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T细胞承担,且依赖于有效的抗原提呈.树突状细胞(D 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大、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 P C)[1].作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和调控者,D C能够诱导患者机体产生对肿瘤特异、持久的主动免疫应答.近年来,随着体外扩增D C和制备D C疫苗技术的日趋成熟,采用D C疫苗进行抗肿瘤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在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治疗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金莉  杨磊 《农垦医学》2008,30(3):229-232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子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因此对已婚妇女进行HPV检测就成为宫颈癌防治措施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国内外最新、最成熟的 HPV检测方法是杂交捕获二代法(HC-2).随着宫颈癌病因的进一步明确,采用HPV疫苗防治HPV感染和宫颈癌就成为最根本的病因治疗方法,近几年的HPV疫苗研制主要集中在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方面.本文就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性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剂,我们曾构建了人白细胞介素-2(IL-2)与HBV前S(preS)抗原的融合蛋白(IL-2preS)的真核表达克隆,并证明IL-2preS融合蛋白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分泌表达。本文以该克隆为基因疫苗,经正常肌肉组织内接种和再生性肌肉组织内接种进行基因免疫,实验结果证明接种IL-2preS基因疫苗能在动物体内诱导抗preS抗体产生,免疫后15天可检出抗体,45天时达高峰值,60天不见下降。再生性肌肉内的免疫效果比正常肌肉的好,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果表明IL-2pres融合蛋白能在机体内分泌表达。提示IL-2preS基因疫苗在人体内可能有多重生物功能,如诱导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双重导向作用和细胞膜受体交联效应等。  相似文献   

4.
张进芳  马文丽  危敏  郑文岭 《广东医学》2008,29(12):2109-2111
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疫苗的研制对于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所导致的宫颈癌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HPV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个方面。本文就HPV疫苗的最新进展、几种类型疫苗的研究策略和改进方法等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蒋雪梅  肖长义 《医学综述》2008,14(15):2244-2248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展密切相关,HPV病毒样颗粒(VLP)在体外由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L1自发装配而成。HPV VLP成为候选疫苗,它能很有效的减少感染并且诱导很强的抗病毒免疫。免疫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型特异性,接种VLP后也能产生细胞免疫,疫苗可诱导出至少持续5年的高滴度抗L1VLP抗体,比自然感染高10倍。疫苗诱导的长期保护效应通常是免疫记忆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癌最主要的生物学因素.为了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必要了解该病毒的致病机理,以开展相应治疗策略.HPV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多种对策来逃避机体的免疫防御而存活,引起持续感染,最终导致宫颈病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HPV疫苗很可能会成为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一种更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尤其是在不能实现有效筛查和早期治疗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吴春林 《医学综述》2009,15(12):1812-1816
肝癌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因为能够产生清除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而受到关注。大量新的肝癌抗原的鉴定促进了肝癌多肽疫苗治疗的发展。目前,一些免疫治疗途径已经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实验,包括细胞因子的注射、过继性免疫治疗、抗原递呈细胞治疗、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和以甲胎蛋白为基础的多肽疫苗等。这些以免疫为基础的临床实验显示免疫治疗途径引起了肝癌患者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其中一些途径的临床治疗能够抑制肝癌患者的肿瘤复发和促进肝癌患者存活。  相似文献   

8.
汉坦病毒H8205株G1-人源IL-2融合基因疫苗的免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汉坦病毒H8205株G1-人源IL-2融合基因疫苗(pcDNA3.1/HisB-IL-2-G1)的免疫效应。方法将pcDNA3.1/HisB-IL-2-G1融合基因疫苗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每隔3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汉坦病毒(HTNV)抗体;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动物保护试验以BALB/c小鼠为感染动物模型,在第3次免疫后2周,腹腔内注射100TCID50(半数感染量)HTNV,然后以免疫荧光法观察鼠肾切片,评价其保护力。结果pcDNA3.1/HisB—IL—2—G1融合基因疫苗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中和效价为1:20~1:80。MTT法结果表明,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有特异性增殖反应。动物试验表明pcDNA3.1/HisB—IL—2—G1融合基因疫苗能保护小鼠免受HTNV感染。结论pcDNA3.1/HisB—IL—2—G1融合基因疫苗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V16 E6 DNA疫苗能否在体内诱导小鼠抗宫颈癌主动免疫应答。 方法:将HPV16 E6基因转染615小鼠宫颈癌U14,建立高表达E6的U14细胞株即E6+U14;制备HPV16 E6 DNA疫苗;随后分组进行体内预防和治疗E6+U14移植同系小鼠试验,设立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生存时间;计算淋巴和肺转移率;体外分别检测经HPV16 E6 DNA疫苗免疫后的小鼠T 淋巴细胞对E6+U14和U14的杀伤作用。结果:HPV16 E6 DNA疫苗预防和治疗组小鼠各时期瘤体大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 ),两组抑瘤率均大于70%;平均生存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均P<0.001);预防组淋巴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HPV16 E6 DNA疫苗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在不同效靶比,对E6+U14的杀伤效率均明显高于对U14者(均P<0.001)。结论:HPV16 E6 DNA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HPV16 E6阳性的宫颈癌细胞主动免疫应答及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提示该疫苗可能对临床治疗宫颈癌有效。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随后发展为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多种高致癌性HPV正在不断诱发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并维持很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近年来,针对HPV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开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疫苗预防HPV的感染仍然是目前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较为经济有效的关键策略。目前,虽然预防性HPV疫苗在全球推广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而且并无治疗性HPV疫苗上市。多种新型HPV疫苗研究为宫颈癌的进一步防治带来了希望。随着临床调查与研究的深入,低成本且安全有效的新型HPV疫苗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已被证实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HPV病毒在感染机体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同时也可以逃避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有研究显示调节性T细胞(Treg)参与了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它可以维持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耐受,最终引起病毒持续感染。既往关于Treg细胞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主要集中在外周血中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很少关注Treg细胞与HPV的关系,本文将对Treg 细胞与HPV存在状态的关系以及在HPV感染引起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曾洪敏 《重庆医学》2021,50(11):1922-1926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入侵后可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细胞免疫反应在抗病毒、抗肿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大部分HPV侵袭宿主后可被机体通过自身免疫系统自发清除,但少部分残存的病毒DNA可与宿主基因整合进一步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甚至癌变,这一过程与病毒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密切相关.该文就HPV感染机体宫颈的免疫反应及免疫逃逸机制进行综述,研究HPV感染宫颈后机体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反应及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将为临床研发针对HPV感染的免疫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俊玲 《医学综述》2014,20(18):3306-3308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尤其是HPV16、18型,然而单纯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宿主的免疫和遗传学背景均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正是作为宿主的免疫及遗传学背景参与了HPV感染及宫颈癌的疾病演变过程,且已发现部分HLA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地区、不同人种HPV感染及宫颈癌的遗传易患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牙周炎疫苗佐剂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对SD大鼠肠系膜淋巴结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用IL?15提高基因疫苗免疫效应的可能性。方法:将牙周炎基因疫苗pVAX1?HA2?FimA/IL?15(A组)、pVAX1?HA2?FimA(B组)和生理盐水(C组)鼻滴免疫SD大鼠,采用磁珠分选法分离纯化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CCK?8法检测B细胞的数量,RT?qPCR法检测CKs2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特异性IgA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B细胞增殖水平高于B组和C组(P < 0.05);A组B淋巴细胞CKs2 mRNA相对表达量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淋巴细胞分泌的特异性IgA水平均高于B、C组(P<0.05)。结论:IL?15是一种有效的基因疫苗佐剂,使用本课题组构建的牙周炎基因疫苗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进而提高特异性IgA抗体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N-CWS抗宫颈HPV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CWS)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可有效增强人体固有免疫应答,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杀伤病原体的能力,同时激活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增强T细胞、B细胞有效识别和杀灭病原体和病毒的能力。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密切相关,宫颈HPV感染的尽早预防是阻断其癌变的关键。N-CWS是预防HPV感染和阻止宫颈癌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从天然药物开发抗病毒化合物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 )E7DNA疫苗诱导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情况。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 ,构建HPV16野生型E7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 ,将其转化大肠杆菌JM10 9进行筛选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PCR分析 ,证明重组质粒中目的基因插入片段及载体DNA大小、方向、插入位点均正确 ,获得HPV16E7DNA疫苗 ,将E7DNA疫苗经皮内注射免疫动物 ,MTT比色法体外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野生型E7DNA疫苗免疫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E7蛋白的再次刺激后出现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 :野生型E7DNA疫苗可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皮内注射HPVDNA疫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vus,HPV)持续性感染是造成临床上尖锐湿疣复发或宫颈癌发生的原因,机体针对HPV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反应,尤其是HPV感染后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HPV持续性感染的根本原因所在。以下就HPV一般概况、HPV对宿主皮肤黏膜组织侵袭感染过程和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来源于人外周血并转染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基因的冻融树突状细胞(DC)疫苗,检测其细胞形态。转染情况及体外诱导的免疫效应。方法:细胞因子扩增人外周血DC,低温-70℃冻存;Lipofectamine转染HPV16 E6制备DC疫苗。动态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6分子表达,体外诱导并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转染E6基因的人外周血冻融DC呈形态迥异的多突起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E6蛋白表达阳性;MTT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CaSKIi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新鲜DC疫苗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历基因的人外周血冻融DC疫苗保持了功能成熟DC的形态特征,且内源性表达E6蛋白,并在体外诱导出高效特异性的抗宫颈癌免疫反应,为宫颈癌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疫苗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嵌合性病毒样颗粒HPV16 L1-E7蛋白疫苗接种于动物体内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以本室构建的HPV16 L1-E7嵌合蛋白疫苗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在初次免疫后,分别于第3,4,5周采血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耳皮下注射HPV16L1蛋白,检测特异性DHT反应,在末次免疫2周后,取小鼠脾细胞,用HPV 16 L1-E7蛋白刺激,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及血清IFN-γ水平。结果:HPV16 L1-E7蛋白疫苗免疫小鼠可有效产生HPV16 L1抗体及特异性DTH反应,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升高,两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PV16 L1-E7嵌合蛋白疫苗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在特异性HPV16 L1-E7蛋白抗原刺激下,特异性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被免疫小鼠血清中出现高水平IFN-γ。结论:嵌合母亲产颗粒HPV16 L1-E7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HPV16L1特异性TDH参与的超敏反应及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这为研究预防HPV感染和治疗HPV相关性肿瘤的疫苗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0.
核酸疫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nucleicacid 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DNA或RNA)序列质粒载体作为疫苗,直接导入到动物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其中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许多研究者将不同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直接导入动物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已在一些疾病如流感、狂犬病、乙肝、艾滋病、牛疱疹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和疟疾等取得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