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CTP)联合颈部无创血管造影评估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 80例ICA和83例MCA经颈动脉CE-MRA及头颈动脉CTA诊断为单侧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观察CTP成像特点,对各组患、健侧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增加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增加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增加率,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增加率定量分析。结果 共21例ICA和33例MCA狭窄出现CTP异常,ICA狭窄程度与患、健侧TTP增加率有相关性(P<0.05)。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还与rCBV增加率、MTT增加率相关(P<0.05)。将动脉中重度狭窄组患者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分级,侧支循环不良组出现灌注异常概率较大,与良好组之间TTP增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P是评价脑灌注异常的最敏感指标。CTA联合CTP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及远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价侧支循环情况,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颅脑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后24h内均接受颅脑CT平扫、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在诊断患者脑动脉狭窄、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并根据患者出院后90d随访情况,评价CTA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5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1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9例,闭塞12例。CTA检查显示6例患者脑血管无狭窄,50例患者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狭窄程度: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13例,CTA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总体符合率为82.14%(46/56),一致性评价Kappa=0.768(t=10.922,P<0.001)。DS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检查显示,56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25例,侧支循环不良31例。CTA诊断侧支循环的灵敏度90.32%,特异度88.00%,准确率89.29%,阳性预测值90,32%,阴性预测值84.62%;预后良好患者CTA检查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A检查脑血管狹窄/闭塞程度、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454,0.337,P<0.05)。结论颅脑CTA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诊断的脑血管狭窄/闭塞程度、侧支循环情况与预后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黄俊英  黄品同  张莹 《浙江医学》2017,39(5):336-339,344
目的比较颈动脉超声检查与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狭窄患者98例,采用颈动脉超声(包括超声造影)及CTA两种方法检查,分析两者在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溃疡斑块及颈动脉血栓方面的诊断一致性。结果(1)9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检测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轻度狭窄0.400,中度狭窄0.496,重度狭窄0.568,闭塞0.795)。(2)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A在斑块类型(软斑、混合斑及硬斑)的诊断中,两者对软斑及混合斑的诊断一致性较好(软斑Kappa值=0.878;混合斑Kappa值=0.644),对硬斑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81)。(3)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血栓形成及颈动脉溃疡斑块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A检查,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与颈部CTA检查在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尤其是溃疡斑块及颈动脉血栓方面具有相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后侧支循环的建立与脑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在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TA检查图像,对MCA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结果 ①随着MCA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5.
陈军法  袁建华  宋琼  徐健  王振  罗祖炎 《浙江医学》2016,38(9):614-616,652
目的探讨 320 排 CT 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预 后的评价作用。 方法 对 63 例单侧 MCA 闭塞患者行 320 排 CT 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获取常规 CT 血管造影(CTA)、4D-CTA 及 脑灌注图像,分析常规 CTA 和 4D-CTA 图像的侧支状况,计算侧支循环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 良组的脑灌注差异。 结果 在 4D-CTA 上侧支循环良好者 40 例(63.5%),而在常规 CTA 上仅 25 例(39.7%)。基于 4D-CTA 的侧支 循环评分与 90d 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1)。侧支循环良好组患侧的相对脑血流量及相对脑血容量均高于 侧支循环不良组(均 P<0.01)。两组患侧的相对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平均达峰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320 排 CT 是评价单侧 MCA 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有效方法,4D-CTA 成像评估侧支血流和预测预后较常规 CTA 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颈脑一体化超声诊断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检测血管1 989支,颈脑一体化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3.6%,灵敏度76.5%,特异度97.0%,Kappa值0.760,ROC曲线下面积0.865。对不同程度血管狭窄进行分析,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诊断血管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的Kappa值分别为0.813和0.887,与CTA的一致性较好。对颅内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椎动脉颅内段及大脑中动脉Kappa值分别为0.810和0.785,与CTA一致性较好。结论:颈脑血管一体化超声可准确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与CTA检查一致性较好,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4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CT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Kappa检验分析二者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结果 1、CTA诊断左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7.66%,100%和100%,特异度为92.86%,90.91%和91.67%,阳性预测值为99.20%,92.86%,93.75%,阴性预测值为81.25%,100%和100%,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1、0.915、0.924;2、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Kappa值为0.786;3、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Kappa值为0.520。结论 256层CTA判断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狭窄程度及部位均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对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106例MCA狭窄闭塞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行头颈部CT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完成CIS,根据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n=49,mRS评分>2分)与预后良好组(n=57,mRS≤2分)。比较两组CTA特征、C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A特征、CIS对MCA闭塞ACI患者预后的影响,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斑块类型、软斑块表面伴钙化环的混斑钙化环厚径、软斑厚径及侧支循环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P-CIS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斑或混斑、侧支循环分级为不良、P-CIS均为MCA闭塞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斑块类型、侧支循环分级、CIS联合预测MCA闭塞ACI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802,高于单独预测。结论头颈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对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随访至治疗后90 d,分析比较治疗有效(65例)和无效(24例);预后良好(57例)和不良(32例)患者临床资料、CTA和CTP参数差异。结果 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侧支循环、相对脑容量(rCB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1,良好=0)、rCBV及二者联合预测治疗无效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0.724和0.745(P<0.05)。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侧支循环、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1,良好=0)、rCBV及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767和0.778(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0(P>0.05)。结论 CTA结合CTP...  相似文献   

10.
徐利军 《西部医学》2020,32(3):456-459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冠心病病变程度及部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68例,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对比CTA对冠心病病变程度及部位的诊断一致性,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结果 CT血管成像对中、重度狭窄程度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718、0.803,诊断中、重度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0%、94.94%,81.82%、92.00%,94.23%、94.51%。对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785、0.757,诊断单支、多支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04%、95.15%,83.33%、91.67%,9542%、9478%。对病变部位在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5、0.718、0.846,诊断病变部位在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14%、94.74%、96.92%,87.50%、80.00%、90.91%,95.87%、92.54%、91.25%。 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重度狭窄程度,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病变部位在前降支及右冠脉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对中度狭窄程度,病变部位在回旋支诊断的一致性一般。  相似文献   

11.
刘衡  冉启胜  邓洋  夏传江 《西部医学》2019,31(4):620-624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经我院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整理89例患者DSA与CTA重建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评估观察DSA与CTA重建图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进行计算,并分析CTA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析的应用价值。结果 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膝上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为97.23%、特异性为97.15%、准确度为97.13%、阳性预测值为94.02%及阴性预测值为97.89%,Kappa=0.945;CTA诊断膝下血管狭窄≥50%诊断的灵敏度为96.12%、特异性为92.05%、准确度为94.13%、阳性预测值为92.22%及阴性预测值为96.34%,Kappa=0875;CTA诊断足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9.21%、特异性为90.95%、准确度为89.03%、阳性预测值为72.34%及阴性预测值为88.86%,Kappa=0.657。结论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能对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区进行直观、全面、清晰的准确显示,有利于影像医生对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分级,可为临床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代偿能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证实的单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41例,依据DSA侧支分级分为完全代偿组和不完全代偿组,计算患侧大脑中动脉(MCA)与健侧MCA峰值流速的比值(dVMCA/nVMCA,及患侧MCA与健侧MCA搏动指数的比值(dPIMCA/PIMCA),比较代偿是否完全时,峰值流速比值和搏动指数比值的不同,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并分析TCD血流指标与侧支类别、数量的关系。结果TCD与DSA比较,评价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代偿较完全,dVMCA/nVMCA〉0.65时,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75%,dPIMCA/PIMCA〉0.60时.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dVMCA/nVMCA、dPIMCA/PIMCA与侧支开放的数目无关。结论TCD能够通过血液动力学参数评价侧支血流代偿的程度,能够反映半球的灌注情况,评价侧支血流的多少比评价开放侧支的数量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1加权三维容积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1-weighted 3D-volumetric isotropic TSE acquisition,T1WI 3D-VISTA)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因怀疑MCA狭窄行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和T1WI 3D-VISTA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验证确诊为狭窄的33名患者图像。将所得图像由2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阅片,对T1WI 3D-VIST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血管狭窄率。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随机单位组方差分析对比T1WI 3D-VISTA、TOF-MRA和DSA三者的测量结果,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DSA为金标准对比T1WI 3D-VISTA和TOF-MRA对狭窄的显示情况并计算T1WI 3D-VISTA诊断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等参数。结果:33例病人共计37支MCA检出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T1WI 3D-VISTA、TOF-MRA和DSA测得的平均狭窄率分别为(63.189±16.050)%、(66.014±15.395)%和(61.351±16.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43,P=0.006),T1WI 3D-VISTA和TOF-MR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DSA和T1WI 3D-VIST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DSA和TOF-MR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WI 3D-VISTA和DSA诊断MCA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好(?资=0.874,P=0.000),TOF-MRA和DSA诊断MCA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一般(?资=0.593,P=0.000)。结论:T1WI 3D-VISTA技术在诊断MCA狭窄中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对MCA狭窄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白雪  王枫  刘会玲  林占峰  赵冬梅 《河北医学》2008,14(11):1293-129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43例CT血管造影(CTA)证实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与CTA从不同角度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于我院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存在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3d内均完成头颈CTA及CT灌注扫描检查(CTP),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CTA及CTP检查,分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检查结果及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52例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颈CTA共检查119支颈内动脉,对应显示46支和43支颈内动脉正常,73支和76支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对应包括轻度11支和16支、中度13支和11支、重度29支和25支、闭塞20支和24支,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TCA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评价Kappa=0.788,具有极高一致性(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PSV、EDV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PI、Vm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轻、中度狭窄患者(P<0.05),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对照组和轻度、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配合头颈CTA及CTP检查能够了解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CD临床诊断前循环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完成TCD并经CTA进一步检查颅内动脉情况的患者。对急性脑梗死存在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对比TCD与CTA检查的符合率。结果前循环动脉狭窄检测对比结果为TCD与CTA符合率较高,二者无统计学差异。TCD检测MCA准确性最高,重度及中度等级MCA狭窄诊断准确性较轻度等级狭窄高。结论 1、TCD与CTA检测前循环动脉狭窄符合率较高、无统计学差异。2、TCD诊断MCA狭窄准确率最高。3、重度及中度等级MCA狭窄诊断准确性较轻度等级狭窄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供血动脉病变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关系,为卒中后抑郁的防控提供帮助.方法 342例初发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为卒中后抑郁(PSD)组138例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SD)组20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颈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脑供血动脉病变、侧支循环、颈动脉易损斑块和微栓子.结果 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NIHSS评分、梗死部位、病灶侧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不同程度狭窄发生率、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检出率、病灶侧颈动脉微栓子检测阳性易损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为前循环早期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前循环卒中后早期抑郁与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病灶侧ICA/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是前循环卒中后早期抑郁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这些患者是否有症状分为观察组(无症状,52例)与对照组(有症状,28例),对患者实施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侧枝循环开发类型、大脑动脉血流平均速度(MVMCA)等情况,深入分析侧支循环类型与其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率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前交通动脉、眼动脉侧支开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变侧MVMCA水平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侧支开发情况与临床表现存在密切联系,侧支循环开发了因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鲍红图  李志强 《浙江医学》2024,46(10):1047-1055
目的比较4种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大脑中动脉闭塞远端血管侧支循环评分(Miteff评分),外侧裂、脑凸面侧支循环评分(Maas评分),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循环评分(Tan评分),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rLMC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IS-LVO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2位医师的Miteff评分、Mass评分、Tan评分、rLMC评分结果,探究4种评分的评估者间信度;以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侧支循环分级系统——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会(ASITN/SIR)分级结果为参考,探究该4种评分对侧支循环的评估效度;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IS-LV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通过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4种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的评估者间信度从高到低依次是rLMC评分、Miteff评分、Tan评分、Maas评分(Kappa=0.810、0.797、0.745、0.733,均P<0.05),评估效度从高到低依次是rLMC评分、Miteff评分、Tan评分、Maas评分(rs=0.687、0.534、0.481、0.423,均P<0.05)。入院血糖(OR=0.438,95%CI:0.196~0.975)、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OR=0.837,95%CI:0.699~1.002)是AIS-LV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Miteff评分(OR=0.055,95%CI:0.007~0.461)、Maas评分(OR=0.047,95%CI:0.006~0.391)、Tan评分(OR=0.122,95%CI:0.020~0.721)、rLMC评分(OR=0.080,95%CI:0.014~0.460)评估的良好侧支循环均是AIS-LV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4种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从高到低依次是rLMC评分、Miteff评分、Tan评分、Maas评分(AUC=0.812、0.773、0.720、0.705,均P<0.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5、2.5、1.5、2.5分。结论rLMC评分对比其余3种评分(Miteff评分、Mass评分、Tan评分)评估者间信度最高、对侧支循环的评估效度最高以及对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入院血糖较高或入院NIHSS评分较高的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患者进行CTP和CTA联合检查,按照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及重3级,进行病变侧与健侧的脑血流量(rCBF)、局部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灌注参数对比.结果 病变侧与健侧分水岭区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rCBV、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侧枝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M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内血流灌注降低有相关性,轻中度狭窄与脑灌注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