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TCCF患者,10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4例采用可脱性球囊结合弹簧圈栓塞,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采用弹簧圈结合Onyx胶栓塞,1例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其中,有2例因球囊早泄而再次栓塞.结果 20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成功18例,二次栓塞成功2例.颈内动脉通畅率100%,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TCCF的一种简单、安全和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TCCF)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避免引起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8例TCCF患者,共进行栓塞术75次。1例经颈部切开穿刺,以球囊栓塞;2例经眼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其余则经股动脉入路栓塞。结果颈内动脉通畅率为66.2%,有3例在瘘口近端闭塞颈内动脉,有5例在栓塞术后3d内球囊过早泄漏,再次行栓塞术,1例栓塞瘘口后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眼静脉的动静脉瘘。结论以可脱性球囊栓塞TCCF是可靠的方法,但目前球囊的性能有待提高,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瘘可提高颈内动脉通畅率.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治疗方式以及门诊随访资料,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男性17例(70.8%),女性7例(29.2%),平均年龄(52.0±9.4)岁.22例(91.7%)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闭塞载瘤动脉19例(79.2%)、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12.5%),均获得技术成功,术后合并脑梗死1例.另2例(8.3%)采用保守治疗,均在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并死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15个月(范围5~50个月),转归良好18例(75.0%),无出血复发病例.结论 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带膜内支架治疗胸主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寻治疗胸主动脉瘤的新术式。方法 10例胸主动脉瘤病例,其中7例行单纯带膜血管内支架(stent-graft)治疗,3例夹层破裂(De Bakey I)患者行象鼻手术加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7例带膜血管内支架治疗组,5例成功,1例失败,1例术后死亡;3例夹层破裂手术病例均成功,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为治疗胸降主动脉瘤的一种有效可靠方法;象鼻手术结合带膜内支架是治疗De BakeyI型的新方式,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6年10月连续248例成功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预防及处理结果。结果共有27例(10.9%)患者发生旋磨术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痉挛2例(0.8%)、慢血流/无复流8例(3.2%)、夹层5例(2.0%)、旋磨头嵌顿6例(2.4%)、导丝断裂3例(1.2%)及冠状动脉穿孔3例(1.2%),所有术中并发症均通过介入治疗成功处理。住院期间共有14例(5.6%)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均为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梗死。无心源性死亡、无卒中、无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钙化病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同常规介入治疗相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8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分析全组的介入情况,手术前、后整体及不同病理参数(缺血事件、狭窄部位及病变长度)的狭窄率,术后48 h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术后3 d、1 w的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及认知功能情况〔中文版神经行为认知状态评定(NCSE)〕并记录手术并发症;随访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主要、次要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68例患者(共有70处病变)中11例使用单纯球囊扩张、28例使用自膨支架、29例使用球扩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8.53%;总体术前狭窄率为(77.83±11.64)%,高于术后的(16.58±4.57)%,且不同缺血事件、狭窄部位及病变长度的术前狭窄率均高于术后(P<0.05);术后3 d的NIHSS和NC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 w的NIHSS、Barthel指数及NCSE评分均优于术前和术后3 d(P<0.05);67例中有9例并发症(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和1例脑血管痉挛),全组中位随访19.0个月(7.047.0个月),Kaplan-Meier曲线显示1、2、3年的主要和次要事件的累积无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6%和91%、72%和89%及55%和82%。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的手术成功率较高,对狭窄的改善效果显著,手术并发症、主要和次要事件累积发生率较低,并可改善功能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老年下肢缺血性疾病近期疗效。方法对该院2010年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65例老年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5例老年患者中溶栓治疗5例,行PTA 25例,行PTA+支架置入术35例,术后1 w,三种术式ABI均比手术前提高(P<0.01),而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与术后1 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5.00%,其中3例支架阻塞,2例为非治疗部位血管病变所致,1例为溶栓治疗发生治疗部位血管再狭窄,3例为PTA治疗部位发生血管再狭窄,三种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老年下肢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根据病变部位病理特点和病变程度、结合临床实际,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期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经冠状动脉及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周左右再行颈动脉支架术(CAS),手术前后均进行水化以保护肾功能,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mRS)、肾功能,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有无心肌梗死、脑梗死并复查造影观察支架内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成功行分期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显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满意,手术前后患者mRS评分无明显变化,两次介入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PCI术后3d出现原脑梗症状加重,紧急行CAS术,预后良好。虽有16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窦反射,但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无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及支架侧脑梗死。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期先行PCI后行CAS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血透通路狭窄或闭塞中的作用。方法本院肾内科26例血透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均进行了内瘘的PTA。术后观察血透通路恢复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血管腔内成形治疗,术后透析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1年。PTA术后3天内所有患者均可以进行有效的血液透析,随访的患者中有6例在术后12个月内再次出现内瘘狭窄,一年的初级通畅率为76.92%。结论 PTA治疗血透内瘘狭窄或闭塞操作简单、疗效明确且无明显并发症,可作为血透通路病变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管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01~2018-03 7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MCA分叉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动脉瘤手术夹闭术组35例和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8例。分析患者的动脉瘤特征、SAH的Hunt-Hess分级、合并颅内血肿、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术后脑梗死、切口/颅内感染)等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动脉瘤闭塞率、术后1个月、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应用DSA或CTA检查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38例,其中37例成功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1例介入治疗失败转开颅夹闭术,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27例,次全栓塞9例,部分栓塞2例。夹闭术组35例,其中34例成功夹闭动脉瘤,1例夹闭失败转介入治疗。两组闭塞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介入治疗组术后脑梗死、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夹闭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性MCA宽颈动脉瘤成功率较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但仍需要更大样本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