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治过程,提高对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复习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1月确诊1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时间、血清学、胸部影像学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结节影,晕轮征及多发空洞,肺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肺组织发现曲霉菌丝,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卡铂芬净联合伏立康唑补救治疗,患者临床治愈。结论 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病死率高,临床医师需提高认识,充分结合患者危险因素、血清学及早期胸部影像学检查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的联合运用可作为真菌感染的补救治疗方法,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63-466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CT特征表现与疾病预后。方法:对168例疑似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痰培养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168例疑似患者中,最终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132例;以痰培养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正确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125例,正确排除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31例;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准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92.9%、94.7%、86.1%、96.2%、81.6%、13.9%及5.3%。病灶在左肺26.4%,右肺32.0%,双肺41.6%;肺上叶56.0%,中下叶44.0%;肺外周带70.4%,内中带29.6%。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在MSCT的以结节、晕轮征、空洞最为常见,结节以单侧上肺多发多见,晕轮征以单侧、上肺多发为主,空洞以上肺、多发为主。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在斑片影、团块影以及实变影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结节、晕轮征及空洞等MSCT特征性表现治愈好转组显著少于恶化死亡组(P<0.05或P<0.01)。结论:MSCT能够客观显示肺内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学特征,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于治疗过程中病情的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肺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肺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过程,探讨早期预防、检测和治疗曲霉菌感染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5月进行的15例单肺或双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肺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曲霉菌感染的发病率和发病过程以及诊疗经验。结果15例肺移植患者中,有5例(33%)患者在肺移植术后发生曲霉菌感染,其中气道内曲霉菌寄生、孤立性曲霉菌性支气管炎和侵袭性曲霉菌性肺炎这三种类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3%。多数患者在术后1年内确诊。结论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较容易发生曲霉菌感染。肺移植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防治肺曲霉菌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术前和术后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的效果还不确切。  相似文献   

4.
陈怡 《继续医学教育》2011,25(7):75+80-75,80
肺部真菌感染是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真菌感染部位,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合适的治疗,预后很差,甚至危及生命。通过病例报告,介绍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肺曲霉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住院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经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的患儿17例,在随后的化疗中应用伏立康唑片剂,每12 h口服1次,直至粒细胞恢复,共58例次(同一患儿在多次化疗骨髓抑制期使用),观察真菌感染情况,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伏立康唑片剂二级预防,化疗后均无真菌感染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伏立康唑二级预防对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GM试验在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进行评价。方法对57例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研究GM试验在不同程度诊断级别中的阳性率和其对于指导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作用。结果57例患者中,确诊2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20例,非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17例。GM结果显示,18例为GM阳性(阳性率31.6%),分别为确诊中1例、临床诊断中12例、拟诊中4例、非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中1例。确诊和临床诊断的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0%和94.1%。确诊和临床诊断的患者中,GM比霉菌培养阳性时间分别早(5.1±2.5) d和(5.4±2.2)d。结论 GM试验在肺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肺动脉栓塞是因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肺循环障碍的心血管系统急症,其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肺曲霉菌病是指曲霉菌侵犯深部肺组织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普遍应用,发生肺曲霉菌病感染的患者逐年增加。近期我院接连发现2例肺栓塞合并曲霉菌感染的病例,患者病情危重,临床药师对该类患者进行了重点监护,现将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监护要点报道如下,为肺栓塞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初始诊断被误诊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影像学表现有较大差异,一例为类似肺癌的肿块样表现;另外一例为两肺上叶的肺炎样表现,2例患者初始诊断均被误诊,后经我科仔细检查、分析病情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经伏立康唑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影像学大部分吸收。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易被误诊,及时考虑曲霉菌感染对于疾病预后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肾移植术后3例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出总结。【结果】3例患者的原发感染部位均为肺部,其中1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并发鹅口疮,1例并发肝脏感染;1例在先后使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14d后死亡;另两例在使用伏立康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停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结合手术切除局部病灶等综合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其中1例在肺部病灶局限后实行肺叶切除后痊愈,另1例肺部病灶好转,肝部病灶亦获得稳定。【结论】早期诊断以及综合治疗对肾移植术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预后非常关键;伏立康唑对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胸部多层螺旋CT(MSCT)的征象及显示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5年10月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肺部病灶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及MSCT征象。结果以病理或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MSCT共正确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85例,正确排除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25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4%(85/90)、83.3%(25/30)、94.4%(85/90)、83.3%(25/30)、91.7%(110/120)。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灶分布右肺多于左肺,且以双肺多发为主(38例,占42.2%)。上叶病灶数量(50例,占55.6%)多于中下叶(40例,占44.4%),外周带比例(62例,占68.9%)高于内中带(28例,占31.1%)。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肺部CT征象包括实变、结节、空洞、磨玻璃等,其中斑片状影双侧多发,上肺多见;团块影双侧病变多见,上肺为主,单发与多发相当;结节灶以单侧多发,各肺叶分布相当;空洞以上肺多发为主;星月征及枝桠征均以单侧上肺单发多见;晕轮征以上肺多发为主。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中,血液病患者斑片影、实变及团块影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患者[76.0%(38/50)比51.4%(18/35),26.0%(13/50)比8.6%(3/35),66.0%(33/50)比2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中,MSCT可以显示肺内病变的部位、数量、形态学特征,且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