逐渐下降,而腰椎BMD值并未随着增龄而呈现递减的趋势,60岁以上中老人髋部BMD值显著低于腰椎BMD值(P0.05)。根据腰椎BMD值计算,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30.7%,其中女性为34.2%,明显高于男性的17.9%(P0.05)。低骨量(osteopenia,OPA)总患病率为41.8%,男女分别为42.4%和41.6%(P0.05)。根据髋部BMD值计算,OP总患病率更高,达到38.2%,女性为39.4%,高于男性的33.9%(P0.05)。OPA总患病率为47.4%,男性为52.7%,女性为46.0%(P0.05)。受调查的中老年男性中有骨折史的为82例,女性为357例,OP患者骨折发生率为37.8%,远高于非OP患者23.1%(P0.01),再骨折发生率OP患者为6.2%,高于非OP患者的2.64%(P0.01)。结论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和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率均较以往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根据髋部BMD值进行骨质疏松评估的敏感性更高,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密度与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对比两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OF患者96例和骨质疏松患者107例,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通过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骨密度,电化学发光检测BTMs: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I型胶原β-异构化C末端肽(β-CTX)、骨钙素N端分子片段(N-MID),同时测定骨代谢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钙(Ca)、磷(P),t检验对比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骨密度和BTMs与OF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的骨密度低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INP、β-CTX高于非骨折组,70~90岁患者N-MID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ALP、P、Ca在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腰椎及髋部骨密度、β-CTX与OF具有显著相关性,OR分别为-4. 182、-6. 929和7. 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INP、N-MID与OF呈正相关,OR分别为4. 213和2. 5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低骨密度、高β-CTX的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更容易发生OF,β-CTX比骨密度预测OF的能力更强,可适时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A 12-month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28 patients with acute osteoporotic spine fracture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calcitonin treatment and cyclic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on forearm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and bone turnover. We established two treatment group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women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n=28). Group A (n=10) received 100 U of calcitonin by subcutaneous self-application on alternate days and oral calcium (Ca) for 6–8 weeks. Group B (n=10) received cyclical estrogen/gestagen replacement therapy over 12 months and oral calcium. The control group (n=8) received analgetic treatment and 500 mg Ca daily. BMC was measured by single photon absorptiometry (SPA) [1] with I 125 before and 6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therapies. Ca, phosphorus (P),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2-hour urinary OH-proline excretion were measured to classify bone turnover. One year after the onset of the two therapies, forearm BMC measured by SPA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group under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P<0.025) as well as in the calcitonin group (P<0.05), although the latter underwent treatment only over a short period (6–8 weeks). In the same period, BM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25).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hort-term calcitonin treatment over 6–8 weeks is as effective as long-term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both therapies increasing forearm BMC measured by SPA.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 每组20只。骨折模型建模后第3周和第6周时动态观察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影像学及骨组织显微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①通过X线检查结果可知,B组在第3、第6周时,骨折处骨痂形成,局部骨密度越来越高,前3周骨折出现愈合加速,后3周出现明显延迟愈合情况;同时期B组、C组骨折处相比较,前3周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好,但在第6周时,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差,骨折处局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②同时期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对比,B组大鼠在前3周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较A组、C组多,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较好,骨皮质厚度更大,骨折愈合情况更好;但在后3周时,B组大鼠较A组、C组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少,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差,骨皮质厚度变化不明显,出现骨折愈合延迟现象;在同时期前后对比中,B组大鼠在前3周局部骨折处出现明显加速现象,后3周则出现明显延迟愈合现象;③各组大鼠BMD、BMC组间、组内对比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塞膦酸钠在前3周可显著提高大鼠骨折处BMD、降低大鼠骨折处BMC,且显著提高骨折处BMD增加速度,延缓骨折处BMC降低速度,但在后3周出现延迟骨折愈合情况。结论 早期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建议使用利塞膦酸钠,中、后期则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接受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的变化.方法 制定检索策略并检索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数据库,应用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文献中所提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KP术后联合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术,根据联合应用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3(A、B、C)组,对比术前及术后3、6、9个月各组VAS评分、骨密度、再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3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均未出现相邻椎体骨折;术后6个月A组VAS评分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密度无统计差异(P0.05),A组第6个月时出现2例椎体骨折,B组、C组未发生;术后9个月A组VAS评分、骨密度与B、C组均有统计差异,B组与C组VAS评分无差异,但骨密度有统计学差异,B组第9个月出现1例椎体骨折,其它组未出现。结论 PKP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的腰背部疼痛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增加骨质强度,在临床上不同时期可选择合理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椎体骨折级联(vertebral fractures cascade,VFC)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4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的部位、骨密度、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否有口服激素史。分析VFC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按照是否发生VFC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风险因素。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椎体骨折级联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有糖尿病史(P=0.084)、既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史(P=0.022)、患有COPD(P=0.048)、骨折发生在胸腰段(P<0.001)、严重骨质疏松(T值≤-3.0)(P =0.087)、BMI≥28 kg/m2(P=0.012)。在多因素风险分析中,椎体骨折级联的风险因素包括有糖尿病史(风险比为1.689,P=0.047)、既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史(风险比为1.839,P=0.010)、患有COPD(风险比为2.103,P=0.026)、骨折发生在胸腰段(风险比为2.686,P<0.001)、BMI≥28 kg/m2(风险比为1.769,P=0.010)。结论 有糖尿病史、既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史、患有COPD、骨折发生在胸腰段、BMI≥28 kg/m2被确定为椎体骨折级联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骨折发生在胸腰段为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其最常见的骨折。相关诊疗工作已广泛开展,但临床工作的执行尚欠规范。本文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疗现状及其对策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致死率,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而制定合适的治疗和管理策略已成为当前骨科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相关研究,围绕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进展、治疗方式的选择、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