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33例恶性黑色素瘤术前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对其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对生存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3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性166例,女性167例,中位年龄55岁,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4.4%、18.0%。皮肤型及黏膜型为主要的发病类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部位(P〈0.001)、就诊时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LDH水平是否正常(P〈0.001)及是否接受含DTIC方案化疗(P=0.015)对患者的生存期产生影响。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与预后无关。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2年生存率不足20%,不同的原发部位、就诊时有无淋巴结转移、LDH水平是否正常、是否接受含DTIC方案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早期判断患者的预后,有助于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案以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黏膜和肢端黑色素瘤中ERBB4基因突变、ERBB4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9例中国黑色素瘤患者(33例黏膜黑色素瘤,26例肢端黑色素瘤)组织标本, 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法检测ERBB4基因第 18~23外显子突变,免疫组化法检测ERBB4蛋白的表达。结果 ERBB4基因在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突变率为12.1%(4/33),在肢端黑色素瘤中为7.7%(2/26);ERBB4蛋白在黏膜黑色素瘤中阳性率为84.8% (28/33),在肢端黑色素瘤中为76.9%(20/26)。ERBB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ERBB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11)。结论 中国黏膜和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ERBB4基因突变率较高,检测ERBB4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iR-204 对成视网膜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RB细胞系Y79、SO-RB50、HXO-Rb44 和人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hTERT RPE-1 中miR-204 的表达水平。将Y79 细胞系分成阴性对照组和miR-204 组,分别应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NC-mimics 和miR-204 mimics,CCK-8 增殖实验检测miR-204 表达对Y79 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miR-204 对Y79 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应用生物学信息法预测miR-204 的可能作用靶基因,应用qRT-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miR-204 对靶基因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2,HMGA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204 在RB 细胞系Y79、SO-RB50、HXO-Rb44 中的表达较人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hTERT RPE-1 明显降低(P<0.01)。转染miR-204 mimics 后,Y79 细胞中miR-204 表达明显升高(P<0.0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miR-204 的靶基因HMG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miR-204 在RB细胞系中低表达,过表达miR-204 能够抑制RB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A2 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PMMV)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2例和中英文文献报道69例PMMV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汇总后系统评价PMMV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01例PMMV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1岁,79.2%为绝经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mRNA的表达,探讨FAP mRNA与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组织库中247例NSCLC患者瘤组织标本和对应的48例癌旁组织标本,患者随访至2011年12月1日。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FAP mRNA。临床病理参数与FAP mRNA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果: FAP mRNA在NSCLC组织中过表达。NSCLC组织中FAP mRNA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KPS评分成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原发部位、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等其他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高表达FAP mRNA 的NSCLC患者与低表达者相比,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明显差异(43 vs 39个月,P>0.05)。进一步以组织学类型分层分析显示,肺腺癌患者FAP mRNA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成负相关(P=0.031),与KPS评分成正相关(P=0.041)。高表达FAP mRNA的肺腺癌患者与低表达者相比,中位OS时间显著延长(42 vs 26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FAP mRNA表达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FAP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FAP mRNA高表达与肺腺癌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并与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5例CMM患者的CMM组织、癌旁组织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免疫组织染色法测定CMM组织、癌旁组织中Cx43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究...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组织中癌症高表达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结肠组织、40例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Hec1的表达,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结肠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He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和67.5%,各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c1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侵袭转移显著相关,在发生淋巴道转移及低分化的肿瘤组织中,Hec1蛋白高表达.蛋白印迹法结果表明,在正常结肠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Hec1蛋白的平均表达量的分别为0、0.13±0.02、0.8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c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应用He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其临床病理学分级,有助于正确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4 8例膀胱癌存档标本和 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 :4 8例膀胱癌存档蜡块中有 2 3例阳性 ,浸润性癌显著高于浅表癌 (P <0 .0 1) ,除G1和G2 之间外各分级阳性率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阳性着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正常逼尿肌及肿瘤基质。结论 :bFGF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诱导膀胱癌血管生成 ,或通过胞内分泌作用刺激某些酶的产生 ,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bFGF高表达对预测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拮抗bFGF的作用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膀胱癌复发和转移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3和Livin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并行根治术的160例胃癌患者.取胃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取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3和L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标本中GOLP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过程,探讨其预后因素及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6例ARM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ARM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52.8%,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5%,中位生存时间为24.51个月。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无关。单纯手术治疗、采取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未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21、26.00、15.00个月,但受病例数所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广泛性局部扩大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RMM预后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临床易误诊,为尽量避免误诊发生,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5年8月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Rb组织37例及同期正常视网膜组织12例,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BDNF表达与Rb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化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结果 Rb组织中BDNF高表达率为89.2%(33/37),且BDNF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P<0.01)。Rb组织中BDNF阳性细胞比例为(36.78±14.13)%,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的(5.35±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b中BDNF表达与年龄、性别、侧别及视神经浸润无关,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有关,其中临床分期为Ⅲ期和Ⅳ/Ⅴ期的BDNF阳性细胞比例均高于Ⅰ/Ⅱ期(P<0.01);未分化型Rb组织中BDNF阳性细胞比例高于分化型组织(P<0.01)。 结论 BDNF在Rb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Rb临床分期、病理分化有关,可作为判断Rb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史杏丹  吴瑾 《现代肿瘤医学》2020,(24):4375-4378
miRNA即微小RNA,是指一类自身具有典型茎环结构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其无法编码蛋白质,但却被证实是基因表达调节机制中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在细胞的完整生长周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miRNA约半数都位于癌基因所在的区域,且不同mi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性较大,表明miRNA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明确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确定与之相对应的miRNA靶向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相关性miRNA及其靶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阐述几种不同类型miRNA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恶性黑色素瘤的miRNA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MM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病历、随访资料完整的MM患者,选择性别、年龄、溃疡、卫星病灶、病理类型、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肿瘤厚度、干涉史、手术切除范围、放疗史和综合治疗13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分析。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截至2012年5月共死亡110例,其1、3、5、7年总生存率(OS)分别是81.4%、60.3%、46%、37.9%,中位生存期(MST)为5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溃疡、病理类型、肿瘤厚度、发病时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病理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和综合治疗8个因素对MM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厚度、病理分期、综合治疗和手术切除范围是影响MM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中肿瘤厚度、病理分期是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范围是保护因素。结论肿瘤厚度、病理分期、手术切除范围和综合治疗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28例的治疗及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强  吴毅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2):148-150
目的:探讨影响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及其预后因素。方法:本院头颈外科1984年-1994年10年间诊断28例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分广泛切除,广泛切除加预防性颈清扫术,广泛切除加治疗性颈清扫术3组,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外院局部切除23例,残留率34.8%。原发灶切除范围分≤2cm组及>2cm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8%及40%。上述3组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0%、80%及39%。结论:原发灶的处理要规范,切除范围2cm以内。对颈淋巴结未及肿大的患者可暂不行颈淋巴结清扫术。颈洒巴结阳性患者可依原发灶的部位不同施行不同方式的颈清扫术,并强调颈清扫术中皮片分离应在颈阔肌浅面进行,以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Two cases of primary esophageal malignant melanoma diagnosed at the Columbia-Presbyterian Medical Center are reported. One patient who received 3800 rads and had subsequent surgery lived for 18 months. The other had surgery and subsequent chemotherapy and is still alive three years later. Forty other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briefly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ME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以PD-1单抗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22 年6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暨肉瘤内科收治的手术不可切除或者转移性ME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病理资料、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和生存情况等。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进行疗效评估,用Kaplan-Meier 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完整资料的MEM患者79例,中位年龄59.0岁。大部分患者发病时伴有进食哽噎和吞咽困难等症状,以食管下段发病最为常见,NRAS和KIT 基因突变的比例较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占21.5%;其中,17 例患者接受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62 例患者接受PD-1单抗为主的免疫治疗方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9%和28.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3%和72.9%,总生存期(OS)分别为7个月[95%CI(0,16.7)个月]和13.2个月[95%CI(9.5,16.9)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时LDH水平、ECOG评分、是否有临床症状、是否接受PD-1单抗治疗与OS显著相关(P<0.05)。结论:MEM患者对PD-1单抗为主的免疫治疗应答较好,LDH升高、ECOG评分≥2分、就诊时有临床症状可能是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