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对碳离子照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12C6+对肺腺癌A549细胞、鳞癌H520细胞和大细胞癌PGCL3细胞进行照射,吸收剂量分别为0、2、4和6 Gy。通过克隆实验检测3种细胞系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实时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DNA-PKcs基因的表达。结果 2、4、6 Gy照射后,A549、H520和PGCL3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其中A549细胞辐射敏感性最低,其次是PGCL3细胞,H520细胞辐射敏感性最高。受照射后细胞均出现G2/M期阻滞与凋亡,且随剂量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受照射H520与PGCL3细胞的阻滞率(t=4.813、20.738、25.654和t=2.790、2.977,P<0.05)和凋亡率(t=8.579、14.289、15.244和t=3.785、5.098、8.105,P<0.05)明显高于A549细胞。受照射细胞DNA-PKcs表达明显上调,A549细胞最高,其次是PGCL3细胞,H520细胞最低;并且随着剂量的升高,DNA-PKcs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2、4 Gy照射后H520和PGCL3细胞DNA-PKcs的表达明显低于A549细胞(t=7.782、3.689和t=3.889、2.814,P<0.05)。结论 不同NSCLC细胞对12C6+离子的放射敏感性不同,H520鳞癌细胞最高,A549腺癌细胞最低。肺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较低可能与高表达的DNA-PKcs参与NHEJ途径修复DNA双链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对正常少突胶质细胞(oln93)及脑胶质瘤细胞(u373)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两种细胞按空白处理、单独接受塞来昔布或X射线、塞来昔布联合X射线4种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给药组、照射组和联合组,MTT法、克隆形成法对比两种细胞的增殖和放射敏感性,流式法测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法分析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未加药物相比,塞来昔布能抑制oln93细胞和u373细胞生长(t=2.215~30.996,P<0.05;t=0.383~11.732,P<0.05),但相同药物浓度下抑制两种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13和1.21,并诱导G0/G1期阻滞(t=-6.1~5.141,P<0.05)。联合组与照射组比较,oln93细胞发生S期阻滞(t=-18.174,P<0.05),CyclinA蛋白表达增加(t=-8.087,P<0.05);u373细胞发生G2/M期阻滞,Cyclin B1、DNA-PKcs、MRE11蛋白表达下降(t=-8.838~10.45,P<0.05)。结论 塞来昔布对u373的放射增敏作用比oln93细胞明显,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周期分布及DNA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旨在研究抑制放射抗拒肺癌A549的TLR9表达对其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放射抗拒肺癌A549(R-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靶向siRNA转染至R-A549细胞,Western blot验证;给予0、2、4、6和8 Gy X射线照射后,进行细胞克隆集落计数并绘制细胞存活曲线,经过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得到A549细胞、R-A549细胞、阴性siRNA转染细胞和TLR9 siRNA转染细胞照射的D0DqN值;对4组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测定。对R-A549细胞、阴性siRNA转染细胞和TLR9 siRNA转染细胞X射线10 Gy照射前后流式细胞周期分析,进一步说明抑制TLR9表达对R-A549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TLR9 siRNA成功抑制R-A549细胞TLR9表达,照射后其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与R-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比(SERD0)达到1.37,而A549细胞与R-A549 细胞的SERD0为1.09;照射后TLR9 siRNA转染细胞较R-A549细胞G2/M期分布增加(t=4.323,P<0.05),而TLR9 siRNA转染细胞G1/G0期分布少于R-A54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6,P<0.05)。结论 siRNA可以抑制TLR9表达,降低照射后R-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提高放射增敏比;照射后更多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同时G1/G0期细胞减少也有效抑制了照射后细胞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因此,具有辐射增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及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对3种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3种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纯照射(R组)、单纯等离子体作用(P组)及其联合辐射(P+R组)对3种细胞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A549及HeLa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8、1.32、1.29。HepG2、A549及HeLa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R组比较均明显增高(tG2/M期=9.52、8.24、9.53,P<0.05;t凋亡率=10.67、38.56、6.74,P<0.05;t活性氧含量=9.41、15.42、13.53,P<0.05)。HepG2和A549细胞P+R组G2/M期比例、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与P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G2/M期=8.75、20.37,P<0.05;t凋亡率=8.43、9.99,P<0.05;t活性氧含量=4.82、5.27,P<0.05)。3种癌细胞中P+R组Bcl-2蛋白表达较R组降低,而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可提高HepG2、A549及HeLa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其对HepG2及A549细胞系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亚致死损伤修复,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以及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阿帕替尼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及其干性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富集细胞中富含肿瘤干性细胞群的球囊。将ECA-109及其干性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以及药物+照射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浓度,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CHK2、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阿帕替尼作用于ECA-109亲本细胞及干性细胞24、48和72 h后,ECA-109干性细胞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较其亲本细胞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明显升高(t=8.17、9.29、18.85,P<0.05),且其细胞抑制表达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亲本细胞:r2=0.94~0.97,P<0.05;干性细胞:r2=0.94~0.98,P<0.05);不同浓度阿帕替尼(亲本细胞:10和20 μmol/L;干性细胞:30和40 μmol/L)联合不同剂量X射线(6和8 Gy)照射后,ECA-109亲本细胞及干性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增强(t=5.20~39.68,P<0.05)。ECA-109亲本细胞及干性细胞的VEGF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P<0.05),且单纯药物组(20 μmol/L)及药物+照射组(20 μmol/L,6 Gy)处理后,两种细胞VEGF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亲本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51、26.40,P<0.05)。药物+照射组ECA-109亲本细胞的G2/M期及凋亡细胞比例均较细胞对照组增高(t=8.83,11.59,P<0.05);与细胞对照组(0 μmol/L)比较,单纯药物组的ECA-109亲本细胞CHK2、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3.36、4.10,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药物+照射组ECA-109亲本细胞CHK2,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t=9.05、2.36,P<0.05)。结论 阿帕替尼能增强食管癌ECA-109亲本细胞及其干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ECA-109干性细胞放射抵抗的原因可能与干性细胞更高表达VEGF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对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尼拉帕利组、帕米帕利组、单纯照射组、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帕米帕利联合照射组。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联合照射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γ-H2AX焦点数量的变化,qPCR法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FANCG、Bax、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均能抑制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两种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SF2逐渐减小,而放射增敏比SERD0、SERDq逐渐增大。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及帕米帕利联合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2/M期比例增加(tMCF-7=41.66、44.08,P<0.05;t436=24.69、18.91,P<0.05); G0/G1期比例减少(tMCF-7=8.67、29.61,P<0.05;t436=26.39、29.12,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MCF-7=11.17、11.71,P<0.05;t436=42.68、15.89,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CF-7细胞的单纯照射组、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在射线照射后2 h,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显著增加(t=8.89、21.72,P<0.05);照射后24 h单纯照射组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基本恢复照射前水平,而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仍大量存在(t=8.82,P<0.05)。 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CF-7细胞的FANCG、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少(tFANCG=14.07,P<0.05;tBcl-2=29.21,P<0.05);Bax mRNA表达明显增多(t=8.90,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尼拉帕利联合照射组MCF-7细胞的FANCG、Bcl-2蛋白水平显著下降(tFANCG=7.09,P<0.05;tBcl-2=10.24,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2.90,P<0.05)。结论 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及帕米帕利能增加乳腺癌MCF-7及MDA-MB-436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BRCA通路中FANCG的表达,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抑制DNA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下调食管癌ECA-109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观察其辐射敏感性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食管癌ECA-109细胞分成VEGFA转染组、空载组、X射线组和VEGFA转染组联合X射线组。运用qPCR法检测VEGFA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A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变化;克隆形成法分析不同照射剂量(0、2、4、6、8 Gy)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γ-H2AX焦点的数量。结果 ECA-109细胞VEGFA转染组与空载组比较,VEGFA基因表达明显减少(t=11.98,P<0.05)、VEGF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t=12.38,P<0.05);ECA-109转染组细胞相较于空载组细胞,其增殖(A450值)明显受到抑制(t=2.78、7.25、21.93、13.21,P<0.05);与空载组比较,VEGFA转染组ECA-109细胞的D0DqSF2值下降(t=5.83、8.56、7.68,P<0.05),放射增敏比SERD0SERDq分别为1.41、2.09,凋亡比例明显增加、且联合X射线后ECA-109细胞的凋亡比例进一步增加(t=17.63、22.48、33.87,P<0.05);ECA-109细胞VEGFA转染组和空载组在X射线照射后2 h内细胞核形成的γ-H2AX焦点数量均明显增加,24 h后空载组细胞核的γ-H2AX焦点数量恢复照射前水平,而转染组中的γ-H2AX焦点数量仍高于照射前水平(t=7.00,P<0.05)。结论 下调VEGFA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减少细胞集落形成并促进其凋亡,增加食管癌ECA-109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其机制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是否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取指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单纯照射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采用MTT法测定二甲双胍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评估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AMPK、p-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这两种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的DqD0SF2值均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MCF-7:t=9.305、14.528、13.708,P<0.05;MDA-MB-231:t=19.560、16.893、36.048,P<0.05),放射增敏比(SERD0)分别为1.29和1.21。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G2/M期阻滞更明显(t=6.103、38.431,P<0.05),增加了放射诱导的细胞凋亡(t=9.143、14.561,P<0.05)。在MCF-7细胞中,二甲双胍联合照射组p-AMPK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t=35.194、8.647、10.316,P<0.05),但在MDA-MB-231细胞中,p-AMPK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对p-mTOR蛋白的抑制作用在这两种细胞中均可见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F-7:t=80.133、31.820、11.308,P<0.05;MDA-MB-231:t=12.436、15.757、8.402,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不同ER状态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均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或非AMPK依赖的途径,抑制mTOR信号级联通路,以及增加细胞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C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12C重离子束照射人淋巴细胞Peng-EBV,吸收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0.5、2.0 Gy.照射后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5 Gy照射可以增加细胞增殖活力(t=2.66~14.45, P<0.05),而2.0 Gy照射降低了细胞活力(t=7.65~64.45, P<0.05).受照射细胞的活力存在一个恢复和下降过程,受照后48 h内,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但72 h时细胞数量下降.照射后48 h,两组细胞G2/M期呈明显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t=2.01~99.80,P<0.05),且2.0 Gy组的周期阻滞较0.5 Gy组严重;照射后30 d,细胞周期阻滞恢复到正常水平.照射后12、24、48 h,两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05,P<0.05),在照后24 h最高,48 h明显下降,30 d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 12C离子束辐射影响人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并且明显地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对食管癌Kyse-150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食管癌Kyse-15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帕替尼组、单纯照射组、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0、5、10、20、30、40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法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0、10、20、40 μmol/L)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阿帕替尼(20 μmol/L)联合射线(4 Gy)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阿帕替尼能抑制Kyse-150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r=0.89~0.96,P<0.05);随着阿帕替尼浓度的增加,Kyse-150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SF2值逐渐减小,而放射增敏比SERD0值逐渐增加。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阿帕替尼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6、5.99、15.47,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单纯照射组及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G2/M期比例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81、39.69、20.61,P<0.05)。阿帕替尼组、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照射组相比,S期比例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06、3.82、8.81、6.24,P<0.05)。而阿帕替尼组与阿帕替尼联合照射组相比,S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帕替尼能增加食管癌Kyse-15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诱导细胞周期再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1.
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膀胱逼尿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在含15%胎牛血清DMEM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扩增情况,用特异性抗α-SM-Act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结果:膀胱逼尿肌细胞生长照好,培养12h后细胞开始贴附瓶底,3~4d后可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7d可覆盖培养瓶底部75%~80%以上。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光镜观察梭形细胞胞浆内见纵行排列的棕黄色丝状物。结论:该培养方法简单、可靠,短期内可获得大量较纯的膀胱逼尿肌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LOV)对HL-60细胞Fas抗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分布,细胞凋亡率,Fas抗原表达水平。结果:4、8、16μmol/L LOV处理HL-60细胞48h后,G0/G1期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增殖指数降低、Fas抗原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加,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LOV对HL-60细胞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上调节Fas抗原表达可能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聚乙醇酸负载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应用聚乙醇酸(PGA)负载的兔软骨细胞培养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方法:应用在生物体内可降解吸收、纤维状多孔态的PGA作为支架行兔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4天后,软骨细胞在PGA提供的三维空间中大量分裂、增殖并合成大量软骨基质,形成PGA-软骨细胞复合体,然后利用该复合体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对侧膝关节作对照.术后行大体、组织学、电镜动态观察及修复组织厚度测定.结果:PGA在术后8周完全降解吸收,实验侧与对照侧修复组织的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6周在实验侧可见典型的软骨组织,电镜下为成熟的软骨细胞,而对照侧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应用PGA-软骨细胞复合体移植,可修复同种异体的兔关节软骨缺损,为临床治疗关节软骨缺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强  朱金水  达炜  孙群  郭花 《武警医学》2008,19(1):41-44
 目的 研究白杨黄素对两种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KN-45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白杨黄素对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经白杨黄素处理后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n-blot测定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Survivin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杨黄素对SGC-7901和MKN-45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ub G1期;能上调Caspase-3,下调Survivin和Bcl-2的基因表达.结论 白杨黄素能够诱导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凋亡并有效地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及激活Caspase-3,抑制Survivin和Bcl-2有关.  相似文献   

15.
洛伐他汀对HL-60细胞增殖功能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 (Lovastatin ,LOV)对HL - 6 0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以LOV处理HL - 6 0细胞 ,采用MTT、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观察等实验方法 ,观察LOV对HL - 6 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4、8、16 μmol·L-1LOV处理HL - 6 0细胞 1~ 4d后 ,可抑制HL - 6 0细胞增殖 ,同时 ,细胞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LOV能显著抑制HL - 6 0细胞增殖并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该作用呈剂量 -效应和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丹参素和克伦特罗为干预药物,观察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梯度密度法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8只兔子随机被分到空白组、丹参素和克伦特罗组。观察形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样集落数目。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法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流式分析法鉴定。结果和其它浓度相比,浓度为10ug/ml的丹参素和浓度为1.0ug/ml的克伦特罗有较大生成成纤维样集落数目能力。结论丹参素和克伦特罗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与L-02肝细胞形态学及增殖分化特征的异同,初步评价其用于移植的可行性,探讨介入性肝细胞移植术的理想供体来源。方法 分离培养14~24周的引产胎儿肝细胞,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液中甲胎蛋白(AFP)与白蛋白(ALB)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同法检测传代培养L-02肝细胞的蛋白表达。结果人胎肝细胞分离活率达95%,在体外存活最长达3周,可同时检测到AFP、ALB及CK—19表达,其中ALB分泌峰值42.06μg/ml;L-02肝细胞增殖迅速,AFP与CK-19表达阴性,ALB表达在10μg/ml水平,部分细胞多次传代后发生形态变异,ALB表达缺失。结论人胎肝细胞具有潜在的双向分化能力,是肝细胞移植较为合适的供体来源;L-02肝细胞不适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lovastatin,LOV)对体外培养的人粒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测定、MTT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等实验技术.结果:LOV对HL-60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该作用呈剂量-效应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LOV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同时影响该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小RNA-302a(miRNA-302a)在胃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其对胃癌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作用,以探讨将miR-302a用于胃癌生物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PCR(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iR-302a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对应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miR-302a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MGC-803和BGC-823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的表达情况;选取miR-302a表达水平最低者为癌细胞,并转染过表达miR-302a的真核重组质粒p CDNA3.1-miR-302a;转染后,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和PI单染法检测miR-302a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miR-302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胃癌黏膜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均有密切关系(P<0.05)。同时,在胃癌细胞SGC-7901、MGC-803和BGC-823中miR-302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细胞GES-1中的表达(P<0.05),且在BGC-823中表达水平最低。p CDNA3.1-miR-302a质粒转染组与空白组和p CDNA3.1质粒转染组比较,miR-302a质粒转染后48 h后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且G2/M期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miR-302a均呈现低水平表达,当miR-302a过表达后,能显著增高胃癌细胞的凋亡水平并使细胞出现G2/M期阻滞,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对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和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系),8Hz,130dB次声连续辐照2h,采用四唑蓝比色法实验方法分别于次声作用后4h,1d,2d,3d,4d和5d6个时间点珧吸收度值,绘制增殖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Hz,180dB次生作用2h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增殖能力有影响,在次声作用后4h,1d,2d和3d4个时间点,其光吸收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则对次声不太敏感,仅在次声作用后2d与对照组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8Hz,130dB次声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ueller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