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尚春  徐伟  刘荣 《中国肿瘤》2020,29(7):503-508
摘 要:[目的] 分析安徽省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胃癌)筛查人群的相关行为、病史及病理检查结果情况。[方法] 分析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安徽省10个县区开展农村居民上消化道癌筛查的40~69岁居民的全部胃癌筛查记录。[结果] 共完成29 386人次筛查。胃部病理活检9989份(33.99%,9989/29 386),活检共发现各种类型的胃部异常9904例,占活检对象的99.15%(9904/9989),共发现各种类型的胃部癌变197例,癌前病变683例,炎症8023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部组织损害方面,50~59岁年龄组检出胃部癌前病变和胃腺癌的概率最低(OR=0.10,0.38);男性检出损害的风险更高(OR=1.65,2.18);家庭年均收入与胃腺癌呈负相关(OR=0.64)。癌前病变与饮酒、豆制品、烫热食品的摄入频率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呈正相关(OR=1.28~2.10),与吸烟、饮茶、霉变食品摄入频率、胃肠炎呈负相关(OR=0.18~0.79)。胃腺癌与水果、腌晒食品摄入频率呈正相关(OR=2.01,1.61)。[结论] 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结合病理诊断,可降低上消化道癌的漏诊,应继续探究胃癌相关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癌症筛查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张瑞  李贺  李霓 《中国肿瘤》2021,30(5):321-327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国城市人群上消化道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队列为基础,对城市社区40~74岁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在选定的项目省份参加问卷调查的人群中,选择经被动随访发现且资料齐全的上消化道癌患者825例组成病例组;在未患上消化道癌的人群中,以同一年进入队列、性别相同、基线年龄相近(±5岁)进行1∶3个体化匹配,共匹配对照2475例。通过对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疾病史及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因素,并计算相关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tial interval,95%CI)。将上消化道癌病例分为食管癌与胃癌,分别构建分析数据集,分析单一癌种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位年龄均为62岁,男性占72.12%,中位随访时间1.26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18.5kg/m2(OR=2.103,95%CI:1.274~3.473)、文化水平较低(OR=1.239,95%CI:1.020~1.505)、经常食用腌制食品(OR=1.419,95%CI:1.146~1.757)、正在吸烟(OR=1.389,95%CI:1.162~1.662)、具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OR=1.626,95%CI:1.261~2.096)是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文化水平较低、低BMI、喜食烫食、正在吸烟、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吸烟、具有上消化道疾病史和癌症家族史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结论] 正在吸烟者、BMI<18.5kg/m2、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和具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者是上消化道癌的高危人群,提示这几类人群为上消化道癌筛查的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3.
冯祥  华召来  钱东福 《中国肿瘤》2021,30(7):523-528
摘 要:[目的] 分析2011—2017年江苏省扬中市上消化道癌(食管、胃/贲门)筛查结果及其分布特征,旨在探索上消化道癌筛查的改进策略。[方法] 2011—2017年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江苏省扬中市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自然村中40~69岁户籍居民作为高危人群,共14 687人次,对其行内窥镜检查后,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结果] 食管、胃/贲门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2.32%(341/14 687)、0.55%(81/14 687);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分别为0.52%(77/14 687)、0.55%(81/14 687),早期诊断率分别为77.92%(60/77)、61.73%(50/81)。男性各级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且各级病变检出率与年龄均成正相关(P<0.05)。从筛查年份来看,食管历年癌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胃/贲门,且前者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两者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以上病变检出率变化则较为平稳。[结论] 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筛查能够有效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患者,对降低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提高男性及老年群体的筛查依从性优化筛查成效。  相似文献   

4.
姜春晓  沈永洲  张志浩 《中国肿瘤》2017,26(11):868-873
摘 要:[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各类危险因素与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关系,为合理制定结直肠癌筛查策略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海宁市2010~2012年40~74岁目标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信息,分析各类危险因素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关系。[结果]危险因素量化评估问卷调查240 177人,筛查顺应率为88.25%,病史阳性率6.09%;两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388 780份,阳性21 079份,阳性率5.42%,初筛确定高危人群33 624人,占筛查人数的13.85%;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24 046例,顺应率为76.01 %;共检出肠道病变(息肉、腺瘤、癌、溃疡)6552例(其中结直肠癌119例,进展期腺瘤1042例),总检出率为27.25%。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趋势检验,P<0.01),70岁年龄组的检出率比40岁组高出1倍左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OR=1.103,95%CI:1.075~1.133,P=0.000),大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OR=4.470 95%CI:2.129~9.385,P=0.000),有慢性阑尾炎或手术史(OR=0.445,95%CI:0.199~0.996,P=0.049),结直肠息肉史(OR=0.225,95%CI:0.051~0.995,P=0.049)与结直肠癌检出率存在统计关联。[结论] 应加强对有黏液血便、有慢性阑尾炎或手术史、结直肠息肉史、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老年男性的结直肠癌筛查。  相似文献   

5.
师金  梁迪  夏长金 《中国肿瘤》2020,29(6):419-424
摘 要:[目的] 分析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方法] 按照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中上消化道癌筛查流程,在石家庄市和唐山市选定社区年龄40~74岁的当地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之后采用国家统一评估模型评估出高危人群,进一步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早期上消化道病变,必要时通过病理进行确诊。[结果] 2018—2019年度,河北省城癌项目共计37 849人完成上消化道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评估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9222例,总体高危率为24.37%。其中1838人参加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完成病理检查1154人,病理检查率为62.79%。进行病理诊断者年龄主要分布在50~64岁。经内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共检出6例上消化道癌患者,总检出率为0.33%,其中胃癌3例,检出率为0.16%,食管癌3例,检出率为0.16%。胃癌前病变检出27例,检出率为1.47%,食管癌前病变检出3例,检出率为0.16%。[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出高危人群后,采用上消化道内镜结合病理学检查的筛查手段能够有效检出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6.
李贺  曾红梅  邹小农 《中国肿瘤》2019,28(10):726-730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中国非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对江苏省、山东省及河南省3个非食管癌高发区的32 446名40~69岁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索影响食管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基线共纳入32 446名研究对象,男女性别比例为1∶1.34,年龄(53.22±8.10)岁,正在吸烟率和正在饮酒率分别为21.91%和18.23%。在5.01年随访期间,共出现247例食管鳞癌新发病例,食管鳞癌发病密度为150.19/10万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0岁年龄组HR=4.78,95%CI:2.84~8.04,60岁年龄组HR=10.04,95%CI:6.03~16.70),男性(HR=1.43,95%CI:1.05~1.94),具有上消化道癌恶性肿瘤家族史者(HR=1.95,95%CI:1.48~2.58),有食管警示症状者(HR=1.74,95%CI:1.30~2.34),正在吸烟者(HR=1.49,95%CI:1.09~2.03),BMI<22kg/m2(HR=1.31,95%CI:1.01~1.71),低水果摄入者(HR=1.33,95%CI:1.01~1.76),高腌制食物摄入者(HR=1.45,95%CI:1.12~1.88),具有更高的食管鳞癌发病风险。[结论] 高龄、男性、上消化道癌恶性肿瘤家族史、食管警示症状、吸烟、高腌制食品摄入是食管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增加新鲜水果摄入是食管鳞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林艳苹  马洁  张强 《中国肿瘤》2019,28(6):411-416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方法] 在40~74岁昆明市居民中,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行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5 296人完成上消化道癌危险因素评估,高风险25 300人,高风险率为26.55%。实际完成临床筛查6158人,依从性24.34%;其中女性依从性(26.67%)高于男性(20.66%),50~59岁年龄组的依从性最高(26.7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胃镜及病理诊断筛查结果分析共5068例。胃镜下食管病变阳性率为5.76%;胃炎检出率为89.27%,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7.44%,胃息肉为6.02%,胃黏膜病变为1.42%。病理诊断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07%,食管癌检出率为0.04%;胃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06%,胃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为0.06%。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检出率均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胃癌前病变检出无差异(P>0.05),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胃癌前病检检出率高于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P=0.003)。[结论]以问卷调查评估为基础,结合胃镜及病理诊断,能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肖海帆  颜仕鹏  许可葵 《中国肿瘤》2019,28(11):807-815
摘 要:[目的] 分析湖南省2012年至2018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高危人群评估、临床筛查和阳性检出率,为开展癌症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长沙市5个城区,动员所有40~74岁常住户籍居民填写高危风险评估问卷,检出的高危者接受肺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和肝癌临床筛查,分析评估各癌种各年的高风险率和临床筛查阳性检出率。[结果] 2012年至2018年完成高危人群评估共293 760人,肺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的高危风险率分别为19.12%、19.45%、12.05%、13.31%、和12.32%。完成临床筛查72 673人次,共检出可疑癌症/癌症603例,检出率为0.83%,其中检出可疑肺癌207例(检出率为0.89%),可疑乳腺癌322例(检出率为2.21%),可疑肝癌35例(检出率为0.21%),确诊结直肠癌28例(检出率为0.35%),确诊上消化道癌11例(检出率为0.11%)。共检出其他阳性病例6407例,检出率为8.81%。其中检出阳性肺结节1368例(检出率为5.92%),乳腺BI?鄄RADS 3类2933例(检出率为20.13%),肝硬化及肝脏占位性病变104例(检出率为0.62%),确诊结直肠癌癌前病变1170例(检出率为14.47%),确诊上消化道癌前病变859例(检出率为8.65%)。[结论]对五大癌症的高危人群进行临床筛查,能够有效降低筛查成本和提高癌症阳性检出率,从而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李娜  肖海帆  颜仕鹏 《中国肿瘤》2021,30(8):600-607
摘 要:[目的] 分析湖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中部分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结肠镜检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9—2020年湖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纳入部分符合研究要求的45~74岁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进行癌症风险评估,推荐评估结果为结直肠癌高风险的人群在项目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一般人群和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特征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结肠镜检查参与率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与结肠肿瘤检出率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22 893名筛查目标人群中,1 926名被判定为结直肠癌高风险,高风险率为8.4%。523名高风险人群按照研究要求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参与率为2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吸烟史、运动习惯和肠道疾病家族史是结肠镜检查参与率的影响因素。523名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受试者中检出各类结直肠肿瘤142例(27.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吸烟史是结直肠肿瘤检出率的影响因素,与45~49岁人群相比,60~64岁(OR=2.90,95%CI:1.25~7.22)以及65~69岁(OR=2.93,95%CI:1.24~7.43)人群结肠镜肿瘤检出率显著升高;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或已戒烟的人群(OR=1.90,95%CI:1.10~3.36)结肠镜肿瘤检出率更高。[结论] 湖南省城市地区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在高危人群开展结肠镜筛查可检出较高比例的结直肠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筛查效果。在未来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中,对特定高风险群体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其防癌健康素养和筛查参与率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人群吸烟状况、代谢标志物和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2007—2012年间河南林州上消化道肿瘤筛查队列中经病理诊断为肠上皮化生(3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44例)以及健康者(56名)共139名为研究对象,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对基线血样的代谢物进行定量检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吸烟状况与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标志物与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间的关系。筛选潜在代谢标志物,构建随机森林模型,评价其对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诊断能力。[结果] 在1 270种代谢物中发现58种代谢物与吸烟状况相关,其中4种代谢物同时与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相关。4-甲基邻苯二酚-1-硫酸盐(效应值=2.82,95%CI:1.91~3.73,P<0.01;OR=1.41,95%CI:1.05~1.89,P<0.05)、4-乙酰基苯酚硫酸盐(效应值=3.08,95%CI:2.08~4.08,P<0.01;OR=1.35,95%CI:1.05~1.72,P<0.05)以及羟基可替宁(效应值=6.20,95%CI:5.19~7.21,P<0.01;OR=1.42,95%CI:1.07~1.88,P<0.05)与吸烟状况呈正相关的同时,增加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乳糖神经酰胺(效应值=-0.28,95%CI:-0.51~-0.06,P<0.05;OR=0.21,95%CI:0.07~0.69,P<0.01)与吸烟状况呈现负相关的同时,降低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整合这4种代谢物显著提升了预测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进展的能力(AUC=0.714,95%CI:0.629~0.801)。[结论] 在研究人群中发现4种代谢标志物同时与吸烟状况和多级别胃黏膜病变及胃癌风险存在关联,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吸烟对胃癌的风险作用,同时可能作为识别高危人群和发现早期胃癌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20.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