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选自该院血透室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血透患者进行研究,一组为内瘘组24例,采用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另一组为导管组22例,选择因各种原因不能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而采用经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进行血透的患者.比较两组进行血透的血流量、并发症及尿素下降率(URR)及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分析判断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透析方法临床效果:导管组KT∕V为(1.24±0.12)、URR为(62±10.30)%,内瘘组KT∕V为(1.23±0.14),URR为(63±9.70)%,(P分别为0.862、0.804,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导管组感染4例、栓塞2例,内瘘组感染1例、栓塞3例,(P=0.074、0.891,P>0.05),两组在感染、栓塞等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尚有适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能即时使用、对心功能的影响小的优点.结论 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可用于血液透析,对于不能建立内瘘和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血透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手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带涤纶套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对照组行动静脉内瘘透析,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单根导管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CVP 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手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操作安全简便、透析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彭爱民 《医学综述》2014,20(18):3359-3361
对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不能维持长久血液透析的患者,目前多采用带涤纶套长期导管作为永久性血管通路,同时导管相关的感染、血栓栓塞、导管功能不良等并发症也一直是导致导管失功的主要原因。该文主要对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种类、材质、留置导管部位方法、导管的维护和使用以及并发症进行综述,探讨留置长期导管的经验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次数>2次、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血清白蛋白<35 g/L、尿素氮≥21.4mmol/L、血肌酐≥451μmol/L、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更高(P<0.001,P<0.05);感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穿刺次数>2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而血清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P<0.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穿刺次数>2次、留置时间≥30d、有合并症等,而患者血清白蛋白≥30 g/L是保护因素。临床上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预防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同时,应提高穿刺技术,减少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右侧颈部前路和中路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2年6月于我科行右侧颈部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患者42例.其中从右侧颈部前路植入的患者20例为A组,从右侧颈部中路植入的患者22例为B组,观察对比两组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局部出血、血肿;导管感染;导管堵塞)、透析中血流量及透析spKt/V值的影响.结果 两组的局部出血/血肿、导管感染、导管堵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pKt/V值、血流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从右侧颈部中路植入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透析中有较高的透析血流量及spKt/V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方案,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栓和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留置透析导管的感染并发症──病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2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透病人的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率为32%和4.95次/100个导管留置日,感染源有局部皮肤感染和导管感染,采用抗生素封管方法后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率减少至4.82%和0.19次/100个导管留置日。  相似文献   

10.
戴文萍 《求医问药》2011,(9):143-144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358例次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81例次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与护理的关系。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静脉次之,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增高;应用单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重视无菌操作规范,加强穿刺局部皮肤消毒,尽可能的选用单腔导管,避免不必要的装置,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可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346例CR-BSI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CR-BSI患者死亡62例,病死率为1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838,P=0.006)、糖尿病史(χ2=5.966,P=0.015)、感染后拨管时间(t=5.026,P=0.000)、是否入住ICU(χ2=6.885,P=0.009)、置管部位(χ2=5.468,P=0.019)、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χ2=4.731,P=0.030)、发生CR-BSI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t=3.556,P=0.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χ2=10.209,P=0.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χ2=22.668,P=0.000)、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χ2  相似文献   

12.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is a common but serious clinical complication, thu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n this problem should b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V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in senile patients and giv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ors. A total of 324 hospitalized senile male patients subjected to CVC were selected.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on age, underlying diseases, clinical medications, catheterization position and side, catheter retention time, and incidence of CV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complications. Basic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during catheterization and thrombogenesis were also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mong the 324 patients, 20 cases(6.17%) of CV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were diagnosed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V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in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P<0.01) and that in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P<0.05).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and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P>0.05). Previous venous thrombosis history(P<0.01), high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P<0.01),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level(P<0.05), and low albumin level(P<0.05) were found as risk factors or predictors of CV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in senile male patients. 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 was the most appropriate choice among senile patients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CV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Previous venous thrombosis history, high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vel, low HDL level, and low albumin level we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in predicting CVC-related venous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加强监控,为临床预防诊疗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 U内C RBS 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多数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有不同的耐药,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种属多样化,耐药率高,加强IC U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落实有效地持续改进措施,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耐药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中心静脉内置导管的老年患者CRI的发病情况。方法调查2008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老年患者96例。观察CRI发生率,患者的年龄、有无血液过滤对CRI的影响,导管留置位置与腔道数对CRI的影响,细菌、真菌培养的结果。结果96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发生CRI78次,CRI发生率为33.3%。两组年龄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接受血液过滤两组比较有差异。导管的位置与腔道数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CRI的发病率较高,置管时要慎重选择置管位置、尽量减少管腔数量、避免长时间置管,进行规范的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干预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360例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导管感染患者78例,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干预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总的感染率为:21.67%,其中股静脉、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感染率分别为33.33%、21.18%和18.60%,其中股静脉置管最高,锁骨下静脉最低(P<0.05)。②置管术后第1、2、3、4周末期时的感染率分别为13.33%、18.46%、24.76%和30.77%,结果显示导管留置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P<0.05)。③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为16.67%,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留置的33.33%。④导管留置后78次的感染中有38次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感染率为48.71%,有27次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感染率为34.61%,有13次为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6.67%。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各阶段的管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中的失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4例糖尿病肾病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长期导管患者,根据置管后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连续3次血流量低于200 ml/min,需要调整体位、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失功组和非失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带管透析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记录临时导管留置时间(TCT)、长期导管外接头位置(CCP)、长期导管种类(LCT)、肝素封管浓度(HC),尿素清除指数(Kt/V)、透析相关低血压(IDH)发生率、口服抗凝药物情况(OAD);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从中找出影响长期导管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34例,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失功)15例,长期导管失功率为44.1%,出现时间为16~752 d。导管障碍率为1.37例次/1 000导管日。失功组的hs-CRP、TCT明显高于非失功组,而外接动脉接头在导管内侧者的比例和采用纯肝素封管者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升高是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构成、带管透析龄、糖尿病病程、BMI、Hb、Hct、Plt、TC、TG、Alb、FBG、HbA1c、APTT、D-D,LCT、Kt/V、OAD、ID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失功率;临时透析管的留置时间、动脉外接头位置、肝素导管封管浓度等因素均可影响导管功能,hs-CRP升高是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