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生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动力及结肠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白术低、中、高剂量组(C、D、E组)共5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按15 mg/(kg·d)的剂量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C、D、E组分别给予含生药3.15 g/kg,6.30 g/kg,9.45 g/kg的生白术水煎液干预治疗。通过比较大鼠一般情况、大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剂量生白术治疗STC的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AQP3、AQP4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结肠炭末推进率、大便含水量及AQP3表达MD值降低(P 0.05),AQP4表达MD值升高(P 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结肠炭末推进率、大便含水量及AQP3表达MD值均升高,仅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QP4表达MD值均降低(P0.05)。结论:生白术可明显改善STC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增加大便含水量、提高炭末推进率、促进肠道传输功能。白术通便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作用优于低剂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AQP4表达、增加AQ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体内神经递质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9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推拿组,每组13只.模型组及推拿组大鼠采用肠神经节消融术建立STC大鼠模型,对照...  相似文献   

3.
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影响,进一步阐释白术治疗STC的机制.方法:随机将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术低剂量组(30g生药/kg)、白术中剂量组(60 g生药/kg)、白术高剂量组(120g生药/kg),每组12只.应用大黄对除空白对照组以外的大鼠进行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制备.造模成功后,空白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灌胃,白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 g生药/mL、6 g生药/mL、12 g生药/mL的白术水煎液2 mL,早晚2次,连续15 d.15d中连续观察大鼠皮毛光泽、活动范围、进食量及排便情况.末次给药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ICC的形态和数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较其他各组粗大、迂曲,肠腔内有较大块较多粒粪便存留,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大鼠在给药前体质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死前各组大鼠体质量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it免疫组化法染色半定量分析,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倍光镜下白术低剂量组、白术中剂量组镜下所见与空白对照组相似,区别不大,ICC数量差异不大;而模型对照组及白术高剂量组ICC均有所改变,形态出现异常,体积变小,核周胞浆突起变钝、变短,ICC数量差异较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术可以改善结肠组织中ICC形态并提高ICC数量,剂量60g的生白术能将上述效应发挥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生白术理气润肠合剂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S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2例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口服生白术合剂水煎液连续4周;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4周。4周后临床症状积分,通过慢传输实验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9例。便秘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证明生白术理气润肠合剂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模型组(45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盐酸吗啡2.5mg·kg-1·d11建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等渗生理盐水,共45d。将造模成功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白术七物颗粒组(15只)和莫沙必利组(15只)。各组小鼠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对照组小鼠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14d。于给药第14天计算每组小鼠当天粪便干重,末次给药后测定并对比分析各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小鼠粪便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肠道墨汁推进率提高,且白术七物颗粒组改善程度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能增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肠道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魏氏白术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魏氏白术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结肠慢传输实验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0%,对照组为86.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肠慢传输实验结果显示,不透X线标志物残留数治疗组为(4.51±1.02)粒,对照组为(6.55±1.16)粒,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魏氏白术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粪质干燥坚硬,秘结不通,艰涩不畅,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无力、粪便不干亦难排出的病证。临床上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TC)、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术七物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兼气滞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白术七物颗粒组、便通胶囊组、莫沙必利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结肠运输试验变化情况。结果白术七物颗粒组、便通胶囊组、莫沙必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5.O%、87.5%;白术七物颗粒组与便通胶囊组、莫沙必利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不透x线标志物残留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术七物颗粒组与便通胶囊组、莫沙必利组治疗后比较,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不透X线标志物残留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可有效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兼气滞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ICR小鼠以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法构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以10只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为空白组。将建模成功的3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9只,观察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予以白术七物颗粒生药量16.3 g/kg、65.2 g/kg灌胃,对照组予以2.0 g/kg枸橼酸莫沙必利溶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均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各组均连续干预14 d,末次给药的同时各组均给予1 m L纳米碳混悬液。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排便情况,测定肠道酶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4(5-HT4)、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P物质(SP)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1次排黑便时间延长,排便粒数减少,粪便总重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第1次排黑便的时间缩短,排便粒数增加,粪便总重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高剂量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降低,木聚糖酶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与低剂量、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升高,木聚糖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高剂量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中VIP、NO表达量增加,5-HT4、SP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低/高剂量实验组结肠组织中VIP、NO表达量减少,5-HT4、SP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高剂量实验组结肠组织中VIP、NO、5-HT4、SP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可调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相关酶活性,改善胃肠功能,可能与调控结肠组织中5-HT4、VIP、NO、SP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枳实水煎液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阐明枳实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理。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枳实水煎液(按枳实生药量计)低(2g/kg)、中(4g/kg)、高(8g/kg)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枳实水煎液组给予大黄建立便秘大鼠模型,枳实各剂量给药治疗15天,取大鼠肠组织,试剂盒检测SP、VIP含量的变化。结果:枳实水煎液中、高剂量组对模型大鼠肠组织中SP、VIP含量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枳实通过提高SP、VIP含量,促进肠运动,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增液八珍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5-HT、AchE、VIP、SP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麻仁软胶囊组、增液八珍汤低剂量组、增液八珍汤中剂量组和增液八珍汤高剂量组各12只。麻仁软胶囊组给予麻仁软胶囊内容物6.2 mL/(kg·d)灌胃,增液八珍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7、34、68 g/(kg·d)增液八珍汤灌胃,共给药14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结肠组织给予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染色组化结果进行半定量积分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增液八珍汤各剂量组及麻仁软胶囊组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阳性表达和5-HT、AchE、VIP、SP定量分析显著增加(P <0.05);与麻仁软胶囊组比较,增液八珍汤各剂量组及麻仁软胶囊组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阳性表达和5-HT、AchE、VIP、SP定量分析显著增加(P <0.05),增液八珍汤中、高剂量组对结肠肌间神经丛5-HT、AchE、VIP、SP神经元增加的量均优于麻仁软胶囊组(P <0.05)。结论:增液八珍汤可通过增加便秘大鼠结肠中5-HT、Ac...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及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观察枳实、白术及其配伍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动力障碍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枳实组、白术组、枳实-白术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采用洛哌丁胺连续14 d灌胃(3 mg·kg-1·d-1)构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组继续洛哌丁胺诱导外,正常组和自然恢复组采用0.9%生理盐水灌胃,枳实组(1.35 g·kg-1·d-1)、白术组(2.7 g·kg-1·d-1)、枳实-白术组(4.05 g·kg-1·d-1)和莫沙必利组(1.56 mg·kg-1·d-1)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7 d。观察药物对大鼠粪便数量、粪便含水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苏木素-伊...  相似文献   

13.
白术是经典的理气健脾中药,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中含有许多有效活性成分,例如挥发油、内酯等,具有抗炎、抗菌、保护神经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调节胃肠激素及神经递质等。目前,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影响生命质量。研究表明白术治疗STC症状效果甚好,可有效改善STC患者的症状。现通过文献阅读,归纳总结白术及其活性成分在STC中的相关药理作用,对白术及其复方、经典方剂通过Cajal间质细胞(ICC)、肠神经递质、肠平滑肌、水通道蛋白(AQPs)等作用机制来治疗STC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规范化用药提供相应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突触素(SY)在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肠道造影提示有结肠痉挛并经手术证实STC者20例,取其乙状结肠(痉挛段)及横结肠(近端非痉挛段)肠壁标本为实验组;无结肠痉挛的STC患者20例,取其乙状结肠及横结肠肠壁标本为对照组。2组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突触素在STC患者结肠壁的表达情况。结果突触素在2组便秘患者结肠壁肌层的表达均比黏膜下层表达增高(P0.05),实验组的横结肠黏膜下层突触素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间突触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C患者横结肠与乙状结肠结肠壁肌层突触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黏膜下层的表达,与其生理功能相一致。乙状结肠痉挛的发生与突触素的表达水平无相关。突触素在结肠痉挛区近端横结肠黏膜下层的表达减少,可能与其远端乙状结肠肠管持续痉挛导致其近端横结肠发生进行性退变引起代偿性、继发性肠管扩大肥厚造成的肠管扩张和蠕动减弱相关。  相似文献   

15.
枳术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枳术丸挥发油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盐酸吗啡制作STC模型大鼠,采用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枳术丸挥发油干预前后STC模型大鼠肠道推进功能,并采用在体结肠肌电测定法测定枳术丸挥发油干预前后STC模型大鼠结肠的肌电活动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枳术丸挥发油组的STC大鼠肠道推进率增加(P0.05),结肠慢波振幅减小(P0.05)、频率加快(P0.05),振幅及频率变异系数均减小(P0.05)。结论枳术丸挥发油可增强STC结肠推进功能,其治疗作用机制之一是纠正STC异常的结肠慢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术七物颗粒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6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白术七物颗粒+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白术七物颗粒组、莫沙比利组。分别进行对应治疗,观察4组临床疗效。结果:白术七物颗粒+生物反馈组疗效明显优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术七物颗粒+生物反馈组治疗后不透X线标志物残留数少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生物反馈或单独使用白术七物颗粒或莫沙比利口服,且不良反应轻,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调节,从电生理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饲喂复方苯乙哌啶饲料建立STC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予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疗程14d,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结肠肌电活动。结果:正常组大鼠结肠慢波表现为规则的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频率为(14.56±4.01)次/3min,平均振幅为(0.18±0.04)mV。模型组大鼠结肠慢波则为极不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曲线,频率、振幅分别为(23.33±6.66)次/3min,(0.26±0.04)mV,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针组慢波波形接近正常组,频率为(15.89±5.34)次/3min,振幅为(0.19±0.04)mV,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没有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C大鼠存在结肠慢波节律异常;电针天枢穴可能通过改善结肠慢波节律,从而改善结肠的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济川煎治疗脾肾阳虚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口服加味济川煎,1剂/d。对照组口服便通胶囊,3粒/次,2次/d。2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SCBM)、结肠传输试验情况及血清5-羟色胺(5-HT)、5-HT 4受体(5-HT4R)、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6%(67/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5%(53/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4 6,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PAC-QOL 4个维度评分、PAC-QOL总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评分、PAC-QOL 4个维度评分、PAC-Q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组织5-HT、5-HT4受体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应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采用0~4℃生理盐水灌胃方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电针组和西药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结束后,对大鼠直肠扩张刺激诱导的腹部撤回反射(AWR)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结肠黏膜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黏膜5-HT4受体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在肠道压力为20 mmHg时腹部撤回反射评分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在肠道压力为20 mmHg时腹部撤回反射评分增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5-HT含量增高(P0.05),5-HT4受体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结肠5-HT含量降低(P0.01,P0.05),电针组5-HT4受体平均光密度增加(P0.05);电针组与西药组5-HT浓度降低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抑制5-HT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的异常表达,增加5-HT4R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不同深度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传导功能及结肠P物质(SP)、Cajal间质细胞(IC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每组10只。采用1 mg/mL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灌胃复制STC大鼠模型。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予“天枢”电针干预,分别直刺进针3、4.5、10 mm,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15 d。采用活性炭灌胃法检测大鼠首粒黑便排出的时间,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结肠肌电频率和振幅,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SP和ICC特异性标志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的阳性表达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肠肌电频率明显降低(P<0.01)、振幅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SP、c-kit阳性表达面积明显缩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深刺一组和深刺二组结肠肌电频率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