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手术、麻醉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围手术期膈肌功能障碍(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 DD),膈肌超声监测可以准确测量膈肌的厚度和活动度,精准反映围手术期膈肌功能改变,帮助麻醉医师早期甄别DD患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文章对膈肌超声监测在围手术期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膈肌超声监测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2.
董雪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2):1228-1230
<正>临床上机械通气常应用于呼吸衰竭、危重症患者以及全麻手术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对于需脱离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来说,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对其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过早的拔管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甚至再插管等不良结果,而延迟拔管使患者气管阻塞、气管狭窄引起肺炎,进而预后较差。因此,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仍然是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长时间机械通气可影响膈肌功能,导致膈肌萎缩、收缩功能障碍,成为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entilat  相似文献   

3.
日间手术涉及的手术种类越来越多,肌松药是日间手术麻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药效个体差异大且可能导致残余肌松,严重危害日间手术患者的健康。文章综述了临床常用和有应用前景的肌松药、肌松拮抗剂,讨论了不同日间手术对肌松的需求和肌松监测技术,以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肌松管理。  相似文献   

4.
小儿与成人对肌松药的反应不同。由于不同年龄范围小儿的神经肌功能不同,婴儿和儿童的肌松药用量及药效也存在差异。儿童一般较婴儿和成人达到同样效果所需的肌松药的剂量偏大。儿童肌松恢复的时间比其他任何年龄的病人都迅速。在小儿麻醉中肌松药的追加剂量应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调整。新型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和米库氯铵现已在小儿麻醉中得以安全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肌松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与成人对肌松药的反应不同。由于不同年龄范围小儿的神经肌功能不同,婴儿和儿童的肌松药用量及药效也存在差异。儿童一般较婴儿和成人达到同样效果所需的肌松药的剂量偏大。儿童肌松恢复的时间比其他任何年龄的病人都迅速。在小儿麻醉中肌松药的追加剂量应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调整。新型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和米库氯铵现已在小儿麻醉中得以安全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瞳孔直径和瞳孔位移都受到中脑核的调控,临床医师能够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反应评估中脑功能[1],但在全身麻醉期间,瞳孔反应非常细微难以定量。尽管许多学者认为瞳孔测量可以揭示人体对对阿片类药物和有害刺激的反应,但并没有在临床麻醉和危重症医学中广泛应用[2]。而新技术的出现如便携式红外瞳孔仪提供了客观测量瞳孔大小和瞳孔反射的方法[3]。  相似文献   

7.
8.
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急性肠梗阻术后机械通气24 h和48 h的膈肌功能恢复情况。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67例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根据机械通气后有无合并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在机械通气24 h及48 h收集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膈肌超声检查记录膈肌偏移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对比分析不同时间各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脓毒症组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较非脓毒症组显著延长(t=3.096、4.796,P<0.01)。机械通气24 h,脓毒症组的DTF低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9,P<0.001),两组间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48 h后,脓毒症组的DTF和DE均较非脓毒症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2.897,P<0.01);此外,两组DTF和DE也均较机械通气24 h降低(P<0.05)。DTF可作为评估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膈肌功能恢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超声作为一种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穿刺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椎管内麻醉是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超声能够清楚地显示椎管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使椎管内麻醉走向精准化具有重大意义。用超声在椎管内麻醉穿刺前扫描,可预测穿刺的困难程度、定位穿刺点、测量穿刺深度,从而提高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实时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穿刺能实时地观察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使麻醉穿刺全程可见;将超声应用于困难椎管内穿刺及小儿椎管内穿刺,可降低多次穿刺带来的并发症及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胃部超声技术评估胃内容物的性质以及胃液量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学习曲线短等优点。胃排空延迟患者在围术期有着更高的反流误吸风险。目前胃部超声技术多应用于不存在明显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对于某些存在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的患者,胃部超声在评估胃内容物性质和量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胃部超声技术在一些常见的胃排空延迟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胃部超声技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支持方式,而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 lung injury, VILI)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目前,围术期可视化应用蓬勃发展,可视化技术可以优化机械通气流程,进行个体化麻醉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和手术条件,已成为精准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肺部超声(lung ult...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系统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80年代初由Schuttler首先报道。在1990年由Kenny和white改进。TCI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通过靶控输注来输送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其他类麻醉药的标准输注系统。现今,TCI技术已经变成麻醉从业人员的一项常规麻醉技术。现将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对布比卡因致命性心脏毒性作用的认识,新型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使用趋势。本文就罗哌卡因的理化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疝针在胸腔镜膈肌手术的应用技巧与实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胸腔镜治疗胸壁膈肌缺损型膈疝4例、膈膨升2例中,应用疝针行膈疝直接缝合、补片缝合,或膈肌折叠间断缝合。结果全部手术顺利,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4~92 h,中位数5 h。2例膈疝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2天拔管。1例膈膨升有少量胸腔积液。出院前均复查胸片及B超,未见异常。随访1~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利用疝针可以在胸腔镜下完成胸壁膈肌缺损的膈疝修补和膈肌折叠术。  相似文献   

15.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腹腔镜已在妇科、胃肠道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腹腔镜手术存在CO2气腹所致的腹腔内高压和CO2吸收入血所致高碳酸血症以及手术结束时腹内压骤降引发的类似缺血-再灌注损伤,另外,手术体位的变化也参与机体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影响机体的内稳态。  相似文献   

16.
我科分别于1994年和2000年引进2台美国产袖珍式超声多普勒血流仪(ultrasonic Doppler flow detector),外接笔式探头(型号分别为D-900和811—B),最初主要用于探测冠状动脉桥血流是否通畅,但该仪器还能很好地解决麻醉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吸入麻醉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吸入麻醉简史 1540年Valerings合成乙醚,在Cordus和Paracelsus的有关著作中提到乙醚有消除疼痛的作用.1772年Pristley发现氧化亚氮(笑气),1778年Davy证明氧化亚氮有镇痛作用.1818年Faraday发现乙醚的麻醉作用.1831年分别由Vonliebig、Guthrie和Sanbeiren发现氯仿.  相似文献   

19.
1吸入麻醉简史 1540年Valefings合成乙醚,在Cordus和Paracelsus的有关著作中提到乙醚有消除疼痛的作用。1772年Pfstley发现氧化亚氮(笑气),1778年Davy证明氧化亚氮有镇痛作用。1818年Faraday发现乙醚的麻醉作用。1831年分别由Vonliebig、Guthfie和Sanbeiren发现氯仿。1842年美国乡村医生Long使用乙醚吸入麻醉给患者做颈部肿物手术成功,是试用乙醚作临床麻醉的开创者,只是因为地处偏僻一直到1849年才予报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