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特点及患者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丙戊酸钠治疗17例癫痫临床资料,结合患者临床特征、用药史、药物再刺激反应以及肝脏生化学指标动态改变特点等对患者肝损伤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应用丙戊酸钠癫痫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较高.药物性肝损伤后为其提供保肝治疗及停药等干预措施有助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的用药监护,促进精神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熟练掌握丙戊酸钠及精神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对1例丙戊酸钠所致横纹肌溶解伴肝损伤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生共同制定方案,停用致横纹肌溶解的药物丙戊酸钠,并给予支持治疗,避免发生急性肾损伤。治疗后患者肝肾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及时辨别药源性疾病,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认识,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丙戊酸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病历号234731.既往体健,主因头痛伴视物不清20余天,突发肢体抽搐7d收入院.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MRI示:右枕叶占位.于2004年9月16日,上午8点,在全麻下行右顶枕开颅,肿物切除术,肿物大小4cm×3cm×2cm.术后处理:注意神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给予脱水、抗感染治疗.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VPA,商品名:德巴金)、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预防术后癫痫.用量:丙戊酸钠800mg,24h微量泵入,qd;10%苯巴比妥钠2mL,肌注,1次/8h.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通过阐述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药疹患儿治疗过程,优化了重症药疹的治疗方案,实施有效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该病例中抗癫痫药物与重症药疹因果联系评价,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同时参考相关的医学文献,完善与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程化药学监护,保障患儿抗癫痫方案安全、有效。结果:患儿药疹消除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对重症药疹不良反应的判断、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丙戊酸钠药物性肝损伤和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对1例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者用药期间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全血细胞减少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治疗总结,并探讨该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结果:患者停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换用左乙拉西坦替代治疗,并给予地榆升白片改善血常规,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钠(sldium valproate, VPA) 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近年来国内有不少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1 过敏反应 女,30岁.因癫痫发作入院治疗,经注射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抗癫痫药物控制症状后,改服VPA片2 d后,出现皮疹伴皮肤瘙痒,停药后症状好转,但癫痫复发,继续口服VPA片,再次出现全身瘙痒症状,全身皮肤点片状红斑疹,突出皮肤表面,压之不退色,眼睑及面部明显水肿,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皮疹未再复发[1].  相似文献   

7.
李红 《华北国防医药》2010,22(Z1):44-45
丙戊酸钠(sldium valproate,VPA)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近年来国内有不少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1过敏反应女,30岁。因癫痫发作入院治疗,经注射地西泮、苯  相似文献   

8.
惠红岩  周祥  陈明  邓智建 《中国药事》2017,31(7):819-823
目的:探讨丙戊酸类药物致急性严重肝损伤的特点、相关因素及临床转归,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关键词以"丙戊酸"分别搭配"肝损害"肝损伤" "肝炎"肝毒性",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就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日剂量、是否合并肝脏相关疾病、发生ADR时的用药时间、血药浓度、肝酶变化、临床表现与转归等情况。结果:共检索到丙戊酸类药物致严重肝损害的病例报告13篇,共15例。1)女性(占66.67%)患者占比较高;2)儿童(占40%)及老年人(占26.67%)是丙戊酸肝损伤的高危人群;3)丙戊酸初次用药后的前两个月是发生肝损伤的高危期;4)临床转归与肝损伤始发表现中的转氨酶水平高低无必然联系;5)肝脏相关疾病史不是丙戊酸钠导致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但肝脏疾病史与临床转归是否有必然联系尚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6)肝损伤的发生与剂量过大、血药浓度过高无必然联系;7)多见皮肤/眼睑黄染、恶心/食欲不振等,也可见腹泻、水肿、发热、皮疹,偶见头晕头痛、皮肤红斑。结论:丙戊酸类药物可致急性肝损伤,严重时可致死。临床用药前应慎重选择用药人群,对患者既往肝脏疾病史、儿童、老人要慎重选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加强患者及家属用药教育,一旦发生疑似肝损伤症状,要及时就医,尽可能避免出现致死性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丙戊酸钠(VPA)治疗癫疒间病例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 183例次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疒间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1 763例次(55.39%)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μg/mL),<50μg/mL者1 262例次(39.65%),>100μg/mL者158例次(4.96%)。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个体化差异大,其抗癫疒间的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的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各因素的关系,寻找最佳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病例资料,选取419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与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当血药浓度为50~110 mg/L时,控制率为47.4%~63.8%,疗效与血药浓度呈低度相关;当浓度高于110 mg/L时,控制率下降。不良反应在各阶段浓度范围内均有发生,随着浓度增加,发生率逐渐增加。缓释剂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口服液组及普通片组。各年龄组血药浓度:0~3岁组平均53.3 mg/L(略低),60岁组64.9 mg/L(略高),各年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及其疗效的因素众多,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应充分考虑患者生理、病理、不良反应、剂型及合并用药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一例丙戊酸钠中毒患者的救治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中毒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指导医生诊断病情,初期高浓度时先以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清除游离药物,后期联合血液灌流进行结合态丙戊酸钠清除。结果 首次CVVHDF时血药浓度下降一半,随后两次血液灌流后血药浓度明显下降,稳定观察,血药浓度维持较低水平后予以痊愈出院,病程5 d。结论 药师参与的血药浓度监测下的血液净化方案的实施,有助于药物过量的抢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例41岁男性患者因延迟关胸术后肺部感染使用夫西地酸钠0.5g,1次/8h静脉滴注。用药第3天,患者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B超示肝脏体积增大,实验室检查:ALT68U/L,AST43U/L,ALP58U/L,γ-GT42U/L,TBil121.8μmol/L,DBil73.3μmol/L。停用夫西地酸钠,改用万古霉素,并进行对症治疗。3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丙戊酸钠致7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口服丙戊酸钠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使用丙戊酸钠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丙戊酸钠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停药时间、停药前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及转归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15—43岁,平均年龄(23.43±9.24)岁,4例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3例口服丙戊酸钠片,剂量范围0.1-0.6g,2-3次/d;用药时间为(8.9±8.8)个月;停药时间为(6.14±3.80)d,停药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1.56±0.45)g/L和(3,98±2.2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停用丙戊酸钠及对症治疗,6例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0g/L,1例停药6d,纤维蛋白原由1.58g/L升至1.71∥L。结论:丙戊酸钠可致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用药过程中应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以防引起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14.
<正>丙戊酸盐(valproate)作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物,是治疗癫痫大、小发作以及肌阵挛性发作的首选药物~([1,2])。丙戊酸盐也可用于治疗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和预防成人偏头痛~([3])。丙戊酸盐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镇静、共济失调、震颤、皮疹、脱发和食欲增加等;罕见不良反应包括爆发性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8例患儿服用丙戊酸钠在(3~5.5)个月内相继全身出现紫癜样皮诊进行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药物血浓度监测.结果服用丙戊酸钠3~5.5个月全身出现紫癜样皮疹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出血时间延长,根据本组临床资料显示,血小板减少数量与丙戊酸纳药物血浓度正相关.结论丙戊酸钠能影响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和功能.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出血时间延长,患儿以双下肢为主、全身皮肤出现紫癜样皮疹,其中2例并伴有牙龈出血,影响的程度可能与丙戊酸钠的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丙戊酸钠(VPA)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统计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剂量、合用药物等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在2 002例次儿童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1 185例(59.19%),<50μg.mL-1 538例(26.87%),>100μg.mL-1 279例(13.94%);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年龄密切相关,其他抗癫痫药可能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1例肺曲霉菌感染合并药物性肝损老年患者,临床药师从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及进行药学监护,并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药师与医生共同组成治疗团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联抗癫痫药物治疗难治性抽搐过程中的给药方案,学习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检测值的解读。方法:以治疗药物监测和透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分析1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联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监护。结果:合理解读血药浓度检测值,对于解释患者病情变化的原因、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均有意义,通过药学专业知识的支持,难治性抽搐得到控制,并优化了给药方案。结论:对于血透患者的多联抗癫痫药物治疗,应当结合血药浓度监测,关注药物不良反应,运用血液透析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合理解读,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杨春兰  方会慧  夏泉  许杜娟  周农 《安徽医药》2011,15(11):1352-1354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方法血清用环己烷提取,以环已烷羧酸为内标,2-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采用Symmetry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2∶18);检测波长为248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结果血清中丙戊酸钠线性范围为12.5~150mg.L-1,平均回收率98.74%,日内RSD<5%。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常规监测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和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方法 以丙戊酸-d6和卡那霉素B分别作为丙戊酸钠和万古霉素的内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清样品,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柱温25 ℃,进样量4 μl,总分析时间12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定量下限、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以及稳定性。结果 丙戊酸钠和万古霉素分别在1~200 μg/ml和0.5~100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分别为1 μg/ml和0.5 μg/ml,提取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批间、批内精密度RSD值均小于10%,稳定性良好,无明显基质效应。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临床对两者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