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肌腱慢性炎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德国多尼尔冲击波治疗仪(Dormicr Compact Alpha)治疗网球肘、跟痛症和肩周炎共89例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网球肘治疗显效74.3%,有效20.0%,效果不明显5.7%;跟痛症治疗显效43.8%,有效40.6%,效果不明显15.6%;肩周炎治疗显效31.8%,有效45.5%,效果不明显22.7%。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治疗肌腱慢性炎症损伤较小、安全可靠、方法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创面通常是指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经规范治疗超过4周而无愈合,或无愈合倾向者,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压疮、下肢静脉溃疡、放射性溃疡等[1]。2011年研究报道,我国慢性创面患者占全部住院患者的1.7‰,主要发病原因是创伤和糖尿病,平均住院21天,平均治疗费用12227.0元人民币。当今我国工业化、人口老龄化使各类创伤与老年病导致的慢性创面不断增长,慢性创面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问题。慢性创面形成原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早有学者提出对其进行专科治疗。2019年12月3日,国家卫建委发布通知,提出创建创面修复科对慢性创面进行集中规范治疗,更突出了慢性创面治疗的重要性与专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冲击波组(ESWT组)及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各20例。电针组只接受电针治疗,ESWT组只接受ES-WT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电针和ESWT联合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3个月行VAS疼痛评分,治疗3个月后采用VAS加权值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更低于电针组及ESWT组(P<0.05);ESWT组在治疗后3月VAS改善优于电针组(P<0.05);ESWT组及联合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但电针组3月后VAS评分却有升高;联合组治愈率明显优于电针组及冲击波组,冲击波组治愈率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ESWT和电针对慢性足底筋膜炎均具有临床疗效,但二者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具有近期及远期疗效方面的共同优势。  相似文献   

4.
陶泉  杜青 《中国康复》2011,26(1):61-6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药物治疗能抗骨质吸收和促进钙吸收;非药物治疗以锻炼和生物物理干预为主。生物物理干预方法如体外冲击波、振动、磁场和低能量脉冲超声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Refractory Wounds,CRW)成为外科创面治疗的棘手问题,给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担,CRW发生发展的最终转归因临床上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临床上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现就中医和现代医学对慢性创面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杨芳  张旭  陈波 《系统医学》2023,(14):190-193
慢性难愈合创面在临床上也叫做慢性伤口,大多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创面经过1个月以上的治疗不能愈合,也没有愈合的征象。外泌体来源于干细胞,且可以推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使其更好地参与创面愈合,同时可调节免疫反应和组织再生。因此在愈合创面、骨和软组织的损伤修复、抑制瘢痕形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外泌体(exosomes, Exos)的来源和功能、慢性创面愈合的生理机制、外泌体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是农村劳动人民常见骨科疾病,体外冲击波作为近年来骨科领域崭新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无创、无副作用发生等许多优势,是一种具有保守疗法的安全无创性和手术疗法的特效性的新型运动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我们于2005年开始应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肩周炎、网球肘及跟疼综合征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治疗肩部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近年来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治疗肩部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86例,其中肩峰下滑囊炎22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26例,肩周炎38例,采用国产美芝JT—108A型水囊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经与对照组69例同类病人进行比较,上述三种疾病治疗后优良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极其显著(P<0.01)。同时,作者还发现该法具有治疗周期短,无明显并发症,复发率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适。作者还对该方法的作用机制、疗效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如干扰电、超声波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及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疼痛、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RMDQ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疗效指标评分[分别为(2.77±1.76)分、(7.5±5.4)分、(92.8±19.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NLBP患者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文雅范玲 《护理研究》2022,(13):2356-2360
对国内外开发的慢性难愈性创面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概述慢性难愈性创面普适性及特异性评估工具的基本信息、主要内容、评分方法、应用效果等,分析现有评估工具的优缺点,旨在为我国慢性难愈性创面评估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我国伤口管理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生慢性创面原因较多,常见的有烧伤、外伤、皮肤感染,术后刀口不愈合、皮肤癌晚期、大隐静脉曲张、脉管炎、褥疮、象皮病等,常与营养不良、糖尿病、放射治疗、创面感染、治疗不及时、不得当有关。创面几个月至十几年不愈,使病人痛苦不堪。总结多年来所治慢性创面病人,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磁治疗,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指地距离(FFD)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FD均改善(P<0.05),治疗后VAS评分及FFD的差值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优于热磁疗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疾病谱的转变,慢性创面的发生率逐年递增,渗液在慢性创面的愈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慢性创面的渗液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本研究从敷料的选择和使用、造口袋及自制渗液收集器的使用以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渗液管理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慢性创面渗液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能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12/2005-12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167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奇偶序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83例。①治疗组采用HKSW-O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工作电压7~10V,冲击波频率60次/min,治疗时间15min。②对照组除机器探头未与治疗部位充分有效接触外,定位及治疗参数设置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治疗3次,间隔5d治疗1次。①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测评:包括感觉类评分(0~33分)、情感类评分(0~12分)、疼痛总分(0~45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0~10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0~5分),以上各项分值越高,表示疼痛强度越大。②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好转为疼痛略减轻;无效为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加重。③患者治疗后第3天复诊时进行副作用观察,包括皮肤发红、疼痛、肿胀及其他(如恶心、眩晕、异感等)。结果:167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感觉类、情感类、疼痛总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639~3.416,P<0.01)。除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外,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感觉类、情感类、疼痛总分及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467~3.487,P<0.01)。②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2.33,P<0.01)。③治疗后第3天复诊时治疗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治疗组患者有少部分病例会出现皮肤发红和局部疼痛,而肿胀和其他副作用几乎不出现。结论:高能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有效、简易和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是古老而有效的医术。数千年前,祖先利用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慢性疼痛。近年来,慢性疼痛非药物疗法在国内外成为一种主流的疼痛治疗方法,其安全性远高于药物治疗。1980年Chaussy首次用体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评价体外冲击波(ESW)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将46例III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1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低能量级别ESW治疗,每次治疗时ESW冲击数量为2 000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0次);对照组接受模拟ESW治疗,期间ESW治疗仪无能量输出。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治疗结束后4周时进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并同时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NIH-CPSI总分、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排尿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改善(P&rt;0.05);对照组患者此时NIH-CPSI总分及各亚类评分也呈现与治疗组类似的变化趋势。在治疗结束后4周时随访发现,治疗组NIH-CPSI总分及其疼痛评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对照组NIH-CPSI总分及其各亚类评分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组在治疗1个疗程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时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 结论ESW可明显缓解IIIB型前列腺炎患者疼痛程度,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创面的治疗护理是临床伤口工作中的重难点,近年来国外针对慢性创面的伤口管理方案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即“伤口床准备”理论,成为慢性创面护理的指导性理论。本文对此理论的内容、发展和实践应用进行扼要介绍,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升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创面,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严峻问题,对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慢性创面的治疗过程中,多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换药治疗等、调节全身营养状态,处理基础疾病、物理和手术治疗。传统敷料功能过于单一,并不能满足慢性创面愈合过程的需要。新型功能性敷料应运而生,新型弥补传统敷料之缺陷,通过总结新型功能性敷料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对临床研究新型功能性敷料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背景:已经证实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是确定的,关于其作用机制有不同的解释,尚未完全明确.目的:介绍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第一、二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HighWire、Springer数据库公开的截止到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chronic plantar fasciiti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application",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纳入标准:内容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有关.排除标准:较陈旧和重复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到65篇相关文献,25篇文献符合标准,其中4篇是综述和述评类文献,其余均为关于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的研究的文章.资料综合:①作用机制:有人认为高能量冲击波选择性地破坏了无髓鞘的感觉神经纤维;而低能量冲击波则可使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肽类物质的释放,在局部产生神经源性炎症反应,进而抑制了感觉神经末梢的传导.并可引起大脑局部血流的改变,调整疼痛记忆,使对局部疼痛刺激反应的减少,从而起到了长期镇痛作用.②临床应用:有许多关于近期、远期疗效、不同能量等级的疗效以及使用局麻药物、跖筋膜的厚度、治疗位置的选择等对疗效的影响的报告.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有确定的疗效的,不同的临床应用方法可影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对五谷虫清创疗法作为治疗慢性感染性创面的一种生物疗法,其成本低、愈合快、适用人群广泛。对五谷虫清创疗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用机制以及配合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