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将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运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救治的STEMI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救治的STEMI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流程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情况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心电图-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能显著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优化急诊流程在救治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中的临床获益.方法 衢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至12月(胸痛中心筹建后)收治的103例急性广泛前壁STEMI患者在优化急诊流程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观察组;2017年1至12月(胸痛中心筹建前)收治的98例急性广泛前壁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集束化干预联合可视化分诊流程管理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80例A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集束化干预联合可视化分诊流程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分诊护理流程。测定血气指标,记录急诊护理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气管插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亡率,以评估两种护理方案对AHF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各血气指标改善更多,急诊护理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用时更短,气管插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亡率均显著更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集束化干预联合可视化分诊流程管理比传统常规流程效率及安全性更高,对AHF患者救治效果更佳,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易疏忽环节及应对措施。方法共入选2016年至2017年时间段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在分析以往急诊护理中易疏忽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都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短,各项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痛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2h内ST段下降50%的比例、12h内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各项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入分析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过程中的易疏忽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应对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急诊救治效率和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的病人105例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8月(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的病人139例为胸痛中心组。比较两组病人总缺血时间、就诊-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90 min)、导管室至球囊扩张(cathlab door to balloon,C-to-B)时间、病人决定时间、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胸痛中心组与对照组比较,D-to-B时间、病人决定时间明显缩短,D-to-B时间达标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化的胸痛中心模式能够缩短STEMI病人的D-to-B时间,提高心肌梗死救治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将自2019年1-12月进行治疗的STEMI患者68例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对照组及干预组患者常规救治流程及标准化救治流程。结果两组对比,干预组分诊时间等急诊时间窗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干预组救治成功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干预组心肌再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时间窗,提高急诊抢救效率及救治效果,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式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期间未建立胸痛中心前我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9年1-11月期间建立胸痛中心后我院胸痛中心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救治模式,观察组则给予胸痛中心救治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用时、首份心电图用时、肌钙蛋白T出结果用时、D-to-B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2h后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的建立能够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缩短各项急救时间,争取到了最佳的急诊救治时间,明显改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20例2017年1月-2017年8月阶段在我院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研究,以随机原则作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相比,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梗患者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救治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时期)就诊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73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设置为对照组。2019年1月我科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针对(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急诊科急诊绿色通道收治另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置为优化组。对照两组患者急诊相关指标(护理质量、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抢救成功率。结果优化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优化组患者急诊停留、分诊评估、转运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优化组与对照组抢救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10.96%,抢救成功率为100.00%、9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绿色通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在急诊停留,分诊评估与转运上耽误的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时间是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予以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25例,为2018年1月-12月接收,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两组的急救成功时间、住院时间情况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成功时间、住院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救成功时间,利于救治成功率提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急救时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50例对照组急救时采取常规护理流程。对比两组分诊评估的时间、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开始实施抢救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的时间、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开始实施抢救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快速检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以及时进行急救,从而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急诊科在2016年1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需要以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抢救,观察组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实施抢救。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明显比照组患者高,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使患者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建设,推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规范化诊治,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胸痛中心成立后标准化流程建设初期(试运行阶段)收治的STEMI患者设为对照组(n=70),标准化流程建设后期(流程完善阶段)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n=75),对比两组绕行急诊科和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例数、导管室启动时间、门-导管室(D-to-C)时间和患者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进门至导管室时间、球囊扩张(D2B)时间,首份心电图采集时间、肌钙蛋白获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2B90min的达标率分别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建设及完善,能促进本区域范围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STEMI患者呼叫120院前急救系统就诊的意识,提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比例,缩短D2B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按照患者急诊就诊的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组为对照组,双号组为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后,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转诊无缝对接效率的影响。方法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于2016年7月1日启用微信平台结合绿色通道的模式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和转运,建立由120、急诊科、心内科以及不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能力的连云港市区及四县内各医院急诊科参与的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传输病史和心电图资料,并开放绿色通道尽快行急诊PCI治疗,其中急性STEMI并符合条件的患者绕行急诊。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收治的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之前170例(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1日)患者设为A组(对照组),将应用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之后339例(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患者设为B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PCI治疗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院内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两组PCI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及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和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均较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应用前显著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和绿色通道的应用有助于急性STEMI患者的无缝转诊对接,明显缩短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和入门-球囊扩张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分诊效果以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方法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分诊模式对我院以非创伤性胸痛为主诉的1230例急诊患者,实施统一分诊标准提前分诊,分送不同急诊区域进行诊疗,并与上一年度非精细化管理分诊模式的同类患者进行比较,观察诊疗效果。结果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分诊准确率由实施前的90.00%提高到96.42%,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高危胸痛的分诊检出率由实施前的83.07%提高到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分诊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及高危胸痛患者的分诊检出率,从而减少高危胸痛的漏诊以及对中、低危胸痛患者的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讨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两组讨论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方式干预,研究组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和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死亡率8%低于对照组20%,且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溶栓时间、第一救治时间、出诊到达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其护理效果突出,患者救治成功率得到提升,且可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各医院持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胸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予以常规预检分诊方法干预,观察组46例予以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抢救效果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获得时间、肌钙蛋白I获得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到球囊开通时间(FMC-to-B)、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开通时间(D-to-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观察组病死率(2.17%)低于对照组(17.39%)(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34%)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 基于MEWS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40例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2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及抢救成功率,均明显比照组患者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满意度为89.5%,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66.7%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各项急诊抢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路径的抢救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49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优化后,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优化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