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通过肺超声评分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减轻老年开腹手术患者肺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择期开腹手术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P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采用容量控制的通气模式。C组设置V_T 8 ml/kg,不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P组设置V_T 6 ml/kg, PEEP 6 cmH_2O,每间隔30 min给予手法肺复张。采用床旁超声评估患者双侧共12个区域的肺部超声,各区域分数累积为肺超声评分(LUS)。记录入室时(T_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5 min(T_1)、手术开始后2 h(T_2)、手术结束时(T_3)、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T_4)、2 h(T_5)、术后1 d(T_6)的LUS评分、HR、MAP、SpO_2、PaO_2和PaCO_2。记录T_1—T_3时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气道峰压(Ppeak)、吸气末平台压(Pplat)和驱动压力(ΔP)。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5时C组和P组LU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T_2—T_3时C组PaO_2/FiO_2明显降低(P0.05),P组ΔP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T_2—T_5时LUS评分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PaO_2/FiO_2明显升高(P0.05)、ΔP明显降低(P0.05)。C组术后7 d内PPCs发生率为20%,P组未发生PPCs(P0.05)。结论床旁肺超声监测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在全麻期间和术后早期LUS评分升高,肺通气丢失。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患者围术期的肺超声评分,减少肺通气损失,降低术后7 d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可造成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呼吸功能减退,所以全麻期间更易引起VILI,现就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背景 高通透性肺水肿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其程度与ALI/ARDS的预后密切相关.目的 对ALI/ARDS患者合理的液体管理,有助于改善ALI/ARDS患者的肺水肿,降低该病病死率.内容 回顾了ALI/ARDS液体治疗策略探索过程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如限制性或开放性的液体治疗策略及治疗液体种类的选择),总结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如ALI/ARDS病程不同阶段的差异化治疗及液体治疗的监测指标).趋向 今后将进一步探索该病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特异性的液体治疗方法,寻求高效敏感的监测指标,指导液体治疗策略的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治疗婴幼儿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 (ALI)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治疗效应。方法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ALI/ARDS患者 16例 ,随机分为A和B两组 ,A组 9例采用保护性肺机械通气治疗 ;B组 7例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基础上经气管插管联合应用外源性PS(15 0mg/kg体重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 ,并监测 48h内肺动态顺应性 (Cdyn)、氧合指数 (OI)、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水平。结果与以往同类病例的治疗结果相比 ,本组患儿死亡率 (6.2 5 % )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 48h内的各个时点 ,B组Cdyn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OI和TNF α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 (P <0 .0 5~0 .0 1)。结论 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 ,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体外循环后ALI/ARDS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6.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在部分肝切除术液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血液动力学监测对部分肝切除术中液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拟行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经食管超声多普勒组(D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组(C组)。D组采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术中输液,C组采用CVP监测指导术中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液量、血液动力学变化和液体治疗的效果。结果D组较C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经食管超声多普勒可以动态瞬时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状况,是一种指导大手术中液体治疗的有效的无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背景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是外科手术患者治疗的关键之一.老年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准确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作出准确诊断以及处理,十分重要. 目的 对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老年患者液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 综述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趋向 寻找合理的监测目标和补液方案有可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时非通气侧肺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老年患者肺癌根治术中肺泡巨噬细胞(AM)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OLV时观察组非通气侧肺给予1~4 L/min持续性中低流量给氧,对照组非通气侧肺不给予持续性中低流量给氧。于术前(T_0,基础值)、麻醉诱导后即刻(T_1)、OLV后30 min (T_2)、1 h (T_3)、2 h (T_4)采集桡动脉血并测定SpO_2、PaO_2和PaCO_2,计算氧合指数(OI=PaO_2/FiO_2)。记录术前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T_3时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AM,比色法测定AM内Fe~(2+)、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AM内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含量。T_3时切取肺癌周边正常肺组织,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记录PA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肺部并发症以及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两组T_1—T_4时SpO_2明显升高(P0.05),T_1时PaCO_2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_1和T_3时PaO_2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PaCO_2明显升高(P0.05),T_1时OI明显升高(P0.05),T_2—T_3时OI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_1—T_4时PaO_2明显升高(P0.05),T_3时PaCO_2明显降低(P0.05),T_1、T_3、T_4时OI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2—T_4时SpO_2、PaO_2和OI明显升高(P0.05),PaCO_2明显降低(P0.05);T_3时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AM内Fe~(2+)、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ACSL4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GPX4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PACU停留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肺泡壁增厚、水肿,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肺泡腔内可见较多炎性渗出,肺间质明显增生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观察组肺泡间隔增宽,毛细血管未见明显充血,小部分肺泡腔可见红细胞及炎性渗出液,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老年患者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非通气侧肺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可减轻非通气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M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下的液体治疗方案对老年手术患者短期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10例,男67例,女43例,年龄65~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11%≤SVV≤14%组(H组,n=37)、7%≤SVV≤10%组(M组,n=37)和3%≤SVV≤6%组(L组,n=36),并按相应分组实施不同的补液方案。记录围术期出入量相关指标,通过术后随访记录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记录住院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短期预后指标。记录术后至出院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SVV水平降低,三组患者术中输注晶体量及胶体量依次增加(P0.05);三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流食时间、胃肠减压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L组(P0.05);M组进半流质饮食及饮食过渡时间短于H组和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一级以上护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明显短于L组(P0.05)。L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和M组(P0.05);H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5);L组在并发症的复杂及严重程度上均超过H组和M组。结论3%≤SVV≤6%可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7%≤SVV≤10%可能使患者恢复质量更高,可以作为围术期液体治疗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有效方法之一。与血液透析治疗相比,肾移植可使患者病死率降低40%~60%。接受尸体肾移植的患者术后3年存活率超过88%,而活体肾移植患者的术后3年存活率可达93%[1]。然而,ESRD患者常伴有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加上术前禁食、透析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临床医师难以预测患者对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的反应,对麻 相似文献
11.
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围手术期容量灌注水平是术后AKI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容量治疗方案与其密切相关,但目前术中液体管理方案仍存在争议。文章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液体管理方案的相关研究及各项Meta分析结果,探讨优化的术中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8例,年龄65~82岁,ASAⅠ或Ⅱ级,胸腔内操作期间均行单肺通气。容量治疗以维持合适的ITBVI为目标,监测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侧卧位双肺通气20min(T3)、单肺通气20min(T4)、肺复张双肺通气20min(T5)、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T6)、气管导管拔除时(T7)的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PVPI);监测单肺通气开始后15、30、45、60、75和90min时连续心指数(PCCI);记录单肺通气时间及尿量。结果各时点CI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T7时高于T3~T5时(P<0.01),T6时高于T5时(P<0.01);EVLWI均高于正常参考值,T6、T7时低于T4时(P<0.01)。PVPI及PCCI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时间为(267.2±39.3)min;术毕尿量为(500.0±157.2)ml。结论老年患者食管癌根治术中以维持正常ITBVI为目标进行液体治疗,有利于维持心输出量且不增加肺水肿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血液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评价3种补液方案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液体治疗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男性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限制性补液组(A组,n=20),常规补液组(B组,n=20),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组(C组,n=20)。A组输入液体总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B组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以6%羟乙基淀粉溶液(HES130/0.4)15ml/kg在30min内静脉输注实施AHH。术中监测入室(T1)、切皮时(T2)、开膈肌时(T3)、吻合时(T4)、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及BIS。于T1、T3、T4、T5时点抽取静脉血以放免法检测皮质醇(Cor)、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以酶免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3组MAP诱导后均降低,C组MAP、CO、SV术中高于A组与B组。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A组高于B组与C组。C组术中Cor、ADH、ALD、AngⅡ、NE浓度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不同的补液方案其治疗效应也不同,AHH的治疗效应优于限制性补液与常规补液。 相似文献
1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对急性肺损伤肺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兔盐酸诱导的弥漫性肺损伤后不同时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对急性肺损伤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纯氧机械通气15min,经气管导管注入0.0225N的盐酸12ml/kg,造成急性弥漫性肺损伤。注入盐酸1h后,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150mmHg的动物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分别在盐酸注入后1h(T1组)、2h(T2组)、3h(T3组)采用天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对照组在盐酸注入后1h(C1组)、2h(C2组)采用生理盐水肺灌洗。注入盐酸前、肺灌洗前、灌洗后30、60、90、120min测动脉血气值、气道峰压(PIP)。结果肺灌洗30min后T1组PaO2升高至300mmHg以上,T2组升高到200mmHg以上,T3组升高不明显;两对照组PaO2没有改善。T1、T2、T3组PIP、PaCO2轻度下降,后逐渐升高。结论早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灌洗对兔盐酸诱导的弥漫性肺损伤后肺气体交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不同补液方案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常规补液、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和目标管理补液对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Ⅱ级,随机分为3组:常规补液组(A组,n=20)、AHH组(B组,n=20)和目标管理补液组(C组,n=20).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射血时间(LVETc)和每搏量(SV).A组输入液体总量=补偿性扩容量+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继续损失量+第三间隙丢失量.B组于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经30 min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HES 130/0.4)15 ml/kg实施AHH.C组根据LVETc和SV指导补液,LVETc<350ms时(低血容量),经15 min静脉输注6%HES 130/0.4 200 ml,如此反复直至LVETc≥350 ms;350 ms相似文献
16.
尹宁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13,(12):1124-1127
背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PDEIs)是一类抑制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PDEs)活性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PDEs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或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水解,因而提升cAMP或cGMP的浓度,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选择性PDE3、PDE4、PDE5抑制剂早期多应用于心血管功能调整方面,近来扩展到其他治疗领域。目的介绍PDE3、PDE4和PDE5抑制剂在肺水肿、肺高压和急性肺损伤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内容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有PDE3、PDE4和PDE5分布,它们在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以及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方面发挥着一定生物学作用。现对PDEIs通过抑制PDE活性,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以及肺微血管的舒缩功能,达到保护和维持肺内皮和肺血管功能的作用机制及研究新进展方面进行介绍。趋向通过了解PDEIs药物治疗的药理学基础,有望今后在临床治疗肺高压、肺水肿和肺损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