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是妇科临床上的一种多发性疾病,CPP患者约占妇产科门诊量的10%左右,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15%,通常是指超过6个月的一种非周期性盆腔疼痛,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严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一种由于盆腔静脉淤血、曲张、以无规则的CPP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慢性盆腔痛(CPP)用一般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并且CPP常伴有一些生理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和英国生育年龄女性CPP的患病率分别高达14.7%和24.0%。但其中约10%~60%的CPP患者在行腹腔镜检查时未见病变,可能的原因有:①病变存在,但尚未被发现;②疼痛可能与病变有关,但无客观证据(如一种特异型的偏头痛的伴发症状);③疼痛可能由其他系统,如胃肠道、泌尿道或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而非由妇科疾病引起;④精神问题引起的疼痛。慢性盆腔痛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神经损毁治疗3个方面。1药物治疗CPP的药物治疗主要为…  相似文献   

3.
女性慢性盆腔痛(CPP)是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尽管大多数CPP有其病理学基础,但很多患者的疼痛程度与其病变范围并不成比例,甚至无法找到病因。同时发现,即使明确病因的部分患者其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提示患者的症状可能还与其他疼痛发生机制相关。疼痛的意识体验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共同参与的结果,已证实慢性疼痛的患者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本文就将着重讨论CPP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用腹腔镜行骶前神经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盆腔中心性疼痛的远期疗效,对1990年10月~1993年4月经腹腔镜行骶前神经切除术的妇女176例进行了研究。患者平均年龄30(18~45)岁,均患有严重的慢性复发性盆腔中心性疼痛。用修订后的美国生育协会(AFS)标准分期。用问卷调查方式随访观察术后盆腔疼痛、痛经及性交痛的缓解情况。可选答案为:无缓解、缓解程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盆腔痛(CPP)是一种持续6个月以上,由于各种功能性和(或)器质性原因引起骨盆及其周围组织非周期性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7%~26.6%~([1])。CPP病因复杂,病史较长,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针灸、按摩、手术等方案,但部分患者治疗后效果欠佳且病情易反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评价腹腔镜子宫骶神经切断术(LUN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82例中、重度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同时行LUN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各种疼痛缓解率的影响,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71例患者纳入分析,LUNA组51例,对照组20例。LUNA组术后痛经缓解率90.2%,高于对照组的60.0%(P=0.02);LUNA组性交痛术后缓解率85.7%,高于对照组的50.0%(P=0.048);LUNA组慢性盆腔痛(CPP)缓解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1.4%(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安全性:LUNA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以及手术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内异症保守手术同时行LUNA手术,术后2年内能有效的缓解内异症的各种疼痛。  相似文献   

7.
慢性盆腔痛(CPP)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问题,最多见的病变是盆腔粘连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探讨腹腔镜下切断子宫骶骨韧带治疗CPP的效果,选择用非甾体类镇痛剂无效,未进行过心理咨询的CPP患者先行腹腔镜检查,腹腔镜阴性者,同时切断子宫骶骨韧带,共16例患CPP至少6周。患者年龄平均25(19~47)岁,87.5%盆腔痛为中、重度,62.5%的疼痛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68.75%用镇痛剂后疼痛暂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诊治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病因复杂,确诊难。2003年至2005年我院对115例CPP患者施行腹腔镜探查术,评价其诊治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至2005年因CPP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15例,年龄19~52岁,平均31.6岁,病史6个月~20年。既往手术史19  相似文献   

9.
下腹上丛(SHP)神经位于骶岬前方,包含传导盆腔脏器痛觉的感觉神经纤维。影像学引导下行SHP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恶性肿瘤导致的慢性盆腔痛。全子宫切除或子宫动脉栓塞手术中同时行SHP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显著降低疼痛评分。SHP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快捷,不良反应少见,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缓解盆腔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骶前固定术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骶前固定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骶前固定术,观察术后治愈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治愈率达100%,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大出血、膀胱及直肠损伤;术后随访患者解剖结构均得到成功恢复,其阴道断端距离处女膜最远点较术前减小(P0.05);性生活恢复满意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骶前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手术方式,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发病率约为2.1%~24%。据报道,在美国有超过900万的CPP患者,其中20%的患者病史超过1年。CPP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造成精神症状,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行为。据国外数据统计80%的患者对疼痛治疗效果不满意,60%的患者得不到有效诊  相似文献   

12.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膨出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膨出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7年7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例盆腔器官膨出(子宫脱垂,阴道顶端脱垂)患者进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1年的随访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仅有1例术后腰骶部疼痛,于术后12d症状缓解出院.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好,无术后病率,术后1、3、6、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的阴部突出,下坠感均消失,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子宫脱垂和(或)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矫治阴道穹窿膨出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3.
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主要包括有盆腔器官脱垂、下尿路症候群(LUTS)、慢性盆腔疼痛(CPP)、性功能障碍等。这类慢性疾病临床上治疗棘手,大部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盆底仿生物理治疗(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PFR)概念和治疗方法的引入,其在盆底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日益凸显,并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盆腔疼痛的妇科病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盆腔痛(CPP)发病隐匿、病因复杂、诊断困难,任何盆腹腔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以及精神神经异常均可以引起慢性盆腔痛。由于慢性盆腔痛患者就诊率低且多数无创诊断方法无法明确病因,致使慢性盆腔痛的病因研究至今无突破性进展。今年来我院开展了辅助腹腔镜疼痛定位研究,对慢性盆腔痛的病因认识有所深入。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合并有CPP症状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大约71%~87%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CPP。由于患者盆腔疼痛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者虽然存在严重的疼痛症状,但是无明确的病理检查结果支持,故目前子…  相似文献   

15.
曾玮  杨欣  谈诚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9):713-715
目的:分析传统单侧骶棘韧带固定术联合前盆腔网片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单臂队列研究2011年4月至2018年9月因POP或阴道穹窿脱垂行传统单侧骶棘韧带固定术联合前盆腔网片重建的随访资料完整的129例患者,采用POP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评价客观治愈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及其分量表POP困扰量表(POP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排尿困扰量表(UDI-6)、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12)评价主观治愈情况;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结果:客观治愈率98.5%,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OP-Q的各位点明显改善(P0.05);主观治愈率96.9%,术后1年与术前评估量表PFDI-20、POPDI-6、CRADI-8、UDI-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前的PIS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出现术后右下肢及右腰骶部疼痛,1例患者术后无法排尿,2例患者出现网片暴露,4例患者出现缝线暴露,13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患者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均行对症治疗后明显缓解。结论:传统单侧骶棘韧带固定术联合前盆腔网片重建治疗POP,可改善患者脱垂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且并发症少容易处理,是一种有效并且安全的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疼痛程度与EMT分期及部位的关系。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90.7%。rAFS分期Ⅱ期患者Ⅰ度疼痛占71.4%,Ⅲ期和Ⅳ期患者Ⅱ度以上疼痛占95.5%。单纯卵巢巧克力囊肿和(或)盆腔腹膜EMT患者Ⅰ、Ⅱ度疼痛占88.4%,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以及深部浸润的EMT患者Ⅱ、Ⅲ度疼痛占93.0%。结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后壁和深部浸润是引起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腹腔镜能明确诊断及治疗EMT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正>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突出的症状,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和肛门坠痛等[1]。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是造成内异症疼痛的主要病理类型。内异症疼痛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甚至导致抑郁状态。由于其不易治愈及易于复发的特点,内异症疼痛的治疗越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而痛经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严重者常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目前,用药物或物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妇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断术日臻成熟,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3年10月,在腹腔镜下行骶前神经切断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2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盆腔疼痛(CPP)并不是一个诊断,而是一种临床症状。由于CPP容易受心理因素干扰,而且疼痛的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程度成正比。有时,即使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包括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也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为了对妇女慢性盆腔疼痛进行有效的治疗,病因诊断非常重要。现就其常见病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加以概述。1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引起盆腔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慢性盆腔炎约占慢性盆腔痛的23%~30%。其盆腔疼痛的特点为:下腹部持续性钝痛及隐痛,也可表现为下腹部胀痛、坠痛…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定义为骨盆及骨盆周围组织器官持续6个月以上的疼痛,导致机体器官功能异常,影响患者社会行为和生活质量,或者需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的一组综合征。国外文献报道,18~50岁的女性人群发病率为4%~16%,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就医,妇科门诊患者中10%~40%存在CPP。在美国,妇科腹腔镜检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