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舒婕  杨阳  柯亭羽 《医学综述》2022,(6):1180-1185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以病程漫长、远期并发症复杂多样且难以根治为主要特点,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肠道菌群、胆汁酸与T2DM发生发展的关系是实验室及临床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组成的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参与并影响机体葡萄糖代谢及糖稳态调节的过程,与胆汁酸池、胆汁酸受体、胆汁酸信号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变异与肥胖、2型糖尿病(T2DM)和胰岛素抵抗有关。β3-AR基因多态性是通过自主神经来影响代谢的,在β3-AR受体结合、信号转导和调节机制上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对脂肪组织及脂质分解反应的消失。因此,加速了肥胖及其相关的T2DM、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其他的研究表明,β3-AR可使解耦联蛋白(UCP)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的表达增加,并且β3-AR与这两种基因联合变异在肥胖、T2DM和代谢综合征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胆汁酸不仅促进脂类吸收,还参与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胆汁酸受体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包括中枢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具有抗炎和抗凋亡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胆汁酸可以通过其受体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胆汁酸及其受体除了在糖尿病、肥胖和肝胆疾病等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参与了一些其他疾病过程,如炎症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性脑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然而,胆汁酸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探究。该文综述了胆汁酸的生物合成和调节、受体分类和特点、受体激动剂和信号转导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4.
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以往对胆汁酸功能的认识主要是其在促进脂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还是一种有效的内分泌代谢调节因子,能够激活多种核受体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其自身代谢、糖脂代谢的稳态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胆汁酸及其代谢调节通路可为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一种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供能物质,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激活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表面上存在的ATP受体统称为嘌呤能受体,根据结构的差异可分为离子通道型(P2X受体家族)和G蛋白耦联受体型(P2Y受体家族)。嘌呤能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细胞表面,并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活动。嘌呤能受体在骨代谢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特定的受体对于骨代谢疾病的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对多种嘌呤能受体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究嘌呤能受体对于多种骨代谢疾病的影响,以期为后续针对嘌呤能受体功能及调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佳  彭创 《医学综述》2014,(9):1567-1570
肝切除术后,由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代谢性因子诱发的众多互联信号转导通路反应参与了肝再生的发生、发展及终止。近来研究发现,胆汁酸作为信号分子,通过激活相关受体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是目前肝再生研究的热点。胆汁酸通过激活肠道法尼酯X受体诱导产生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参与调节胆汁酸代谢,促进了肝再生。  相似文献   

7.
孙霞  汪大望 《浙江医学》2018,40(23):2615-2617
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以及心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TSHR)是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的调节因子,脂肪组织中TSHR的异常表达与肥胖相关。目前TSHR在脂肪细胞的信号网络及其下游通路中的作用仍未研究清楚,且国内外有关T2DM人群促甲状腺激素(TSH)与脂肪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也少有报道。本文就TSH与肥胖、脂肪细胞因子、T2DM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患者胆汁酸(bile acid, BA)谱的变化,分析BA谱成分与DKD的相互联系。方法对80例T2DM患者进行BA谱检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DKD组,比较两组间BA谱的差异,分析影响UAC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的因素。结果两组胆汁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CR与胆汁酸无显著相关,但eGFR与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rs=-0.374,P<0.01)、胆酸(cholic acid, CA)(rs=-0.285,P<0.01)、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 GCA)(rs=-0.224,P<0.05)、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 TCA)(rs=-0.275,P<0.05)、牛磺鹅脱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 TCDCA)(rs=-0.26,P<0.05)、总初级BA(rs=-0.26,P<0.05)、总游离初级BA(rs=-0.376,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甘氨熊脱氧胆酸(glycine ursodeoxycholic acid, GUDCA)(rs=0.255,P<0.05)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DCA(β=-0.271,P=0.01)和GUDCA(β=0.228,P=0.023)是eGFR的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胆汁酸虽然与尿蛋白无相关性,但明显地影响到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肠道胆汁酸受体(FXR)作为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主要由胆汁酸激活,肠道菌群可通过代谢胆汁酸,改变胆汁酸组成来影响肠道FXR活化状态。肠道FXR激活后,通过调节下游基因表达,参与调节胆汁酸、糖、脂质代谢;通过影响胆汁酸合成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及肝脏肿瘤发生,可作为胆汁淤积、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肝脏肿瘤等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肠道FXR激活后可能不利于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但可减轻胆汁淤积、改善肠道炎症、减少肝脏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胆汁酸(bile acid,BA)作为胆汁的成分之一,参与脂肪消化吸收和胆固醇代谢.近年研究发现,胆汁酸还是一种信号分子,不仅可以与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amesoid X receptor,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G protein 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5,TGR5)等结合调节自身代谢,还在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阐明其作用机制将为诊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胆汁酸在糖脂代谢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肝酶与胆汁酸(bile acid, BA)的变化,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影响肝酶水平的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00例,根据肝酶是否升高分为肝酶升高组(187例)和肝酶正常组(513例),再将所有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氨酰胺转肽酶(glutamyl transferase, GGT)分别按三等分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及ALT、GGT三等分组间BA水平差异,分析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GGT与BA的相关性及肝酶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肝酶升高组较肝酶正常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 CG)升高(P<0.05);随着ALT或GGT的升高,TBA、CG逐渐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BA、CG与ALT、AST、GGT均呈正相关,且不受年龄、病程、BMI、腹围及糖脂代谢等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BG)是T2DM患者肝酶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中BA水平与肝酶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和脂代谢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112例,行上腹部B超检查,将其伴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情况与脂代谢异常、T2DM病程、年龄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抽样同期住院的39例非DM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结果:T2DM患者上腹部B超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非DM组,T2DM患者中B超阳性组的血脂异常水平明显高于B超阴性组,亦明显高于非DM组。T2DM伴脂肪肝和(或)胆囊炎、胆结石与TC、TG、LDL-C和ApoB呈正相关,与HDL-C无显著相关性,与ApoA1、年龄和病程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伴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DM患者,其发生与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是在回肠末端特异性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因子,属于FGFs的特殊成员之一。近年来自动物及细胞学的研究发现,FGF19不仅在胆汁酸代谢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肥胖者FGF19水平降低。深入研究FGF19的生物学意义可能为肥胖及血脂紊乱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将介绍FGF19与脂代谢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照组(CON)187例,2型糖尿病组(T2DM)28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T2DM+PAD)177例,比较各组间临床一般资料,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的年龄、收缩压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独立显著相关(年龄OR=1.076,95%C I=1.028~1.127,P=0.002;收缩压OR=1.028,95%C I=1.002~1.054,P=0.033)。结论高龄、收缩压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InsR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InsR底物-2(IRS-2)表达的改变,研究花生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Ins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花生油在防治糖尿病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2型糖尿病给予2mL花生油组(T2DM+2mL组)及2型糖尿病给予5mL花生油组(T2DM+5mL组)。其中C组大鼠给以正常饮食喂养,其他3组大鼠给以高脂饮食喂养。2个月后,按25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成2型糖尿病模型,T2DM组、T2DM+2mL组及T2DM+5mL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糖尿病造模1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行脑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IRS-1和IRS-2的表达。结果①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nsR表达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②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RS-1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T2DM+2mL组及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RS-1表达均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③T2DM组大鼠海马CA1区IRS-2表达比C组明显降低(P<0.05),T2DM+5mL组大鼠海马CA1区IRS-2表达明显高于未给予花生油的T2DM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CA1区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障碍,这可能是2型糖尿病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花生油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区内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因此,花生油具有一定的保护大鼠糖尿病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D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而且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能在NOD鼠和人类1型糖尿病(T1DM)的发生中起抑制作用。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使T1DM的发病率上升,补充维生素D通过调节免疫,可预防T1DM的发生和延缓胰岛炎的进展。因此,在婴幼儿时期防治维生素D缺乏是减少T1DM发生的简单和安全的方法。维生素D缺乏也与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有关。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OH)2D3,在体内需要激活维生素D受体(VDR)来发挥其效应。研究显示,VDR基因多态性存在着较大的种族差异,VD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可以为不同人群糖尿病易感性的差异,提供基因水平依据。  相似文献   

17.
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调节机制在调控人体新陈代谢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负调节作用使其成为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PTP1B的结构特征、对胰岛β细胞数量、分泌功能及β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提示PTP1B抑制剂对保护β细胞及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倩倩  方启晨 《医学综述》2012,(21):3553-355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代谢调节因子,由胆汁酸分泌进入肠道后刺激肠道分泌和表达。人类的FGF19与小鼠的FGF15同源。FGF19经肠道分泌后可随循环进入肝脏并与肝脏中的FGFR4结合起作用,它具有激素样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如调节胆汁酸代谢、调节胆囊的充盈、提高能量代谢降低体质量、改善血糖等。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转移情况结直肠癌患者血浆胆汁酸含量及胆汁酸谱分布差异,并评估血浆胆汁酸比值联合肿瘤标志物在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纳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结直肠腺癌患者共163例,根据是否出现肝转移分为无转移组(82例)和肝转移组(81例),采集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15种胆汁酸含量,用KPS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胆汁酸含量及胆汁酸谱分布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胆汁酸比值联合肿瘤标志物 详写!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分化程度、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总胆汁酸、CEA、CA125均较无转移患者升高(均P <0.05);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浆胆汁酸谱中GCA、DCA、TDCA、GDCA、GUDCA、LCA及GLCA含量均较无转移组患者升高(均P <0.01);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浆次级胆汁酸含量高于无转移患者(P<0.001),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高于无转移组患者(P<0.001)。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CEA、CA125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灵敏度为71.60%,特异度为80.49%,AUC为0.820 (95%CI: 0.754~0.885, P<0.001)。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浆胆汁酸含量升高,胆汁酸谱异于无转移患者,次级胆汁酸与初级胆汁酸含量比值联合CEA、CA125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