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铂类配合物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肿瘤药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Rosenberg等发现了顺铂类配合物对细胞繁殖的抑制作用,经试验可作为抗肿瘤药物后,人们对铂类配合物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至今仍不断有新的顺铂类配合物被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以期待发现疗效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毒副作用更低、更经济的药物品种.本文从铂类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入手,论述了顺铂类药物的药用机理以及合成方法,类似药物的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新问世的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与其它铂类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均以DNA为靶作用部位,铂原子与DNA链形成交联,阻断其复制和转录^[1],抑制DNA的合成,从而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顺铂为代表的二价铂[Pt(Ⅱ)]类药物是现在活跃于一线的抗肿瘤药物,但Pt(Ⅱ)类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大、生物利用度不佳以及耐药性等问题。四价铂[Pt(Ⅳ)]络合物是Pt(Ⅱ)在轴向位置进行不同取代的衍生物,在肿瘤还原性物质的作用下Pt(Ⅳ)可被还原为Pt(Ⅱ),因此Pt(Ⅳ)可作为Pt(Ⅱ)的前药。Pt(Ⅳ)中轴向取代基的引入可改善Pt(Ⅱ)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选择性和生物活性,以及实现除DNA交联之外的附加细胞毒机制,可一定程度上克服Pt(Ⅱ)类药物的耐药性。本文归纳总结了铂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包括铂转运增加、解毒能力增加、自噬增强和DNA修复增强等方面;综述了Pt(Ⅳ)前药的构效关系、主要类型及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克服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铂类药物是常用胃癌化疗药物之一,但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其疗效。铂类耐药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相关,抑制ERCC1及BRCA1的表达可克服铂类药物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梁岩  何珩  孙翠萍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56
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热点。对肿瘤细胞病理机制的日益深入探讨为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基础。目前在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中新作用靶点的研究被重点推崇,这类药物被相继开发出来(如紫杉烷类)。针对DNA小沟部位的药物如卡折来新等已经开始在临床应用。顺铂及其同类物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最近对其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JM216由于具有与胞嘧啶类似的结构而容易被体内的DNA整合。在临床应用中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明显,但最适应用剂量及应用疗程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另外针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药物如蛋白激酶C抑制剂等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也成为新的热点。一些抗肿瘤老药的新用途也正在成为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中的新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6.
新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热点.对肿瘤细胞病理机制的日益深入探讨为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基础.目前在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中新作用靶点的研究被重点推崇,这类药物被相继开发出来(如紫杉烷类).针对DNA小沟部位的药物如卡折来新等已经开始在临床应用.顺铂及其同类物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最近对其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JM 216由于具有与胞嘧啶类似的结构而容易被体内的DNA整合.在临床应用中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明显,但最适应用剂量及应用疗程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另外针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药物如蛋白激酶C抑制剂等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也成为新的热点.一些抗肿瘤老药的新用途也正在成为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中的新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7.
钟德钦 《大家健康》2017,(10):118-119
综述常见的铂类药物,分析各药物耐药性情况和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以便更好地将铂类药物应用于抗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与合成具有高水溶性的铂类抗肿瘤药物。方法通过在丙二酸铂结构中偶联糖分子设计出目标化合物并合成取得水溶性抗肿瘤药物。结果得到了迄今水溶性最好的金属铂类抗肿瘤化合物,其动物模型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均优于顺铂和卡铂。结论通过糖分子偶联设计取得的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能够解决一般铂类药物的低水溶性问题,经初步动物模型抗肿瘤药效实验证明该类药物具有理想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给予不同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行铂类抗肿瘤药物治疗,对比组行非铂类抗肿瘤药物治疗,统计记录两组患者不同不良反应病发率,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肿瘤中应用铂类抗肿瘤药物更易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铂类药物进行治疗时需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治疗安全性,行预防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阳和汤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正类中药配合抗肿瘤西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经典古方阳和汤配合化疗药用于辨证为阳虚寒凝型的多种肿瘤疗效满意,但其现代作用机制不明,选用Bel-2/Bax基因表达、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情况为指标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为其抗肿瘤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孙立保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03-1405
目的:对我院2008年-2010年6月抗肿瘤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限定日剂量法对我院2008年-2010年6月抗肿瘤药的销售进行统计。结果:3年来我院抗肿瘤药应用中用药金额、DDDs前3位以金属铂及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所占比例最大,且该类药物的DDDs及用药金额均最高。结论:我院抗肿瘤药应用频次、用药金额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非神经系统中,不同的亚基组成形式决定了其对激动剂或拮抗剂不同的亲和力。近期的研究表明,nAChRs 与神经痛、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以及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的病理进程息息相关。该文就几种疾病与nAChRs 结构、功能及其二者相关性进行综述,并重点阐述 nAChRs 介导的 α- 芋螺毒素抗肿瘤研究进展,以期为芋螺毒素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对中药抗肿瘤的深入研究,中药抗癌越来越受医药界重视。近年来对肿瘤本质的逐渐阐明加速了抗肿瘤新药的开发,出现了多种抗神经胶质瘤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各有效成分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抗神经胶质瘤中药的研发及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靶向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强,不良反应少,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叶酸受体是高选择性的肿瘤标志物,其在许多肿瘤细胞表面均过度表达,通过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抗肿瘤药物靶向传递至肿瘤组织或细胞,提高了抗癌药物的治疗指数,目前叶酸受体靶向递药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而其中利用高分子为载体,偶联靶向配体叶酸和抗肿瘤药物形成的高分子偶联药物,能显著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叶酸高分子偶联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各类叶酸受体介导的高分子抗肿瘤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latinum-based regimens are used as standard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To study if pharmacogenetic approach may allow a tailored selection of platinum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NSCLC, we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to compare chemosensitivity to platinum with different ERCC1 C118T/ MDR1 C3435T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ethods Relevant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by searching the PubMed, Embase, Cochrane, OVID, Springer, EBSCO and CNKI databases.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ho received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an evaluated polymorphism of ERCC/MDR1 and overall response rate. We excluded duplicate publications, letters and review articles. The RevMan 4.2 and STATA 11 package were used to do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1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For studies evaluating ERCC1 C118T, test for heterogeneity was done (χ2=13.41, P=0.1), and the odds ratio (OR) for the wild-type C/C genotype versus the heterozygous C/T and T/T genotypes was 1.50 (95% CI 1.09–2.06, P=0.01). In four studies evaluating MDR1 polymorphism, test for heterogeneity was also done (χ2=3.22, P=0.36), and the OR for the wild-type C/C genotype versus the heterozygous C/T and T/T genotypes was 2.30 (95% CI 1.44–3.68, P=0.0005).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sensi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lymorphism of ERCC1 C118T and MDR1 C3435T SNP. In further perspective studies, the ERCC1/MDR1 SNPs might serve as simple and less invasive biomarkers for personalized chemotherapy with platinum-based anticancer drugs.
  相似文献   

16.
肿瘤免疫疗法是目前治疗肿瘤的新方向。双特异性抗体可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因而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双特异性抗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三功能抗体和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已分别有药物上市,代表药物是卡妥索单抗和博纳吐单抗。迄今为止,有将近100种抗肿瘤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深入理解它们的作用机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可行的方案。本文对卡妥索单抗、博纳吐单抗和目前极具开发前景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合成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与聚谷氨酸的偶合物,通过调节连接子的结构以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方法 首先合成吉西他滨3′-或5′-的氨基酸酯衍生物,然后在DCC作用下,氨基酸的氨基与聚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缩合,得到以氨基酸为连接子的吉西他滨-聚谷氨酸偶合物;用紫外法测定偶合物载药量;用HPLC法测定偶合物在水溶液或血浆中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目标化合物11个,载药量为25%~3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偶合物在水溶性或血浆中能够稳定地释放游离药物,氨基酸类型及连接位置可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偶合物PG-Ala-3′-Gem的释放速率最快,4 h释放50%的药物,而PG-Val-3′-Gem和PG-Ala-5′-Gem在48 h分别释放30.3%和43.5%;偶合物在血浆中的释放速率略快于水溶液中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8.
载药纳米粒子肿瘤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纳米粒子是一种微观的胶质体系,研究表明,将抗癌药物连结在纳米粒子上可以使其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得到控制,从而增加药物的抗癌功效,减小毒副作用。作者综述了传统纳米粒子及长效纳米粒子的不同靶向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肿瘤内及静脉注射后纳米粒子的局部作用及肿瘤退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聚碳酸亚丙酯乳液作为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负载紫杉醇和顺铂制备的载药纤维控释系统对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系 A549的抑制率,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并探讨用于肺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系 A549。分别比较紫杉醇、顺铂和两药联合纤维载药控释系统与其相应的裸药对照组对 A549的抑制率。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测定采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490 nm 波长)。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对照组吸光度-实验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结果紫杉醇单药、顺铂单药和两药联合的载药纤维控释系统对肺癌细胞 A549的生长的抑制率均强于相应的裸药组。顺铂单药和两药联合的载药纤维控释系统的肿瘤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聚碳酸亚丙酯负载紫杉醇和/或顺铂静电纺丝制备控释给药系统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系 A549的生长。该给药系统有望实现抗癌药物解剖靶向控释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