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周期不同获卵数胚胎移植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2756个周期,按获卵数分为五组(A组获卵数≤5枚,B组获卵数6-9枚, C组获卵数10-14枚,D组获卵数15-19枚, E组获卵数≥20枚),比较五组之间全胚冷冻率、取消周期率及新鲜胚胎移植率;分析每组卵裂期移植与囊胚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①全胚冷冻率五组之间两两相比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取消周期率E组与其他四组相比分别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鲜胚胎移植率D组、E组与其他三组两两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卵裂期优胚率A组最高(44.38%)与其它四组比较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囊胚形成率E组最高(63.50%)与其它各组比较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胚胎利用率A组最高(73.00%)与其它四组比较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子利用率A组最高(54.12%),与其它四组比较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临床结局比较:临床妊娠率比较,囊胚期移植与卵裂期移植五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种植率比较,B组和C组囊胚期移植显著高于卵裂期移植,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的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获卵数≥15枚,养囊胚全胚冷冻,患者更获益;获卵的种植率数在6-14枚,选择囊胚期移植有更好的临床结局;获卵数≤5枚,选择卵裂期移植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效孕激素下超促排卵(PPOS)和微刺激两种方案在卵巢功能减退患者(DOR)中的促排卵效果和全胚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临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辅助生殖技术的431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POS方案组209例,微刺激组222例,比较两组的促排卵实验室结局和全胚冷冻后FET的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PPOS组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微刺激组[3.63(2.40,5.46)U/L vs.7.07(4.04,11.92)U/L,P0.05],PPOS组取消取卵率低于微刺激组(1.44%vs.7.21%,P0.05),PPOS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均高于微刺激组(P0.05)。全胚冷冻后行复苏移植,PPOS组临床妊娠率(29.17%)和胚胎着床率(14.63%)略高于微刺激组(19.70%和12.5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OS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OR=6.79,95%CI 1.15~40.06,P=0.035)。结论对于DOR患者,PPOS方案较微刺激方案可减少取消取卵率,并可获得更多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累积胚胎提供更多移植机会。PPOS方案可作为DOR患者行IVF-ET辅助生殖技术时促排卵方案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轻、卵巢储备正常女性黄体期长方案中最佳获卵数范围,以取得最佳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卵巢储备正常的1 5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5组:A组(4~6枚)、B组(7~9枚)、C组(10~12枚)、D组(13~15枚)、E组(≥16枚),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可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倾向全部胚胎冷冻率、无可利用胚胎取消周期率和累积妊娠率及活产率等。结果:1各组受精率、卵裂率、无可利用胚胎取消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鲜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C组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获卵数的增加,可利用胚胎数增加,因OHSS倾向全部胚胎冷冻率显著增加。可利用胚胎率E组显著低于其他4组,D组显著低于B组(P0.05)。累积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A组显著低于C组、D组及E组,B组显著低于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E组全部胚胎冷冻后首次复融移植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移植周期(P0.05)。结论:行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卵的年轻患者,获卵数为10~12枚时,在获得理想妊娠结局的同时,能够降低OHSS的风险,是理想的获卵数范围。当获卵数≥16枚时,全部胚胎冷冻后择期行复融移植能够取得更理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P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191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GnRH-a长方案85个周期(A组),拮抗剂方案106个周期(B组),比较组间的临床资料及助孕结局。结果:A组的hCG注射日内膜厚度、获卵数、MII卵子数、可移植胚胎数、活产分娩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移植周期妊娠率均高于B组,A组的周期取消率、流产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长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标准长方案可提高患者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活产分娩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囊胚玻璃化冷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且因OHSS高危倾向行全胚玻璃化冷冻复融移植周期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冷冻和培养方式分为A组(复融胚胎移植,784例)、B组(复融囊胚移植,199例)和C组(复融胚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124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IVF治疗的妊娠结局。结果:C组患者中3例因未形成囊胚而取消周期,其余121例患者移植后有33枚囊胚需再次冷冻。3组患者的平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B、C组患者的种植率、妊娠率、多胎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平均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均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对可能发生OHSS的全胚冷冻患者,胚胎个数较多时,行囊胚培养后玻璃化冷冻,择期复融移植能提高患者的种植率和妊娠率,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费用,是目前最佳的冷冻策略和最有益的冷冻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育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的PCOS不孕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组(A组)为PCOS不孕患者120例132周期,对照组(B组)为双侧输卵管梗阻不孕患者343例382周期,比较两组HCG日雌二醇(E2)、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周期取消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PCOS患者根据BMI分为正常体重组(C组)及超重组(D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A、B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HCG日E2水平、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Gn用时较长,获卵数较多,受精率、卵裂率较高,优质胚胎数较多,种植率较低,OHSS发生率、周期取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Gn总量较多、用时较长,HCG日E2峰值较低,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较少,受精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较低,流产率、周期取消率及OHSS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是PC0S不孕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应积极预防OHSS;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超促排卵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全部胚胎冷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胚胎移植的525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3个周期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72个周期为同期的复苏胚胎移植周期。纳入的促排卵方案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组(A组)和GnRH-a短方案组(B组)。分别比较两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以及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复苏胚胎移植周期中2种方案妊娠结局。结果 A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A1组)和FET周期(A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95%和47.71%(P0.05);B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B1组)和FET(B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94%和46.30%(P0.05);A1组和B1组的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平均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A2组和B2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ET并不能显著改善长方案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但可显著提高短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提示短方案患者可考虑采用全部胚胎冷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胚冷冻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第3天(D3)卵裂期胚胎,第5、6天双囊胚及单囊胚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研究所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孕患者,以全胚玻璃化冷冻FET周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D3胚胎移植组(A组,n=456);双囊胚移植组(B组,n=106);单囊胚移植组(C组,n=402)。比较3组之间基本资料、IVF治疗的妊娠结局。结果 与A组比较,B、C两组患者平均冷冻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少,移植周期率低,而种植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平均移植胚胎数亦少于B组,而B组临床妊娠率、最初周期妊娠率高于A、C两组,C组多胎率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期流产率显著性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全胚冷冻患者,当D3可利用胚胎个数≥4时,囊胚培养后玻璃化冷冻,择期FET周期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是目前最佳的冷冻策略和最有益的临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常规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长方案IVF/ICSI-ET治疗的1381例PCOS患者,根据BMI分为4组:A组(低体重组,BMI18.5);B组(正常体重组,18.5≤BMI23.9);C组(超重组,24≤BMI27.9);D组(肥胖组,BMI≥28)。分别比较各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D组促排周期取消率高于B组(2.78%vs.0.30%,P0.001),D组与C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量和时间显著多于B组与A组(P0.001),D组胚胎种植率(24.04%)与临床妊娠率(36.27%)明显低于A、B和C组(P0.01);D组活产率(26.44%)明显低于B与C组(P0.01);B组h 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浓度最高,获卵数最多(P0.001),4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BMI升高,PCOS患者IVF/ICSI-ET助孕过程中Gn使用时间延长、用量增加。体重低于或高于正常者获卵数减少。PCOS伴有肥胖者行IVF/ICSI-ET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降低,对妊娠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排卵正常女性月经周期长短是否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鲜胚移植活产率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一科行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所有鲜胚移植周期,在排卵正常患者中,比较活产组与非活产组临床资料,对影响活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判断月经周期与活产率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活产组(周期数=462周期)与非活产组(周期数=807周期)相比,两组在年龄、月经周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月经周期延长,鲜胚移植活产率增加6%(HR=1.06,95%CI 1.01~1.10,P=0.014);基于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对月经周期进行分组,月经周期处于28~35d的患者与月经周期28d的患者相比,活产率增加36%(HR=1.36,95%CI 1.02~1.81,P=0.036)。结论月经周期是影响鲜胚移植活产率的独立因素,并且月经史可作为一个简单有效的指标预测IVF-ET鲜胚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方案与温和刺激方案在不同获卵数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有效的、适合个性化的促排卵方案。方法:选择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1560例无输卵管积液、无子宫内膜息肉及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18个(98例),B组获卵数5~17个(1219例),C组获卵数≤4个(243例)。分别比较各组中使用长方案和温和刺激方案患者移植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在A组和C组中长方案和温和刺激方案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这2组中长方案使用促性腺激素(Gn)的量和天数均比温和刺激方案显著增多(P0.05),而A组中长方案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高于温和刺激方案(P0.05),C组两种方案均无一例发生OHSS。在B组中,长方案与温和刺激方案相比,使用Gn的量和天数均比温和刺激方案显著增多(P0.05),但是长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和受精率显著高于温和刺激方案(P0.05)。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获卵数适中者更适合使用长方案,然而获卵数多者和获卵数少者使用温和刺激方案,是一种经济的、有效的、有利于患者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时,卵巢低反应(POR)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的334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nRH-a长方案、改良长方案及拮抗剂方案三种超排卵方法,分析其获卵数与妊娠率、活产率的关系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三种促排卵方案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51.5%、57.1%和37.5%)及活产率(分别为45.5%、42.9%和3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4枚临床妊娠率(36.4%)与获卵数4枚的患者妊娠率(5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活产率(9.1%)较后者(41.3%)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是PCOS患者获卵数4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BMI是导致PCOS卵巢低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对高体质量PCOS超排卵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部胚胎冷冻保存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刺激方案IVF-ET共483个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时机不同分为A组(新鲜胚胎移植组,275个周期)和B组[全部胚胎冷冻保存首次冷冻胚胎复苏移植术(FET)组,208个周期],比较组间患者的年龄、基础FSH、不孕年限、扳机日优势卵泡数目、内膜厚度、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结果:A组扳机日内膜厚度和获卵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基础FSH、Gn总量、扳机日优势卵泡数、扳机日雌二醇(E2)和孕酮(P)值、可利用胚胎数、移植周期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使用微刺激方案助孕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全部胚胎冻存择期进行FET可以改善其助孕结局,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助孕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胚胎复苏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冻胚移植(FET)的206对夫妇共248个周期,根据解冻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对照组):排卵后2~3d或注射黄体酮3~4d后解冻,培养2h移植;B组(实验组):提前1d解冻,培养20h移植。比较各组间患者一般资料、复苏胚胎存活率、完整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流产率。结果:A、B组间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继发不孕所占比例、第3日冷冻胚胎比例、冷冻胚胎数、移植时内膜厚度、优胚数、胚胎复苏存活率、完整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均未见差异,而B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显著高于A组(46.36%、25.29%vs30.88%、13.54%,P<0.05),组间流产率未见差异。过夜培养后有胚胎生长组临床妊娠率高于无生长组(49.47%vs26.67%,P>0.05)。结论:冻胚移植周期中提前解冻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长方案取卵后立刻冻胚移植(FET)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的390个周期,均采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IVF治疗,因鲜胚移植失败或全胚冷冻而要求FET。按FET时间不同分组:立刻FET组,即取卵后第一次月经来潮开始子宫内膜准备FET;延迟FET组,即取卵后至少等待1个月及以上再行子宫内膜准备FET,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390个FET周期中,立刻FET组128个周期,延迟FET组262个周期,两组的胚胎种植率(45.9%vs 43.8%)、生化妊娠率(75.8%vs 69.5%)、临床妊娠率(64.1%vs 59.5%)和持续妊娠率(56.3%vs 5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刻FET与延迟FET的临床妊娠率无差异,没有必要推迟FET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及全胚胎冷冻移植的背景下,探讨诱发排卵日内源性孕酮(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PCOS患者行IVF/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促性腺激素(gonadtropin,Gn)联合孕激素的超促排卵方案,取卵后全部胚胎冷冻,择期行FET,根据诱发排卵日P水平分为A组(P1.0μg/L,n=125)和B组(P≥1.0μg/L,n=55),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Gn总用量(1950.8±384.5 IU vs 1931.2±308.9 IU)及周期治疗时间(11.2±1.4 d vs 11.1±1.1 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诱发日直径14 mm卵泡数(14.1±7.7 vs21.0±10.3)、获卵数(14.0±7.8 vs 24.1±10.3)、成熟卵数(12.1±7.1 vs 21.1±9.0)、正常受精卵数(9.8±6.1 vs 16.8±8.2)及冷冻胚胎数(5.3±3.6 vs 7.2±3.4)均较B组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熟卵率、正常受精卵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FET的前提下,高孕激素超促排卵过程中诱发日内源性P水平的升高提示卵巢反应良好,对PCOS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不同手术处理方式及术后积水复发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分组数据,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期间因输卵管因素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939例不孕患者的资料,按IVF-ET前每位患者的输卵管积水处理方式分为手术组(A组,n=533)和未处理组(B组,n=406)。手术组又分为输卵管近端结扎组(A1组,n=311)、输卵管造口组(A2组,n=113)和输卵管切除组(A3组,n=109),每例患者仅纳入本研究时间段内第一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效果,比较积水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对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A组的临床妊娠率(50.7%)和活产率(91.1%)均高于B组(40.4%,77.4%)(P0.05);A组的异位妊娠率(3.7%)明显低于B组(12.8%)(P0.05);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的获卵数、获胚胎数、优质胚胎数A、B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1组、A2组及A3组间IVF-ET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OH过程中获卵数、获胚胎数、优质胚胎数3个亚组间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通过手术处理可以提高其IVF-ET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降低异位妊娠率,并且进行输卵管造口、结扎、切除的不同处理对于IVF-ET结局和卵巢储备功能均无统计学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宫黄体酮(MPA)降调在40岁以上高龄妇女体外受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生殖中心实施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授精(IVF/ICSI)治疗的40岁以上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采用MPA垂体降调节(A组),126例采用GnRH-a短方案者(B组),并对A组中36例(A1组)前一周期采用其他促排方案因无可移植胚胎或胚胎移植后未孕者(A2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比较两组及A组自身对照的促排卵及IVF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Gn用量和天数、HCG日≥14mm卵泡数、HCG日E_2及LH水平、获卵数、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数、取卵周期取消率、无可利用胚胎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出现早发LH峰比例为4.35%,显著低于B组(15.87%)(P0.05)。A1组的成熟卵率及优质胚胎率(84.17%vs 68.82%)均显著高于A2组(71.03 vs 44.78%)(P0.05),早发LH峰率则显著低于A2组(0 vs 33.33%)(P0.05)。结论:MPA降调节能有效降低40岁以上女性超促排卵过程中早发LH峰发生率,获得更多的成熟卵数及优质胚胎,为高龄患者提供了一个简便、经济、高效,患者依从性好的垂体降调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龄不孕女性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微量短效Gn RH-a长方案及常规短方案的促排卵效果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602例≥35岁不孕患者682个周期IVF/ICSI-ET临床结局,按促排卵方案分为微量短效Gn RH-a长方案组(172个周期,A组)和常规短方案组(510个周期,B组),再以年龄段分层(35~37岁,38~39岁及≥40岁),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两种促排卵方案的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A组Gn用量、Gn使用天数显著高于B组(P0.05),MII卵数、优质胚胎率、胚胎移植数、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临床妊娠率、活产率(36.1%vs 29.8%;28.5%vs 23.3%;P0.05)有改善趋势;尤其在35~37岁及38~39岁患者中,A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52.89%vs 47.16%,50.14%vs47.97%;41.7%vs 36.7%,36.4%vs 22.2%;35.0%vs 29.2%,24.2%vs 15.7%;P均0.05)均有明显改善趋势。结论:≥35岁不孕女性微量Gn RH-a长方案临床结局有改善趋势,可作为高龄不孕女性,尤其是35~39岁不孕患者的有效促排卵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一黄体支持剂量时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采用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并采用相同剂量黄体支持的冻融胚胎移植(FET) 233例患者资料,其中自然周期121例,激素替代周期112例。比较不同内膜准备方案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比例、ICSI比例、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及活产率等。结果:自然周期组年龄大于激素替代周期组(31. 99岁vs 30. 89岁),BMI(21. 35 kg/m2vs 22. 23 kg/m2)、PCOS/排卵障碍比例(4. 13%vs 19. 64%)小于人工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移植胚胎数、有优胚移植比例、胚胎种植率、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自然周期组和激素替代周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57. 85%vs65. 18%)、早期流产率(13. 04%vs 15. 28%)、晚期流产率(1. 45%vs 4. 17%)、早产率(28. 81%vs36. 21%)、活产率(85. 51%vs 80. 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足量黄体支持的情况下,在冻融胚胎移植中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均可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