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口腔外科术后护理中口腔冲洗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口腔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口腔护理干预,观察组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给予口腔冲洗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96%)和护理满意度(97.83%)皆高于对照组(67.39%,80.43%),感染率(2.17%)低于对照组感染率(17.39%),其差异皆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口腔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口腔冲洗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口腔科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2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对其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00例患者中107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5.10%,其中感染部位有呼吸道59例(55.14%)、手术伤口25例(23.36%)、胃肠道11例(10.28%)、皮肤及软组织4例(3.74%)和其他部位感染8例(7.48%),其中呼吸道的感染率最高。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与性别、抗生素使用种类无关(P〉0.05),与年龄、住院天数、切口类型和麻醉方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切口类型是独立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领面外科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较高,其中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规范和熟练的术中、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与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预防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8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8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组),每组患者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传统的常规口腔护理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的口腔冲洗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结果总结高效的并发症预防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观察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26%明显低于对照组2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给予改良后的口腔冲洗方法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手术感染问题。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471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资料,其中60例出现医院感染。本研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分析,且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 1471例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0例,比例为4.08%。60例病例中,唇腭裂患者发生感染率最高,占6.67%;患者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居首位,占33.33%;幼儿与老年患者为此类感染易感人群,分别占5.73%和4.71%;全麻感染率达4.20%,局麻感染率达为3.66%;患者住院时间和医院感染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故应当对其加以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近期(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时期)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31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06月我科开展人性化护理运用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时期)收治另31例患者,设为人性组。对照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护理过程中感染率、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明显减少,其中人性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人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感染率为0.00%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率12.90%,而护理后人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8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前WHOQOL-BREF评分比较(P> 0.05)可比。两组患者护理后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人性组患者的WHOQOL-BREF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心态,降低感染率,较好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进而直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以提供更好的口腔护理措施。方法经口行气管插管需口腔护理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教科书中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冲洗法。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口腔感染的例数。结果实验组口臭、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2.5%(P〈0.05)。结论口腔冲洗能彻底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污垢、牙菌斑,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减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并制定适宜的应对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归性分析,研究手术中出现感染的原因、针对性的实施干预措施,分析前后感染率。结果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手术实施原因不可避免存在引发感染的风险,但不是主要的因素,仅为8.57%,说明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看可以进行避免,而护理流程不规范、手术环境关注不足则属于引发感染的主观原因,占据比例为18.57%;通过规范化的干预措施实施之后,感染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概率较高,引发感染的原因多样化,集中表现为手术实施以及护理措施方面,其次为环境以及药物使用等客观方面的原因,需要结合不同的感染问题制定适宜的干预计划,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口腔护理新方法。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口腔颌面外伤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护理新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腔护理传统方法 ,于出院前进行观察,住院期间口腔溃疡和创口感染发生比例,比较两组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口腔溃疡创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观察组口腔护理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来说,传统的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方法远远达不到要求,应对患者加强口腔清洁健康教育,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漱口液,进行口腔冲洗等综合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创口感染、防治口腔溃疡、促进患者舒适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调取感染病案临床资料并与总体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1982例患者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感染率为4.64%,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按照病症类型,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方式高度相关(P〈0.01);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感染病症类型集中在肿瘤及严重外伤者,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与手术切口,年老体弱、切口污染程度、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康复新液在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改良口腔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为该类患者提供优质口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口腔颌面肿瘤手术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复方硼酸漱口水行常规口腔护理,研究组以康复新液行改良口腔护理。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口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为43.3%,研究组口腔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在术后行改良口腔护理措施,以康复新液定时漱口与口腔护理能够达到更高的护理效果,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微生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常见口腔菌群的变化,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内菌群变化相关性。方法 91例研究对象按是否溃疡及愈合分为发病组、愈合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G+c)、革兰氏阴性球菌(G-c)、革兰氏阳性杆菌标(G+b)、革兰氏阴性杆菌(G-b)及链球菌、韦荣氏菌、奈瑟氏菌数量在不同组的差异性。结果三组比较,革兰氏阴性球菌及链球菌、韦荣氏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患者微生物菌群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内菌群微生态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在治疗口腔疾病应该重视口腔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白斑(OK)患者口腔念珠菌的驻菌情况。方法分别取30例OLP患者、OK患者及健康者的口腔含漱液,并以形态学和酵母菌鉴定系统等方法进行分型鉴定,计算不同念珠菌的检出率。结果健康对照组、扁平苔藓组和白斑组中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0%、30%、26.7%,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7%,20%、20%,热带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10%、6.7%、10%,光滑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6.7%、3.3%、0,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念珠菌与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白斑的发病无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口腔感染的口腔预防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科收治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患者18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实施口腔预防冲洗护理.针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口腔清洁度、口臭改善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3天和治疗7天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11%、2.22%,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7.78%、14.4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并发症中口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评分以及口臭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口臭发生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口臭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呼吸机辅助治疗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口腔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实施口腔预防护理,可以降低口腔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口腔卫生清洁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口腔癌前病变监测的意义。方法 口腔白斑、糜烂型扁平苔癣及口腔鳞癌患者病变可疑部位刮片固定送检。结果 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口腔癌的诊断率达 85 % ,对白斑的分级也有重要帮助。结论 脱落细胞学检查对白斑及扁平苔癣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使患者在无创基础上实现对早期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After briefly describing the mechanisms of lactation and of oral contracep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and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drugs use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oral contraceptive treatment during breast-feeding on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the milk and the duration of lactation, as well as on the child fed by the milk, are considered.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is limite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extrapolate findings from animal tests to determine possible effects on man, but, on the basis of animal studies and observation of human subject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extreme caution be ued in the 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during breast-feeding and, if possible, the selection of other contraceptive method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mount of drugs that passes into the milk constitutes a relatively high therapeutic dose for a child weighing 3-4 kg and consuming 600 ml to 1l of milk daily for prolonged periods.  相似文献   

16.
(1) A case-control survey of patients over 65 taking oral steroids has shown a small rise in the risk of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 (2) It seems advisable to monitor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such patients, especially if they have a family history or other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Intestinal tissues are continuously exposed to tremendous amount of foreign material, either beneficial or harmful. Although strong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are required to clear harmful pathogen infections, similar responses against food antigen can lead to harmful inflammation. Therefore, oral tolerance or unresponsiveness against dietary and commensal bacteria is also important to maintain tissue integrity by preventing harmful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intestine. While oral tolerance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to protect unnecessary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t presents an obstac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vaccines. Therefor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gut immune system and the induction of oral tolerance is important.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and how immune responses in the intestine maintain homeostasis via oral tolerance. Also it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vaccines.  相似文献   

18.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为最常用的避孕制剂,其含有2种性激素:孕激素和雌激素.COC 可致心血管疾病.流行病调查显示COC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肝脏分解脂肪和清除三酰甘油能力降低及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增高有关.育龄期妇女长期使用时应尽可能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COC,用药期间进行血脂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利用益生菌防治口腔疾病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口腔内已知细菌种类多达700余种,其中多种属于益生菌。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而对龋病、牙周病和口臭等口腔疾病的防治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总结归纳口腔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并就益生菌在口腔疾病防治上的研究及应用做系统性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Breast-milk jaundice and oral contracepti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