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切开复位经骨窗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8,31(7):651-655
目的:探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36岁,平均26.3岁。骨折按AO/OTA分型为B4型。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价其疼痛缓解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VAS评分为1.0±1.1,握力占健侧比率(88.2±2.7)%,掌倾角(12.2±3.8)°,尺偏角(19.3±5.4)°,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18.1±2.3)°,前臂旋转活动度(158.0±13.0)°。术后无骨关节炎发生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掌侧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中舟月关节面塌陷压缩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20,33(4):368-370
目的 :探讨过伸位牵引掌侧撬拔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ernandez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术中过伸位牵引掌侧撬拔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ernandezⅢ型骨折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5~67岁。术前X线片及CT评估桡骨远端骨折背侧成角伴关节面压缩、塌陷。按Fernandez分型均为Ⅲ型。术后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随访采用VAS评分及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1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桡骨远端FernandezⅢ型骨折术中采用过伸位牵引加大成角,经掌侧骨折端撬拔复位植骨内固定能有效的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并给予有效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外固定架加撬拨复位植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5月,应用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9岁,平均49.3岁.跌伤19例,坠落伤1例,交通伤6例,钝器打击伤1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11例,C3型3例.术前掌倾角-38~10°,平均-12.2°;尺偏角6~30°,平均19.1°.伤后至手术时间1~3 d.术后评估腕关节功能及骨愈合状况. 结果 27例术后获随访4~24个月,平均13.1个月.均无钉道骨折或感染、支架移位、血管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2%.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腕关节僵硬1例.术后掌倾角0~20°,平均13.4°;尺偏角10~33°,平均22.1°.术后8~10周骨折愈合,平均9.3周. 结论 撬拨复位植骨加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满意的优点,有利于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结构,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22,35(6):566-571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联合切开复位腕掌侧韧带骨性重建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ernandez 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联合切开复位腕掌侧韧带骨性重建固定治疗11例桡骨远端Fernandez Ⅳ型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3~42岁;骨折按照Fernandez分型均为Ⅳ型。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腕部疼痛情况,并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6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0~3分。掌倾角0°~15°,尺偏角15°~21°,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10°~162°,前臂旋转活动度165°~178°。Cooney腕关节综合评分为70~95分,优8例,良2例,可1例。术后无骨关节炎发生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桡骨远端Fernandez Ⅳ型骨折,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联合切开复位腕掌侧韧带骨性重建有效的复位固定治疗,术后给予康复指导系统功能恢复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3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3个月时,桡骨远端掌倾角8°~21°,尺偏角19°~28°,桡骨短缩长度0~2 mm;腕关节及前臂活动:腕关节背伸40°~65°,腕关节掌屈45°~70°,前臂旋前55°~90°,前臂旋后55°~8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疗效:优29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9. 4%。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保留旋前方肌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Bart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联合支撑植骨治疗Bartoll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1月,对30例Barton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支撑植骨LCP内固定法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合适的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30例均获得3-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6°~16°,平均10.4°;尺偏角17°~25°,平均20.1°.桡骨纵向无短缩.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20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达93.3%.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支撑植骨治疗Banon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的相对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关节面平整.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折端充填植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 我们采用Henry入路, 部分保留旋前方肌, 骨折断端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 辅助复位并起支撑作用, 并采用掌侧柱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7例桡骨远端粉碎伴塌陷骨折患者。其中55例患者获得随访,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O分型, C3.1型33例, C3.2型22例。其中31例合并尺骨远端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 平均3.6 d。术后复查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 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及维持情况。采用Coon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本组55例患者获得随访, 时间为12~36个月, 平均16.5个月, 术后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时间为2~4个月, 平均2.9个月;无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及螺钉继发穿出关节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术后无明显丢失, 根据Coon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43例, 良8, 可4例, 优良率为92.72%。结论对于桡...  相似文献   

8.
固定角度掌侧接骨板结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固定角度掌侧接骨板结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9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角度掌侧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随访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1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6周,平均愈合时间9.6周.掌倾角5°~12°,平均9.4°;尺偏角18°~24°,平均21°.6例轻度疼痛,4例活动受限,平均屈伸角度121°,平均握力为健侧的84.2%,桡骨长度得到恢复,关节面台阶<1 mm.Cooney腕关节评分:优4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固定角度掌侧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轴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8月~2009年6月期间对16例(均为单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并对患者术后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1.8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 Numelock 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可根据术中骨折具体情况选择锁定螺钉的植入角度等优点,结合术中对骨缺损区进行足量植骨,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髓内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活动度、DASH上肢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55~70(64.6±3.2)min,术中出血量25~40(34.7±5.3)ml,骨折愈合时间3~8(4.8±2.6)个月。术后4例出现桡神经浅支损伤,经治疗后皮肤感觉恢复正常,无肌腱损伤、腕管综合征、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25°~70°、背伸50°~90°、桡偏15°~30°、尺偏20°~35°,前臂旋前80°~90°、旋后50°~90°;DASH上肢功能评分0~9(6.5±2.4)分,其中优38例,良2例。结论 髓内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腕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50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45(34.12±2.56)岁。全部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DR断层扫描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桡骨轴向无短缩。发生3例切口感染,经处理全部消失。患者术后18个月腕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18个月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优33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能较好的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有利于快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桡骨远端B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6,29(9):859-86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B型骨折腕关节镜直视下复位后予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采用腕关节镜直视下手法复位及撬拨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同时修复关节内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7~69岁,平均45.3岁;病程为伤后4~7d。受伤后患者具有典型桡骨远端骨折体征,X线片及CT明确诊断,并确定不合并其余部位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手术禁忌证。按AO/OTA分型:B1型8例,B2型7例,B3型13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8例桡骨远端B型骨折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1±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测量掌倾角(15.2±3.4)°,尺偏角(20.4±6.4)°。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优21例,良5例,可2例。术中关节镜检合并舟月韧带撕裂3例,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1例,合并TFCC损伤16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型骨折可使关节面平整度最大程度恢复,应用Herbert螺钉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同时可对骨折合并关节内韧带及软骨损伤一并修复恢复关节稳定性,降低腕关节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背侧钢板辅助固定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背侧钢板辅助固定30例桡骨远端月骨窝背侧骨折块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68(48.7±5.6)岁;骨折参照Doi分型:3块型24例,4块型6例。术中透视背侧钢板固定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度数,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3(11.3±0.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5(4.7±0.8)个月。背侧钢板固定前、后桡骨远端掌倾角中位数(P25,P75)分别为5.30°(4.85°,6.03°)、12.45°(11.98°,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Gartland和Werley评分(1.1±0.4)分,优27例,良3例。结论:背侧钢板辅助固定有利于月骨窝背侧骨折块的复位和掌倾角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孙庆鹏 《中国骨伤》2015,28(5):426-428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治疗手舟骨AO-B型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到2011年10月采用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术治疗41例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16~43岁,平均(27.3±4.5)岁;手术前病程6~22个月,平均11个月。均属于AO分型的B型,即手舟骨腰部陈旧性骨折。术前及术后6个月复查时对所有患者腕部功能依据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同时在随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骨愈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8.3±2.4)个月。所用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证实骨折均完全愈合,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由术前53.61±13.97提高到术后的81.81±8.71(P<0.01).末次随访时疗效优13例,良8例,中15例。结论: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术是一有效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其治疗方法科学、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无菌性尺骨干骨不连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 :自2009年3月至2017年7月,对取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2例无菌性尺骨干骨不连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6~58(39.7±9.9)岁;病程10~192(39.4±55.7)个月。萎缩型骨不连15例,肥大型骨不连5例,滑膜假关节型骨不连2例。骨不连断端清创后给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并给予自体髂骨植骨。对骨愈合率、手术并发症和临床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42(22.5±8.2)个月,1例未愈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0~3(0.9±0.9)分,前臂旋前47~86(69.0±14.7)°,旋后35~85(63.0±9.4)°,腕关节伸直20~80(51.0±10.2)°,腕关节屈曲32~88(71.0±11.7)°,肘关节屈曲挛缩0~25(9.0±5.6)°,进一步屈曲105~150(134.0±13.9)°,手部抓握力为对侧的87%。根据Anderson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满意11例,不满意2例,失败1例。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有效治疗无菌性尺骨干骨不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Kapandji技术整复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共收治31例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患者,骨折均经CT检查确诊,术中在腕关节镜视下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桡骨远端塌陷骨折块,达到关节软骨面基本平整,进一步检查腕关节内韧带,特别是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情况,并修复相应韧带损伤。本组骨折均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中发现合并舟月韧带损伤5例、月三角韧带损伤2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10例。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周。术后X线片测量掌倾角6°~17°,尺偏角15°~23°。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Kapandji技术整复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可准确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可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并发症,又能明确腕关节内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防遗留慢性腕关节痛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植骨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方法治疗外固定未愈合的不稳定型舟骨骨折9例,9例患者均为舟骨骨折不愈合,无合并舟月分离及舟骨近极塌陷。所有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舟骨骨折移位情况,骨折端硬化和骨质吸收缺损情况。术中从腕中关节入路刨除硬化骨后复位植骨内固定。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Mayo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4)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之时均获得骨性愈合,Mayo腕关节评分(89.4±5.8)分,与术前(52.2±6.7)分相比(t=19.8,P<0.001),优8例,良1例。VAS评分由术前(5.2±0.7)分降至(1.6±0.7)分(t=15.6,P<0.001)。 结论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不稳定型舟骨骨折不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采用腕关节镜技术去除硬化骨,取髂骨碎屑植骨内固定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堪达  王秋根 《中国骨伤》2016,29(8):723-728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DF(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distal femur,LISS-DF)联合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4年9月,采用微创锁定内固定系统联合腓骨移植技术治疗12例股骨远端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30~77岁,平均(56.2±14.1)岁。受伤至骨不连翻修时间9~26个月,平均(16.4±5.5)个月。根据Weber-Cech分型:12例均为萎缩性骨不连;Paley分型属于骨缺失型(B1)。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对比术前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情况,包含膝关节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3.7±1.9)个月。所有骨不连获得骨性愈合,骨不连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2±1.3)个月。患膝关节平均屈伸运动范围(range of movement,ROM)从术前(67.1±29.6)°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02.5±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KSS疼痛、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和KSS临床总分以及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LISS-DF内固定结合腓骨移植能有效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伴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29例尺桡骨骨折钢板和三棱针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28岁。尺骨14例,其中近段4例,中段7例,远段3例;桡骨15例,其中近段4例,中段6例,远段5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14例,斜形骨折6例,横形骨折9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3个月,平均手术后16周(13-24周)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度均超过屈130°、伸0°,腕关节活动度均达掌屈60°、背伸50°以上;22例前臂旋转功能旋前、旋后均达80°以上,1例旋前40°,1例旋后50°,2例旋前、旋后均受限,总活动度仅80°。术后无尺、桡骨间骨性融合。结论:单侧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疗前臂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治疗期间可早期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