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Ⅰ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垂直及水平位置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水平向位置及舌骨垂直向位置的测量指标均增大,多数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Ⅰ类错畸形经过两年的拔牙矫治后舌骨位置趋于较后下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Ⅰ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垂直及水平位置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水平向位置及舌骨垂直向位置的测量指标均增大,多数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Ⅰ类错畸形经过两年的拔牙矫治后舌骨位置趋于较后下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矫治前后双(牙合)平面的变化。方法 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19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均拔除了第一双尖牙,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前后(牙合)平面等的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牙合)平面(AOP-FH)矫治前为(10.50±2.59)°,矫治后为(13.1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合)平面(POP-FH)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矫治后后(牙合)平面较稳定,前(牙合)平面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与上前牙内收,相对伸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24例10~14岁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win block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头影测量软硬组织的变化.认为Twin block治疗恒牙初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可以减小覆盖,覆合,改善牙(牙合)关系并有效的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21~49岁)进行了矫治,其中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4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恒牙列骨性Ⅱ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颊廊及侧貌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为骨性Ⅱ类错[牙合]拔牙矫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01~2017-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拔牙矫治的恒牙列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15例,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矫治前后患者牙颌颅面结构变化,游标卡尺测量矫治前后上颌模型牙弓长度、宽度的变化,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测量分析矫治前后患者正面微笑像变化。分析矫治前后颅颌牙面软硬组织,牙弓宽度、长度以及正面微笑像颊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矫治后,患者SNA角、ANB角、U1-NA角、UL-E和LL-E较治疗前降低,NLA角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牙弓中段宽度(UPP)、上颌牙弓后段长度(UPD)、上颌牙弓后段宽度(UMM)和上牙弓全段长度(UAD+UPD)指标均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矫治后正面微笑像口角宽度(Ch to Ch)、正面微笑像颊廊宽度之和(BC)及正面微笑像双侧颊廊比率(BCR)水平增加,正面微笑像上颌可见牙列宽度(Va to Va)水平降低,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PP变化与BC和BCR变化呈负相关(P<0.05);UAD+UPD变化与UL-E变化呈正相关(P<0.05);Ch to Ch变化与U1-NA和UL-E变化呈负相关(P<0.05);BC变化与SNB角呈正相关(P<0.05)。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后牙弓长度变化与侧貌凸度改善密切相关,牙弓中段宽度减少可能会引起正面微笑时颊廊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24例10~14岁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win block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头影测量软硬组织的变化.认为Twin block治疗恒牙初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可以减小覆盖,覆合,改善牙(牙合)关系并有效的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  相似文献   

8.
Twin block矫治安氏骨性Ⅱ类错(牙合)软硬组织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例10~14岁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win block进行矫治.治疗前后拍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头影测量软硬组织的变化.认为Twin block治疗恒牙初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可以减小覆盖,覆合,改善牙(牙合)关系并有效的改善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拔牙矫治及相关肌功能训练在改善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正畸后微笑美中的作用。方法 20例恒牙期Ⅱ类骨面型患者,在拔牙设计,直丝弓矫治技术应用技术同时,配合相关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应用Adobe Photoshop CS7软件对矫治前后微笑相进行定点和测量(包括上前牙曲度、下唇曲度、颊廊、微笑宽度、微笑高度、上下前牙暴露量、微笑弧及上唇曲度形态等),应用SPSS17.0软件对矫治前后颅颌面结构及微笑相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曲度增大,颊间隙比率和上切牙比率有所增加,下切牙暴露量减少,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理想笑弧和上唇曲度向上的例数明显增加,平坦笑弧和向下的上唇曲度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U1-SN角变化与上牙曲率变化呈负相关,SN-MP角变化与颊旁间隙比率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恒牙列Ⅱ类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并配合微笑美肌功能训练各项微笑美指标矫治后均有所改善,其中颊廊与面下1/3高度相关,笑弧与上前牙唇倾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患者往往开唇露齿,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及心理健康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常伴有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上气道形态在呼吸功能、言语功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气道形态和颅颌面形态结构之间关系密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颌面骨骼结构,上气道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样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该文针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上气道特征以及不同的矫治方法对上气道形态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