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单脐动脉胎儿的转归,围生结局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我院近4年170例单脐动脉胎儿的临床资料(经超声、MRI、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检查、引产胎儿尸体解剖结果等),随访出生后婴儿情况并进行临床评估及分析。结果:单脐动脉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的发生率为49.3%,合并一种畸形的发生率为15.9%,合并多种畸形发生率为33.3%;单脐动脉胎儿合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8.4%;行MRI检查37例,与超声结果相符29例,8例与超声结果有差异,与超声符合率为78.4%。结论:超声检查易早期诊断单脐动脉,单脐动脉具有胎儿畸形的高风险性。单脐动脉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者建议行胎儿染色体检查。超声、染色体检查诊断未发现合并畸形的胎儿出生后仍有异常可能。单脐动脉不是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2.
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与胎儿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脐带血管数目预测胎儿先天异常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超声检测胎儿脐血管数目,对单脐动脉胎儿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染色体检查;分析单脐动脉合并畸形类型,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胎儿结局。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单脐动脉119例,包括左侧72例(60.5%),右侧47例(39.5%)。单纯性单脐动脉59例(49.6%);合并其他结构畸形60例(50.4%),其中泌尿系统畸形25例(41.7%),心血管系统畸形17例(28.3%),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5例(25.0%),下肢畸形9例(15.0%),前腹壁和消化道畸形各5例(各占8.3%),唇裂或唇腭裂畸形3例(5.0%),其他畸形3例(5.0%)。行胎儿染色体检查41例,发现染色体异常8例,包括18-三体综合征3例、13-三体综合征1例、21.三体综合征1例、染色体片段异常3例,均合并其他畸形。结论胎儿单脐动脉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约50%合并其他畸形;合并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单纯性单脐动脉胎儿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单脐动脉声像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7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38 215例患者,发现单脐动脉366例,其中经分娩或引产证实的40例住院患者获得全部胎儿单脐动脉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结果:胎儿单脐动脉检出率约0.96%(366/38 215),40例超声均诊断为胎儿单脐动脉,超声显示在胎儿盆腔膀胱及脐轮斜切面仅见膀胱一侧脐动脉走行。其中,超声发现合并胎儿其他系统发育异常5例而引产,因宫内死胎引产1例;继续妊娠并生产的34例中,有12例在妊娠期间和产程中出现异常,7例胎儿发现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胎儿单脐动脉,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单脐动脉时需多角度动态观察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器官发育畸形,对于继续妊娠者需密切注意胎儿发育情况和产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胎妊娠的单脐动脉(SUA)缺失侧别发生率及其与胎儿各系统畸形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为SUA的单胎妊娠孕妇资料,按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左位缺失组和右位缺失组,对2组不同系统畸形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单胎妊娠SUA发生率0.59%(130/22055)。130例SUA中,单纯性SUA发生率为70%(91/130),非单纯性SUA发生率为30%(39/130),其中合并心血管畸形30例(30/130,23.1%)最常见。130例SUA中,左位缺失82例(63.1%),右位缺失48例(36.9%);左位缺失组合并多发畸形和复杂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位缺失组(24.4%vs.8.3%,P=0.023;23.2%vs.6.3%,P=0.013)。结论:在单胎妊娠的SUA胎儿中,左位缺失者更常见,且更易合并多发畸形及复杂性心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持续性右脐静脉及其合并结构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的38 827例孕妇中,产前超声检出的109例持续性右脐静脉胎儿及其合并结构畸形情况.结果 胎儿持续性右脐静脉的发生率为0.28%(109/38 827),其中单胎100例,双胎9例.109例产前超声诊断的持续性右脐静脉胎儿中,未合并结构畸形者95例(单胎90例,双胎5例),孕妇均正常妊娠分娩,新生儿预后良好,其中有4例行染色体检查,结果均正常.合并结构畸形者14例,发生率为12.8%(14/109),其中合并心血管系统结构畸形者10例,占71.4%(10/14).胎儿合并的结构畸形大多比较严重,例如心内膜垫缺失、右心室双流出道、单心房和单心室等,9例(64.3%,9/14)引产终止妊娠.14例合并结构畸形者仅有1例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结果正常.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持续性右脐静脉后,应仔细检查胎儿各系统结构,了解有无合并结构畸形,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与单脐动脉并发的其他胎儿畸形及妊娠结局,为孕期咨询和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之间在本院诊断并分娩的92例单脐动脉胎儿的结局进行回顾分析及随访.结果 25292例分娩的孕妇中确诊单脐动脉共92例,发生率为0.36%,其中53例(57.6%)新生儿无畸形存活,14例(15.2%)带畸形生存,围产儿死亡25例(27.2%).92例单脐动脉胎儿中伴畸形者共36例(39.1%),其中单发畸形29例(占80.6%),多发畸形7例(占19.4%).心脏畸形发生率位居首位,其他畸形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畸形.单脐动脉孕妇同意选择胎儿染色体检查共33例,其中3例有染色体畸形(9.1%).92例中伴发小于胎龄儿者23例(25.0%),其中78.3%(18/23)的小于胎龄儿死亡,明显高于同期非单脐动脉小于胎龄儿的病死率4.0% (24/597)(x2=181.71,P<0.01).结论 单脐动脉易伴发其他先天畸形,孕期B超发现单脐动脉后,需要进一步寻查其他畸形,进行胎儿超声心动、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伴发严重胎儿生长受限,是胎儿不良结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37例单脐动脉胎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情况下,脐带中有1条脐静脉及2条脐动脉,当脐带中只有1条动脉时称为单脐动脉.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0.59%[1],国外为0.63%[2],单脐动脉的发生被认为与胎儿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有关[3-4].我院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产前诊断单脐动脉胎儿37例,通过对其妊娠结局的分析,旨在探讨单脐动脉胎儿与染色体及结构异常的关系,为产前咨询及分娩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产前超声对胎儿唇裂和(或)腭裂(简称唇腭裂)的检出率,以及合并的相关结构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31 245例,于妊娠中期常规行胎儿超声筛查,发现唇腭裂的胎儿建议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所有活产新生儿及引产儿均进行口腔检查,以确诊唇腭裂,分析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所有活产新生儿及引产儿共诊断唇腭裂48例,发生率为1.5‰(48/31 245),其中单纯唇裂占33.3%(16/48),唇裂合并腭裂占43.8%(21/48),单纯腭裂占22.9%(11/48).产前超声共发现18例单纯唇裂,其中14例与生后/引产后诊断完全相符,单纯唇裂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7.8%(14/18);3例分娩后发现新生儿同时合并腭裂,补充诊断为唇裂合并腭裂;1例产前超声诊断唇裂,因羊水过少引产,但引产儿无唇裂.产前超声检出18例唇裂合并腭裂,生后/引产后证实产前超声诊断均正确.2例胎儿产前超声检查正常,但新生儿检查发现单纯唇裂,均为Ⅰ度.产前超声未检出单纯腭裂,但新生儿生后诊断单纯腭裂11例.产前超声检出唇裂及唇裂合并腭裂的敏感性为86.5%(32/37),检出唇腭裂总的敏感性为66.7%(32/48),假阳性率为2.1%(1/48).产前超声诊断36例唇腭裂胎儿中10例(27.8%)合并其他结构畸形,与生后检查结果一致.产前检出18例唇裂合并腭裂胎儿中9例行染色体检查,其中 7例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检出的36例唇腭裂胎儿中仅13例(12例单纯唇裂,1例唇裂合并腭裂)正常分娩,余23例孕妇均选择引产. 结论 产前超声筛查单纯唇裂及唇裂合并腭裂敏感性高,但难以检出单纯腭裂.单纯唇裂合并染色体异常概率低,而一旦合并腭裂,合并染色体异常及其他结构异常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结构筛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02例(8336胎)孕11~13~(+6)周胎儿(单胎妊娠5468例,双胎妊娠1434例)行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结构筛查,并追踪妊娠过程和临床结局。结果:6902例(8336胎)11~13~(+6)孕周胎儿中产前超声检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3例(单胎妊娠10例,双胎妊娠3例),其中露脑畸形5例,无脑儿4例,前脑无裂2例,脑膜膨出1例,开放性脊柱裂1例。合并其他结构异常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3例。13例胎儿随访结果:除3例双胎畸形胎儿经选择性减胎术后正常胎儿继续妊娠,余胎儿引产前超声与引产后尸检结果相符合。结论:规范化早孕期超声结构筛查可及早发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对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及指导产科处理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单脐动脉的妊娠结局(附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类正常脐带中有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脐带中仅有一条脐动脉者称为单脐动脉(single ambilieal artery)。单脐动脉是较少见的脐血管数目异常,因其与多种畸形有关,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4年9月应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连续观察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胎儿脐血管结构,发现单脐动脉22例,追踪妊娠结局及随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前置的高危因素和产前超声诊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和(或)临床诊断为妊娠合并血管前置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并追踪妊娠结局。 结果产前超声共检出血管前置18例,其中1例脐带先露误诊为血管前置;漏诊1例。确诊为血管前置病例共计18例,其中16例(88.9%,16/18)为单胎妊娠,2例(11.1%,2/18)为三胎妊娠;合并低置胎盘9例(50.0%,9/18),帆状胎盘8例(44.4%,8/18),副胎盘2例(11.1%,2/18),球拍状胎盘2例(11.1%,2/18),单脐动脉3例(16.8%,3/18)。18例胎儿中,早产9例(50.0%,9/18),足月产8例(44.4%,8/18),1例(5.6%,1/18)因胎儿结构异常引产。产前超声检查漏诊的1例患者,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时大出血,胎儿死亡。 结论胎盘异常是血管前置的高危因素,需重视产前超声检查,及时诊断和处理,可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单脐动脉(SUA)是指脐带内只有一条脐动脉,另一条脐动脉缺失,是常见的胎儿先天异常之一。SUA常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几乎发生在所有的器官,甚至可与多系统畸形同时发生,SUA胎儿妊娠结局相对较差。现就SUA的发生机制、超声特征、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类型及其合并畸形的超声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血管整体评分(CVPS)对胎儿心功能不全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来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超声中心就诊的孕妇行常规超声检查,检出其中有心功能异常表现(心脏增大、心肌收缩乏力)的胎儿,记录CVPS评分结果,同时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有无心内结构异常。依据追访结果,将病例分为2组:活产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结果:共检出心功能不全胎儿38例,其中单胎35例,双胎3例。活产组12例,均为单胎,出生后体健10例,2例合并先心病:1例肺动脉瓣轻度狭窄,1例法乐四联症。不良妊娠结局组21例。单胎不良妊娠结局共18例,其中宫内死胎9例,死产2例,引产7例:CVPS持续降低心功能逐渐恶化直至心力衰竭5例,合并难治型先心病2例。双胎中2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宫内死胎,1例为胎儿脑积水、颅内出血引产。失访5例。活产组胎儿CVPS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为7.62(7.00),不良妊娠结局组胎儿CVPS的M(Q)为5.67(3.5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23,Cut-off值为6.5,P=0.002,有统计学意义。活产组胎儿脐动脉频谱评分、静脉频谱评分和心脏瓣膜功能评分均高于不良妊娠结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胎儿心功能不全加重直至心力衰竭,CVPS逐渐降低,CVPS危险临界值为6.5,CVPS是连续动态评估胎儿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胎儿脐动脉频谱、静脉频谱及心脏瓣膜功能评分对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缺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超声医学科行产前超声检查中发现的114例胎儿肾缺如合并心内外畸形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在同期产检的宫内单活胎中,检出肾缺如共114例,其中左肾缺如53例,右肾缺如49例,双肾缺如12例;(2)所有肾缺如胎儿中合并心内畸形12例;合并心外畸形47例。妊娠结局:87例胎儿出生,跟踪随访至出生后2岁暂未见明显异常;27例因合并严重畸形,孕妇引产并终止妊娠;(3)胎儿左肾、右肾及双肾缺如合并心内畸形的比例,三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合并心外畸形的比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引产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细的产前超声检查能准确地诊断胎儿肾缺如,单肾缺如合并严重心内外畸形及双侧肾缺如者应终止妊娠,从而更全面地为产前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CMA)双胎合并一胎无心畸形围生结局及围生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MCMA双胎合并一胎无心畸形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分别于孕13~(+2)~23周产前诊断为MCMA双胎合并一胎无心畸形,其中1例母体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合并羊水过多。2例因泵血胎胎死宫内于孕18~(+3)周、31~(+4)周引产;3例行期待治疗,分娩孕周31~(+3)周、37~(+5)周、39~(+5)周,泵血胎出生后生长发育良好;1例于孕23~(+5)周行无心胎脐带双极电凝术,成功阻断无心胎脐带血流,于孕31周阴道分娩,存活儿出生后3~+月死亡。结论:MCMA双胎合并一胎无心畸形宜早期诊断、定期规律产检、严密监护,必要时可行选择性终止无心胎以改善泵血胎妊娠结局以获得良好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11~14周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脐膨出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单胎孕妇于11~14孕周超声筛查发现胎儿脐膨出相关资料,分析孤立性胎儿脐膨出及胎儿脐膨出合并其他异常的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获得相关资料31例。孤立性胎儿脐膨出5例,合并胎儿其他异常26例(其中合并胎儿NT增厚16例,合并胎儿其他结构异常10例)。胎儿脐膨出合并NT增厚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87.5%(14/16),活产1例,宫内死亡3例,余终止妊娠;胎儿脐膨出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80.0%(8/10),终止妊娠7例,宫内死亡3例;孤立性脐膨出组4例染色体均正常,1例未查,其中活产3例,终止妊娠2例。胎儿脐膨出合并NT增厚及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孤立性脐膨出(P=0.023)。结论:孕11~14周超声筛查发现胎儿脐膨出合并NT增厚或其他结构异常时,染色体异常发生风险高,能否作为独立筛查染色体异常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颈部透明层(NT)厚度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妊娠早期胎儿NT厚度测量的单胎孕妇,共4958例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进行妊娠早期胎儿结构超声筛查、妊娠早期血清学筛查、妊娠中期超声筛查及对新生儿出生后28 d的体格检查。根据妊娠早期超声筛查的结果,分为胎儿NT增厚(≥3.0 mm)者167例与NT厚度正常者4791例;将胎儿NT增厚的孕妇,分为胎儿单纯NT增厚者86例与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者81例。分析不同NT厚度胎儿的预后,并重点对单纯NT增厚与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胎儿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妊娠早期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或血清学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经绒毛穿刺取样术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以明确产前诊断。结果(1)胎儿NT厚度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共4791例孕妇,包括胎儿NT厚度正常且无结构异常者4726例,其中妊娠中期及产后新诊断结构异常83例,4688例活产;胎儿NT厚度正常但结构异常的孕妇65例,其中61例孕妇终止妊娠,4例活产。(2)胎儿单纯NT增厚孕妇的妊娠结局:86例孕妇中,66例(76.7%,66/86)行CMA检测,3例胎儿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除7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外,余79例行妊娠中期超声检查、新生儿出生后28 d体格检查、新生儿电话随访至6~21个月均未发现发育异常。(3)胎儿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81例孕妇中,73例(90.1%,73/81)行CMA检测,其中32例的胎儿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70例选择终止妊娠,2例妊娠中期自然流产,9例活产。(4)NT增厚是否合并结构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及预后比较:单纯NT增厚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为3.5%(3/86),合并结构异常者为39.5%(32/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P<0.01);胎儿单纯NT增厚孕妇的健康新生儿存活率为91.9%(79/86),合并结构异常者为9.9%(8/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1)。结论妊娠早期,超声筛查胎儿NT及结构,能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率。单纯NT增厚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较低,新生儿健康存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脐动脉对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71例本院分娩的单脐动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同期胎儿非单脐动脉孕妇(1 123例)及足月分娩的单脐动脉新生儿(84例)与同期分娩的非单脐动脉新生儿(336例)的母婴结局。结果单脐动脉孕妇并发双胎妊娠为8.2%(14/171),子痫前期为9.4%(16/171),合并子宫发育异常为9.4%(4/171),三者均较对照组高(P0.05);单脐动脉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 224±379)g]与对照组[(3 334±426)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转诊率(9.5%,8/84),新生儿窒息率(0,0/84),羊水污染率(9.5%,8/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单脐动脉孕妇并发症增加,尤其是子痫前期发生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偏低,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的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早孕期超声诊断的单绒毛膜双胎(monochorionic twin,MC)232例,从妊娠16周起定期超声监测各项生长指标、脐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及羊水、胎盘情况,并比较复杂性(42例)和非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190例)的妊娠结局。结果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的丢失率(23.8%,10/42)、早产率(88.1%,37/42)显著高于非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4.7%,9/190;43.2%,82/190;P0.05),其活产率(76.2%,32/42)则显著低于非复杂性MC(95.3%,181/190;P0.05)。42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例,羊水过多-过少序列(TOPS)表现8例(Ⅰ期1例,Ⅱ~Ⅴ期7例);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 FGR)32例(Ⅰ型25例,Ⅱ~Ⅲ型7例);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2例;双胎贫血多血序列征(TAPS)4例,其中TAPS合并s FGR 2例,s FGR进展为TTTS 2例。Ⅰ期与Ⅱ~Ⅴ期TTTS,Ⅰ型与Ⅱ~Ⅲ型s FGR的活产率、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属于高危妊娠,其活产率、早产率低于非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产前超声可以评估和监测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双胎妊娠的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约是单胎妊娠的1.1~2.0倍。双胎妊娠的畸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特异畸形,如脑积水、神经管缺损、先天性心脏病、单脐动脉等,另一类是特异畸形,如联体双胎。 双胎妊娠的非特异畸形有染色体异常(45XO的Tuner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等,其他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