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对牙齿种植术后炎症指标及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血糖控制与种植牙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0例身
体健康的志愿者(对照组),局部麻醉植入40枚种植体,手术前及手术后24 h行血常规检测
,进行炎性细胞(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后8、12周检测糖化血红蛋
白(HbA1c)水平的平均值作为血糖控制指标。共振频率分析法检测术后即刻和术后2、4、6
、8、12周种植体稳定参数(ISQ),并测定术后种植体稳定性最大下降值和种植体稳定性恢复
到初期稳定水平的时间。结果:手术前糖尿病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糖尿病组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
数较对照组增高(P<0.05)。术后种植体稳定性按不同HbA1c水平分组分析,随HbA1c升高各组种植体稳定性最大
下降值呈增大趋势,且不同HbA1c水平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HbA1c升高各组种植体稳定性恢复时间延长,HbA1c ≤7.5%组较HbA1c≥7.6%组种植体稳定性恢复到初期稳定性需要的时间更少(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牙齿种植术后炎症反应和种植
体稳定性与其血糖控制水平有关联,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轻术后创伤反应,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加
速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牙术后应用不同抗菌药物预防种植体早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口腔种植牙术的患者84例,应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27例,b组28例,c组29例.a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抗感染,b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口服抗感染,c组给予生理盐水漱口... 相似文献
4.
种植牙修复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口腔修复技术,而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研究目前还较少.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在本科室进行种植牙修复的五年内的老年患者的数据,分析了老年人口腔种植牙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所有320例老年人432颗种植牙的成功率为83.6%,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为老年人骨量较低,抵抗力较低等原因所致;分析患者种植后出现炎症和稳定性较差的原因发现,修复方式采用粘结式修复容易引起炎症,而术后康复过程老年患者的不良习惯和未定期服用抗菌药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隙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95例牙列缺隙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行常规修复,研究组行口腔种植修复,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4.47%,且修复后各维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隙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牙修复成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100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义齿修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8%,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疗效较好,可显著修复患者的牙列缺损,值得广泛用于临床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疗效、恢复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美观度、舒适度、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治疗有效率高、恢复较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方便选取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口腔医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抽签分成义齿佩戴组(n=41)和种植牙组(n=42),义齿佩戴组行常规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种植牙组行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结果①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总有效率更高,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5.61%(P﹤0.05);②修复前,种植牙组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分别为(0.49±0.12)、(0.53±0.11),义齿佩戴组分别为(0.48±0.12)、(0.54±0.11);修复后种植牙组相比于义齿佩戴组牙槽骨近中和远中骨吸收量变化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准确。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54例(实验组),非糖尿病54例(对照组)。调查两组牙龈指数(GI)、茵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CAL)及牙周病牙数、缺牙数和体重指数(BMI)的差异;调查两组口腔健康意识、行为等(性别、饮食习惯、规律运动、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牙周病与糖尿病关系知晓率、每天刷牙次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牙周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牙周病牙数、缺牙数也多于对照组(P〈O.05);对照组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次数多于实验组(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BI、CAL、BMI、牙周病牙数、缺牙数与2型糖尿病有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较差,牙周病牙数、缺牙数较多,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意识不强,应当引起医患双方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种植牙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软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9例种植手术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良好控制组、中等控制组、一般控制组,并纳入22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种植手术后疼痛强度、疼痛持续时间、出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第7天软组织关闭率、是否存在红肿和分泌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取得良好的临床愈合效果。各组患者种植手术术后疼痛强度、疼痛持续时间、出血时间,术后第7天分泌物发生率无差异;各组患者在软组织愈合时间上表现明显差异,对照组较良好控制组短、中等控制组较一般控制组短(P < 0.05);同时第7天时组织关闭率对照组优于良好控制组、中等控制组优于一般控制组(P < 0.05),红肿发生率对照组较良好控制组低、中等控制组较一般控制组低(P < 0.05)。结论: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种植手术后软组织均能取得良好的愈合结果,患者在疼痛强度、疼痛持续时间、出血时间方面不存在差异。血糖控制水平会影响患者软组织愈合过程,高血糖水平会造成软组织愈合过程延长。口腔种植手术不应将糖尿病作为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但是出于促进软组织愈合考虑仍推荐进行良好的血糖水平控制。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With the trend of shortening the treatment time and reducing patient discomfort/inconveniences immediate loading of implants 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replacing missing natural teeth.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mmediate implant loading protocol over conventional implant loading protocol in partially edentulous mandible.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ut patients department who needed the replacement of one of the missing mandibular first molar.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Group A patients implants were loaded with immediate implant loading protocol, whereas in Group B they were loaded with conventional loading protocol. Periimplant bone loss and soft tissue health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using OPG and IOPA radiographs 06 and 12 months after implant placement.Results
One implant failed in immediate loading group (Group A), whereas all implants survived in conventional loading group (Group B). The average periimplant bone loss after 6 months and 1 year for Group A were 0.69 mm and 1.09 mm respectively, whereas it was 0.74 mm and 1.13 mm respectively for Group B. The difference in the bone loss between Group A and B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Immediate implant loading protocol has a highly acceptable clinical success rate in partially edentulous lower jaw although implant survival rate is slightly inferior to conventional loading protocol. 相似文献12.
目的:分析口腔卫生行为对高血脂的影响程度。方法:从太原市5个区中随机抽取一个社区的1 500例受试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查,并现场采集血标本。结果: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胆固醇数值变化的因素有是否经常使用牙线、是否饭后漱口、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经常喝茶(P<0.05),影响甘油三酯数值变化的因素有是否饭后漱口、是否经常吃甜食、是否经常喝茶、开始刷牙年龄、是否经常使用牙线(P<0.05),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值变化的因素有是否经常使用牙线、是否经常喝茶(P<0.05),影响高密度脂蛋白数值变化的因素有是否经常使用牙线、开始刷牙年龄、是否经常喝茶、是否饭后漱口(P<0.05),影响体重指数值变化的因素有是否经常使用牙线、是否经常吃甜食、开始刷牙年龄、是否经常喝茶、是否饭后漱口、是否使用含氟牙膏(P<0.05)。结论:口腔卫生行为对高血脂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正畸患者对比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正畸患者出现牙龈炎的情况,评价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40例正畸治疗初戴固定矫治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第1组对刚正畸的患者进行口腔简单健康教育,嘱咐其保持口腔卫生。第2组矫正器初戴后,进行正规全面的口腔健康教育。用菌斑指数(PLI)和牙龈炎指数(GI)发生率评价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戴固定矫治器12个月,组间的牙龈炎发生率和牙菌斑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正器矫治过程中出现的牙龈炎和牙菌斑,口腔医师应该担负宣教的责任,对于以后口腔保健起重要引导作用,指导其进行健康的口腔保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与牙周正常者龋病情况的差别。方法通过曲面断层片、牙周探诊和问卷调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456例患者(包括牙周正常140例,轻度牙周炎104例,中度牙周炎98例,重度牙周炎114例),检查龋失补数、口腔卫生情况及生活习惯。应用SPSS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正常组、轻度牙周炎组、中度牙周炎组和重度牙周炎组龋补牙面数分别为(1.44±1.02)面、(1.82±0.91)面、(2.36±1.94)面和(2.89±2.42)面,牙周炎组龋补牙面数较高,与牙周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组失牙数为(1.58±1.54)个,高于牙周正常组的(0.65±0.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组的简易牙石指数(CI-S)[(0.99±0.74)、(1.69±0.63)、(2.08±0.50)]、简易出血指数(SBI-S)[(1.21±1.05)、(1.87±1.74)、(2.56±1.09)]与牙周正常者的CI-S (0.60±0.32)、SBI-S (0.74±0.4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正常者简易菌斑指数(DI-S)(0.67±0.52)要低于中度、重度牙周炎组[(1.59±1.05)、(1.87±0.77)],但与轻度牙周炎组(0.87±0.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茶者的龋病发病率低于不饮茶者(P<0.05),而抽烟者的龋齿发病率也低于不抽烟者(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龋失补数高于牙周正常者,口腔卫生情况也比牙周正常者差,饮茶、抽烟也影响着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菌斑显示剂在牙周炎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口腔维护中的作用。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义齿修复的62例患者共78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39颗种植体。在修复后的口腔自我维护中,对照组给予一般维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菌斑显示剂,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参数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发生率。结果种植体完成修复2周后,两组患者PLI、SBI、PD和菌斑指数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3个月后所有患者观察组PLI、SBI、PD和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种植修复后1年内,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平均发生率为45.6%,对照组为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口腔自我维护能够显著降低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使用菌斑显示剂让患者对菌斑有良好的自我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两种口腔修复材料用于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效应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治疗的牙种植患者150例。对照组给予钛膜处理,试验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结果试验组患者中骨再生率高达97.33%,对照组仅90.67%。试验组患者术后骨厚度、植骨厚度、血糖等均高于对照组,局灶感染、膜暴露、开裂等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治疗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疾病的发生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的病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海曙区儿童乳牙龋病流行情况以指导今后的乳牙龋病防治工作.方法 对667名的学龄前儿童按标准统一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乳牙患龋率为41.68%,龋均为2.03.口腔卫生良好者患龋率明显低于口腔卫生差者.结论 儿童乳牙龋病的病因调查,对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防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正畸矫治后患者对口腔知识的知晓情况,从而养成的卫生习惯与非矫治者的不同。方法从正畸治疗后患者和人群中随机选中从未进行过正畸治疗者各1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口腔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口腔卫生习惯比如刷牙次数及方法等都有所改善。结论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口腔卫生宣教对患者口腔卫生习惯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BLB种植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Ⅰ期植入种植体,3~6个月后Ⅱ期切开牙龈,上基台印模,对骨量不足者,采用自体骨移植及上颌窦提升术来扩大适应征.结果:对47例共84颗种植体临床应用6个月~6年进行观察,失败脱落7颗,其余均正常行使功能.结论:BLB种植体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种植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