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异常是导致蛋白质内稳态失控的重要因素。而在该过程中,负责移除蛋白底物泛素链的去泛素化酶至关重要,其活性或表达异常可造成关键致癌/抑癌蛋白的功能变化,直接或间接导致肿瘤发生发展和恶性演进。基于此,靶向去泛素化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发现及研究已经成为抗肿瘤候选药物的热点领域之一。本综述将重点介绍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尤其是去泛素化酶对肿瘤的调控作用和机制,介绍去泛素化酶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并针对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展开讨论,为基于去泛素化酶的抗肿瘤新策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在肝细胞中对凋亡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HepG2.2.15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的细胞;转染组转染si-USP7,阴性对照组使用10%siRNA-mate转染试剂进行处理,各组均处理72 h。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USP7、P53、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SP7、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核心e抗原(HBeAg)的表达量。结果 对照组、转染组、阴性对照组USP7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74±0.01,1.00±0.06和1.73±0.01;P5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94±0.01,0.81±0.03和1.92±0.01;Bax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6.28±0.04,1.81±0.16,6.26±0.04;蛋白结果的趋势与基因一致。以上3组的HBV-DNA表达量分别为(1032.68±2.96),(...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构建包含小鼠干扰素调节因子3(mIRF-3)基因启动子的质粒,并评价其启动子活性。方法以小鼠全血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mIRF-3目的片段,亚克隆此片段至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多克隆位点,构建含mIRF-3启动子的重组报告质粒pmIRF-3。将pmIRF-3、pGL3-basic和pGL3-control质粒分别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后,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计算相对活性单位(RLU)。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报告质粒pmIRF-3。与pGL3-basic组相比,pmIRF-3、pGL3-control组RLU明显增加(0.443±0.113vs.18.907±3.335、25.704±5.850)(P<0.01)。mIRF-3启动子区域内存在AML-1a、E2F、MZF1、CdxA、OCT-x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 mIRF-3转录起始位点附近1479bp序列在NIH3T3细胞中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索去泛素化酶USP37和USP46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固醇调控元件(S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4-SRE-luc,利用去泛素化酶基因表达库筛选去泛素化酶,采用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观察去泛素化酶活性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a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去泛素化酶和SREBP-1a的相互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了pGL4-SRE-luc,可以响应细胞内低脂应激以及SREBP介导的基因转录。经筛选发现去泛素化酶USP37和USP46能显著上调SRE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与空载体相比,在低脂浓度下USP37能显著上调SRE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P <0.05),并显著上调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基因和脂肪酸合酶(FASN)基因的表达(P <0.05),而其酶活突变克隆USP37 C350S上调作用不显著(P <0.05),USP37与SREBP-1a存在相互作用。USP46及其酶活突变克隆USP46-C44S均上调SRE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和SREBP下游靶基因SCD的表达(P <0.05),而USP46与SREBP... 相似文献
8.
摘要:CD4+ T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能够分化为多种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人体免
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CD4+ T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D4+ T细胞各亚群平衡失衡、
功能亢进及细胞因子的异常活化造成的骨髓损伤是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CD4+ T细胞
各个亚群的细胞分化调节,分析CD4+ T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亚群平
衡的恢复提供治疗思路。本文拟从CD4+ 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等方面阐述CD4+ T细胞免疫异常对再障机制及治疗
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S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USP4和MMP2的表达。结果 USP4和MMP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4%,44.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0%,4.3%。它们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0%,90.7%,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7.5%,56.1%。在浸润深度≥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2.2%,83.8%,在<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为29.2%,37.5%,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且USP4和M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USP4和MMP2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撒启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8):46-4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8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并对2组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及护理后焦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缓解风心病患者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心脏病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是一种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的后遗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大约30%~45%的风湿热(Rheumaticfever,RF)患者会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这就提示风湿性心脏病可能存在着个体易感性的差异。对RHD易感性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为RH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及新的分析技术问世,RHD遗传易感性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知多种遗传基因与人类RHD易感性有关联,例如白细胞抗原(HL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某些易感基因与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相关,本文主要就近年来RHD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的特点和死因。方法对5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侵害二尖瓣的比例最高为85.8%,死亡率为30.4%,多瓣同时受累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心力衰竭引起的死亡率最高为64.7%。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最主要侵害二尖瓣;多瓣同时受累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心力衰竭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孕妇的心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风湿性心脏病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者占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的63.3%,以二尖瓣病变为主。心功能Ⅰ~Ⅱ级者多能维持妊娠到足月,平均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好于心功能Ⅲ~Ⅳ级者(P〈0.05)。所有心功能Ⅲ~Ⅳ级和大多数心功能Ⅰ~Ⅱ级者均行剖官产终止妊娠。风心病患者心脏手术后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在心功能相同的情况下,无论孕妇有无心脏手术史,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孕前手术矫治,积极改善心功能,孕期严密监护,心功能Ⅰ~Ⅱ级者能顺利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避免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5.
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为观察组,选择中青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对于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严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行6 min步行实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评价心功能及心室结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长,LVEF明显增高,LVESd、LVEDd明显减小,且研究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并对改善心功能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致脑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观察组)和64例无风湿性心脏病病史脑栓塞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风湿性心脏病脑栓塞患者发病年龄轻,观察组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和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所占比例高,观察组TACI和PACI占86.5%,对照组TACI和PACI占68.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临床预后较差,应早期积极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引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口服,始服剂量为12.5 mg,2次/d,每2周剂量加倍直至目标剂量.半年随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心率、舒张压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安全简便,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血清浓度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血清浓度的检测方法 ,探讨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ose bindinglectin ,MBL)血清浓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亲和色谱法提取纯化人MBL蛋白 ,免疫新西兰兔获取兔抗人MBL抗血清 ,ELISA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鉴定其效价和特异性。ELISA方法检测 6 5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和 5 1名正常人的血清MBL浓度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抗血清效价为 1∶32 0 0 ,Westernblot方法鉴定该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人血浆中MBL蛋白 ,在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0 0 0处显示单一条带。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和正常人血清MBL浓度分别为 (1 2± 0 7)mg/L和 (1 5± 0 9)mg/L ,(P <0 0 5 )。以平均症状出现年龄为界 (34 0岁 )分为大小两个症状出现年龄组 ,其血清MBL浓度分别为 (1 5± 0 8)mg/L和(0 8± 0 5 )mg/L ,(P <0 0 1)。结论 血清MBL水平低下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一个易感因素 ,同时也可能是病情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10例 ,测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8小时 ,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有明显下降。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早期肺血流动力学即有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