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CASTKA)与传统TKA技术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EMbase、CNKI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查找有关比较CASTKA与传统术式的临床试验研究报道。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查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设计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6篇,计算机导航组1003膝,传统方法组917膝。导航组下肢力线内翻或外翻3°以内的发生率高于传统组;胫骨和股骨假体冠状位对线内翻或外翻角在3°以内的发生率,导航组亦优于传统组。导航组在胫骨假体后倾角、股骨假体外旋角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技术相比计算机辅助系统能带来更佳的下肢力线和假体位置,但长期的临床疗效和CAS系统的临床效价比尚需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技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Springer Link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200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5月01日中关于计算机导航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纳入标准为初次TKA,且以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为实验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排除标准为数据可疑或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计算机导航与传统技术TKA术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最终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5篇。资料分析后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对术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度[MD =-0.03,95%CI(-0.60,0.53),P>0.05],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内/外翻角度>3°[RR=0.79,95%CI(0.60,1.05),P>0.05]、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度>3°发生数量[RR=0.78,95%CI(0.60,1.01),P >0.05]、术后股骨假体矢状位角>3°发生数量[RR=0.82,95%CI(0.49,1.39),P=0.47]、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角度[MD=-0.32,95%CI(-0.93,0.29),P>0.05]、术后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SFS)[MD=5.26,95%CI(-1.52,12.04),P>0.05]、术中失血量[MD =-17.23,95%CI(-46.43,11.97),P>0.05]及术后并发症[RR=1.29,95%CI(0.53,3.15),P=0.58]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导航组时间长于传统组[MD=13.4,95%CI(9.40,16.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肢机械轴角度[MD=-0.67,95%CI(-1.08,-0.25),P<0.01]、下肢机械轴内/外翻>3°发生数量[RR=0.60,95%CI(0.50,0.71),P<0.01]、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内/外翻角>3°发生数量[RR=0.50,95%CI(0.28,0.90),P <0.05]、术后胫骨假体矢状位角度[MD =-1.26,95%CI(-1.80,-0.72),P<0.01]、胫骨假体矢状位角内/外翻>3°发生数量[RR=0.61,95%CI(0.44,0.83),P<0.01]、术后股骨假体矢状位角度[MD=-0.64,95%CI(-0.84,-0.44),P<0.01]、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MD=1.89,95%CI(1.10,2.68),P<0.01]、术后膝关节活动度[MD=2.36,95%CI(0.79,3.93),P<0.01]的比较上,导航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的安装精确度,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虽然使用导航技术增加了手术时间,但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A-TKA)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CM-TKA)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15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查找比较RA-TKA和CM-TKA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后, 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 比较RA-TKA组和CM-TK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膝-踝角(HKA)、HKA偏倚值、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T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FC)、胫骨外侧组件角(LTC)、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法(K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449例患者, RA-TKA组221例, CM-TKA组2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A-TK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CM-TKA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MISTKA)与传统TKA技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Embase、CNKI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查找有关比较MISTKA与传统术式的临床试验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设计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1篇,微创组509膝,传统组459膝。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下肢力线、出血量、术后KSS评分和KSS功能评分方面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止血带时间微创组长于传统组。[结论]MISTKA创伤小,并发症、术后功能、下肢力线较传统TKA无显著差异,长期效果尚需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晓乐  杨自权  刘旭  张晋 《中国骨伤》2022,35(9):886-89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膝关节镜手术对随后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疗效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关于膝关节镜手术对随后的TKA疗效影响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估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TKA术后翻修率,再手术率,术后僵硬率,假体周围感染率,术后静脉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率及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182 815例,其中膝关节镜手术组6 998例,无膝关节镜手术组175 8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镜手术组与无膝关节镜手术组在TKA术后翻修率[OR=1.66,95%CI (1.37,2.00),P<0.000 01],再手术率[OR=2.31,95%CI(1.59,3.36),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篇Meta分析汇总相关研究结果,评价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差异。 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以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纳入标准包括研究对象为初次接受THA的患者、干预措施包含机器人辅助THA和传统THA等。排除标准包括单独的病例报告、结局指标没有量化或数据不完整的研究等。纳入比较机器人辅助THA和传统THA疗效的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分别使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和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16篇为队列研究,文献质量均较高。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THA比传统THA手术时间更长[均数差(MD)=15.23,95%置信区间(CI)(8.02,22.44),P<0.001],髋臼假体置入Lewinnek安全区的概率更高[比值比(OR)=5.47,95%CI(3.96,7.57),P<0.001],髋关节偏心距的差异更小[MD=-0.76,95%CI(-1.10,-0.43),P<0.001],下肢长度的差异也更小[MD=-1.47,95%CI(-2.12,-0.82),P<0.001]。而在并发症(P=0.10)以及髋臼假体的前倾角(P=0.40)与外展角(P=0.43)两个方面两组结果相似。 结论机器人辅助THA增加了手术时间,但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机器人辅助THA可提高髋臼假体置入的安全性,使下肢位置更合理,效果优于传统THA。  相似文献   

7.
吴昊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661-665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与常规手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应用三维骨建模Ceravision系统辅助人工全膝关节(CeraverFrance)置换21例(男5例,女16例),对比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资料,分析下肢力线重建和韧带平衡的结果;检查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与额面松弛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20例。结果Ceravision系统对下肢力线的测量和在膝内、外翻应力下的测量均较X线片更精确。所有患者均获得人工全膝关节胫、股骨假体的满意对位和韧带平衡。术后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ROM)平均屈曲115°;无异常的膝关节松弛度;无髌骨失稳和脱位等并发症。常规手术组的绝大部分也能获得假体的满意对位植入,术后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ROM)平均屈曲109.4°,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额面松弛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应用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优化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精确地截骨和三维对位,可以更好地反映假体旋转对位情况,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屈伸位下关节间隙不衡,保证良好的膝关节韧带张力与平衡稳定,避免髌-股关节并发症,取得比常规手术更合理的额面松弛度,术后的韧带平衡稳定更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RTKA)中髌骨假体保留与否的疗效差异。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RTKA中与是否保留髌骨假体疗效相关的文献,经特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临床评分、功能评分、SF躯体及心理评分、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Rev 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研究3篇,共计231例RTKA患者,其中保留髌骨假体组共154例,非保留髌骨假体组共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留髌骨假体组的临床评分(P=0.91)、功能评分(P=0.35)、SF躯体(P=0.39)及心理评分(P=0.13)与非保留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KA术中髌骨假体的保留与否对术后症状改善、功能恢复等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卓  孔祥朋  杨敏之  郭人文  宋平  吴东  陈继营  柴伟 《骨科》2020,11(4):269-273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于我科采用MAKO机器人系统辅助植入臼杯行THA手术治疗的79例(100髋)病人的临床资料,纳入机器人辅助组,并选择同一手术医师施行的80例(100髋)徒手THA病人纳入对照组,均采用标准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收集比较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相关信息,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髋臼杯位置、术后下肢长度差异(limb length discrepancy, LLD)、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ip Harris score, HHS)。结果 病人术后均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两组均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或翻修。机器人辅助组的手术时间为(95.92±15.64)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3.12±18.22)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9,P=0.001)。两组的术后HH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组的前倾角、外展角、LLD和偏心距差异分别为19.05°±5.03°、41.14°±3.66°、(2.87±3.75) mm、(3.34±1.79) mm,对照组分别为16.91°±5.48°、40.35°±6.57°、(4.23±3.12) mm、(3.98±2.04) mm;两组的前倾角和LL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的外展角和偏心距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组的手术假体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的比例更高(91% vs. 82%),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8,P=0.063)。结论 机器人辅助THA能够优化髋臼杯假体植入的精确性,不增加手术的并发症,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X线和CT对术后假体位置进行影像学分析,比较计算机导航关节置换术是否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方法从2010年1月到2011年2月,本组共对160例患者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其中70例实施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另外90例实施传统手术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下肢力线角度无明显差异。术后通过X线平片及CT对CFA、CTA、SFA、STA、FRA、PTA等角度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两周,通过影像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的CFA、CTA、SFA、STA、FRA、PTA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导航组术中出血多于非导航组(P<0.05)。非导航组手术时间比导航组手术时间短16min,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实验中,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并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本组研究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高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8例(60膝),其中男18例(20膝),女40例(40膝);年龄75~82岁,平均77.6岁。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5.0年,平均3.5年。患者HSS平均评分由术前(38.00±8.12)分升高至术后最终随访时(90.00±7.94)分,术后优良率达92.9%。6例出现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抗凝及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5膝)切口愈合障碍。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年膝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技术要点及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梅炯 《中国骨伤》2015,28(10):881-883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Knee osteoarthritis is the most common joint disease globally. As obesity and age rates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U.S., the demand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s expected to grow significantly by 2030. Ad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robotic-assisted (RA-TKA) aim to address this growing concern and improve patient quality-of-life. Since utilization of RA-TKA increased from 2010 to 2018, it is important to compare RA-TKA to conventional TKA (C-TKA) performance. This study compares RA-TKA to C-TKA in patient-reported WOMAC scores and objective range of motion (ROM) scores in eligible short-term (one-year or less) and long-term (one-year to fifteen-year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studies.MethodsA systematic review using the PubMed database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articles including RA-TKA, CA-TKA, C-TKA, WOMAC scores, and ROM scores.ResultsBetween RA-TKA and C-TKA, weighted analysis found significant effects in short-term (15.45, 95% CI: 4.96–25.94) and long-term (2.62, 95% CI: 0.62–4.61) WOMAC scores.ConclusionAs approximately 7–20% of C-TKA surgeries result in poor subjective outcomes, and with revision rates and the demand for TKA set to rise,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patient quality-of-life and cost effectiveness may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RA-TKA over C-TKA.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的比较髌股关节置换术(PF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的失败率,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行PFA或TKA的临床试验,提取数据,采用Meta—Analyst3.1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9个回顾性临床试验,髌股关节置换1599膝,全膝关节置换患267膝。总的PFA组(包括第一代、第二代PFA)失败率13.6%[95%CI(0.103,0.176)];TKA组失败率1.8%[95%CI(0.007,0.044)];第一代PFA假体失败率19%[95%CI(0.143,0.247)];第二代PFA假体失败率8.3%[95%CI(0.053,0.128)]。结论PFOA患者行PFA的失败率比TKA高,需要再手术或翻修,这与假体设计和适应证的选择有关。第二代PFA假体翻修率与第一代相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总结评价单切口微创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间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Elsevier、Springer、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并手工补充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纳入单切口微创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415位患者,1490侧关节。其中,微创组为742侧,传统组为748侧。结果显示:单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较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短约6.61cm(WMD=-6.61,95%CI:-8.05~-5.16,P〈0.01),而手术时间(WMD=-0.74,95%CI:-7.76~6.27,P=0.84)、术后3年内Harris评分(WMD=1.26,95%CI:-2.34~4.85,P〉0.05)、术后6周时WOMAC评分(WMD=-0.55,95%CI:-3.54~2.44,P〉0.05)及术后3年内并发症发生率(WMD=1.00,95%CI:0.70~1.44,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短期临床疗效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似,其远期疗效是否优于后者仍有待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胫骨内侧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采用骨膜剥离器和电刀松解内侧副韧带及鹅足后发生膝前痛的差异.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20例,分为骨膜剥离器组和电刀组.骨膜剥离器组110例,男47例,女63例,平均年龄(58.8±17.2)岁,膝内翻(14.0±3.5)°,体重(65.6±12.8) kg,体重指数(body massindex,BMI) (26.6±3.6) kg/m2;电刀组110例,男49例,女61例;平均年龄(59.6±16.7)岁,膝内翻(15.0±4.7)°,体重(66.4±13.4) kg,BMI(27.4±4.1) kg/m2.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术后评定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KS膝评分、VA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术后3例发生感染(电刀组2例,骨膜剥离器组1例),行Ⅱ期翻修手术,使用TC3假体及抗生素骨水泥固定,随访期间未再发生感染.20例出现膝前区疼痛,其中电刀组4例,骨膜剥离器组16例,电刀组膝前区疼痛发生率低于骨膜剥离器组.末次随访时AKS膝评分和HSS评分电刀组高于骨膜剥离器组,VAS电刀组低于骨膜剥离器组.结论:与使用骨膜剥离器松解内侧副韧带及鹅足相比,使用电刀术后膝前痛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总结评价止血带对初次全膝关表面节置换术( TKA )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止血带与非止血带对TKA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62位患者。其中止血带组325例,非止血带组337例。结果显示使用止血带减少TKA术中失血量232.4ml (WMD=-232.43,95%CI:[-328.83,-156.03]),但增加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RR=2.11,95%CI:[1.06,4.18]),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间术后显性失血量(WMD =-5.80,95%CI:[-176.25,164.64])、总失血量( WMD =67.36,95%CI:[-58.74,193.46])及血栓事件发生率(RR=3.50,95%CI:[0.75,16.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止血带可减少TKA术中失血量,但不能减少总失血量。止血带的使用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止血带与否不影响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QS)入路全膝关节置换(TKA)与传统入路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3年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2.0 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 一共纳入11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共分析813膝,其中QS入路407膝,传统入路406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TKA相比,QS入路术后负重下地行走时间、直腿抬高时间、VAS评分、屈膝度数、引流量及切口长度等方面更有优势,在KSS功能评分、屈膝90°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假体位置(下肢力线、α角、β角、γ角及δ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等方面并无优势.结论 对于经验丰富且已走出学习曲线的关节外科医生,选择QS入路会使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下地锻炼时间早,功能恢复快,引流量少,而假体位置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TKA无统计学差异.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