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热熔挤出(HME)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泊沙康唑(POS)固体分散体,提高其溶出度。利用溶解度参数、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法,初步筛选载体。进一步运用HME技术制备POS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指标考察载体Kollidon VA64、Soluplus、Eudragit L100以及混合载体Kollidon VA64-Eudragit L100对药物的增溶能力。考察影响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处方以及工艺因素、不同载体、挤出温度、增塑剂和载药量对溶出度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物相分析,并通过影响因素实验初步分析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以Kollindon VA64-Eudragit L100(2∶8)为载体,10%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150 ℃挤出温度下制备的POS固体分散体,显著提高了POS的溶出度,DSC结果显示药物以无定形或分子形式存在于载体中。混合载体的比例、挤出温度、载药量以及增塑剂均能影响药物的溶出。固体分散体对湿度敏感,高温和强光条件下稳定。采用HME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可以显著提高POS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熔挤出(HME)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伊曲康唑(ITZ)无定型固体分散体并和原研药(RLD)作比较,为进一步的制剂研究提供基础。根据药物和载体的溶解度参数(δ),玻璃态转化温度(Tg),选择Soluplus,Kollidon VA64,HPMCAS和Eudragit EPO 4种载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MT-DSC)进行载体初步筛选,并运用HME技术成功制备基于这4种载体的伊曲康唑无定形固体分散体。通过MT-DSC、偏振光显微镜(PLM)、X射线衍射光谱(XRP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固体分散体的物理状态进行表征,探究药物与辅料的相互作用以及固体分散体的无定型状态。以体外溶出度和动力学溶解度为指标进一步考察4种载体及30%和50%两种载药量对体外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ITZ与Soluplus(3∶7)混合,在170 ℃下通过HME得到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溶出度,并且在40 ℃,75% 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30 d未发生重结晶现象。MT-DSC等表征证实ITZ以无定型态与Soluplus达到分子层面互溶可能是其溶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难溶性药物靛玉红固体分散体,提高其体外溶出性能。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靛玉红-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固体分散体;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以靛玉红的溶出百分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靛玉红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对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靛玉红在载体中以高度分散形式存在,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的累计溶出度(36.93%)与原料药(4.81%)和物理混合物(11.42%)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靛玉红与PVPK30制成固体分散体,靛玉红的分散状态发生了改变,提高了其溶出性能。 相似文献
4.
热熔挤出技术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方面具有的突出优势,具有工艺简单、连续化操作、生产效率高和在线监测等优点,已成为国外制备固体分散体的主导技术,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现浅述热熔挤出技术的原理和提高药物溶解度的机制,以深化人们对热熔挤出技术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莲心碱固体分散体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质量。方法以莲心碱的累积溶出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制备莲心碱固体分散体的载体及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立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其载药量。并对其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莲心碱固体分散体的最适分散载体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最佳制备方法为溶剂法;莲心碱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1;吸附时间为30min;溶剂量30mL。结论将莲心碱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提高其溶解度,为莲心碱相关制剂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制备了水飞蓟宾的固体分散体,并检测其体外溶解度及溶出速度。方法:选择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等3种载体,用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并进行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最后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水飞蓟宾在PVP中以无定型存在,在泊洛沙姆188中以微细结晶存在,在尿素中大部分仍以晶体形式存在,少量以分子状态存在。溶出研究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88载体的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最大,溶出速度最快。结论:泊洛沙姆是提高水飞蓟宾溶解度及溶出速度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7.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改善姜黄素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物相鉴定,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部分以分子状态分散,部分以微晶分散.药物的累积溶出速率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以1:9的比例效果最好。结论采用泊洛沙姆188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水溶性联合载体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 ,并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方法 :分别用 PEG 60 0 0、泊洛沙姆 Poloxamer 1 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尼莫地平与载体比为 1∶ 4的固体分散体。 X射线衍射法观察尼莫地平在分散体中的分散状态 ,并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速率。结果 :X射线衍射固体分散体中尼莫地平一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 ,另一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体外溶出试验中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结论 :联合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比单一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硫氰酸红霉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选用聚乙二醇6 000和聚维酮k30为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硫氰酸红霉素固体分散体(ET-SD).采用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ET-SD进行鉴定,并对ET-SD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固体分散体的X-射线衍射及DSC图谱确定了硫氰酸红霉素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体外溶出度实验表明其硫氰酸红霉素的溶出较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固体分散技术可以提高硫氰酸红霉素的体外溶出度,这为更有效地利用硫氰酸红霉素等生物利用度低药物提供一种新的制剂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分散状态。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制备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葛根素在其中的分散状态进行研究。并对该胶囊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X射线衍射图表明葛根素在固体分散体中有一部分葛根是以分子状态分散,而另一部分可能以微晶体状态分散。差示扫描量热法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中不存在药物结晶。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缓释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完全可以使药物达到高度分散状态,制备的葛根素缓释固体分散体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自乳化固体分散体(DTX-SESD),并考察其体外特性。方法以自乳化辅料和PEG6000为载体制备多西他赛固体分散体,进行溶解度、体外溶出度和稳定性实验,考察不同自乳化辅料、不同制备方法、不同介质对溶出度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DTX-SESD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分别是原料药的约33.8倍和12.5(2 h)倍;自乳化辅料对药物溶出有显著影响;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的自乳化固体分散体溶出度好于熔融法;溶出介质对溶出无显著影响;自乳化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结论自乳化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多西他赛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2.
以盐酸特比萘芬为模型药物,制备一种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测定其理化性质。其黏度为(13 299±51)mPa·s,pH为3.50±0.50,凝胶剪切黏度为(196±4)g/cm2;膜固体剩余率为(50.74±2.81)%,膜拉伸强度为(1.17±0.21)MPa,膜断裂伸长率为(21.42±3.24)%。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桨碟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在体外能够维持10 h的平稳释放;以小香猪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不透过皮肤,局部用药安全,其中(93.05±5.66)%的药物滞留于皮肤表面,(1.15±0.85)%进入皮肤内,有利于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高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激光粒径仪测定其粒径、电位,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其性质,采用透析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姜黄素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89.24±2.06)nm,Zeta电位为(-18.77±1.27)m V,药物平均包封率为(89.55±1.84)%,DSC结果表明其理化性质稳定可靠,体外12 h累计释放率为(43.12±1.02)%。[结论]制备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隐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熔融法制备隐丹参酮-PEG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差热分析、显微观察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性质及其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PVP及PEG固体分散体在45min的溶出度分别达到原料药的9.7倍和7.5倍,固体分散体的DTA曲线中隐丹参酮的特征熔融峰消失。结论两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而PVP固体分散体比PEG固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独和联合使用辅料对丹参提取物物理性质和其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0)、帕洛沙姆(F127)及二者联用(PVP10-F127)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并对其物理性质进行表征。选取水溶性成分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作为指标成分,采用相似因子法分别对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评价。结果 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制得的样品为无特征晶体峰的球形颗粒。无论在原提取物还是在制得的固体分散体中,水溶性成分均可完全溶出;而脂溶性成分均无法在使用单一辅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完全释放。联用辅料时,当PVP10-F127的质量比为5∶4时,丹参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均可完全快速释放。提取物原药和不同辅料制备的剂型中无晶体峰出现。而辅料联用可增加粉体的润湿角,但不能增加其比表面积。结论 辅料联用能显著提高丹参固体分散体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其原因可能是增加了粉体的润湿性。相似因子评价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中的多组分分别达到了同步完全释放,符合《中国药典》体外溶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