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本院血透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上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上予以自我效能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干预结束后记录所有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变化及生存质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间上述情况的差异,为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模式的选择进一步提供有力的证据。结果〓①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其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干预组评分提高程度远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及HADS评分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干预前SF 36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干预组各维度及总分提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抑郁发生情况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49例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均分为(70.00±10.93)分,抑郁严重程度指数为0.54±0.13,总体自我管理行为、日常活动和爱好因子、病情监测和心理调节行为因子与抑郁呈负相关(P〈0.01)。结论: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时应注意其抑郁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以增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EH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将83例患者分为高水平组、中等水平组、低水平组.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的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EES)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调查。结果: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水平总体处于中下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总体偏低,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的总得分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自我效能较高的患者,越可能选择并持之以恒地执行自我管理活动。因此通过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可以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透析龄>5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9-11月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透析龄>5年的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HD患者AVF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187名MHD患者AVF自我管理总分为(61.80±6.57)分,整体处于中下水平;MHD患者自我效能与AVF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AVF手术史、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是MHD患者AVF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F是MHD患者的生命线,需要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三方共同合作,提高患者AVF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延长AVF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血尿酸(UA)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UA≥440umol/L)和尿酸正常组(UA〈440umol/L),每组各33例。通过间接测量法记录血压,观察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与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SBP、DBP、UA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存在有明显相关性,两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自我效能水平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自我效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文对近两年来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8例进行健康教育,对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支持系统等因素明显影响其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维护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年限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兴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依据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1例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体重管理教育,观察组51例治疗期间联合自我效能理论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干预前的干体重达标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干预3个月的干体重达标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护理责任能力、自我概念认知、自我护理知晓以及自我护理技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发病机制、护理方法及干预措施知晓率和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及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我效能理论,可有效提高体重管理效果,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提升患者知晓率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脑部CT扫描检查,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脑卒中将其分为合并组及未合并组各4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并分析血脂异常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高血压、糖尿病构成比较未合并组高,且合并组平均血透龄、舒张压、收缩均压明显高于未合并组(均P<005);合并组TG、TC、LDL较未合并组高,但合并组HDL明显低于未合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Spe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脑卒中与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呈明显的正相关(r1=6321,r2=7157,均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血压波动无明显相关性(r3=1021,r4=2011,r5=2857,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可据此为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及确保其良好预后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方法对58例维持性血透(CHD)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由(4.88±1.32)分提高到(7.30±1.82)分,血压控制良好,营养状况良好,未发生急性心衰,高血钾等紧急血透指征,生活质量提高。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CH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预防透析急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对其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调查,采用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运动自我管理、自我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具有相关性,运动自我管理、自我血糖监测、足部护理与心理和治疗具有相关性.说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生存质量越高.结论 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生存质量具有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应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室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7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别纳入正常尿酸组(n=25)和高尿酸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并比较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结果 本组72例MH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65.28%;高尿酸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为(53.13±5.55)mm,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的(47.38±6.21)mm,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1.07±0.23)、(51.24±5.32)%,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的(56.12±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患者CVD发生率为63.83%,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能反映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MHD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并且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16.
Association between pulse pressur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Klassen PS Lowrie EG Reddan DN DeLong ER Coladonato JA Szczech LA Lazarus JM Owen WF 《JAMA》2002,287(12):1548-1555
CONTEXT: Although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Recent investigation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ave demonstrated the predictive utility of pulse pressure (systolic minus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 measure reflecting the pulsatile nature of the cardiac cycle. OBJECTIVES: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e pressur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d to test our hypothesis that an increasing pulse pressure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up to 1 year despite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vention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DESIGN, SETTING, AND PATIENTS: Retrospective cohort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t 782 hemodialysis facilitie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Of 44 069 eligible patients as of January 1, 1998, 37 069 with complete demographic data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es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collected from October 1 through December 31, 1997.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hrough December 31, 1998.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primary study outcome was death at 1 year. A secondary outcome was the magnitude of the pulse pressure. RESULTS: The final patient cohort was similar to national averages with respect to age, sex, race, and diabetic status. Mean (SD) pulse pressures before dialysis were 75.0 (15.0) mm Hg and 66.9 (13.9) mm Hg after dialysis. By the end of the 1-year follow-up, 5731 patients (18.4%) died. After adjusting for level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multivariabl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ing showed a direct and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reasing pulse pressure and increasing death risk. Each incremental elevation of 10 mm Hg in postdialysis pulse pressure was associated with a 12% increase in the hazard for death (hazard ratio, 1.1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6-1.18). Postdialysis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mortality with a 13% decreased hazard for death for each incremental elevation of 10 mm Hg (hazard ratio, 0.8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84-0.90). In a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mportant variable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pulse pressure included age, diabetes, white race, female sex, and number of years receiving dialysis (all P<.001). CONCLUSIONS: Pulse pressure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death in a larg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The recognition of pulse pressure as an important correlate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receiving dialysis highlights the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tential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conduit vessel func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锌α2糖蛋白(ZAG)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5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血液透析组(H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所有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ZAG、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F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HD组血清ZA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血清ZAG水平与FIns、HOMA-IR、瘦素均负相关,与TG正相关,HD组ZAG水平与BMI和瘦素负相关,与脂联素正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患者ZA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升高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的干预策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透析知识水平、心理需要、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MHD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SDT的干预策略。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液透析知识水平、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及运动自我效能水平。 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液透析知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液透析知识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BPNS)、自我运动效能(ES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PNS、ESE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SDT的干预策略能够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知识水平,更好地满足MHD患者心理需要,并可改善其运动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9.
20.
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31例、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生存率、死亡原因、透析中不良反应及合并精神抑郁的发生率。结果老年组MHD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血液透析第一年的病死率高,死亡原因第一位是心血管病,第二位是感染;透析中不良反应及合并精神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明显差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加强个体化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及血液透析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可提高老年MH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