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BCS)乳房形态效果(MCR)的潜在影响因素(PIF),探讨改进BCS术式的设计和操作,消减PIF的作用,优化保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BCS病例68例。对肿瘤位置、切口状况、切除的组织量进行分析。另将BCS术后乳房的瘢痕状况、术区皮肤的活动度和凹陷程度以及皮肤性状、乳头移位程度作为MCR。均依据一定标准分级,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秩和检验等级相关分析,找到与各项MCR相关的PIF。结果:PIF与MCR中显著相关的有:肿瘤象限位置与术区皮肤性状相关;肿瘤距乳头的距离与乳头移位程度、乳房凹陷程度、皮肤性状的变化程度相关;切除皮肤的宽度与皮肤活动受限程度、乳头移位程度、皮肤表面瘢痕的宽度相关;切口的长度与皮肤活动受限程度、瘢痕密度相关;切除的相对组织量与皮肤活动受限程度、乳房凹陷程度相关;切除的绝对组织量与乳房凹陷程度、瘢痕密度、瘢痕体积相关。结论:每个MCR存在着不同的PIF,这种相关性说明PIF是与之相关的MCR的影响因素,改善PIF可优化相应的MCR。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影响美容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本院于1999年11月至2008年12月对162例临床0、Ⅰ、ⅡA期的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房治疗,将乳头横向移位距离、乳头纵向移位距离、体表凹陷程度、乳房质地与弹性及皮肤色泽作为保留乳房治疗后的评判指标,于放射治疗后6个月综合评分判断美容效果。良好率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实施保留乳房手术162例,占同期乳腺癌手术患者的12.8%(162/1266),术后病理分期为0期32例,Ⅰ期83例,ⅡA期47例。全部病例获随访,复发率为9.9%(16/162)。保留乳房治疗后美容效果良好占61.1%(99/162),一般占35.2%(57/162),差占3.7%(6/162)。采用双切口、保留皮肤、肿瘤广泛切除及适形放射治疗等技术者美容效果良好率显著高于单切口、切除皮肤、象限切除及非适形放射治疗组(P〈0.01),而肿瘤分期和术后放射治疗开始时间是否早于12周对美容效果无影响(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美容效果良好,采用双切口、保留皮肤和肿瘤广泛切除等手术技巧以及适形放射治疗可提高保留乳房治疗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
炎性乳腺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针吸或病理证实的炎性乳腺癌35例。临床表现为乳房皮肤发红,类似急性炎症,红肿范围≥1/2乳房。病理发现6例皮肤切片中5例有皮下淋巴管癌栓。本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本组35例中位生存期12月,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17.1%及11.4%。作者认为,本病若乳房皮肤无卫星结节,无锁骨上及远处转移,经化疗或去势后红肿范围≤1/2乳房时,可行根治术,术后辅加放疗、化疗,雌激素受体阳性,则选用内分泌治疗。对于不宜手术的患者,宜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与改良根治术对青年患者的疗效,并对乳房再造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7 月至2014年6 月收治并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组(60例)与改良根治术组(68例)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间局部复发、无瘤生存及总生存,并分析年龄、肿瘤大小、是否保留乳头乳晕等因素对乳房再造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88个月,中位时间51个月。即刻乳房再造组局部复发3 例,远处转移8 例,死亡5 例,3 年无瘤生存率91.7% ,5 年无瘤生存率81.7% ,总生存率91.7%;改良根治术组局部复发2 例,远处转移9 例,死亡5 例,3 年无瘤生存率94.1 % ,5 年无瘤生存率83.8% ,总生存率92.6% ,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即刻乳房再造组患者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相关(均P <0.05)。 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保留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组与改良根治术组在局部复发及远期生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是安全的,保留乳头乳晕并未增加肿瘤复发风险,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阴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腺癌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乳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的可行性与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6月~2002年2月收治的2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时应用单蒂横行下腹直肌肌皮瓣(TRAM flap)乳房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21例患者,术后20例患者双侧乳房形态基本对称,患者满意.全组无腹壁切口疝及TRAM皮瓣完全坏死.结论对于Ⅰ、Ⅱ期的早期乳癌患者,选择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RAM皮瓣即时乳房再造术,能够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两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影响肿瘤安全性的基础上,可重塑乳房外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的影响尚存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新辅助治疗可能影响乳房重建时机,但并不增加乳房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不影响患者预后,即新辅助治疗与乳房重建并不矛盾。本文将从新辅助治疗对乳房重建时机、重建方式、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为了追求形体美,接受乳房重建的患者逐渐增多,但是盲目重建和为了重建而重建等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本期讲座中,蒋教授对乳腺癌术后即刻重建与保留乳房手术的关系、乳腺癌术后即刻重建与延期重建的选择、乳腺癌术后重建,假体重建与自体重建的利弊、术后放射治疗的原则、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保留乳头乳晕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术中冰冻对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重要性、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的处理原则、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二次修复等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妇女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更多支持首选局限切除加放射治疗。研究表明,此法既能控制局部肿瘤,又可达到美容效果,预后与现行的乳房切除术相类似。该疗法包括手术切除乳腺原发瘤,并施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为加强局部肿瘤的控制,术后加用放疗。 病例选择的主要标准是原发瘤能切除而外观上无畸型。如果乳房X线照片证实在同一乳房上有两个远离的原发瘤的病人就不选用,或乳房照片有弥漫的钙化点,也不应用本疗法。肿瘤位于乳晕下,必须切除乳晕皮肤才能充分切除原发瘤,这可能优于乳房切除术。放疗后乳晕皮肤可再生。对派杰氏病者在放疗前切除乳头及部分乳晕。在确定使用局限手术之前,外科医生与放疗医生应共同会诊,把患者年龄、乳房大小和肿瘤大小进行讨论。如患者高龄、乳房巨大或悬垂型或原发瘤大小4cm时,作放疗可能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形体残损和心理创伤已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有接受乳房重建尤其是Ⅰ期重建的意愿.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又保留乳房美观外形的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07年4月共收治早期乳腺癌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的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保留乳房皮肤,切除乳腺组织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 结果:术后评价优11例(73.3%),良4例(26.7%).结论: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切口隐蔽,再造乳房形态效果好,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98-09-01-2011-07-31收治的临床0~Ⅱ期行保留乳房手术的14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Cox检验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和分子分型与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61个月,9例患者首发出现患侧乳房局部复发,生存分析显示3年和5年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3%和7.5%。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表达状态和分子分型与术后局部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HER-2阳性(P=0.002 1)和淋巴结阳性(P=0.03)与局部复发有相关性,且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ER-2阳性和淋巴结阳性是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高危因素,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表达状态和局部复发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