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视网膜光凝加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为按2001年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分级达到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伴有黄斑水肿,排除大量玻璃体积血、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依据随机分组规则,分成观察、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单纯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实施在此前提上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全视网膜光凝加改良格栅样光凝治疗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方式,减少黄斑水肿,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532nm眼底激光联合康柏西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532nm眼底激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VEGF和PEDF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网膜厚度、视网膜血管瘤数量、渗漏面积及无灌注面积,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VEGF增高而PEDF降低,且观察组VEGF低于对照组,PED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瘤数量、渗漏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532nm眼底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抑制视...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肾病,为减轻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邓辉等[1-2]运用复方丹参滴丸来治疗早期DR,研究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地降低早期DR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吸收,改善视野;针刺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DR[3-4],但针刺具有创痛且容易诱发感染等问题[5].有关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激光光凝治疗DR的临床报道[6],但未见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能量激光穴位照射治疗DR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激光穴位照射,通过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及视野来评价疗效,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27~68岁,对照组(47例)单纯给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康柏西普组(53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前3~6天眼内注射康博西普治疗。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 BCVA 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康博西普组和对照组 BCVA 均明显提高,且康博西普组 BCVA 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变薄。随访6个月期间,康博西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选取70例,将其根据随机原则实施分组,对照组(n=35例)采用眼底激光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n=35例)采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对6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67%)与对照组患者(4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7.
王艳 《广西医学》2013,(11):1522-1523,1526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探讨影响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DR患者350例(624眼)均实施激光光凝治疗,根据糖尿病类型、视网膜病变分期及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与视力和眼底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DR非增殖期视力、眼底改善优于增值前期、增值期2型,1型糖尿病好于2型,空腹血糖水平〈6.1mol/L者优于6.1—11.1mol/L、〉11.1mol/L者;视力恢复与DR分期、血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激光治疗DR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8.
覃柳 《吉林医学》2022,(2):418-420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Ⅰ期~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60眼)DR合并Ⅰ期~Ⅱ期NV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PRP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新生血管分级、眼压及log-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在临床运用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行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行康柏西普注射治疗,对比分析组间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及治疗后1~3个月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康柏西普注射治疗,其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相比曲安奈德,康柏西普的注射治疗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视网膜厚度,并矫正视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行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6例72眼,随机分为联合组和PRP组各36眼.联合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PRP,PRP组单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用美国产波长为532 nm激光光凝治疗174例(248眼)DR患者 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术后随访4个月~2年,随访时查视力、散瞳查眼底、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视力提高179眼(占72.1%), 视力无变化54眼(占21.7%),视力下降15眼(占6.0%)。结论:激光治疗DR疗效显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致盲率,使部分患者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效果。方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后120例DM网膜病变患者(180眼)均采用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为增殖前期DM视网膜病变(PPDR)40眼、增殖期DM视网膜病变(PDR)140眼,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24个月。结果:患者视力、视网膜病变改善的有效率为73.9%、76.1%。3个月后复查视力、眼底、FFA及彩色眼底像,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无灌注区残留补充激光光凝。无黄斑水肿组治疗后的视力显著优于有黄斑水肿组,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及时合理的激光治疗是确保DR患者视力稳定,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对78例(14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VISULAS 532S眼底激光治疗仪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3月、6月、1年FFA复查,随访1年。结果 78例(141眼)中视力提高或无变化88.9%,视力下降11.1%,新生血管退行79.3%,黄斑水肿减轻78.6%。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选择合适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的DR行全视网膜光凝(PRP)是确保DR患者视力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联合导升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5例,74眼确诊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和单纯氩激光组。分别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伴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联合导升明(羟苯磺酸钙)组给予口服导升明(羟苯磺酸钙)3个月,单纯氩激光组术后除服用降糖类药物控制血糖外不服用其他药物。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及眼底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力,氲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术后视力提高27眼(71%)无变化7眼(18.4%)下降4眼(10.5%)。单纯氩激光组术后视力提高15眼(41.7%)无变化11眼(30.6%)下降10眼(27.8%)。2)眼底检查,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术后有效35眼(92.1%)无效3眼(7.9%)。单纯氩激光组术后有效26眼(72.2%)无效10眼(27.8%)。两组视力及眼底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优于单纯氩激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光凝是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导升明(羟苯磺酸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在不同阶段形态改变时视网膜振荡电位(OP)的动态变化,为DR的早期诊断及病程进展预测提供客观的检测依据。方法: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检眼镜检查进行筛选,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进行明确分期,对各期病人在3年内定期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6次)、行视网膜震荡电位检查(2次),最后1次检测配合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视网膜振荡电位(OP)总波幅降低幅度<10.64±4.94uv(约<7.29%),可作为预测视网膜病变未进展的参考值;OP总波幅下降幅度>31.62±9.73uv(约>22.23%),则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人发生DR或DR发生进展的依据。视网膜振荡电位(OP)总波幅降低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进展有密切相关性。结论:OP的监测可预测DR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对改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将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按病程分成两组:增殖前期;增殖期。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视网膜血管渗漏点(区)。对局部渗漏点氩激光点状光凝,弥漫性渗漏区采用格栅样光凝。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渗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86例136眼,87.50%的眼别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其中对增殖前期的疗效为优;87.95%的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增殖前期的黄斑水肿消退尤为明显。两组的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消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氩绿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疗效与病变程度有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佩丽  韩宝红 《医学综述》2012,18(13):2152-2153
目的分析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104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进行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记录眼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1~12个月。结果光凝后,显效48眼(46.15%),有效41眼(39.42%),总有效率达85.57%,无效15眼(14.42%)。1~12个月后发生黄斑水肿者5眼,玻璃体积血6眼,经相应治疗后痊愈,无患者出现视网膜剥脱或青光眼。结论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少视力的丧失机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氲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对改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按病程分成两组:增殖前期;增殖期。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视网膜血管渗漏点(区)。对局部渗漏点氩激光点状光凝,弥漫性渗漏区采用格栅样光凝。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渗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86例136眼,87.50%的眼别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其中对增殖前期的疗效为优;87.95%的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增殖前期的黄斑水肿消退尤为明显。两组的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消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氩绿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疗效与病变程度有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抽取103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83眼)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B组50例患者(74眼)行单纯药物治疗,并根据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和比较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单纯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眼底改变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P < 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轻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眼底检查正常,治疗后数个月即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文献报道尚少。本文报道1例新发2型糖尿病经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6个月出现进展性DR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结合文献探讨其可能机制。胰岛素治疗有可能诱发某些异质性2型糖尿病个体发生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新发2型糖尿病治疗前应常规检查眼底,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1年内建议每3~4个月检查眼底1次,如患者有视力改变应随时检查。一旦明确为DR应及时而谨慎地调整降糖方案,进行有效的专科治疗,以阻止疾病进展,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