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HPLC分析比较炮制和提取方法对黄芩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炮制与提取方法对黄芩药材中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方法:以黄芩生药材和炮制药材为分析对象,比较5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提取的影响。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乙酸(18∶25∶57∶0.2);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 ℃。结果:生药材酶法提取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最高,分别为5.41%,1.30%;60%乙醇回流提取黄芩苷、汉黄芩苷得率最高,分别为10.11%,3.55%。炮制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效果
接近,以酶法提取效果最好,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分别为10.63%,3.60%和1.81%,0.59%。结论:对于黄芩生药材,不同提取方法对4种活性成分的提取影响较大;对于黄芩炮制药材,不同提取方法对4种活性成分的提取影响较小,针对不同活性成分应选择最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光照对黄芩黄酮类活性成分积累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光照对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光照对黄芩悬浮细胞中有效成分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黑暗条件相比,细胞生长13 d后黄芩苷含量显著增长了806.1%,黄芩素含量显著增长了42.5%,PAL基因在光照条件下的转录水平高于在黑暗条件,光照条件下UBGAT同黄芩素显著相关(r=-0.995)。结论:光诱导对黄芩悬浮细胞中有效成分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光诱导刺激了与有效成分的积累相关基因(PAL,UBGAT)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有效外用药芩柏软膏中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和汉黄芩素(wogonic)对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Jurkat T细胞为模型,以二丁基佛波醇酯(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为刺激剂,采用单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Jurkat T细胞经PDB+Ion刺激4 h后早期活化表面分子CD69的表达,以观察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对Jurkat T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 结果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黄芩苷(200,100,50 mg ·L-1)、黄芩素(54,27,13.5 mg ·L-1)和汉黄芩素(8,4 mg ·L-1)均能抑制PDB+Ion刺激时Jurkat T细胞CD69的表达,且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 : 黄芩主要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可明显抑制Jurkat T细胞的体外活化,这可能是黄芩用于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芩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因子对5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测黄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研究生态因子对黄芩中5种主要指标性成分的影响,为黄芩的栽培引种提供参考。方法:Maxent模型对黄芩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生态因子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黄芩的最适宜分布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山脉和燕山山脉,以此为中心适宜程度向两边逐渐降低,黄芩中的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温度和降水的变异性密切相关。结论:得到了黄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区,初步探讨了生态因子对黄芩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芩药材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黄芩药材指纹图谱,并测定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岛津SHIMADZU VP-ODS柱(250mm×4.6mm,5μm),以0.1%枸橼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nm及200nm-400nm,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所得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17个共有峰,建立了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但各主要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沂源县的扦插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最高,高达18.32%;东北野生黄芩中的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31%和0.73%。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峰的分离度较好,可作为黄芩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外源性镉(Cd)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合成中关键酶2,3-氧化鲨烯被达玛烯二醇合成酶(DS)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置9个Cd的质量分数梯度(0.0、0.1、0.3、0.6、1.0、3.0、6.0、10.0、30.0 mg/kg)分别对三七进行胁迫实验,两年后采集成熟三七,通过q RT-PCR检测手段对其根部DS及P450基因进行表达量测定,并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基因进行DS及P45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计算,通过相关性分析计算DS和P450基因表达与三七主要药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以及总皂苷的相关性。结果 Cd在低质量分数下能促进DS的表达,高质量分数下抑制DS的表达;随着Cd质量分数的增加,对P450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DS和P450基因表达与三七主要药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以及总皂苷无显著相关性(P0.5)。结论重金属Cd对三七药效成分中关键酶DS和P450基因表达影响不同,对同一种酶,Cd质量分数不同其影响也不同。但主要药效成分并未因此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将性状指标(颜色与味道)引入到黄芩提取物质量评价体系中,建立全面科学的黄芩提取物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方法制备各种黄芩提取物样品,分别测定样品的性状(颜色和味道)、成分(4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及药效(体外抑菌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别建立以下模型:颜色-抑菌率ANN模型、味道-抑菌率ANN模型、成分-抑菌率ANN模型、颜色/味道-抑菌率ANN模型、颜色/成分-抑菌率ANN模型、味道/成分-抑菌率ANN模型、颜色/味道/成分-抑菌率ANN模型,通过比较以上7种模型的预测能力,探索黄芩提取物整体质量评价方法。结果采用颜色、味道与成分含量3种指标相结合与体外抑菌率所建立的ANN模型训练和预测能力最好,其中r2最高(r2=0.92),均方根误差(RMSE)最低(RMSE=3.54),说明颜色、味道与成分含量3种指标之间存在信息互补,3种指标相结合能快速准确地预测体外抑菌率。结论本研究证实将性状指标引入到现有的黄芩提取物质量评价体系中,性状结合成分含量指标能全面快速评价黄芩提取物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提取溶剂对柴黄颗粒HPLC图谱及对主要成分色谱峰面积的影响,为改进和完善柴黄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以HPLC对照品比对法对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以检出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色谱峰面积总量,以及主要成分的相对比值及总量对水、甲醇以及70%甲醇等3种提取溶剂的HPLC图谱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指认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4个色谱峰,3种提取溶剂的HPLC图谱基本一致,但主要色谱峰的峰面积及总峰面积有较大差异,黄芩苷等4种主要成分的相对比值及总量也有较大差异.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3种提取溶剂的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以水为提取溶剂主要成分含量最高. 结论: 本研究为改进柴黄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海拔和光照对黄芩中7种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光照因素对黄芩中7种黄酮类有效成分量的影响,为黄芩种植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人工种植的24批黄芩样品中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7种成分的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不同海拔、光照环境(阴坡、阳坡)与各成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同一生长年限,在海拔(550±30)、(650±30)m 2个范围,对黄芩中7种成分的量进行比较,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野黄芩苷、黄芩素、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芹菜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坡和阳坡2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黄芩中7种成分的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一生长年限,随海拔的升高,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量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光照(阴坡、阳坡)不同时,黄芩中黄酮类成分的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除汉黄芩苷、黄芩素外,其他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均数阳坡高于阴坡。黄芩人工种植宜选择阳光直接照射的平地或阳坡,同时及海拔偏高有利于提高黄芩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总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测定黄芩药材和不同厂家的黄芩饮片中黄芩素转化率,对黄芩饮片的炮制质量进行探讨。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药材和不同厂家的黄芩饮片中黄芩苷与黄芩素的含量,并测定其超声自身酶解后的黄芩素含量,计算各自的黄芩素转化率。结果:黄芩药材中黄芩素的转化率为81.1%,按药典方法炮制的黄芩饮片的黄芩素转化率为5.3%,不同厂家的黄芩饮片的黄芩素转化率依次为76.3%,73.0%,54.81%,52.7%,61.3%,71.5%。结论:市售黄芩饮片的炮制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中化学成分及其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黄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U3000-Q Exactive超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获得黄芩水煎液、混合对照品溶液、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液相色谱-质谱信息,通过比对OTCML(Thermo Science)、mzCloud、ChemSpider、Massbank数据库及部分对照品的提取离子流色谱图、质谱碎片裂解信息,鉴定出目标化合物。结果 黄芩水煎液中共鉴定出125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苯丙酸苷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类、生物碱等;对黄芩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5个原型成分,包括黄酮类、二萜类、环烯醚萜类和生物碱类;其中19个化合物为首次报道的黄芩血中移行成分,包括半乳糖醛酸、α,α-海藻糖、黄芩前列素B、白杨素6-C-葡萄糖苷8-C-阿拉伯糖苷、ajugapitin、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苷8-C-葡萄糖苷、圣草酚-7-葡糖苷、白杨素6-C-葡萄糖苷8-C-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白杨素6-C-阿拉伯糖苷8-C-葡萄糖苷、6-O-甲基黄芩苷、二氢黄芩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bHLH基因,并初步探究其功能。方法使用BLAST软件从黄芩cDNA文库中筛选出bHLH基因,克隆其全长cDNA序列,测序验证后使用ORF Finder预测开放阅读框,并进行蛋白序列特征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bHLH基因在不同器官以及受赤霉素刺激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6个bHLH转录因子基因(bHLH1~3,bHLH5~7),分属6个亚家族,其中2个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bHLH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发现,100μmol/L GA3处理后bHLH2、bHLH3表达量升高,bHLH1、bHLH5~7表达量降低;bHLH基因在黄芩的根与花中表达量较高,其中bHLH1、bHLH2、bHLH5、bHLH7在花中表达量最高,bHLH3在根中表达量最高;bHLH基因与黄酮类成分生物合成及调控基因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为进一步完善黄芩黄酮类成分的分子调控网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UPLC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色谱系统,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进样量为2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本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1次色谱分析,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色谱峰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5种成分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3.0%。结论 本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栽培和加工方法等对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hermo ODS-2 Hypersil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6 ℃,进样量20 μL。结果:6个主要黄酮,黄芩苷(1)、千层纸素A苷(2)、汉黄芩苷(3)、黄芩素(4)、汉黄芩素(5)和千层纸素 A(6),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6.6%~103.0%,RSD均小于5.0%(n=9)。结果:不同产区黄芩质量差异很大。传统道地和传统非道地黄芩药材中黄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480~1.000),但现在道地与非道地、传统道地与现在道地黄芩药材之间化合物1,2以及6个黄酮含量之和存在较显著差异(P=0.005~0.013);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影响不是特别显著(P>0.148~0.966),但一、二年生药材中的黄酮含量稍高;春季采收比秋季采收的黄芩黄酮含量高;野生与栽培药材中的黄酮含量除化合物3(P=0.019)和6(P=0.038)外,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P=0.185~0.635);与药材比较商品饮片中黄酮苷的含量较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则较高。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芩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